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庸随想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贺兰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五 吟诗

衡量英雄美人的价值标准往往惊人相似,一日未许白头,二日不许吟诗。

“女子无才便是德”“花如解语应多事”。男人心目中,“婴儿的头脑与成熟的妇人的美是最具诱惑性的联合”(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不幸被谥为才女,“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这是《围城》中方鸿渐用来讨好唐晓芙的话)。多言已在七出之列,何况多笔。才女也自有自知之明,或集名炊余、绣余、爨余,透着心虚;或故作道学语,标榜有德,结果在两个板凳之间坐个空。①

英雄更不可沾染头巾气。是以元杂剧《李逵负荆》中,那句“轻薄桃花随流水”须是“听学究哥哥道来”方不减李二哥妩媚。“武十回”打店时节,武松不过引用时谚“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就令金圣叹不满,道是“只图押韵,遂与今日诗社无异。不意武二天人,亦复不免”。

话虽如此,学会一项本事的人哪里舍得不用?所以稍具诗词功底的文人写小说,难免心痒,往往忍不住替笔下英雄美女捉刀,派送几首诗词。梁羽生颇爱写诗,虽然有网络诗词名家推以“达到清代末流水准”,仍不喜。电影《卧虎藏龙》中,玉娇龙吟出话本气十足的七言八句,颇具搞笑效果,好在还可以糊弄住洋鬼子,轻易就弄个国际奖项。

施老旧式文人,吟诗作对应是当行本领,竟然“忍得住”,不转文,真是难得。宋江浔阳楼反诗极有山大王气,梁山保卫战中三阮的山歌大有匪气,都极合身份,全无文人酸气。另有两处卖酒词,写得极好。

一处是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酒歌唱道:

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金圣叹道人家三四句接得不通。我却觉得这四句句句挑动鲁达心事,再妙不过。当年鏖兵之处,已成牧童嬉戏之所,然折戟沉沙,故铁未销,大江东去,流不尽英雄血尚在。关西军中血性汉子现在竟成五台山上佗傺一僧,英雄末路,胸中不平之气怎平?当此时,闻此语,便是没酒也激出血性来,山上那群贼秃的这顿打是免不了了。

一处是智取生辰纲,白日鼠白胜唱词: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此诗直是一篇策反檄文。二十军健身挑重担,在炎炎烈日下赶路,偏偏那贼配军杨志空着两手,作威作福,受气已经受到十二分饱,更哪堪旁人用苦乐不均之事撩拨?终于使麾下之人不敢怒而敢言,纷纷到夫人奶公处投诉,终于祸起萧墙,破了青面兽的固若金汤。取生辰纲十分功劳,这一篇酒歌可占七分,不知是否也是“听学究哥哥道来”。

金庸不善诗,偶有动作,必出纰漏。《天龙八部》中那句对子“春沟水动茶花白,夏谷云生荔枝红”,“枝”字出律,就是金大侠自出机杼将“荔子红”改作“荔枝红”。但是金庸一善藏拙,不能作绝不强作;二善借鸡生蛋,把前人成句用得熨帖无比,称得上“把得牢”。可以说,金庸小说中的诗词是现当代武侠小说中用得最妥当的。试举两例。

萧峰扇子题诗:

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

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此为唐代诗人张仲素边塞诗,汪剑通手书,徐长老配画,赠给萧峰的。作为萧粉,对于这些中原豪杰原本没什么好感,虚伪残忍没担当,都让他们占尽了。然一句“功名耻计擒生数”却足以令人肃然起敬。江湖汉子可以捐生死,未必能舍虚名。萧峰替陈孤雁以血洗罪,他未见领情,可是萧峰当众宣布他“刺杀契丹国左路副元帅耶律不鲁的大功劳”,却让他感激涕零。丐帮本是抵抗外敌的民间力量,暗中行事居多,许多功劳不为人知,处江湖之远而能忧国忧民,已经难得,更何况“耻计功名”,汪帮主毕竟不能以江湖草莽目之,萧峰能够成长为盖世英雄,看来他也略有微劳。P26-29

