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建著的这本《海洋渔业捕捞方式转变的社会学研究》共分七章:第一章在阐述海洋捕捞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明确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第二章在相关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海洋渔业资源的特征以及研究主题,提出相应的研究视角、核心概念和分析框架;第三章阐述传统海洋渔民的捕捞方式及其社会条件;第四章阐述现代海洋渔民的捕捞方式及其社会条件;第五章分析海洋渔民捕捞方式转变的影响和原因;第六章提出可持续海洋渔业的捕捞方式及其实现途径;第七章对全书进行总结,从环境行为的视角反思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唐国建著的这本《海洋渔业捕捞方式转变的社会学研究》从渔业政策、资源配置等角度分析市场和政策的力量是如何影响渔民的行为选择的,而这种影响的结果不仅导致人与海洋的区隔,而且加剧了社会矛盾。传统渔村的解体、信仰传承的断裂、渔民身份的丧失等,使我们看到海洋渔业的困境和海洋生态危机。
反思海洋渔业问题,不是为了证明悲观的未来,而是希望海洋拥有美好的明天。本书讨论了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者认为,只有调整政策、制衡社会力量才能避免异化现象的产生。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方法与本书框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创新
第二章 海洋捕捞方式的可选择性: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2.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三章 传统海洋捕捞方式及其社会条件
3.1 “漏网捕鱼”及其方式
3.2 “漏网捕鱼”的技术特点
3.3 “漏网捕鱼”的经济条件
3.4 “漏网捕鱼”的社会规范
3.5 “漏网捕鱼”的文化禁忌
小结:在技术与文化之间
第四章 现代海洋捕捞方式及其社会条件
4.1 “一网打尽”及其方式
4.2 “一网打尽”的技术支撑
4.3 “一网打尽”的经济刺激
4.4 “一网打尽”的政策维护
4.5 “一网打尽”的文化认同
小结:在需要与欲求之间
第五章 海洋捕捞方式转变的原因与影响
5.1 海洋捕捞方式转变的原因
5.2 海洋捕捞方式转变的影响
小结:无限欲求与有限理性
第六章 可持续海洋捕捞业及其实现途径
6.1 可持续海洋捕捞业及其特征
6.2 可持续海洋捕捞业的基础
6.3 可持续海洋捕捞方式的实现途径
小结:可持续海洋捕捞业的架构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2 对问题的反思
7.3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三个典型的海洋渔村
附录2 两个访谈提纲
附录3 中国传统海洋渔具
附录4 胶东与福建的传统海洋渔船之比较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