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医养生之一天一年一生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吴昆仑,张登海主编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中医学与中医养生

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传统医学科学,它有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学发源于先秦时期,其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而形成的。

一、中医与中医基础理论

1.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中医学属于古代自然科学范畴,其理论体系始终没有脱离古代自然哲学。中医学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构建其理论体系。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不仅为中医学提供了朴素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生命观,确立了中医学的整体的研究方法,使中医学以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去认识自然、认识生命,借以阐明人与自然、生命本质、健康与疾病等问题。

中医学运用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去观察事物,借以阐明中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哲学概念和范畴通过中医学的诊疗实践,得到了探索、验证和深化,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理论。

2.中医学是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

实践是中华民族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逻辑结构的起点。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医疗实践中,通过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经过思维而形成概念、判断,逐步上升为医学理论。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是中华民族传统思维的一个重要本质精神。

中国自公元前21世纪进入奴隶社会以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随着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展,如早在西周时期,医学家就提出了发病和药物治病等理论。在春秋时期,秦国医和又提出了“六气致病”的学说,开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先河。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医疗实践中,逐步积累了原始的医药知识,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丰富的实践基础。科学理论的确立,无不通过长期反复的生活、生产和科学实践,再从反复的认识中得出正确的理论,中医学也是通过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例如,“藏象学说”就是通过长期的生活观察、反复的医疗实践和解剖实验而形成的,其他如诊断、证候、治则、方药功效的确立等无不皆然。由此可见,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实践作为坚实的基础。

二、中医与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就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诞生的一门学科,它是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中医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其加之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饮食养生强调食养、食节、食忌、食禁等;药物保健则注意药养、药治、药忌、药禁等;传统的运动养生更是功种繁多,如动功有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保健功等,静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意气功、真气运行法等,动静结合功有空劲功、形神桩等,无论选学哪种功法,只要练功得法,持之以恒,都可收到健身防病、益寿延年之效。针灸、按摩、推拿、拔火罐等,亦都方便易行。(P1-5)

目录

中医学与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之“一天”篇

 子时(23~1点)——夜色深沉好入眠

 丑时(1~3点)——寐中酣卧肝藏血

 寅时(3~5点)——动静转化入寐中

 卯时(5~7点)——天门地户齐开放

 辰时(7~9点)——早餐食粥养胃气

 巳时(9~11点)——平心静气助运化

 午时(11~13点)——养心安神葆健康

 未时(13~15点)——午餐得宜护消化

 申时(15~17点)——加强饮水利膀胱

 酉时(17~19)——养肾藏精复体力

 戌时(19~21点)——贻情养心护心包

 亥时(21~23点)——心境安然入寐中

 中医“一天(十二时辰)”养生表

中医养生之“一年”篇

 春季养生——护阳防风疏肝气

一、起居

二、饮食

三、情志

四、运动

五、季节防病

 夏季养生——防暑安心勿贪凉

一、起居

二、饮食

三、情志

四、运动

五、季节防病

 秋季养生——润肺防燥慎肝郁

一、起居

二、饮食

三、情志

四、运动

五、季节防病

 冬季养生——保暖进补护肾气

一、起居

二、饮食

三、情志

四、运动

五、季节防病

中医养生之“一生”篇

 婴幼儿养生——饮食调配助生长

一、新生儿期

二、婴儿期

三、幼儿期

四、幼童期

 附:妊娠期养生——衣食起居调心情

一、备孕期养生

二、胎儿期养生

 少年青春期养生——身心健康齐发展

一、打造强健的身体素质

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青年养生——保养生命防未病

一、慎起居,调饮食,预防“外邪”

二、畅情志、舒胸怀,预防“内邪”

三、练体魄、节情欲,益寿延年

 中老年养生——修身养性药调治

一、饮食调养

二、修身养性

三、药物调治

参考书目

序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自身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伴随着快节奏生活所造成的高压力、生活不规律、亚健康状态等,以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也困扰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人群。因此,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需求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中医“治未病”的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等,从而不断地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的发展。

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具有中医药科技创新核心区的优势,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大力倡导科技创新为契机,以中医养生保健为切入点,根据现代都市人快节奏读图时代的特点,构想制作一部图文交融、通俗易懂的中医养生书籍,讲述一天日暮晨昏不同时辰、一年春夏秋冬不同节气、一生幼壮盛衰不同年龄的养生要点,以文字直观简洁、风格清新为特点,满足各类人群对养生保健的不同需求。

此次,我们组织了中医药领域的专业人员,根据实践经验,并参考古今医籍、文献教材,撰写各章节内容;同时,邀请上海中国画院的专业画师,根据文字内容配以原创美图,经过半年的编辑创作调整,终于成书。若本书能够吸引读者对中医学进行更深入的探究,笔者与编创组成员将感到无比欣慰和荣幸。

由于时间紧迫,书中可能仍存在疏漏,言辞间或欠于严谨,望同道不吝赐教、多多指正。如果广大读者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内容会有不同的见解和异议,也欢迎对此开展学术上的争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相关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并获得了浦东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吴昆仑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大力协助,值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主编

内容推荐

吴昆仑、张登海主编的《中医养生之一天一年一生》是一本基于中医养生学和“治未病”理论的科普教育读本,为不同类型的读者提供养生保健指导并传授预防疾病的观念。

中医养生之“一天”篇,根据自然界一天中阳气的盛衰、人体经气的起伏流注、每个时辰所当令的经络和脏腑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养生指导;“一年”篇则总结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特色以及与之适应的养生方式:“一生”篇,根据年龄阶段的不同,介绍婴幼儿、青春期、青年、中老年的脏腑气血的盛衰,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活、教育、锻炼、调理、生殖、育儿等养生指导。此外,全书插入了风格清新的绘图60余幅,成为了相关内容的有效补充。

本书在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的同时,还厘清了一些常见的养生保健错误观点,适宜于广大读者。尤其是中医药爱好者参考学习。

编辑推荐

吴昆仑、张登海主编的《中医养生之一天一年一生》以《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方法为切入点而展开,图文并茂,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的保健养生的观点方法,介绍不同时间跨度的养生指导意见。一天的养生,一年的养生,一生的养生,围绕《黄帝内经》对人的生理功能论述展开,分述自婴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年龄阶段不同的养生特点,生活适宜等,叙述以年龄段不同生理特点的中医养生。体现中医传统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科普、通俗、易懂、有现实指导意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