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徐伯昕》中的文章,大多是伯昕生前的共事者所写,侧重于写伯昕在出版发行工作方面的创造性的经验,也收入了伯昕自己写的一些文章。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伯昕的为人和他的工作作风,可以看到伯昕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出版家、革命事业家。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精益求精,并且富于创造精神。现在,在我国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全面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需要无数这样的事业家。特别在经济战线上的同志,既要真正学会做“生意”,又要真诚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奋斗。对于现在的事业家说来,在改革和建设的新的条件下,学习前辈的精神并利用他们的经验,也是很必要的。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徐伯昕》是追忆徐伯昕的文集。徐伯昕是卓越的新文化出版家,他是当仁不让的民主的鼓手、时代的木铎。贞刚的气质,保持到最后一着。忍受了周身的剧痛,没有一声呻吟,不现一丝折挫。他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形象,留下了令人永怀的榜样,那便是,忠于生活!
以为青年服务为乐事 孙起孟
徐伯昕同志生平
出版家徐伯昕同志传略 许觉民
徐伯昕出版业务经验专辑
生活书店邮购工作回顾 张锡荣 口述 魏玉山 整理
30年代上海生活书店的批发工作 邵公文
《生活》周刊的订户工作 薛迪畅
徐伯昕与生活书店的推广宣传工作 赵晓恩
生活书店门市工作的特色 王仿子
生活书店的进货工作 方学武 张明西
回忆“电话购书”服务部 张明西
生活书店同人的追思
革命的出版家、杰出的企业家 仲秋元
中国出版发行工作者的楷模 李文
无声的教诲 王益
徐伯昕同志参与领导接管上海出版业 方学武
伯昕同志在上海的出版工作活动 王泰雷
我们的总经理——徐伯昕同志 丁裕
我们的领导——徐先生 董顺华
杰出的出版家发行家 周幼瑞
弘通巷的怀念 张木兰
民主党派和政协同志的怀念
风雨四十年 伤心失老成 葛志成
胸怀四化 勇于创新 何钦贤
一位受人崇敬的人民政协领导干部 赵增寿 曹玉林 张永年
力行至老死 志业信无穷 苏中
怀念徐伯昕同志 甘田
又是春暖花开时 王育勤
执事勤勉 风范长存 赵增寿
亲属哀思录
骨灰撒故土精神传后辈 徐星钊
“你不能‘不学无术’,要做人民的专家” 徐敏
怀念爸爸 徐放
爸爸在病中 徐前
和爷爷在庐山的日子 徐虹
爷爷的书 徐延
耿耿忠忠 谆谆教诲 徐方
回忆少年时的徐伯昕 徐时中
附录:徐伯昕出版业务文选
我店今后的工作
粤汉退出后我店业务上的新布置
怎样发挥业务系统的力量
处理检查书刊问题
分支店管理上的几个原则
改进业务的三个问题
今年是试行计划年
调查统计工作在业务管理上的重要性
为什么成立读者顾问部
略论流动供应问题
今后业务的动向
生产工作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关于造货技术上的几个问题
集中力量经营重要据点的主要任务与愿望
生活书店横被摧残经过
认清目标,努力准备
文化工作的战斗性
国统区革命出版工作
在新华书店华北总分店第三次分店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全国新华书店第二届工作会议初步总结报告
在新华书店第一届会计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国际书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战斗到最后一息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重版前言
在艰苦战斗中建立的团结
《世界知识》与生活书店
怀念衡老兼及韬奋
生活书店是怎样接受党的南方局领导的
徐伯昕年谱
徐伯昕年谱 顾问 薛迪畅 方学武 陈达人 编撰 陈吉龙 蔡康唯
编后记
以为青年服务为乐事
——怀念徐伯昕同志的一段往事
孙起孟
徐伯昕同志毕业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留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练习生。1926年他随同邹韬奋同志接办《生活》周刊,1932年又和韬奋一起创办生活书店。他们“干得兴会淋漓”,“全部身心陶醉在里面”,成为中国人民出版事业的开拓者。
韬奋出国流亡期间和逝世以后,伯昕在政治上受到严重压迫的艰难条件下支持生活书店的危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战线上,通过百折不挠的艰苦工作为人民服务,做出了非凡成绩。他是位革命文化的出色传播者,韬奋事业的忠诚继承人。
怀念伯昕同志,自然就想起我和他同在香港持恒函授学校共同工作的那段日子。这所学校是生活书店创办的,它曾为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文化水平,迎接人民解放事业做了一些工作,但以服务对象侧重境外的国家和地区,而且存在时间较短,鲜为人知。伯昕是这所学校的奠基人之一,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辛勤劳动,知道这一段因缘的人可能更少。我以与这所学校工作关系,和伯昕经常在一起研究处理校务问题,因而有机会从他那里领受许多教益。他的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做得多说得少,具有高度责任感,遇事认真,一丝不苟,驭繁不乱,临变不惊,如此等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持恒函授学校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能够办起来,为广大青年(不少是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有志青年)服务,取得积极效果,这和伯昕的极大努力分不开。下面比较具体地记述香港持恒函授学校的一些情况,借以表示对伯昕的缅怀和敬意,同时也为这所学校留下片断记录(在此对校友吴长翼等费心帮助表示感谢)。
1947年下半年,我们从上海先后到了香港。当时国民党政府已经下了“戡乱总动员令”,同全国人民最后决裂。我们考虑如何为团结知识青年,推广大众文化做点事情。伯昕和我与留港的有关同志商量,决定筹办一所函授学校。由伯昕、胡绳、沈志远、胡耐秋(伯昕夫人)和我五人组成校务委员会,推我担任校长,请程浩飞、胡耐秋分别主持教务和总务工作。后来胡耐秋身体累坏了,一度由温知新接替。