后记

小学五年级开始读金庸,红尘多故,人老健忘,数十年前的月亮是陈旧模糊,还是明亮欢愉,其实已经吃不准了,然而,隔了这么久回头望去,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些惆怅。

那年寒假,在小叔的床头意外发现了《笑傲江湖》,大本十六开,素白的封面,偷偷地一看,就迷上了。紧张诡秘的情节,大胆泼辣的语言加上偷读的快感,一旦食髓知味,顿时欲罢不能。说他语言泼辣,实在是因为老夫活了十余岁,尚不知“一见尼姑,逢赌必输”和“屁股向后”之类可以入文作传。

小叔读书甚慢,一夜不过二三十页,这让我十分鄙视,但也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反复阅读。第一遍看情节,第二遍温习情节,第三遍看细节,第四遍看细节中的细节……每次重读都有新发现,它从来没让我失望过。每天等小叔上班去了,就溜到他的房子里,记住书的状态,等到下午四点左右的时候,忍痛割爱还回去,尽量维持原状。然后,晚上躺在床上,一遍一遍的回忆书中情形。

我的小学生涯是极其惨淡灰暗的,谈起那段经历,我正经的时候长叹一声“怀才不遇”,惫赖的时候则短吁“承恩不在貌”。别的女孩子的课本作业本挺括纯洁得似新切豆腐块,偏偏我的页角卷曲如水葱,页面却糊涂似烧煳了的卷子;别的孩子上课正襟危坐,双手背后,目光炯炯,聚精会神,我却懒散乱动,有时还要长长地打个哈欠;别人在班会上侃侃而谈,表忠心、表决心、表红心,我却嗫嚅着,一块表也不得;别人大扫除的时候,一窝蜂冲上去,忠字当头,奋勇争先,转眼间抹布、笤帚、簸箕一抢而空,我却对着空空如也的工具箱茫然……

小孩子都是势利的,或者说,小孩子的势利都是挂在脸上的。一个“品学都不优”而且不受老师待见的家伙就没有什么朋友。于是,洛阳城中那个破衣烂衫列于缙绅之间的多病少年令狐冲让我大生同情(非怜悯之同情,亦非“同情兄”之同情,是同样感觉之同情)。虎落平阳的华山大弟子没钱、酗酒、被流氓扁,与小女子情与貌都相似。

我虽然不知道,自己无意间偷读了禁书,倒也知道,这么好看的故事,却是不能与家长说的。没有朋友倾诉,是个大难题,衣锦夜行,无法炫耀的苦闷加深了我怀才不遇的痛苦——如今,俺可是名副其实的“怀才”了。幸好,舍弟病了。

老弟一发烧扁桃体就发炎,趁着寒假,索性把扁桃体切除了。独自躺在床上,闻着什么都香,却吃不到嘴里去——可怜兮兮的一副馋猫相,让我一下子忘了他往日的恶形恶状。

妈说,我和老弟是一对冤家。的确,年龄太接近了,我没有权威感,他也没有敬畏心。好的时候,他偷拿妈的吹风机给我吹头发,我慷慨地把咸鸭蛋黄让给他;感情破裂的时候,就是楚汉大战,大布阿修罗场。此时,最简单快捷的休战方式无疑是一人一笤帚疙瘩。然,老妈是看邻居打孩子也落泪的人,总是妄图通过外交斡旋和平解决。而“你大,应该让着小的”“男孩子别和女孩子计较”这些和平时期的公理,在战时已经变成废话,结局往往是两人一起痛哭指责老妈偏心。接下来是休战后的冷战期,然后和平,然后亲密战友,然后爆发战争……如此往复直到他初二那年一下子长了20厘米,俺自知武力不敌——后话不提。

