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吉思汗史记(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赛熙亚乐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成吉思汗戎马征战一生,缔造了东方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奇迹。赛熙亚乐所著的《成吉思汗史记(上下)》立足史料,客观实际,用细腻的笔触深刻地表达了成吉思汗从崛起到成功的每一个过程,力求深度还原古代帝王的真实人生,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壮美瑰丽的龙脉图腾画卷。

内容推荐

赛熙亚乐所著的《成吉思汗史记(上下)》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为1~6章,主要叙述自成吉思汗诞生到统一蒙古诸部、建立蒙古帝国的四十多年历史。

第二段为7~9章,主要叙述成吉思汗对外扩张的征战史。

第三段为第10章,主要叙述作者对成吉思汗生平事迹、思想观念、性格品质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在该章的附带注解中罗列了古往今来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对于成吉思汗的各种评价。阅读这一章,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不同时代不同人对成吉思汗的不同评价和认识,也能够看出人们对成吉思汗的认识和评价还在不断变化。

目录

出版者荐言

原版序言

作者简述

第一章 成吉思汗诞生的时代

 1.当时的世界大环境

 2.成吉思汗的祖先及世系

 3.成吉思汗的家庭

 4.蒙古诸部概况

第二章 成吉思汗青少年时代

 5.帖木真的相貌

 6.成吉思汗画像范本

 7.帖木真定亲

 8.也速该把阿秃儿被害

 9.蒙古部分崩离析

 10.伟大的母亲诃额仑兀真

 11.帖木真在艰苦中成长

 12.被泰亦赤兀惕部捕捉,结识锁儿罕失剌

 13.八骏被劫,与孛斡儿出相识

 14.与孛儿帖兀真成婚

 15.篾儿乞惕部突袭,孛儿帖遭劫

第三章 成吉思汗崛起的时代

 16.与客列亦惕部王汗结盟

 17.者勒篾前来辅佐

 18.札木合是个什么样的人

 19.帖木真的首次胜利——伐篾儿乞惕之不兀刺客额列之战

 20.帖木真和札木合认清彼此而分道扬镳

 21.帖木真与草原贵族们结盟

 22.帖木真被拥立为“全体蒙古”的可汗

第四章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的时代

 23.十三翼之战

 24.初战塔塔儿

 25.成吉思汗与主儿勤部的争斗

 26.与木华黎相识,收养孛罗忽勒

 27.王汗“骑双头马”,成吉思汗的相助

王汗的逃亡和成吉思汗的相助

王汗独吞从篾儿乞惕部所获战利品

王汗趁夜撤兵,独自对敌战败时成吉思汗派兵援助

成吉思汗和王汗二人最后一次协作

 28.第二次出征塔塔儿

 29.帖尼豁罗罕之地战札木合

 30.第三次出征塔塔儿并消灭该部

 31.由札木合挑起的阔亦田之战

 32.出征泰亦赤兀惕部,与者别相识

 33.与王汗决裂以及消灭客列亦惕部

成吉思汗、王汗二人决裂的原因和经过

王汗、札木合等人谋害成吉思汗,巴歹、乞失里送信相助

成吉思汗和王汗之间的卯温都儿之战

成吉思汗整顿军队,派使谴责王汗等人

巴勒诸纳之盟

消灭客列亦惕部的者者额儿温都儿之战

 34.汪古惕部归附

 35.纳忽昆之战,征服乃蛮部

备战阶段

成吉思汗起兵

乃蛮军队战前的情况

规模宏大的纳忽昆之战

纳忽昆之战结局

 36.肃清各部残存势力

 37.札木合之死,统一蒙古诸部

第五章 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帝国

 38.宣告建立大蒙古帝国

 39.封赏功臣,宣告任命

 40.蒙古帝国国家机构

蒙古帝国政体的基础和性质

蒙古帝国最高权力机构

蒙古帝国行政机构

 41.成吉思汗铁骑

成吉思汗铁骑的组织形式

蒙古铁骑的武器、训练和战术

 42.成吉思汗势力的支柱力量

成吉思汗的“忠臣团”

