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默而生(季羡林给青年的话)(精)/季羡林人生清话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不默而生(季羡林给青年的话)(精)》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先生关于爱国主义、人生意义价值、人生经营、如何做学问的文章。关于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做学问是一个人青年时期最关心的话题,本书特别摘出大师对这一话题的阐述,特与青年说,是一本值得年轻人阅读并且能帮助年轻人走出心灵困惑,获得智慧启迪的大成之作。

内容推荐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季羡林先生认为是“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季羡林先生说出了大儒情怀、仁者风范。《不默而生(季羡林给青年的话)(精)》从一个爱国主义者,一个老知识分子,一个普通公民、一个百岁老人的角度阐述了人生意义、价值、责任感等问题。其中意韵深远的哲思以及返璞归真的语言,对于当今青年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年),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学者、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精通混合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德文、英文等多种语言。生前长期任教于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交流史、佛教研究和比较文学等领域都有很深造诣。曾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一生著作等身,有《季羡林文集》(全24册)《季羡林全集》(全30卷)等多部文集刊行于世。
目录

第一章?敢于扛起河山

?中国的民族性

?我们的民族性出了问题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再谈爱国主义

?陈寅恪先生的爱国主义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

第二章?不默而生

?三辞

?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看话剧《三人行》有感

?为胡适说几句话

?自己跳出来

?周作人论——兼及汪精卫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第三章?青年要做点什么

?时间

?成功

?我的座右铭

?关于名牌意识

?希望在你们身上

?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

?中国青年与现代文明

第四章?一个公民的关切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西化问题的侧面观

?给“拆”字亮红灯

?论包装

?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再论包装

?论博士

?论教授

?大自然的报复

?清官更要兼听

?论“据理力争”

?恐怖主义与野蛮

第五章?人生之意义

?人生小品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人生

?再谈人生

?三论人生

?虎年抒怀

试读章节

??中国的民族性

??我一向认为,世界上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性。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怎样呢?我们中华民族当然不能例外。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谁也否认不掉的。我自以生为中国人为荣,生为中国人自傲。如果真正有轮回转生的话,我愿生生世世为中国人。

??侣是——一个很大的“但是”。环视我们四周,当前的社会风气,不能说都是尽如人意的。有的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急功近利,浮躁不安,只问目的,不择手段。大抢大劫,时有发生;小偷小摸,所在皆是。即以宴会一项而论,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浪费;但是令不行,禁不止,哪一个宴会不浪费呢?贿赂虽不能说公行,但变相的花样却繁多隐秘。我很少出门上街;但是,只要出去一次,必然会遇到吵架斗殴的。在公共汽车上,谁碰谁一下,谁踩谁一脚,这是难以避免的事,只需说上一句:“对不起!”就可以化千戈为玉帛;然而,“对不起!”“谢谢!”这样的词儿,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说了,必须在报纸上大力提倡。所有这一切,同我国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伟大建设工作,都十分矛盾,十分不协调。同我们伟大民族的光荣历史,更是非常不相称。难道说我们这个伟大民族“撞”着什么“客”了吗?

??鲁迅先生是最热爱中华民族的,他毕生用他那一支不值几文钱的“金不换”剖析中国的民族性,鞭辟入里,切中肯綮,对自己也决不放过。当你被他剌中要害时,在出了一身冷汗之余,你决不会恨他,而是更加爱他。可是他的努力有什么结果呢?到了今天,已经“换了人间”,而鲁迅点出的那一点缺点,不但一点也没有收敛,反而有增强之势。

??有人说,这是改革开放大潮社会转轨之所致。我看,恐怕不是这个样子。前几年,我偶尔为写《糖史》搜集资料读到了一本19世纪中国驻日本使馆官员写的书,里面讲到这样一件事。这一位新到日本的官员说:他来日本已经数月,在街上没有看到一起吵架的。一位老官员莞尔一笑,说:我来日本已经四年,也从来没有看到一起吵架的。我读了以后,不禁感慨万端。不过,我要补充一句:日本人彬彬有礼,不吵架,这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对广大日本人民来说,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对日本那一小撮军国主义侵略分子来说,他们野蛮残暴,嗜血成性,则完全是另一码事了。

??不管怎样,中国民族性中这一些缺点,不自改革开放始,也不自建国始,更不自鲁迅时代始,恐怕是古已有之的了。我们素称礼仪之邦,素讲伦理道德,素宣扬以夏变夷;然而,其结果却不能不令人失望而且迷惑不解。难道我们真要“礼失而求诸野”吗?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而又必须认真反省的问题。??1998年7月16日

??P2-4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4: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