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静主编的《知日(10特集日本禅)》是知日系列的其中一本,介绍了日本的禅文化。
日本受禅文化影响深远,可以说日本人的心灵、日本的美处处体现了日本禅文化的精髓。收到禅文化影响的有日本的茶道、家居设计等等,比如日本的知名家居品牌“无印良品”,它所传达出的素朴的外在表征和内在精神的设计,都与禅宗的摆脱形迹、明心见性的理念高度契合,彰显了深厚的日本禅宗美学意蕴。
| 书名 | 知日(10特集日本禅)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苏静主编的《知日(10特集日本禅)》是知日系列的其中一本,介绍了日本的禅文化。 日本受禅文化影响深远,可以说日本人的心灵、日本的美处处体现了日本禅文化的精髓。收到禅文化影响的有日本的茶道、家居设计等等,比如日本的知名家居品牌“无印良品”,它所传达出的素朴的外在表征和内在精神的设计,都与禅宗的摆脱形迹、明心见性的理念高度契合,彰显了深厚的日本禅宗美学意蕴。 内容推荐 苏静主编的《知日(10特集日本禅)》将带你探寻日本禅的渊源和传承,了解临济宗、曹洞宗、黄檗宗三大禅宗,拜读大师们的禅学经典。在书中,我们探访了铃木俊隆建立的西方禅修中心、日本佛教圣地和名刹,了解、学习僧侣的日常修行;领略文学、建筑、茶道、花道、武士道及艺术中的禅意,品味俳句大师们耐人寻味的诗句和千利休师傅的“禅茶一味”;听禅者林谷芳谈日本禅与画。同时regulars部分收录僧侣摄影师梶井照阴和佛具木器师加计穰一的专访,也来听听《1Q84》译者、日本文学研究者施小炜来谈对日本禅的理解。 目录 日本三大禅宗大比较:世界的禅,日本的禅 《简单的艺术》速读“禅意的栖居” 铃木大师们带给世界的30条禅学经典 禅诗与佛偈 铃木大拙纪念馆侧击 请来这里禅思 西方禅修中心探秘以及禅修课的要点 你我的禅修 日本佛教之母山 比叡山 佛教圣地之旅 空行高野山 永平寺修行僧的日常 字字珠玑 悠悠禅绪 禅与俳句,以及现代禅诗 方丈间的宇宙: 一庭一世界 禅·庭园 梦窗疏石与枯山水 佛法·禅·茶: 千利休 一个美丽的文化传说 禅茶一味 一茶一会 拈花笑: 日本花道中的禅意 香·道: 风雅与禅意并行不悖 声色光影日本禅 蛙跃古池,樱花过眼 一刀断岳 秉智慧剑,一往直前 宫本武藏的剑与禅 精进料理 简朴而不简单 沢庵漬け—就是腌萝卜! 漫画 红尘度禅心 林谷芳专访 简谈日本禅与禅画 regulars 《一个人》——反集团主义的个人美学 梶井照阴——佛教弟子的摄影传奇 异色的陶艺家——专访青木良太 职人|寻技:佛具木器师——加计穰一 门外侃禅 专栏 虫眼蟲语 今天山色如何? 吴东龙の设计疆界 跨越时代的日本庭园 告诉我吧!日语老师 坐禅、学习及其他 试读章节 提起日本庭园,都会想到枯山水。白沙,石块,没有茂密的植物,只有枯寂空白的一隅。枯山水庭园的诞生与禅学在日本的盛行密不可分。有不少著名的枯山水均属于禅寺,是日常修行的场所。譬如西芳寺、天龙寺、银阁寺的庭园,又可称为禅庭,皆有禅之美。曰不均齐,曰简素,曰枯槁,曰自然,曰幽玄,曰脱俗,曰静寂。不均齐,比如花道忌对称,庭园构造也不可过于平正,这样才能有无限潜藏的妙趣。简素,是舍弃一切装饰、繁华、色彩,仅取白砂枯石,好比水墨画仅用浓、淡墨色表现满纸烟云。枯槁是说枯山水尚枯槁威严之意境,如历经风霜的老松。自然是指无机心、无造作。幽玄是日本传统美学中最强调的一点.