成吉思汗的“护卫团”

成吉思汗的“参谋团”

 43.“成吉思汗大札撒”——蒙古帝国的法律

总则或基本法

可汗、官员准则

军纪

民法

专项法律

刑法

 44.成吉思汗箴言

 45.蒙古帝国经济概况

畜牧业

手工业

农业

 46.成吉思汗与蒙古文字

 47.蒙古帝国文化之巅——《蒙古秘史》

第六章 蒙古帝国的巩固和扩展

 48.征服森林百姓

 49.征服合儿鲁、畏兀儿

 50.肃清残敌,迫降合剌契丹

 51.巩固内政

利益分配

成吉思汗与帖卜腾格理

第七章 成吉思汗南征

 52.四征西夏

初征西夏

二征西夏

三征西夏

四征西夏

 53.金朝与蒙古部族之间的世仇

 54.成吉思汗亲征金朝

首攻中都

二攻中都

三攻中都

 55.征服契丹

 56.蒙古帝国与高丽国的关系

第八章 成吉思汗西征

 57.蒙古与花刺子模的关系

 58.蒙古与花刺子模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

 59.成吉思汗西征前的战备和军力部署

 60.成吉思汗征伐中亚的过程

攻占讹答剌城

锡尔河畔的攻势

攻陷不花剌

撒麻耳干的命运

攻占乌尔坚奇城

苏丹汗之死

申河战役

者别、速别额台率军远征

 61.成吉思汗率军回师

 62.和平使者——长春真人和乌古孙仲端

长春真人及其《西游记》

乌古孙仲端“北使”

第九章 西夏的灭亡及成吉思汗逝世

 63.战争起因

 64.以所向披靡之势攻灭西夏

 65.成吉思汗逝世及其遗嘱

 66.成吉思汗的葬礼

 67.成吉思汗陵、八自室及伊金霍洛

第十章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68.蒙古族伟大的政治家——成吉思汗

 69.杰出军事家、伟大统帅——成吉思汗

 70.有关成吉思汗思想品格之一二

 71.如何评价成吉思汗

附录

 一、成吉思汗生平事迹年表

 二、成吉思汗四大斡儿朵及诸汗子、公主简介

 三、成吉思汗家族世系表

 四、插图注解

 五、名字索引

 六、引用文献史料目录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二章 成吉思汗青少年时代

5.帖木真的相貌

帖木真的相貌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一直以来让人们无比好奇的问题。关于帖木真的相貌,直接描写的最早的记载为《蒙古秘史》中被提到数次的其岳父德薛禅所说的一句话:“你这个儿子目中有火,面上有光。”(第62节)《元史·耶律阿海传》中还有句话:“见太祖(成吉思汗)姿貌异常。,,只是没有提到所谓“异常”的具体情况。南宋使者赵珙所著《蒙鞑备录》的记载较详细:“鞑主忒没真(帖木真)者,其身魁伟而广颡长髯,人物雄壮,所以异也。”还有一则间接描述,为成吉思汗去世四十多年后初到忽必烈可汗之元朝的欧洲人——马可·波罗[1]记载的所闻:“成吉思汗体格健壮,聪明机智,擅长辞令,更以勇敢而著称。”(第一卷)此外称自己从别人处听说忽必烈大汗的容貌与其祖父成吉思汗相似。从而关于忽必烈可汗的容貌和身材,在他身边侨居十七年之久的马可·波罗如是记载:“号称大汗或众王之王的忽必烈是一个中等身材,不高不矮,四肢匀称,整体谐调的人。他面貌清秀,有时红光满面,色如玫瑰,这更使他的仪容增色不少,他的眼睛黑亮俊秀,鼻子端正高挺。”(第二卷)关于忽必烈汗的描述是基于马可·波罗亲眼所见的印象,关于成吉思汗的所闻无疑也是从成吉思汗同辈人或岁数相差不大的人那里听到的。所以,也许可以用德薛禅所述去证实马可·波罗之描述接近事实的一面。而德薛禅的描述虽有很精练的抽象化因素,但能够断定那是很恰当的成吉思汗形象。

