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纲主编的《读有所得(52)》采用“口袋书”设计,“轻、小、薄”,便于携带,方便随时随地阅读。书中遴选了一篇篇短小精悍、先人名家或当代大师的经典美文,真可谓书香满溢,质朴中见智慧,平实中见崇高,使读者大有穿梭古今,阅遍中外的大气感觉,让读者用最少的时间,读最好的经典,得最大的收获,省却了在信息包围中甄选、辨别的时间,让大把或零碎的时间不再无趣,让阅读不再枯燥,也让阅读重归思考,细细品阅,使读书真正达到“读有所得”的境界,而心灵也在这些经典之作的涤荡下,分外清明。
| 书名 | 读有所得(52) |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朱建纲主编的《读有所得(52)》采用“口袋书”设计,“轻、小、薄”,便于携带,方便随时随地阅读。书中遴选了一篇篇短小精悍、先人名家或当代大师的经典美文,真可谓书香满溢,质朴中见智慧,平实中见崇高,使读者大有穿梭古今,阅遍中外的大气感觉,让读者用最少的时间,读最好的经典,得最大的收获,省却了在信息包围中甄选、辨别的时间,让大把或零碎的时间不再无趣,让阅读不再枯燥,也让阅读重归思考,细细品阅,使读书真正达到“读有所得”的境界,而心灵也在这些经典之作的涤荡下,分外清明。 内容推荐 朱建纲主编的《读有所得》旨在传递“三新”——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弘扬“三典”——传统经典、现代经典、国外经典,采撷世界先进文化之菁华,集聚国内外人文专家之智慧,是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读本,是促进全民阅读的有效平台,是建设“书香湖南”的有力推手。有“读”有“得”,“读”“得”并举,宗旨明确,特色鲜明。希望借助这个读本,引导社会文明风气,积蓄大众精神食粮,使读书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和追求。 本书是《读有所得(52)》,围绕“俭难与奢易”设计隐性主题和编选相关内容。 目录 卷首 水(子木) 特别推荐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人民日报》评论部) 孝悌新思(张翼) 相信青年,相信时间(钱理群) 古典 欲夺反与(刘安)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阴谋家”老子(陈鼓应白奚) 多读一点:豆腐小史 美文推荐 醉眠(唐庚) [中吕]山坡羊·未央怀古(张养浩) 孙行者笑评科举百态(董说) 今文 “我的儿子”(胡适) 千秋评说 令人一得:孝的正反面(徐责) 差序格局(费孝通)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任人唯“亲”(陈午晴) 多读一点:费孝通跑警报 客(梁实秋)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寒夜客来茶当酒(安妮宝贝) 多读一点:梁实秋宴客 美文推荐 夏初(顾随) 烙印(臧克家) 译苑 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讲(伯里克利)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定格对英雄的尊重(申孟哲) 多读一点:伯里克利与雅典 我们全部的尊严在于思想(帕斯卡尔)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为更重要的东西忧虑(何怀宏) 论贝多芬(约瑟夫·科尔曼)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艺术的导引(彭修银) 多读一点:为贝多芬止步 单调产生的快乐(费尔南多·佩索阿)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人活在世上的品相(蒋方舟) 美文推荐 如何让一朵花比一百朵花更关(川端康成) 虎(威廉·布莱克) 文史撷英 面对挫折不动心 “状元”的历史 毛泽东点将:不用其长反用其短 国际“鸿门宴”:德川家康设宴试政敌 “英国辛德勒”名单 书香 《品质国家战略》 《世界历史的五个岔路口》 《大师与传统》 《人间滋味》 艺术欣赏 屏风独一景 试读章节 孝悌新思 ◎张奠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从周礼中参悟出家乃伦理之源。虽然家内必然要有长幼尊卑的等级序列,但是通过家的孝悌亲尊等伦理法则可以化解此种等级之严苛。如此推理,家的伦理法则亦可化解专制统治之戾气,到了孟子,家伦理法则衍化成一套政治上的民本思想,一方面君民虽是统治与被统治关系,另一方面却是民贵君轻,君主要仁政爱民。因此,中国文化是从伦理角度看家,家价值是仁爱孝悌的伦理价值。所谓的中西在个体与家上的分途,说白了是一种表象之见,家作为一种政治单位,任何文化的政治思考都无法回避。中西的殊途不在于家与个体,而在于对家的理解各有侧重。关键处在于,以契约观家,家仍是契约,难免主奴之弊;以伦理观家,家方为家。 家政在欧洲政治中的重新发现,已是18世纪中叶之后的事情了。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是重商主义和财政重商主义的兴起。与其说它们是私家的家政,不如说是公共的家政,换用传统的表述就是民生。当此之时,现代国家出现了。国家不再是基督教精神衍生出来的地上的神,而是保障家政的公共职能机构。这种公共化体现为,原本的小家内的事务,变成了国家的公共事务,如国家建立幼儿园、义务教育、养老院等。西方社会福利国观念的出现,可以说是家政公共化的彻底完成。说到底,这种对家的重新理解才是西方现代性的实质,而它又反过来影响了历来秉持民本孝悌价值的中国。 有人会说,这不正说明西方的社会福利国和公共机构养老的重要性吗?这和孝道有什么关系呢?或者说,孝这种陈腐的事物早已经而且应该被社会国家取代了。问题是,社会国家真的是对孝悌的取代?还是说,它不过是孝悌这一法则的体现呢?这就触及到对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误解:一谈到孝,就以为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根本上,孝悌是一种客观法则和道德义务。当我们不再认为人只是成年人一个阶段,而是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生命存在的时候,孝悌就是每个人成之为人,每个人在任何生命阶段保有尊严的基本权利。作为一项法定权利,它有着广泛的义务方:子女、社区以及政府等。,采用居家养老还是公共机构养老,表达的不过是履行义务的不同主体,实则都是在履行同一法律权利:孝悌。之所以我们可以推行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的制度模式,因为我们有着深厚的私家孝悌的风尚,从而降低社会成本,在民族国家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上,日益增多的老人表明的正是一个国家进入到更高的文明水平:生活水平提高,养老保障充分,人的寿命更长。这一简单的事实表达的正是儒家几千年来的夙愿: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P5-7 序言 水 子木 水哉!水哉! 自从夫子一声声浩叹以来,我们的文明就到处都是水。夫子乐水,也许乐的是老子说的上善若水,也许乐的是时光如水般奔腾不息,也许乐的是水滋润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的智慧、情感和欲望,无不与水相关。爱恋时我们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思念时我们说“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忧愁时我们说“抽刀断水水更流”,怅惘时我们说“斜晖脉脉水悠悠”,绝望时我们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决绝时我们说“江水为竭”,顿悟时我们说“为有源头活水来”,解脱时我们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奋发时我们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我们还有相濡以沫的感情,镜花水月的想象和汹涌澎湃的激情。穆旦有句诗写得好:“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水是我们,我们就是水。 箪食瓢饮、穷居陋巷的离不开水,河清濯缨、水浊濯足的离不开水,乘风破浪、轻舟万里的也离不开水……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需要水呵!因此,我们痛恨“一沟绝望的死水”,我们期待“海晏河清”,我们喜欢“一清如水”,我们讨厌“浑水摸鱼”。 水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也用水来描述我们的生活。 当然,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们的水也是各自的水,从来就不一样。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虽有弱水三千,我们也只是各取所需。 水无常形,何足道哉!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