眼下,那只馋病猫正可怜兮兮艰艰难难地恳求:“姐,讲个故事吧。”我心中一动,决定把偷来的故事与他分享。我本着诚信原则,毫无藏私地把“尼姑”“屁股向后”如实向他传达。他忍着痛,不断地笑,结果是,他嗓子还没好的时候,我的嗓子开始痛。老妈却是很满足,一如既往地发布和平时期的感言:“要是总这样,多好。”

令狐冲晕过去以后,他问:“后来怎样?”我惆怅地说:“不知道。”

不知道什么原因,小叔的《笑傲》只有一二册,等了很久,也没翻到三四。知道后事如何,已经是两年后的事情了。那时,我已经破茧成蝶,学习成绩和人缘都大有改观,课间与二三同道议论写手,品藻人物,口沫横飞,如鱼得水。某日,见老弟鬼鬼祟祟猫在一角,聚精会神,一把揪住:“干什么呢?”他让我看看封面——《笑傲江湖》,然后憨憨地说:“姐,没你讲的好看。”我得意地大笑,浑然不计较他的语病。

60后、70后看金庸,在情感上与80后、90后、00后是有差别的。对后者来说,金庸小说不过是和《格林童话》《读者文摘》一样,普通课外读物而已。可60后、70后的金庸小说,却曾经是“禁书”。在地下党接头式的传阅中,建立了多少革命友谊,在“围剿”与“反围剿”的斗智斗勇中,出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金庸迷,未尝以环境严苛而放弃。

俄而,武禁稍弛。梁公自当奉为正朔,金庸略为陪宾,与一干怪力乱神一起,供“批判性阅读”。金庸迷,未尝因世态炎凉而改弦易张。

直至大浪淘沙,真金不灭。金庸声名日盛,渐渐为武侠领袖,渐渐厕身文苑,金迷实与有力焉。故而60后、70后金迷于金书可谓“识英雄于风尘草泽之中,相骐骥于牝牡骊黄以外”矣!而能否“俟诸后世,其论不刊”,则须金迷再接再厉。

后网络大兴。往日自家心坎温存者,得与天下同好共赏。天涯论坛识刘勃、武五陵、刘国重及南窗诸君,相识相知相诘辩相发明,在他们或直接或间接的激励下,才有了这一篇篇的文字。

由于文字散布在网络间,且挂在各种马甲下,整理大不易。又或许因为懒的缘故,字儿少且杂,其中又不乏令人深悔的少作和现在看了脸红的狂言,然而……由他去吧!

目录

“拜金”五记

 水浒与金庸

 道学与风流

 金庸人物志

 金庸毒物志

 饮食金庸

旧曲新腔

 《笑傲江湖》回批

 世说金语

 感金小语

 金庸点将录

 金庸诗词隅见

后记

序言

俗而能通话金庸

某兄以为,金庸必将不朽,断言:后五百岁,必有人乐读金庸,且其狂喜如我!也有朋友认为武侠式微,读者日稀,即便金庸小说亦不免凋敝。俗人日:身后名,何若眼前杯酒!刘正风曾道:“世上已有过了这一曲,你我已奏过了这一曲,人生于世,夫复何恨?”世上已有过了金庸小说,我也爱过了金庸小说,无论金庸今后际遇如何,眼下阅读的快乐,足以对得起这场邂逅。

我是俗之又俗的俗人一个,平生最爱俗物。爱京昆,因其俗;爱《红楼》,因其俗;爱诚斋,因其俗;爱笠翁各种传奇小说,更是因其俗。武侠既为通俗小说,俗是理所当然的。然,武侠中独爱金庸,却因其不仅俗,而且通。

“通”若为“通行”之义,金庸小说可谓大通。凡有华人处必有金庸,应该不是夸张。所以,“迎合读者”就成了金庸小说媚俗的铁证。愚以为,倘作文的目的不是束之高阁,藏诸名山,而是想公之于众,与人同乐,那让人喜欢实在算不上什么缺点——甚至可以说是优点了。《随园诗话》云:“人但知满口公卿之人俗,而不知满口不趋公卿之人更俗。”“迎合读者”如果是俗,那满口“我手写我心”,拒绝与读者“媾和”的就是更俗了。且“翩然一只云中鹤”固然雅人高量,但同时“飞来飞去宰相衙”则不免沦为跳梁小丑。拒绝“媾和”的高雅作者如果同时是某通俗刊物的写手,则其人可知,其雅可知。