学校名称,原来打算取名“韬奋函授学校”,因为为自学青年服务,是韬奋的遗志,可是顾虑到韬奋这个名字太响,为了方便国民党统治区的青年参加,定名为“持恒函授学校”,寓“坚持求真,精进不懈”之意。
学校分为“专修部”和“中学部”两部分。“专修部”设“哲学概论”、“社会科学概论”、“经济学原理”、“文学作品选读与习作”、“中国通史”、“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经济问题”、“会计学”,分别由胡绳、曹伯韩、沈志远、邵荃麟、葛琴、宋云彬、张铁生、狄超白、鲍锦逵任教;“中学部”设国文、英文、数学、常识,由孟超、吴全衡、戴依南、徐舜英、方摹、吴立民任教。当时还没有电化设备,服务对象不得不限于已有基础知识的青年,课程不得不限于可以通讯教学的科目。
各科教材由学校自编,不同于一般的课本。如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国际关系,都密切结合社会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讲唯物辩证法,讲国内外形势、经济问题;文学作品,选读左翼作家和解放区的作品,英文教材选用西蒙诺夫的《俄罗斯问题》。提倡学习结合实际,指出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世界,而且要求改造世界。任课教师就一周内的学习材料编发“学习指导”,提示要点,布置作业,学友参照“学习指导”学习,通讯研究,按时交寄作业,经教师批改后发还。作业有教师规定的,也有学友自拟的,如有的学友交来同房东打官司的状纸,有的学友交来对“美援”的看法,等等。除函授外,还为港九学友举办讲座,请郭沫若、胡愈之、乔木、邓初民等人主讲。(P1-3)
胡绳
徐伯昕同志长期致力于革命的出版事业。他是邹韬奋同志的亲密的合作者。在1926年韬奋开始主编有名的《生活》周刊时,伯昕负责周刊的出版发行工作。1932年,在这周刊为读者服务的本报代办处的基础上成立了生活书店,伯昕担任书店的经理。他们一起作为爱国主义者,革命的民主主义者,通过抗日战争烈火的锻炼而成为共产主义者。韬奋不幸于1944年过早地逝世,伯昕既是韬奋生前最得力的助手,又是他的事业的有力继承者。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伯昕继续主要通过出版工作来为中国人民革命服务,忠实地执行了党对出版事业的要求,直至全国解放。在这以后,伯昕除了为建立新中国的出版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外,又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领导人之一做了大量的工作。伯昕一生的劳绩,并不限于出版事业,但我们在纪念他的时候,总是首先想到作为革命出版家的徐伯昕,这是因为他在这个岗位上确是做出了杰出的成绩。
30年代初,《生活》周刊在被国民党政府查禁以前,最高发行数达15万份,创造了中国报刊史上的新纪录。这当然是因为这个周刊鼓吹抗日救亡,站在爱国舆论第一线的缘故,而伯昕善于经营,善于通过各种发行渠道联系广大读者的能力,这时已表现得很突出。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地区内的革命出版事业既受到严重的政治压迫,又苦于种种物质条件的限制,其处境的困难是现在人们难以想象的。伯昕在这种处境中千方百计地从事进步书刊的出版发行工作,不因任何挫折而气馁,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他不仅主持在读者群众中有广泛影响的生活书店,而且支援和协助其他进步的出版单位;在生活书店备受摧残以至无法生存的时候,仍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运用各种力量,在国民党地区散播革命文化的种子。在他身上,可以说,既有“生意人”的精明,又有革命家的胆略和远见,他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因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找出有效的斗争方式。在党领导的文化战线上,伯昕这样的出版家是起了他的特殊作用的。
在这本集子中的文章,大多是伯昕生前的共事者所写,侧重于写伯昕在出版发行工作方面的创造性的经验,也收入了伯昕自己写的一些文章。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伯昕的为人和他的工作作风,可以看到伯昕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出版家、革命事业家。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精益求精,并且富于创造精神。现在,在我国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全面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需要无数这样的事业家。特别在经济战线上的同志,既要真正学会做“生意”,又要真诚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奋斗。对于现在的事业家说来,在改革和建设的新的条件下,学习前辈的精神并利用他们的经验,也是很必要的。我以为,从事出版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同志,都可以从伯昕同志的一生中学到一点有用的东西。
伯昕同志从事革命文化出版工作数十年,在出版界影响至深,文化出版界回忆并追述他生平事迹的文章甚多,书海出版社于1988年曾出版过《怀念出版家徐伯昕》一书,内容至为丰富。但鉴于伯昕同志在出版工作上每多创造性的经验,这些经验于后人不无借鉴之益,而本书所编写的就着重于他在出版工作经验上的成就,作出较系统的评述。本书还选录他本人有关这方面的文章20余篇,更可以直接从中获得启示。
伯昕同志在全国解放后,因工作需要,从事全国政协及民主促进会的工作,为纪念他在这方面作出的劳绩,专辟了一栏专文。文末附有他的年谱,记载了他一生中的重要活动。
在编写本书之初,我们曾约请张友渔同志写序,他如期交来,但因出版本书的种种周折延误了多年,如今友渔同志已作古,我们在这里对他表示深切的悼念。
编者
韬奋曾赞他:“忠于《生活》而生活。”
忠于《生活》,正因为他忠于民族的生存,忠于人民大众的生活。
从早年便因此而献身,因此而拼搏。
艰难险阻,百折千回,只能锻炼他的斗志和胆略。
岂止是卓越的新文化出版家,他是当仁不让的民主的鼓手、时代的木铎。
贞刚的乞质,保持到最后一着。
忍受了周身的剧痛,没有一声呻吟,不现一丝折挫。
他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形象,留下了令人永怀的榜样,那便是,忠于《生活》,忠于生活!
——赵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