比如庭园设石灯,要在四围掩映树木,让灯火从幽深处渗出,这一缕余韵,好比和服女子行走时,素色衣裾内侧隐约一痕鲜艳的衬里。旧时文人最爱那一抹惊鸿一瞥的颜色。脱俗与静寂,是修禅的必要条件,也是禅庭必备的境界。 禅庭的创始人是镰仓末期至室町初期的临济宗禅僧梦窗疏石。梦窗疏石是日本庭园史上极重要的人物,也是日本历史上地位极高的僧人,生前三度获赠国师号,死后四度追封,故称七朝帝师,深受诸位天皇的信赖。在武士阶级的北条家、足利家也备受尊崇。欲理解禅庭的来龙去脉,不妨以梦窗疏石的个人经历及思想流变为一视角。 梦窗疏石出生于伊势国,年谱载:“四岁母党有事,父举家而逃入甲斐。”据说他的母亲是北条家人,所谓“母党有事”,也许是镰仓幕府针对北条家的某次政变。梦窗的童年在甲斐度过。9岁出家,修习天台宗与真言宗。侣岁至奈良东大寺登坛受戒。后患病,沉重茫然之时悟出平生多闻博学,然临生死之顷,一字亦用不着。恍惚一梦,见有人引他至一禅寺,山林奇异,殿宇严饰。有长老取一帧画卷与他看,打开乃是达摩半身像。从此与禅学结缘。他来到京都临济宗的建仁寺,在无隐圆范门下修习禅宗。不久来到镰仓。25岁时再度到京都,拜于建长寺高僧一山一宁门下。一山一宁是元代东渡日本的僧人,台州临海人氏,受元世祖、元成宗之命,两度出使日本,后长居日本,历任建长寺、圆觉寺、南禅寺住持。梦窗在一山门下精勤参禅,颇得一山称许,许其不拘时入室讲禅。 从少年至青年,梦窗自东国到西国,数番往返,饱览山河秀色,体悟季节变迁。31岁的春天,他来到今日茨城县的臼庭修行。那是临海的一片山石,海水经年冲击,有岩洞若干。他选定一处为坐禅窟。某日在庭前树下纳凉,直至夜深。回房时将无墙壁处当成墙壁,跌扑之际笑悟禅法,原来世间重重障碍,往往是自己错看所致。 离开臼庭后,他继续在自然山水间清修。57岁时,来到甲斐国的龙山庵栖隐。此地幽僻,远离人烟三十来里。两年后,西行至美浓国长濑山,见此地四邻无人,三五里许山水景物,宛如天开之图画,幽致无比。于是在此地结庵,构筑观音堂。观音堂是池泉式庭园,借天然山水之势,巧以人工,飞瀑流泉,引水架桥,是展现梦窗早期庭园风格的重要代表作,可以归为净土风格的庭园。横跨池水的拱桥,仿佛自俗世接引至极乐净土。净土庭园是平安时代的代表样式,最著名的集大成之作是京都宇治平等院的阿弥陀堂(凤凰堂),为藤原道长长子赖通由别墅改造而成。《扶桑略记》称平等院“水石幽奇,风流胜绝”。据说建造之初凤凰堂对面有通往宇治川的石块相连。“前有一苇可渡长河,如引彼岸。”将宇治川以西的平等院视为彼岸极乐净土,东岸则为现世。 当时东国的镰仓幕府与西国的公家朝廷屡有摩擦,暗流汹涌。梦窗为避免卷入其中,辗转东西多处寺庙。在他51岁的时候,后醍醐天皇敕命其任南禅寺住持。他百般推却,称病不出。天皇遣官吏坚请,必求他应敕。无奈之下,梦窗只有来到京都。天皇赐锦座,请他讲佛法。他强调自己“生誓欲深隐岩谷,出世非愿也”。天皇说自己只想在处理政事之余旦夕闻道,寺中杂务都交给其他僧人,梦窗只需将南禅寺当作幽隐之所就好。话说到这地步,梦窗也不好坚辞。天皇对佛法确实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梦窗也荣宠有加,每月召见3次。不过到了第二年,他还是坚决离开京都,回到镰仓,在瑞泉寺内建造偏界一览亭,可远眺富士山。又赴甲斐,创立惠林寺。这一段时间他创作的庭园空间较小,仍以借天然风景为主。 当59岁的他再度回到瑞泉寺时,镰仓幕府已灭亡。这一年,终于亲政的后醍醐天皇又对他发出邀请。这次他无法拒绝,便来到京都,开创临川寺。次年再回南禅寺担任住持。