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地球表面》不同于刘慈欣的科幻大作《三体》。如果说《三体》的风格是冰冷无比的硬科幻加悬疑的话,那么这部《离开地球表面》中的14篇短篇小说更像是一部部科幻小暖文,一部部披着科幻外衣的情感剧。这些小故事中没有科幻史诗般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却暖人肺腑、沁人心脾。作者凌晨从不过分渲染未来世界的科幻设定,而是通过描写一个个未来世界的故事,将伟大的大宇航时代以小见大,在一个个小人物身上体现。每个故事都充满着人文关怀,揭示人性的美好,有启迪性,正能量满满,往往在故事的结尾给人以希望感。
| 书名 | 离开地球表面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凌晨 |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离开地球表面》不同于刘慈欣的科幻大作《三体》。如果说《三体》的风格是冰冷无比的硬科幻加悬疑的话,那么这部《离开地球表面》中的14篇短篇小说更像是一部部科幻小暖文,一部部披着科幻外衣的情感剧。这些小故事中没有科幻史诗般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却暖人肺腑、沁人心脾。作者凌晨从不过分渲染未来世界的科幻设定,而是通过描写一个个未来世界的故事,将伟大的大宇航时代以小见大,在一个个小人物身上体现。每个故事都充满着人文关怀,揭示人性的美好,有启迪性,正能量满满,往往在故事的结尾给人以希望感。 内容推荐 凌晨著的《离开地球表面》科幻元素满满,描写了未来世界的14个相互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所处的时代各不相同。有的故事描绘的是150年内的近未来(如《燃烧的星星:火星实习报告》描写火星大开发时代,这一时代大型近地轨道太空城已经建立,人类即将开始大宇航时代),有的故事描绘的是150-200年后的中远未来(如《天隼》描写的是大宇航时代初期,人类已经掌握了对太阳系边缘进行探测的技术),有的描绘的是300年后的远未来(如《干杯吧,朋友》描写的是大宇航时代中后期,这时人类已经掌握了星际旅行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数十光年内的空间跳跃)。14个故事所属的时代背景不同,但都没有生硬的时代背景介绍。都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慢慢展开对时代的介绍。将每个时代的时代特色在各个时代的小人物的背景、经历、价值观中体现、展开,以小见大。 目录 天隼 水星的黎明 飞鸟的天空 燃烧的星星——火星实习报告 干杯吧,朋友 火舞 刀兰 铂戒 泰坦故事 月瘤 再见,地球 青鸟 太阳火 月球疑云 《离开地球表面》纪年表 写在最后的话 试读章节 天隼 1 任飞扬重新打开标号“TS-4”的文件夹,那些他已读了无数遍的文字又一次扑面而来,刹那间将他带回过去。 地球有雨,这是外星世界所不及的。坐在你家四合院的北房中,看春雨滴下屋檐,夜在雨声里一点点消融。你的神情朦朦胧胧,仿佛那盏中世纪的油灯。我们的影子在墙间呢喃细语,你我默默听着雨声,偶尔相视一笑。不知不觉,已是拂晓,轻启窗扉,雨雾和着槐花的幽香飘进油灯袅袅余烟的间隙,而拂动窗棂的翠竹又生了新叶,露珠从叶尖滚落,一滴滴滴入我的梦境。 舒鸿,春天是地球最明亮美丽的季节,恍然如土星的光环般灿烂。我们骑自行车巡游大学校园,天湛蓝蓝,风暖洋洋,云轻飘飘,草地上深紫的二月兰一片片盈盈含笑。我坐在你单车的大梁上,长发扫动你的脸颊。 你吟诵古诗:“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我也爱这首诗,我渴望尽快到三万六千公里高度的空间岛上去体会诗中的豪迈气势。我和你抢着背诵,看谁记得最多。单车穿过满是牙白丁香和殷红海棠的树林,读书的学生在清朝的古塔旁、在透明的玻璃钢房屋里望着我们。