“通”如是西汉时采铜铸钱、富可敌国之邓通,金庸可谓通中之最。连载时,《明报》就因此大卖;成书后,三联版更是奇货可居。即便再怎么诋毁新修版,痴迷的粉丝仍然趋之若鹜。更有一代代的天王天后男神女神小鲜肉,轮番翻演金庸剧,各领风骚三五年。俗人如某,真心祝愿先生财源滚滚。阿堵物自然是俗物中的俗物了,雅人自不屑言之。但高洁如菊花仙子也说:“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下人,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聊斋志异·黄英》)拜金如我,自然更不会以“丰盈”为耻,但不知金庸能为困坐书斋的写手解嘲否?一笑。

“通”若释为“通畅”,则金庸正是通人。文字流畅易读,正是俗之根本。韩愈、鲁迅的奇崛瘦硬固然是上等文字,与之相比,流利畅快的确难免“俗艳”之讥。然而,目前我并未见到如韩、鲁二公那样有嚼劲有回味的奇崛文字。令人头昏脑涨的只是胡乱罗列意象、不知所云的伪古风和生拼硬凑、强行搭配的生造词——我名之为“文字的配种”。欣赏不了这种“不通”的“不俗”,所以宁取俗艳的流畅。我常想,为何世间只有“雅正”而不说“俗正”。金庸小说的文字自成一格,不同于古典白话,但也不是现代汉语——他一直有意识地规避“太现代”的词语。我一直以为,这是武侠小说最恰当的表述方式,可谓“得体”。金庸文字的平朴,算得上是个共识。《围城》里的范小姐喜欢搜集各种富于哲理的警句——将它们“打了红铅笔的重杠,默诵或朗诵着”。所以与范小姐有鉴赏共识的读者,因摘抄不到名言警句而鄙视金庸,那简直是顺理成章的。只是我这个俗人看见“天涯远不远”之类的故弄玄虚,总不免失笑。总是觉得这种不奇不怪不炫,俗出了中庸之道的文字才对胃口。

“通”如果解作“通达”,那金书的主角大体也算得上通达吧。或顺利或坎坷,最终总能取得大成就,抱得美人归。这真是庸俗的价值观啊!也是金庸小说未脱旧文学窠臼的明证——骨子里还是才子佳人那一套。飞黄腾达的追求,在旧时也算俗了。贾宝玉就鄙薄“仕途经济学问”。名士王漾批评何充:“我们来找你玩,你理当摆拨常务,应对玄言,怎么还看公文?”何充打脸很有水平:“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世说新语·政事》)其实,任何时代,锐意进取,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都是值得肯定的吧?不通俗物,超然物外,固然雅,但是如没有餐风饮露的本事,只能寄望于可挥霍终生的遗产了。只有韦小宝不遗余力地网罗御姐、萝莉、熟女、人妻、绿茶、花瓶和女仆,不知道是纯粹的收集癖还是想用来召唤神龙。其余的大部头,大抵都是武艺高强的英雄娶了最美的美女。这当然也是庸俗的。宣传主流价值观的媒体往往偏爱不俗的英雄舍身救世,脱俗的美女婚姻扶贫。俗人如我,却更能接受“邯郸岂偶厮养,新妇必配参军”的“意中缘”。虽然自忖郭、黄终老是另一版本的“倾城之恋”,杨、龙修成正果是你跑我追的游戏,任盈盈得遂所愿是令狐冲受恩深重以身相许;却不能不承认,他们是最合适的佳偶了。虽然不如意事常八九,但人心仍偏爱喜庆团圆。就算是悲剧,梁祝也能死后化蝶;写革命文字,鲁迅也不惜运用曲笔,在夏瑜坟头加一圈小白花。纵然世间不能绝怨女痴男,但笔端做媒,替天行道的俗人俗趣何须苛责。

