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吕梁英雄传/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马烽//西戎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马烽、西戎著的《吕梁英雄传/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是我国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抵御日本侵略者,并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发表的长篇小说,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小说以吕梁山区的一个普通山村康家寨为叙事切入点,讲述了康家寨村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精彩故事,颂扬了吕梁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弯腰、在强敌面前不低头的民族精神。

内容推荐

马烽、西戎著的《吕梁英雄传/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以康家寨的抗日故事折射吕梁,折射整个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可以说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的真实写照和微缩景观。

目录

起头的话

第一回 日本鬼兴兵作乱 康家寨全村遭劫

第二回 康顺风勾结敌伪 桦林霸施展阴谋

第三回 变花样活动维持 逞奸计敲诈钱财

第四回 维持会逼粮要款 刘二则含愤丧生

第五回 邻居义葬屈死人 石柱黑夜谈抗日

第六回 老马组织暗民兵 石柱定计打洋狗

第七回 抗交粮麦里掺砂 打暗号老武接头

第八回 卖货买货宣传抗日 将计就计合法斗争

第九回 地头蛇仗势抢亲 松树林恶霸毙命

第十回 亲亲热热讲身世 欢欢喜喜认恩人

第十一回 假书记通风报讯 真汉奸脑袋搬家

第十二回 查户口老武遇险 巧掩护大婶立功

第十三回 参加“自卫团”以真冒假 处死谍报员把假当真

第十四回 敌人准备砍木料 老武夜谈保桦林

第十五回 周毛旦奋起杀倭寇 康顺风贪功动五刑

第十六回 孟二愣带伤上火线 武工队大战石崖湾

第十七回 热烈招待子弟兵 愤怒砸烂维持会

第十八回 全村人扬眉吐气 伪人员押送政府

第十九回 保家乡青年报名 建组织民兵开会

第二十回 老武半夜得急信 石柱动员砍树人

第二十一回 三村民兵放警戒 五百群众砍桦林

第二十二回 过大年民兵放班 哨送酒肉特务设机关

第二十三回 日本鬼杀人如割草 张老汉诱敌跳绝崖

第二十四回 魔王头祭奠烈士 新政府救济难胞

第二十五回 父亲骗女儿恩绝义断 岳丈害女婿狗肺狼心

第二十六回 石柱中毒遇医生 有红睡觉走汉奸

第二十七回 牛尾梁上捎情报 关帝庙内夺耕牛

第二十八回 说假话骗出真情 装敌人抓回特务

第二十九回 民兵积极学地 雷全村变工闹生产

第三十回 保护春耕闹爆炸 诱敌上钩踏地雷

第三十一回 阅读报纸学习经验 打通思想爆炸展开

第三十二回 美人计有富上钩 破暗号三村误会

第三十三回 大意炸伤自己人 赌气临敌不上阵

第三十四回 民兵打仗救羊群 顺风奸顽假坦白

第三十五回 特务奸计布罗网 民兵被困老虎山

第三十六回 二勇士血染阵地 三民兵舍命跳崖

第三十七回 受煽惑家属哭闹 探情况混进据点

第三十八回 李有红虎穴遇故友 康明理牢笼思同伴

第三十九回 千刑不改英雄色 万苦难移壮士心

第四十回 定巧计刑场救危急 破猜疑监牢谈越狱