我们像风一样,那些急急从我们嘴里吐出的诗句便像风中古塔檐铃的歌声。 这就是地球的春天,和你共度的第一个春天。舒鸿,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了。 夏天我将从宇航学院毕业,我要到太空中去,到你身边去。但我不会要你照顾,我要做得比你更好。从懂事起,我就在为飞往太空的那一天做准备,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可是校园里的喇叭在不停广播宇航报告会的地点、时间,主讲人的名字一遍遍地被提起,舒鸿--舒鸿--舒鸿,提醒我你是一位杰出的宇航员,而我只是个还没毕业的学生。 舒鸿,你并不洪亮的声音压住了会场上一千五百人的掌声。学生们在楼上鼓掌,在走廊里鼓掌,在礼堂外鼓掌。他们为你的每个问题激动,为你的每段话叫好。站在台侧,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我为你自豪,我更为我们选择的事业自豪!那一刻,我的心狂跳不止,我的血液也随之沸腾。舒鸿,我的朋友,我的爱人,我的老师,我真想冲过去拥抱你,告诉所有人我对你的爱和敬慕。舒鸿,你犹如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我要追上你,和你在太空中并肩齐飞,我要像你那样成为优秀的宇航员,把一生奉献给壮丽的太空,奉现给造福全人类的宇航事业。 金星坍塌的城市群带给我难以忘怀的悲凉,当我重返地球母亲的怀抱中时,真有种说不尽的感慨喟叹。舒鸿特地从训练基地赶来和我相聚,听我讲述我这处女航的所见所闻。坐在乡间旧式砖房的屋顶,屋前树木葱郁的枝叶轻拂我们的额头。舒鸿弹起本地的四弦琴,在琴声中夕阳悄至,晚霞映红了绿树灰瓦。雄伟的都市会衰败,繁荣的文明会灭迹,没有千万年的不朽,但我们却可以永远坐下去,坐到化为尘埃。 明天舒鸿将返回月球基地了。眼泪慢慢掉落,我没有擦,这是我第一次流泪。在金星黑暗的地下隧道中探索时,我是唯一没有胆怯的人,可是明天舒鸿要去月球,再过一个星期,他将远赴火星外的小行星带,我的泪水缓缓滑落,在他清越的琴声中。 “天隼号”与控制中心中断联系的时候,我守在通讯处不敢离开,提心吊胆地等待着“天隼号”的消息。我的生命已经和你连接在了一起,舒鸿,你知道吗?自从“天隼号”启程前往小行星带,我每时每刻都关心着它。不仅仅因为这是首次载人穿越小行星带,更因为你是“天隼号”的船长,你身上寄托着人类进入类木行星区域的希望。 任飞扬给我送来了“天隼号”的模型,他说你绝不会出问题。他的声音肯定而沉稳,就像他那个人一样。舒鸿,你这个好朋友闪闪发光的礼物精致逼真,它仿佛一只真正的鹰隼似的随时要飞走,它仿佛就是你的化身。 这几天宇航局就木星考察计划进行了大范围讨论。我那篇关于土星环的论文恰在此时获得了“天体研究奖”,同事们笑我已经走得太远。如果我的思想比行动快,那是因为有你的推动。舒鸿,你曾经对那篇论文提出过许多意见,这个奖也是属于你的。当我眺望土星那微微闪烁的光环时,我想和你一起在它上面散步该多好。我们坐在最外圈的光环上,让缓慢转动的光环带着我们绕过金黄的土星。宇宙用它博大的臂膀包围着我们,我们像它的孩子,我们就是它的孩子啊…… 我无法描述再次见到舒鸿的喜悦心情,但愿我能把他的一言一行都铭刻于心。全世界都在谈论“天隼号”,谈论人类将登上木星的那一天。而舒鸿并不在意,他的目光已经越过土星,穿透天王、海王与冥王三颗远日行星,跨过太阳系的边缘,投入半人马星座。 关于我那个土星环的梦想,他喜欢极了,他甚至正经八百地建议宇航局在土星环上修建酒店,而且还抽空学起了空间建筑设计。他对设计的事是如此入迷,我不得不强拖着把他从基建处拉到颁奖大会会场,那里的人们正焦急地等待着他领取奖章,类似的奖章他已经有十四枚了。他把所有的奖章都戴上照了张非常神气的照片,那些奖章在他衣襟上闪闪发亮,几乎要淹没他了。 因为金星的事我也得到了一枚奖章,我把它寄给了中学时代的老师袁征,她是我这个孤儿世界上唯一的亲人,是她鼓励我走上通往宇宙的道路。奖金也悉数交给老师处理,她全部捐献给教育机构办学,并按我的要求未留姓名。