后世的史学家和画家们为刻画成吉思汗形象而创作出很多生动而形象的文字描述和精致的、肖像画。例如,俄罗斯东方学家贝勒津(1818~1896年)所著《成吉思汗》一书中通过泰亦赤兀惕部首领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的观察记载道:“(帖木真)褐眼黑发,面色红润,眼神中透露着机智和一丝不屑。一看就是个真正的孛儿只斤人,而且是个勇士。”这个描述与《蒙古秘史》中锁儿罕失剌所述(第82节)和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所述(第149节)有些出人。不过,苏联蒙古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夫也记载道:“帖木真身材高大,目光炯炯,真是一位天赋的奇才。”(《成吉思汗》第二章)中国史学家张振骊在其著作中以描述英雄人物的汉族习俗扩展德薛禅的描述记载道:“此儿面如白玉,龙眼凤眉,鼻端耳大,唇红齿白,腰长胸阔,英勇威武,有人君之度。”(张振珮、冯承钧所著合辑本之《成吉思汗评传》第三章,第31页)这无疑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带有赞颂讴歌性质的固定形象。

通过这些直接或间接的描述,我们能够大致了解帖木真的容貌和形象。年轻时的帖木真前额宽坦,浓眉毛,高鼻梁,大耳朵,黑褐色明亮的双眼,红光满面的方脸。身体魁梧健壮,宽展的胸膛,厚实的肩膀,健硕有力的臂膀,可谓完备英雄人物威风凛凛的气魄。中年帖木真长一脸乌黑的络腮胡。到老的时候他的头发全部发白,络腮胡也变成银白色,宽额上出现了几道皱纹。元朝宫廷画师和礼霍孙根据多方资料绘制的画像(本书将引用和介绍为范本的成吉思汗画像)正是塑造了这样的形象。不过后来还有各种风格的画像问世,本书以后来的那些画像为辅,主要介绍了成吉思汗画像范本。

帖木真天生机智,胆识过人。据记载,儿时的帖木真在松林中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大婚”“当皇帝”之类的游戏,也会让其他孩子前呼后拥“保护自己”,或骑上“柳条马”带领孩子们“作战”。这些举动能够反映帖木真从小就有统治者应具备的雄心壮志。

6.成吉思汗画像范本

为了塑造成吉思汗的形象,后世的画家们根据各种民间口承和历史记载,或凭借自身的想象力绘制出了各种风格的画像。其中为我们所知的画像有图19~27所介绍的那些。那么,这些画像中哪一幅画得更加靠近成吉思汗的真实相貌呢?我们有必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这个问题。因而我尽可能地采集了所有能够找到的成吉思汗画像作为参考,并记录了自己关于成吉思汗画像范本的想法。

本书引用为范本的这幅画像如今收藏于北京市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像高58.3厘米,宽40.8厘米,笺纸底上淡设色的半身像。画像中的成吉思汗头戴白面黑里皮质(可能是用貂皮制作的)冬帽,身穿浅米色毛绒长袍。脸色红润,斑白色连髯长须,额前微露的头发左右分披,耳后见发辫。画像的左上角题写“太祖皇帝即成吉思汗讳帖木真”。

据说,这幅成吉思汗画像是由原北京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于1953年9月从湖北省安陆人陈宦(1869~?)的后人那里征集到的。陈宦为二十年代(即民国初年)北洋军阀袁世凯下属部队的参谋部次长,当年他到蒙古地区视察时由一位蒙古王爷赠送给他这幅画像。后来,这幅画像由陈宦的后人收藏。

P35-37

序言

赛熙亚乐同志撰写的《成吉思汗史记》即将出版,这是我国我区蒙古历史研究事业的又一可喜可贺的成就。

赛熙亚乐同志是一位在内蒙古军区长期从事文化事业的蒙古学学者。他曾经搜集很多有关蒙古历史的文献史料和文物,从事蒙古史研究长达几十年。由他编写的这部大作正是他几十年孜孜不倦的研究之成果。首先应该提到的是,赛熙亚乐同志在编撰这部《成吉思汗史记》的过程中花费了长迭十年的时间和精力。