第四十一回 智勇发展暗民兵 奇谋营救众伙伴

第四十二回 康有富感动坦白 桦林霸畏罪潜逃

第四十三回 康顺风当场被扣 桦林霸中途就擒

第四十四回 人民群众大会申冤 汉奸恶霸当场伏法

第四十五回 指导员当众做检讨 大汉奸财产被没收

第四十六回 开会检讨得教训 反省纠正坏作风

第四十七回 自选对象树立新风尚 新式结婚打破旧传统

第四十八回 赵得胜单身救民夫 康家寨大摆地雷阵

第四十九回 地雷声震天动地 日伪军粉身碎骨

第五十回 暗民兵送出情报 钻地道去抓汉奸

第五十一回 抓汉奸汉奸漏网 炸汽车汽车翻身

第五十二回 敌据点民兵喊话 武得民舌战伪军

第五十三回 集思广益订计划 乔装改扮抓伪军

第五十四回 众伪军纷起诉苦 邱得世逃跑丧命

第五十五回 出火坑投明弃暗 听讲话悔恨交加

第五十六回 “扫荡”敌被歼殆尽 康有富发奋立功

第五十七回 借尸首狠心敲诈 受欺侮无处申冤

第五十八回 暗民兵开会谈玉贵 散传单公所遇秀咸

第五十九回 吃败仗吹嘘胜利 看传单揭破阴谋

第六十回 拉关系定出捉鳖计 巧安排暗中布罗网

第六十一回 入虎穴活捉日寇 得胜利未打一枪

第六十二回 敌人胆寒假增援 百姓悲愤度除夕

第六十三回 辞旧岁民兵大闹据点 迎新春群众慰问抗属

第六十四回 伪军官兵起矛盾 “曲线救国”当汉奸

第六十五回 图报复敌寇吃败仗 防反正汉奸耍阴谋

第六十六回 月黑夜解救伪军出苦海 清明节公祭烈士倍思亲

第六十七回 暗民兵机智捉密谍 红黑账警告伪人员

第六十八回 催粮款激起众人愤 拉闲话组织大搬家

第六十九回 退租地泄露搬家事 巧说道遮掩不透风

第七十回 破坏围墙打通出路 挖敌耳目奸伪落网

第七十一回 积极协助大搬家 热情招待移来户

第七十二回 村子空荡荡逼上碉堡 山冈冷清清困守炮台

第七十三回 详细讨论准备战斗 具体组织围困据点

第七十四回 战斗队进驻汉家山 日伪军抢水遭痛炸

第七十五回 工事内观察挖地道 碉堡中敌人受煎熬

第七十六回 争水喝敌伪起矛盾 施毒手日寇大屠杀

第七十七回 费心机发明自发雷 受挫折讨论改河道

第七十八回 大爆炸碉堡飞上天 紧围困敌伪坐禁闭

第七十九回 宣传争取伪军瓦解 合力围困敌人窜逃

第八十回 汉家山解放庆祝胜利 新政府号召民兵参军

后 记

试读章节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进攻,战争爆发。康家寨是偏僻村庄,老百姓没见过大的世面,也不懂是怎么一回事情,只是想到事情不妙,又要遭“兵灾”了。特务和一些巫婆神官到处造谣说:“这是劫数,在劫的难逃,‘推背图’上注定的,要大乱三年,有星宿下凡啦!”

不久,太原失守了。晋中平川里的大城市都失守了。接着溃军窜了下来,康家寨一天要过几十伙,有穿灰军装的,有穿草绿军装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歪戴着帽子,大背着枪,南腔北调,各种口音。真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些“老总”们,有的骑骡压马,有的牵驴拉牛,牲口上拴捆着花红柳绿的包袱。一到了村里,见门就进,见人就捉。手里提着皮带,一开口“妈的戾”,一伸手几皮带。要白洋,要大烟,要酒肉,要女人……不给就吊起拷打……一连过了两个月的溃军。不久,顺屁股日本兵也追到山上来了,把个康家寨闹得乌烟瘴气。直到八路军贺龙将军领导的一二。师开来晋西北,打走日本鬼子,一九四。年春天又建立起抗日新政权,人心才慢慢安定下来。新政权为了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实行了减租减息政策,使家家有活路,人人有饭吃,好发挥出一切力量齐心抗日,保卫家乡。

康家寨是边沿地区,离敌人的据点,有四五十里。全村佃户穷人在农会领导下,向桦林霸进行了减租斗争。穷人们减了租,抽了受剥削的欠债契约,陈皮烂账打扫得一清二楚,家家光景慢慢过好起来了,村里的抗日自卫队也发展起来了。