这件事情让我和舒鸿都非常开心,我们甚至希望从月球的望远镜里看到地球上的那个学校,那个在最贫困、最偏远的山区却名叫“太空之星”的学校。 航天中心总是灯火通明,前往月球的航天飞机即将起飞。我几乎要迟到了。昨夜梦见舒鸿,我便不肯早醒。他驾驶“天隼号”前往木星后,我常常梦到他,梦到他的笑容,他的笑容总是灿烂而温暖,仿佛阳光。 就在这时我听到了“天隼号”要返回的消息,也听到了舒鸿的声音,中心所有的视屏刹那间都调出了舒鸿的图像,他平静地说他感到累了。我有点迷惑,舒鸿的脸上淡淡洒着冷漠,这种表情我从没见过。 他怎么了?也许是长途旅行太疲劳,整整两年,连控制中心的人都倦烦了,何况他曾五个月单独面对木星。 我一定要尽快见到他。我要告诉他,由于我在火星考察中的优秀表现,我刚被评为宇航局本年度的先进工作者。 …… P1-5 序言 凝固的记忆 星河 凌晨的科幻作品,有些我简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甚至可以逐字逐句地予以剖析。这项工作,有机会我一定会做。但在这里,考虑到选集的篇幅和读者的时间,同时也为了避免剧透,就不列那么多一二三了。 对于作家或者作品,有些人喜欢定义,科幻界也不例外。其实也不好说“滥用定义”这一行为就多么拙劣,因为到位的定义自然能起到良好的标签作用——不谦虚地说,我对好友杨平的科幻作品的定义就是明证。但对同是好友的凌晨,我却很难给出类似的定义。多年以来,凌晨在科幻文学领域中,单就文本书写的不断尝试与探索,似乎就从未止步过。 2005年我的作品集《时空死结》出版,凌晨曾为我写过一篇题为《流转时空中的传奇》的评论,内有如下字句:“星河一直努力实践着对于各种叙述方式的尝试,并乐此不疲。对于他,没有什么既定的创作模式,获取创作的乐趣和读者的认同就是成功。”当时我就觉得,把其中的“星河”换作“凌晨”,“他”换作“她”,这一判述似乎同样成立,甚至还能更准确地表达出一位作者的创作历程。而现在,我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不断尝试,不停变换,不问结果,是凌晨科幻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对语词行文的悉心镌刻与把玩,是凌晨科幻创作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流畅、轻盈、飘逸、娴熟……你可以慷慨地将这些形容词赋予任何一位写小美文的女性作家,但是,对于充斥了钢铁与塑料的科幻舞台,想要在描摹宇宙星空和庞大机器的同时还能继续浸透这种味道,的确就不那么容易了。 还是上述评论里的话:“故事颇具想象力,而流畅的叙述中时刻可以看到作者灵动的思绪。”至少就“流畅的叙述”而言,完全可以作为对凌晨科幻创作的表述。凌晨的语言,除了流畅之外,每每还要刻意修饰,有时华丽得近乎铺张,往往张扬到不易掌控的地步,难免有失从容,鲜为识者所取。 篇幅所限,凌晨科幻创作的诸多特征,无暇一一顾及,诸如喜欢哲学思考,喜欢追逐时尚,以及对部分题材的格外偏爱(比如本书中的宇航与星空,就是凌晨科幻创作的重要部分),等等。但有一点特别值得一提,那就是凌晨在科幻创作中所流露出的细腻感觉。 似乎一说起女性创作,就少不了诸如“细腻”之类的描述。其实不然。凌晨科幻创作中这种独特的细腻,似乎并非来自当下的内心感觉。更多的是源自精神层面的零星记忆。 事实上,从凌晨的科幻作品里,时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童年记忆。这种回忆,不似其他作家那般系统、完整与具体地回溯,而是一种凝固在心灵中零散而模糊的印象,一种少女般的微妙心绪与情怀。这种非画面式的色彩流淌,更像融于血液、骨髓甚至基因里的符号性标志,绝非常规器官组织所能承载。 类似的记忆我自己也有。如今岁数大了,事情多了,很多东西都淡忘了,但有些记忆却难以磨灭。比如凌晨告诉我,她的第一篇作品是我推荐发表的,对此我已毫无印象。但假如真有其事,那篇作品必定就是《信使》,因为该作令我印象深刻。