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看就懂的魏晋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梅华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日落西山汉王朝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佚名《涉江采芙蓉》

汉朝与中国历史上所有封建王朝的兴盛衰亡一样,从建立之初就埋下了使其灭亡的种子。

公元25年,刘秀自立为帝,史称汉光武帝,东汉自此建立。由于刘秀是南阳豪强出身,所以东汉统治集团也是以南阳豪强为主的豪强集团。刘秀在位时共封功臣三百六十五人,外戚四十五人,受封者多是从刘秀所属的豪强集团中选出来的。被封的豪强由于占有大量土地,把持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实际上与地方割据无异。豪强势力是东汉王朝建立的基础,同时也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到了东汉末期,各方豪强割据一方,致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汉光武帝和他的继承人汉明帝在位时期,采取了许多利民的措施,他们严惩不法官吏,减轻赋税徭役,因此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汉明帝去世后,汉章帝改变了汉明帝从严治国的方针,对官吏和地方豪强的不法行为持放纵态度,这就给贪官污吏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壮大提供了便利。汉章帝死后,由于东汉的皇帝多幼年即位,给了宦官和外戚可乘之机,他们围绕皇权展开一场场血腥斗争,东汉的政局也开始出现动荡,其主要表现就是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权。

东汉第一位专权的外戚是大将军窦宪。章帝去世后,年仅十岁的和帝继位,由于皇帝年幼,需要太后辅政,于是窦太后临朝。窦太后一个女流之辈哪里懂得治国之道,于是将大权交给了兄长窦宪,皇权从此落到了窦氏一门的手中。但外戚毕竟不是皇权的正统继承人,和帝年长之后,在宦官郑众等人的帮助下诛杀了窦宪,可随后又出现宦官郑众专权的局面。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统治集团专制制度的必然结果,专制制度使权力都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这就给靠近权力的外戚和宦官以可乘之机,外戚利用皇帝幼小掌握朝政,皇帝长大后,宦官又利用皇帝消灭外戚的机会掌权。在这种腐败的政治统治下东汉政权逐渐趋于瓦解。

到了东汉末年,东汉王朝已经腐败透顶,汉桓帝妻妾多达五六千人。而汉灵帝继位后,其贪婪程度与桓帝比起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将东汉原有的卖官制度扩大执行,只要拿钱就可以做官。而靠金钱得到官职的人为了收回买官的钱自然要加大力度剥削百姓,弄得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皇帝如此昏庸,官吏更是巧取豪夺,所以东汉末年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广大人民群众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在没有生路的情况下,他们开始铤而走险,不断发动起义。但由于准备不充分,最初的几次农民起义遭到朝廷的血腥镇压。  知识链接 党锢之祸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愈演愈烈,政治腐败,经济凋敝,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使东汉政权处于摇摇欲坠之势。桓帝时期,以李膺、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联合起来,结成朋党,猛烈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宦官依靠皇权,向党人发动大规模的残酷迫害活动,史称“党锢之祸”。党锢之祸前后发生过两次,最终以宦官几乎诛尽士大夫一党结束。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张角与兄弟张宝、张梁总结了之前一些农民起义者的经验教训,决定以传教的方式广泛发动群众,为此他创立了太平教。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暗中组织传道十余年,信徒多达十多万人,遍布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等各地。人多之后,为了便于管理,张角把信徒分为三十六方部,大方万余人,小方几千人,设将领统率各方。为了增大起义成功的概率,他还收买了一些宦官作为起义的内应。

经过长时问准备,张角认为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秘密约定于甲子年,也就是公元184年3月5日发动起义,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口号中的“苍天”指的是东汉王朝,而“黄天”指的是太平道。

可是就在离起义时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起义军内部出了叛徒,张角的一个弟子向东汉政权告密,朝廷闻讯后大惊,立刻在洛阳地区围捕叛乱分子,捕杀了包括起义首领马元义在内的太平教群众一千多人,汉灵帝还命令冀州官吏抓捕张角,这就打乱了张角的部署。

在此紧急关头,张角只好派人命令各方将领立刻起义。由于起义者都头戴黄巾为标志,因此这次起义被称为“黄巾起义”。张角起义后,起义军气势如虹,他们烧官府,杀官吏,全国打成了一锅粥,东汉统治为之震动。

黄巾起义后,汉灵帝采取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政策,他对地方豪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认识到东汉政府和他们是一棵树上的果子,树一倒全完蛋。因此上层统治阶级空前团结起来,董卓、曹操、孙坚等纷纷率兵镇压起义,一致向黄巾军发起进攻。P3-5