一九四二年春天,敌人实行“蚕食政策”,一步一步向解放区蚕食。正月底,敌人三路“扫荡”晋绥边区的心脏地区一一兴县。八路军为着集中兵力反“扫荡”,边沿地区放松了一点,敌人乘机便占了离康家寨三十里的水峪镇。消息传到康家寨,闹得人心惶惶,日夜不安。村干部商量了一下,每天派两个自卫队员,出去探听消息。连着探了两三天,回来都说没有动静,敌人只是在水峪镇修炮台,连村都不出。村里人这才安下心来。当时虽然马区长在据点附近各村,跑来跑去,动员大家空室清野,站岗放哨,严防敌人,可是康家寨群众听说敌人连村都不出,都满不在意地说:“敌人就是占大城镇哩,咱这山沟小村,保险不来。”村中干部也没积极推动。后来又因惊蛰已过,家家都忙着上地劳动,也好像忘记水峪镇有敌人了,连个哨也不放。到二月间敌人又占了汉家山,人们才着了急。

一天清早,天刚朦胧亮,这村农会干事张勤孝,提着粪筐拾粪。一出村口,见沟里进来一股穿黄衣服的队伍,他心中一跳,扔下粪筐便往回跑。一边跑一边喊道:“敌人来了!快跑吧!”接着就听见村外响起了枪声。这下村中大乱了,狗乱咬,妇女娃娃哭喊成一片,人们满街乱跑,有穿着裤子没穿上袄子的,有光身子披了一床被子的,老婆找不见丈夫,娃娃找不上妈妈,乱纷纷地往村西奔跑。

桦林霸康锡雪,本来全村数他家起得迟,只因昨晚多吃了些猪肉,天不明就起来跑肚。刚蹲在茅房里,忽听见外边打枪,街上乱喊敌人来了,吓得没有屙完,连忙拉起裤子,一溜烟跑到草房里,取出埋藏了的文契盒子,抱上就往外跑。混在逃难的人群中间,一气跑到山上,这才坐下来喘了一口气。低头一看,鞋子不知在什么时候跑掉了,脚底划破了一绽,脚板上糊满了鲜血与泥土,疼得像碎刀乱割。往山下村里一看,才想起家里人还都睡着,想再回去叫吧,敌人已进了村子,只好心里干着急。

逃出来的人,整整在山上饿了一天,眼巴巴地等到半下午,忽然见村子上空冲起一片黑烟,高处的几间房子,吐着红红的火舌。料想是敌人放火后走了,男子汉们这才赶忙跑回来救火。

村里叫敌人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村口柳树跟前杀死一个青年,浑身是刺刀穿下的窟窿;柳树上倒吊着两个年轻妇女,赤条条的一丝不挂。一个把奶头割掉了,一个肚子破开一绽,肠子流了出来,鲜血一点一点滴在地上,染红了周围一片刚发芽的绿草。路过的人,不由得要涌出两眼热泪,低着头走了过去,不忍心看这个凄惨的景象。村子里十几间房子冒着红红的大火,满街是半截的死牛死猪,到处是污秽的血腥。家家的锅盆瓦瓮打碎了好多,粮食衣服扔下一地,粘着鸡毛和黑血……