同样的,还有很多事情我也都不会忘记——我的生日,凌晨背着我偷偷操持,最终成为北京科幻界的一场盛会;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会毕,凌晨为大家联系旅游出行,在烈日下奔波不止。此外还有许多许多,不胜枚举。所有这些,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还能从凌晨的记忆里看到昔日的自己。据说她第一次见到我,我穿着一套米色的西服,从她的文字里,我依稀能看到自己年轻时的模样。 在《流转时空中的传奇》里还有这样的字句:“一定程度上,星河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代表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群科幻人。他们挑战具有统治性地位的事物或者人,富于叛逆感,迷恋科学,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恪守独立和开拓意识,追求先锋思想。”而事实上,凌晨自己也是这一激情澎湃、生机勃勃的集体中的重要一员。在科幻界的女性尚属凤毛麟角之际,凌晨就以她的作品,以及她的真诚,敲开了这个在传统意义上隶属男性的城堡的大门。 回想许多年前的科幻聚会,大家席地而坐,纵论古今,探讨理念,指点文字,虽然全都局限于缜密理性的思维领域,没有如今年轻人这么多的嬉笑玩耍起哄折腾,但依旧让我们领略到生命与青春的无限精彩。记忆中的每一个日子都是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犹如一幅展现纯净世界的画面;而每一次相聚,都宛若酷夏中一场场畅快淋漓的纵情狂欢。 2016年7月初 后记 这14篇科幻小说展现的是未来世界,当人类走出地球以后可能遭遇到的各种事情。这些事情比较琐碎,比较个人,比较生活化。 现在看起来,我这个人婆婆妈妈的,不肯做宏大的叙事,不愿意拿整个宇宙当手上的玩具拆分组装,不愿意穿梭时空,纵横亿万光年,而且还尽量回避和外星人的冲突。 那我的太空题材小说还有什么可看的呢? 看仿佛是我们自己在未来时代的生活,上月球去火星离开地球,在太空站在深空飞船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事件,都必须坚强自立,必须克服困难,必须活下去!这样才能在离开地球母亲的呵护后,像光一样遍布群星,将人类文明的信息传递四方。 这是我,一个生命个体对人类未来的畅想。 感谢好友星河百忙之中为我写序。感谢吴岩、姚海军、韩松、刘慈欣的热情推荐,他们都是我科幻创作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对我帮助很多。感谢中文在线为我这本集子能够面世所做的努力。 希望这些短篇小说能够让亲爱的读者你有那么一瞬间脱离地面,神飞三万公里的高空,俯瞰地球,俯瞰苍生。 凌晨,2016年夏初于贵阳清凉居 书评(媒体评论) 凌晨的作品表面上波澜不惊,却常常暗流汹涌,善于将宏大的时代设置与普通人的情感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她笔下,人物是真实生活在科幻的背景中,我们甚至能够感受到他的呼吸。 ——刘慈欣,科幻作家 凌晨是新生代女性科幻作家中的佼佼者。她的小说充满前沿思考,又不乏来自女性的温柔。 ——吴岩,科幻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凌晨的科幻,让宇宙充满豪气,同时细腻而广阔,柔曼而坚韧。她把人性的隐秘与科技的内核做了深刻的糅合与解析。 ——韩松,科幻作家 凌晨的科幻小说细腻而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这一文类独特的美感和可能创造的无限空间。 ——姚海军,《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科幻世界》杂志主编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