目录

第一章 群雄割据

 日落西山汉王朝

 讨董卓曹操发迹

 中原霸主争夺赛

 江东这边不太平

 这一拜,生死不改

 求贤若渴的刘备

 三国周郎赤壁

 大器晚成建霸业

 关公大意失荆州

第二章 三国争霸

 青出于蓝胜于蓝

 为除异己骨肉相残

 火烧连营七百里

 刘备白帝城托孤

 孔明攻心收南蛮

 不破楼兰终不还

 百感集挥泪斩马谡

第三章 三分归晋

 不是高平陵的错

 司马家族的淮南劫

 路人皆知的那颗心

 姜维的无用功

 天降奇兵惊成都

 此间乐,不思蜀

 承祖志司马炎建晋

 二官之争伤元气

 权臣兄弟和君王兄弟

 有一个暴君孙皓

 三分天下终归晋

第四章 短命西晋

 肥水不流外人田

 晋惠帝惠而不慧

 傻皇帝的凶媳妇

 咎由自取贾南风

 利字边上一把刀

 无能君主的不归路

 大家都来做皇帝

 匈奴人也疯狂

 无望的奴仆皇帝

第五章 乱世东晋

 司马睿称帝建东晋

 王与马共治天下

 壮志难酬的祖逖

 王敦是个野心家

 苏峻叛乱也被平

 艰难的北伐路

 悍将桓温发迹路

 谢安的淝水之战

第六章 五胡乱华

 前赵匈奴后赵羯

 生而逢时的石勒

 灭绝人性的石虎

 冉闵屠胡灭石

 鲜卑慕容的崛起

 谁成就了苻坚大帝

 王猛治前秦

 前秦兴兵伐东晋

 北方乱成一锅粥

第七章 东晋灭亡

 一句玩笑丢命失国

 据荆州桓玄为乱

 不甘人下的刘裕

 功高盖主很危险

 识时务晋恭帝让位

序言

魏晋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历史,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好像个个都能“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来一趟无所顾忌的《逍遥游))。

曹操便是一个……这个人,实在是个谜,但又充满人性的光辉。当然也有黑暗面,但曹操一生,“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这是魏人。

晋人就更有的说了。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祖逖、王导、谢安、桓温、陶渊明……有太多熟悉的名字,有太多熟悉的典故。

嵇康“能属词,善鼓琴,工书画,美风仪”,而且耿直而刚烈;阮籍“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而且借酒隐身,被称为“命世大贤”;山涛也是“八斗而醉”“如浑金璞玉,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却被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斩断了与嵇康的友谊,虽然最后清贫而终,但是折腰于司马氏,成了其一生污点;向秀则善于给《庄子》做注,时人读后,“无不超然,若已出尘埃而窥绝冥”;刘伶看起来就没这么高雅,简直就是醉鬼一个,用他自己的话说“唯酒是务,焉知其余”;不过王戎还比不上他,是个既富贵又吝啬的主;阮咸则精通音乐,甚至还有专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琵琶。

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贤”,在如今的世俗人看来也多有放荡不羁的一面,但是在晋朝,却是人人仰慕的贤人。

自秦始皇以来,西汉尊儒术,但本来很好的东西,经过过分的渲染和拔高,逐渐变成繁文缛节,好像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所以东汉末年,清高的文人墨客之中,渐渐以不尊礼法,贬低儒教为时尚,而且淡漠政治,崇尚老庄道家,开始出现大批的隐士——像曹操这样的人物,竟然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归隐过一段时间,可见当时的社会氛围。

我们现在都知道“清谈误国”,但是清谈之始的本意,却并非是为了误国。只是当时政治格局一点都不明朗,今天这个当政,明天那个掌权,曹操代汉帝,司马又登上舞台,至于衣冠南渡之后,琅邪王氏成了大族,皇帝倒要畏首畏尾……所以明哲保身之人,不仅要装糊涂,还要分外与政治划清界限。但这些文人又不甘寂寞,于是今天造炉打铁,明天醉酒裸奔,只要行蔑视礼法之“幺蛾子”,便能得到世俗人一阵叫好。甚至于病病歪歪的卫玢,从豫章进京的时候都会被重重人潮围观,最后竟然给“看杀”了。

当然从这儿也可以窥知魏晋时期的另一个风尚(前面讲了英雄、饮酒、清谈),便是看美男。玉树、玉人等都用来形容美男子,潘安之流,便是在这个时期大放异彩。但病病歪歪的卫玠为什么也受到那么隆重的礼遇呢?

如此看来,魏晋之时的审美,甚至整个社会,都有一种病态,即病态的美,或者说不足之美——既然没有完美,那么有点缺点、有点瑕疵,不正是一种美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审美?想要明晓缘由,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此段时期历史来一次全面的了解,即我们本书所讲述的这段历史。希望读者朋友们因为这些人而喜欢这段历史,也因为这段历史,而更加喜欢这些人。

内容推荐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祖逖、王导、谢安、桓温、陶渊明……有太多熟悉的名字,有太多熟悉的典故。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贤”,在如今的世俗人看来也多有放荡不羁的一面,但是在晋朝,却是人人仰慕的贤人。

自秦始皇以来,西汉独尊儒术,经过过分的渲染和拔高,逐渐变成繁文缛节。所以东汉末年,清高的文人墨客之中,渐渐以不尊礼法为时尚,而且淡漠政治,崇尚老庄道家,开始出现大批的隐士,英雄、饮酒、清谈、美男等都是魏晋时代的风尚。

希望读者朋友们因为这些人而喜欢这段历史,也因为这段历史,而更加喜欢这些人。《一看就懂的魏晋史》由张梅华著。

编辑推荐

清谈,饮酒,美男,名士,这个时代的人,是不是个个都能“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来一趟无所顾忌的《逍遥游》?

一卷在手,看魏晋时代的个性自由与艺术精神。

捧书入怀,读魏晋名仕的人生沉浮与绝代风流。

张梅华著的《一看就懂的魏晋史》讲述了这段历史。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1: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