P4-5

序言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将面对,难以回避。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也同样如此。这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来转移。综观世界各国,在这种转化的进程中,都有了不同的选择,并表现出各异的特色。但总的来说,还是目前我们称之为“发达国家”的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其成功的转化有诸多原因,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与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农耕文明的不发达,以及突出的个人奋斗精神、重利思想、实用主义等有极大的关系。而目前世界上的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则在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进程中,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就中国而言,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农耕文明得到了充分发展,并达到了最为繁荣的境界。现在的发达国家在转型早期的生存压力等表现得并不明显,从而一种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逐渐固化。向现代化转型的原生性动力并不强大。从某种意义来看,中国实际上进入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发展境界,那就是,依靠劳动来创造财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有剩余的时间来体验人生的乐趣等等。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主要靠外部的强力推动。就是说,因为先发国家对财富、权力、欲望的强烈追求,在吸纳丁东方文化,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中国文化之后,骤然表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状态。其商业首先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依靠对海外市场的分割,使过去形成的传统的世界市场在大航海时代变得更加活跃。同时,工业技术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人类的新发明成几何级数增长。新技术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物质生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而与之相应的是社会制度的进一步变革。一种能够服务新的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管理系统逐渐建立,并在血与火之中不断完善。在这样的变革转型中,东方古老的中国受到了西方先发国家的强烈冲击。传统的农耕文明与新发的工业文明之间出现了严重了错位,并引发了控制、占有与反控制、反占有的残酷斗争。中国从农耕文明的辉煌顶峰跌落,中国人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并反思自身文明存在的问题。在外力的冲击下,中国不自觉地开始了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进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筚路蓝缕、奉献牺牲,前赴后继、求索奋斗,就是要重新找到国家独立、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实现民族的复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不同的人们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为这样一个艰难而宏伟的目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中国的文学,同样没有疏离民族的历史追求,甚至在许多关键的历史时刻,承担了开启民智、传播思想、激发斗志、重塑文明的历史重任。在这样一个艰难的充满了探索的转型进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自己最大的智慧与韧性。一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才基本形成了主权统一、独立自主的现代国家形态,并以超人的勇气与奋斗精神、惊人的创造力与发展速度迈向现代化。在这样一个伟大的转化进程中,中国虽然经历了失败、屈辱、挫折,但终于创造了他人所没有的成就。而我们的文学,正是这一历史的亲历者、推动者、表现者。就山西文学来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方阵,当然也是这一历史的组成部分。其努力与贡献非常突出。

首先是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大众化,为现代汉语从知识阶层走向普通民众,并使二者有机结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器”到“道”的转变。所谓“器”,就是中国人在最初以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器物先进,因而倡导“洋务运动”,开办现代工厂,引进西方设施,等等。这些努力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来看,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事实很快证明,仅仅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并不能解决问题。之后发生了制度层面的改革,包括推翻清王朝,建立立宪政权,仿效欧美三权分立及选举制度等等。但是。这种形式上的制度变革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反而使中国成了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的文化。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部分进行批判;一方面引进国外的思想如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等等。新文化运动成为当时风生水起的社会思潮。从今天来看,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许多过激之言。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具体的历史场景,就会感到这些批判背后所表露的急切心情及历史合理性。在新文化运动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成果就是把中国人使用了数千年的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从文化发展传承的角度来说,以文言文为代表的中国书面语言具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文明意义。可以说,文言文的简洁、精炼、典雅,以及其表情达意的丰富性,是世界上任何语言都难以企及的。这也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但是,从历史发展的现实来看,文言文也具有非常严重的局限性,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首先是缺乏精确性。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思维追求整体感、人文感、艺术感,中国的语言缺少对事物的准确表述。这种特点虽然具有非常强烈的人文色彩,以及超越了具体现象的整体感,但是与现代工业技术发展中对事物精确性表达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语言的背后体等等。不同于“山药蛋派”风格的作品开始大量出现。首先是题材选择表现得更加多样,其次是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再次是创作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山西文学终于形成了从一元走向多样的创作态势。那些坚持以农村为主要创作题材的作家们也积极地吸纳了其他的表现手法,使农村生活的表现领域大大拓展。另一方面,山西也出现了典型的所谓“现代派”小说。心理结构、借鉴侦探小说手法的“悬念”结构、无情节结构、意象结构、寓言式结构等等次第登场,宏大叙事与个人化叙事并存一体。这些作品有的已经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山西作家对文学自身进步的积极探索。  从某种角度来看,山西文学似乎为我们呈现出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百年变迁史。这不仅表现在人们广为关注的小说创作之中,同时也更加丰富地表现在文学的其他领域,如诗歌、散文、戏剧,以及逐渐从散文文体中独立出来的报告文学及传记文学之中。当我们追寻这种变迁的历史时,不能割断由山西而表现出来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从远古以来,这一文明代代相传,承续不绝,其中涌现出众多的仁人贤士。作为个人,他们有自己所处的具体的历史环境、成长条件,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他们似乎勾勒出中国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脉络。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价值选择,以及思维模式。对他们进行研究,并用传记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今天的人们了解并感受他们所具有的闪光的人文价值,不仅对今天的改革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我们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明重建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首先使我们看到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的影响力,进而使我们能够进一步确立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觉性。在这些如星光一般闪烁的先人身上,我们将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价值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承续山西文学的精神品格,创作出新的能够表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而对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那些曾经做出突出贡献的英杰才俊进行文学式的描述,也将是我们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努力。因此,组织编辑出版山西文学“双百工程”,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这一“工程”包含两个序列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百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分是已经发表出版并产生了较大影响的现当代小说。通过集中编辑出版,可以使我们比较全面地回顾审视山西文学某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另一部分是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其目的是推动山西长篇小说的不断繁荣。把它们列入这一工程,即是对文学发展的新推动,也可以延续已有的成果,使人们看到山西文学创作的最新成就及更加生动的面貌。二是“百部山西历史文化名人传记”。 山西的报告文学近些年来表现出非常活跃的态势。不仅参与创作的作家比较多,出现的作品比较多,而且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其中一些作家应该说是中国报告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山西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对中华文化发展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英杰先贤。以传记的方式把这些先人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贡献表现出来,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追寻中华文化的精神、操守、品格,并使我们从先人的风采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楷模和动力,激励我们推动中国的改革发展进步。所以,这也就成为我们的一种责任。相信通过这一努力,既将促进山西文学的进一步繁荣,也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责任,重塑我们的文化形象,展示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与智慧,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