私意以为,金庸先生应该也是个俗人,所以爱恶搞雅事。每每夸张地令雅元素富集,几乎绚烂到《儒林外史》里的杜慎卿所谓“雅得那样俗”的地步,然后再以俗破之。当此时,我就会产生一种阴暗的快感并大叹“知己啊知己”!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韦小宝书斋写字:在一方王羲之当年所用的蟠龙紫石古砚中加上清水,取过一锭褚遂良用剩的唐朝松烟香墨,安腕运指,屏息凝气,磨了一砚浓墨,再从笔筒中取出一枝赵孟頫定造的湖州银镶斑竹极品羊毫笔,铺开了一张宋徽宗敕制的金花玉版笺,点起了一炉卫夫人写字时所焚的龙脑温麝香……这一番排场下来,写出的字却似硬柴、似扁担、似蚯蚓。真真让“钟王欧褚颜柳赵”情何以堪。

与之相似,祖千秋侃侃论杯,对酒、杯的搭配,龟毛得令人发指。然而,拿出来的酒却味道奇葩。“八步赶蟾、赛专诸、踏雪无痕、独脚水上飞、双刺盖七省”这一绰号何等华丽霸气,益发显出其拥有者盖一鸣的武艺低微。段誉滔滔不绝地论茶花精品,旨在映衬王夫人真正汉白玉栏杆环绕的“落地秀才”。

然而,金庸小说是能够雅俗共赏的,欣赏金庸的当然也不乏有雅人。个中缘由,或许是雅人雅量,大肚能容。但也不能不承认,在某些时候,雅俗的趣味点其实是一致的。

黄蓉指着那渔舟道:“烟波浩淼,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一般。”郭靖问道:“甚么叫水墨山水?”黄蓉道:“那便是只用黑墨,不着颜色的图画。”郭靖放眼但见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色,摇了摇头,茫然不解其所指。(《射雕英雄传》第十三回)

连水墨画都不解的郭靖当然是俗坯。但东坡雅人,也一样不理水墨画的规矩,任性地用朱砂画竹子,且面对质疑,理直气壮地反问:“世间何见墨色竹?”如此看来,直面眼前真色的俗人郭靖与超乎色相的雅人苏胡子,也算得殊途同归了。

韦小宝文盲一枚,竟然不知“尧舜禹汤”,将其误解为“鸟生鱼汤,是一碗大大的好汤”,可谓俗到极致了。但“天资英迈,负文学重名”的李东阳又如何呢?

李长沙在京邸,款会试贡士若干人,酒数行,俱起辞谢,公曰:“且止。有场中题愿商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诸君亦知所以然乎?”众思颇久,未解。公笑曰:“无他意也,只是‘待汤’。”(《尧山堂外纪》)

可见,俗人韦爵爷和明代文坛领袖李大学士在乱炖三皇五帝的问题上,也是能达成共识的。

还说俗人韦小宝。他奉旨江南“种栗子”,扬州知府吴之荣拍马屁建花棚:命高手匠人以不去皮的松树搭成,树上枝叶一仍如旧,棚内桌椅皆用天然树石,棚内种满花木青草,再以竹节引水,流转棚周,淙淙有声,端的是极见巧思,饮宴其间,便如是置身山野一般,比之富贵人家雕梁玉砌的华堂,又是别有一般风味。(《鹿鼎记》第三十九回)

哪知韦小宝是个庸俗不堪之人,周身没半根雅骨,来到花棚,第一句便问:“怎么有个凉棚?啊,是了,定是庙里和尚搭来做法事的,放了焰口,便在这里施饭给饿鬼吃。”

这真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了。

然而,最恨俗人俗事的贾宝玉,也一样“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他批评大观园里的“稻香村”:“此处置一田庄,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恐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即百般精巧,终不相宜……”