后醍醐天皇对他礼敬备至,赐国师之号日梦窗。然而政局风云变幻,4年后,后醍醐天皇驾崩,足利尊氏掌权。这一年,梦窗建造了西芳寺与天龙寺。这两座寺中的庭园可谓梦窗式禅庭之最,历经岁月更迭,今天的我们仍然有幸能看到,或可体会梦窗作庭的匠心。 记录其参禅要谛的《梦中问答集》中,有一段谈到庭园。日爱好庭园者有三类。一类是沾染俗尘的、只好虚饰与外表之人。一类是意欲远离世俗、寄情山水之人。一类是怀抱求道之心、思考经营自然之人。他说:“好山水者,定非恶事。然亦难称善事。山水中无得失。得失在人心也。” 在山水间修行的梦窗深谙自然之美,又醉心禅语的顿悟。将自然山水浓缩为修行道场,于是有了禅庭。梦窗对日本后世庭园的影响至为深远。从后来融合池泉式与枯山水的金阁寺、银阁寺,到纯粹的枯山水庭园,都与修禅相关。大德寺的僧人古岳宗亘,深喜《碧岩录》,尤好枯山水,于方寸狭窄之地领悟禅学宇宙的奥妙。枯山水不再依附于池泉庭园。小院中独立成庭,摒弃流水花木,仅以常绿树、苔藓、沙砾等静止不变之元素造园,以极简之境达到禅宗修行之境。枯山水初期深受中国山水画之影响,重枯淡留白。留白与“想象”“以心传心”相符,无物胜有物,一沙一世界。再后来,茶室盛行,讲究“闹市中山居”的境界,截取自然一角,原寸复原。千利休正是将草庵之茶至简至素的风格发挥到极致的茶圣。茶室庭园地形细巧,置石灯、踏脚石、净手石盆等,以点缀青苔为佳。园内植物以竹、松、枫者居多,不尚鲜艳娇美的开花植物。茶室与露地(茶室外的庭园)都以营造清寂枯淡之气氛为要,力求田园山野之趣。茶室内唯一装饰是壁龛,挂画轴或字幅,大片余白,讲究禅意。另有极简插花。花器多为竹制或铁制,内有一枝白山茶或两三枝桔梗,不可繁复夺目。须知草庵风格的茶道在发展之初还有人提倡摒弃一切植物石块,只求净室一间,四面白壁,全为品茶。 参加茶道仪式很费心力,除须具备一定鉴赏力之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完成全部的仪式。某次在银阁寺山门前一家茶店小坐,偶见窗外茶庭苍苔翠碧,手洗钵内漂有两朵白色山茶,黄昏石灯已点亮,清美幽静,是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中反复感叹的日本之美。 京都禅庭名园极多,闲来所览,越觉可亲。盛暑7月到龙安寺,方丈堂前院枯山水石庭颇负盛名,传为室町后期画家相阿弥所作。庭隅白砂设五组岩石,青苔满覆,此外别无一物。白砂有同心波纹,通说寓意池中细雨鱼出。当日有雨,檐下观者甚众,雨滴连绵。虽依旧不懂禅意,却觉此种白砂、绿苔、枯石确有极简的趣味。再看墙外樱枝低拂,可想春日墙里墙外落樱缤纷,壁上花影婆娑,正是当说而无可说尽的美妙。哲学之道旁有法然院,名气不如近旁的银阁寺,游人不算多,却独有“鱼梵空山静,纱灯古殿深”之味。寺中苔藓亦厚,池泉与枯山水并存。山门内外遍植枫树,春月轻翠,入秋红叶簌簌,与白石相衬。向晚钟声徐来,山气日夕佳。枯山水为极简抽象之趣,推崇枯淡空寂,而单囿于此,总觉匠气。若借半分自然之景,气象又不同。如天龙寺与岚山,银阁寺与月待山,南禅寺与东山,天然之造化与人工之幽雅都不可缺。 日本庭园发展到今日,创新之外更重保护。有不少晚近新筑的庭园,有吸收西洋风格的,有采用现代美学元素的,自有可圈可点之处,但魅力有限。因为历经岁月淘洗的建筑色泽、细密层叠的苔藓、虬曲沧桑的老树,都是无法复制的美感。 P77-78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