后记

这本书,开始写于一九四五年春天。那时晋绥边区刚开过第四届群英大会,《晋绥大众报》上要介绍民兵英雄们对敌斗争的事迹,因为报纸篇幅有限,几百个民兵英雄们的英勇战功,无法一一介绍;后来编委会决定由我俩挑选一些比较典型的材料,编成连载故事。当时并没有计划要写成一本书,也没有通盘的提纲,只是想把这许多生动的斗争故事用几个人物连起来,并且是登一段写一段,不是一气呵成,因而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在全书的结构上,在故事的发展上,都未下功夫去思索研究,以致产生了很多漏洞和缺陷。比如:一些人物写得没血没肉;性格不突出;没有心理变化;故事发展不够自然;没过程;甚至有些前后矛盾的地方。这许多缺点,也说明了我们工作上不够细心。

《晋绥大众报》上连载的,共九十五回。一九四六年印成的单行本。只合编了前一部分,共三十七回。后来我们就下乡参加了土改运动,没时间修改下一部,所以一直也没有出版。上部出版后,不少同志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提出了其中一些缺点与错误的地方,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最近,我们又抽空校阅、修改了一遍,共编成了现在的八十回。初版上部中所存在的一些主要缺点,也进行了一些修改。但由于我们能力的限制,缺点依然很多。我们诚恳地希望各位同志、各位读者给予更多的批评指示,以便将来有机会再版时修改。

最后还有一点声明,写这本书,除了我们亲自搜集和边区武委会所供给的一些材料外,我们还改编了报纸上的一些消息和通讯。比如六十一回写民兵从碉堡内活捉出日军,就是根据利润战斗写的。另外在写作过程中和写好以后,好多同志给予我们很多帮助和指导,这里一并感谢。

这本书只能说是一本连续故事,作为一本小说看是很不够的;同时,这本书实际上是一本集体创作,我们仅是做了一番整理记录的工作。

马 烽 西 戎

一九四九年一月于兴县高家村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