在鄙视“人造的天然”这一问题上,韦小宝与贾宝玉真可谓心有灵犀。  觉远临终授经,围观众人中少林得其高,武当得其纯,峨眉得其博。同一文章,也不妨雅人去寻雅趣,俗人去辨俗味。

黄蓉做菜,每道都有雅致的名字。“玉笛谁家听落梅”是五种肉拼起来的肉条——因味道有二十五变,合五五梅花之数,又因肉条形如笛子,故此得名。“好逑汤”则源于《诗经》,莲、竹以喻君子,花、樱桃以指美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以这道荷叶笋尖樱桃斑鸠汤便叫作“好逑汤”了。菜肴创始人黄药师自是雅人,这样珍而重之的命名,可见雅趣。而盲测满分的洪七公对这雅趣并不感兴趣,无论“荷叶笋尖樱桃斑鸠汤”还是“美人君子汤”都不过是这道菜罢了。可以说,摒除了雅意的洪七公反而得到了菜的真味。至于郭靖,“菜好菜坏,他也不怎么分辨得出”,牛嚼牡丹,风卷残云般吞了四大碗。窃以为,这才正是对待食物最正确的态度。

2016年6月,写于京南寓所

这个集子是一个俗人“拜金”的琐记,颇为琐碎,未成体系,姑且分作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对金庸小说和人物的一些赏析,虽然不免有些歪论(如《“不肖子”杨过》等,只是一时兴到之作),但大致还算“正论”。下篇却是游戏效颦之作,沿袭了某些古典文学的旧制。文字的水平和主旨当然都差得远,只算是旧瓶装了酸梅汤。

《(笑傲江湖)回批》仿的是金圣叹批《水浒》、毛宗岗批《三国》。原本文中还有夹批,因需照搬原文,诸多不便,只取了各回总评。各位看官瞧个大概意思罢了。

《世说金语》则取《世说新语》的体例,摘抄金庸小说情节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并各加“赞语”。至于将“冯公吐哺”归为《政事》,以“牛矢马溺,遍地黄白之物”为《豪爽》之类,则是本人的一点恶趣味。

《感金小语》是对金庸文字的零星感悟和小考证。木屑竹头,千虑一得,算是略近于古人的笔记短札。

清朝舒铁云著《乾嘉诗坛点将录》,将诗人冠以水浒好汉名号,此后历代仿拟不绝,近年更有“学林点将录”“画坛点将录”等。因思金庸人物亦当有此殊荣,便有了这篇《金庸点将录》。其中也不是没有正论,譬如点萧峰“玉麒麟”,以郭靖为“天勇星”。当然大多数是游戏式的胡说,于是“天魁星”归了韦小宝,令狐冲配对“鼓上蚤”,玉如意最能“摸着天”……附录的“人物杂咏”算是个添头吧。历来作诗,有一句固定的谦语,叫“虽不成诗,但押韵耳”。这几首分行的文字固然不敢言诗,但新韵平水混用,也不敢说押韵。

为讨论方便,本书引用金庸小说原文不少,悉据通行版。这些拉拉杂杂的文字,只望列位看官不论雅俗地吞了去,倘有同道同好,看到合意处,能会心一笑,则是意外之喜了。至于高人雅正,更是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2016年7月,又及

内容推荐

贺兰的这本《金庸随想录》为关于金庸的文化类随笔集,共分两部分。上篇为“‘拜金’五记”,收录了《水浒与金庸》《金庸人物志》《金庸毒物志》等五篇文章,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小说中读出新意;下篇有《世说金语》《金庸点将录》《金庸小说人物杂咏》《笑傲江湖回批》《金庸诗词隅见》等文章,通过模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形式来新鲜解读金庸。

编辑推荐

畅销书作家《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新垣平、《武侠,从牛A到牛C》作者大脸撑在小胸上、金庸江湖论坛版主子衿联袂推荐。

贺兰的这本《金庸随想录》为关于金庸的文化类随笔集,通过模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形式来新鲜解读金庸。锦心慧口,化为文章,文字饱含灵性,时有让人拍案叫绝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