《成吉思汗史记》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佳作,除了正文还包括附带注解和附录等内容。正文由十章七十一节构成,每一章之后安插了附带注解,共二百九十二条。其中详明介绍了关于成吉思汗的基本历史资料和后人的研究成果,作者也提出了自己明辨是非的观点,因而每一条附带注解都可看作是辩证某一历史问题的独立文章。正文_的后面包括成吉思汗生平事迹年表、成吉思汗四大斡儿朵和诸太子公主简介、成吉思汗家族世系表、插图注解等内容的附录。赛熙亚乐同志临摹或拍摄全国相关图书馆和博物馆所藏蒙古古代史相关的历史文物,从中挑选一百类(个别种类包括数幅图画)图画附插于自己的书中。毫无疑问,这一百类珍贵图画将会是蒙古史研究所需的具有充分依据的具体资料。

为了编写《成吉思汗史记》,赛熙亚乐同志前后翻阅了很多有关成吉思汗的蒙古、汉、俄罗斯和日本语文献史料,即后人所著三十余部成吉思汗传记作品和二百余部相关书籍资料。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引用了国内外史学家未曾引用的很多蒙古文书籍资料。因而,比起其他人所著成吉思汗传记作品,本书在内容上更为丰富。

作者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历史资料,遵循马列主义,系统、全面、公正地叙述了成吉思汗生平事迹和对人类历史所起的作用。作者又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关于成吉思汗的后人研究成果,没有全盘认同关于成吉思汗的赞颂,也没有全盘否定批判,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辨明了其中的是非。因此,赛熙亚乐同志编写的这本书,内容丰富,史料依据充分,历史观点正确无误。

在赛熙亚乐同志的作品出版之际,作为有幸最早拜读的读者之一,我在此写下这段序言,权当自己的心得体会罢了。也许是以拙文屏蔽了作者的佳作,望广大读者朋友明辨。

留金锁

1985年6月于呼和浩特

后记

本人自1981年9月3日到1982年lO月3日完成《成吉思汗史记》一书初稿。自1982年12月19日到1983年3月18日第一次修稿。自1983年8月30日到10月7日在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的病床上完成第二次修稿,之后又进行了几次专业性修撰。

在撰写的过程中,本人始终致力于遵循的原则为一则杜绝歪曲历史事实,二则杜绝泄私愤,再则尽所能记录那些为蒙古史研究而呕心沥血者的功德。关于是否做到这一点,只待读者明辨。

至此,将这部拙著献给广大读者,权当注入辛勤劳动的一份礼物。若能够提起读者朋友们的兴趣,那将是源自蒙古族人民和伟大祖先的恩泽以及热心帮助我的挚友同仁们的功德。

在这部拙著即将与读者见面之际,对那些在编撰过程中引用的文献史料的作者们,那些古今中外的专家学者们致以由衷的感谢。

在动笔之前搜集引用文献史料的过程中,中央民族学院教授贺希格陶克陶胡、中央民族翻译局哈图照日格、北京图书馆乌云等很多挚友提供了热心的帮助。内蒙古军区编译处编辑宝力高同志提供了很多本书插图所需照片。尤其在北京进行大量校勘时,贺希格陶克陶胡同志不惜花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参加了这项工作。本人多年的同事、挚友、著名作家莫·阿萨尔时常鼓励我,并给本书题写了书名。著名蒙古史学家留金锁同志审阅本书,给予很高的评价并撰写了序言。对这些挚友同仁们致以由衷的感谢。

人的一辈子会做很多事情,但做好一种事业并非易事,甚至忙碌一辈子都无法做到。不过,跌倒了再爬起来不停进取者的勇气和精神力量是否比手到擒来的成功更珍贵?总之本人认为,如果我这一生所得比所失多,那是因为我丢弃了曾经的异想天开。

衷心祝愿所有朋友都能够登上成功之巅!

作者:赛熙亚乐

1985年7月—1986年6月

(呼和浩特—北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9: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