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怀瑾说道(南怀瑾经典辅读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于台风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于台风著的这本《南怀瑾说道(南怀瑾经典辅读版)》立足于南怀瑾先生对道家经典深入透彻的理解,收录了南怀瑾先生著作中关于道家哲学的精彩片段,将道家哲学在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巧妙运用一一道来。在南怀瑾先生的指引下,我们将一起走近那些大智大贤的圣人,探求道家的思想繁花在处世哲学中的高明之处,让人生的道路顺风顺水、畅通无阻。

内容推荐

于台风著的《南怀瑾说道(南怀瑾经典辅读版)》立足于南怀瑾先生对道家经典的阐述,从为人处事、修身养性、人情世故、领导艺术、无为之道、养生智慧、生活哲学、生命真谛等角度出发,阐述南怀瑾道家思想精髓在生活与工作中的运用,让读者进一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目录

第一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为人处世: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曲则全,枉则直

 宠辱面前,谁能不动心

 持而盈之,不争故无忧

 操守也,濯足浊流人自清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内直外曲,成而上比

 名与身孰亲,得与亡孰病

 功成,名遂,身退

 大智若愚,智者的生存之道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真正的强者,以强示弱而胜

第二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修身养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知人者知,自知者明

 轻诺者,必寡信

 上善若水,求教于水的人生艺术

 自我,摆脱世俗的枷锁

 人不尊己,危辱及之

 学会专注,意之所属着其行

 守静持重,乃立身之本

 人生境界有大小:小知不及大知也

第三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人情世故: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所谓生存,先存己而后存人

 保持判断力,有些赠予不能接受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谨尔言,慎尔行

 善言无瑕,滴水不漏

 言多语失,多言数穷

 君子之交,亲疏有度

 人情值千金:不可不懂的人情世故

第四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领导艺术:不盈不满,雅量容天下

 贤者用人,故智尽而不乱

 说话,高位者的必修课

 精明能干就能成功吗

 开拓眼界,由观身到观天下

 不尚贤,则民不争也

 名利上,不争天下先

 善于识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不出户,而知天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柔克刚,天下莫柔弱于水

第五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无为之道:道之本性,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法自然,无为即自然

 道之本性,常无为而无不为

 所谓“无为”,至人无己,圣人无名

 道的高标准:绝顶聪明,绝顶痴

 道并行而不悖

 隐士文化: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

 大道无为,无为而治

 天下有道,故知足之足

第六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养生智慧:凭虚御风,栩然蝴蝶

 祛病延年,有道可修

 静的艺术:致虚极,守静笃

 五味、五色与五脏

 养生至简:睡眠养生,少睡不困

 有些梦境能预示疾病

 经脉对照天时

 学会笑,以自得为功

 身病易治,心病难医

 阴阳四时,万物之始终,死生之根本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无怒,夏季养生之道

 精与魂,藏肾肝

第七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生活哲学: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

 因缘有命,随缘世事无挂碍

 人生的舍与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爱与被爱:度在身,稽在人

 生有涯而知无涯

 喜怒哀乐,心态也,情态也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

第八章 南怀瑾谈道学中的生命真谛: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福祸相依,处之泰然

 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动的哲学:动之,徐生

 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止的人生: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难作于易,大作于细

 有以为利,无以为用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试读章节

读南怀瑾先生的著述《老子他说》可以看出,在先生心里,“曲则全”和“枉则直”都是值得遵循的天道和自然法则,若能巧妙用到为人处世上,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南先生认为,“曲则全”“枉则直”是老子抓住我们老祖宗的传统文化原则后,指出的做人处世与自利利人之道,即用委婉迂回的方式达到圆满的处世结果。比如,同样是批评人,南先生说:“善于言辞的人,讲话只要有此一转就圆满了,既可达到目的,又能彼此无事。若直来直往,有时是行不通的。”所以,人生在世,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如果采用直接的方式行不通,可以换种思路,采用间接的方式试试。

聪明的人懂得变通

历史上很多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懂得与世推移、顺势而为的道理。这样的人往往比常人更加心思细腻,不拘泥于形式,能够依据不同情况用含蓄曲折的方式达到利人利己的目的。如此一来,既能顾全面子,又能顾全里子,成全所有人,进而取得皆大欢喜的效果。

诸葛亮就是一位善于变通的智者。

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以曹操的惨败而告终。当时孙刘联盟虽然大胜,却并不一心,可以说各自都在心里打着小算盘。周瑜想把曹操及其残留部队赶到刘备的地盘,借刘备之手杀掉曹操,让魏国的复仇大军以刘备为最大的仇人,以挑起双方战争,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一眼就识破了周瑜的诡计,他既不能让曹操死在自己的地盘上为日后埋下祸端,又不能明目张胆地放了曹操,致使盟友东吴不满。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诸葛亮料到多疑的曹操必定会走那崎岖难行的华容道,又考虑到曹操对关羽有恩,再加上夜观天象发现曹操命不该绝,于是搬出关羽把守华容道。诸葛亮深知以关羽有恩必报的个性,他一定禁不住曹操的巧舌如簧,最终宁愿自己领受军法,也会放走曹操。所以,最终,诸葛亮不但巧妙地放走了曹操,使周瑜的奸计不能得逞,又让关羽报了曹操昔日的知遇之恩,以免日后战场相见再心存顾虑。同时,当东吴派鲁肃来打探战况时,诸葛亮又以一场苦情戏堵住了东吴的嘴。诸葛亮此举,可谓“一箭三雕”,一切看似在意料之外,却又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试想,如果诸葛亮不懂变通,而是直截了当地选择杀或者不杀曹操,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他杀曹操,正中了周瑜的奸计:一方面,魏国势力衰退,必定会把刘备当作头号大敌;另一方面,东吴一家独大,从此不再把刘备放在眼里,随时都能灭之歼之,刘备及其军队就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若不杀曹操,并堂而皇之地放走曹操,必然会引起东吴的不满,坐实背叛盟友的罪名,而孙刘联盟破裂,蜀军也会腹背受敌。事实上,在这种特殊的情境下,诸葛亮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他只能放走曹操,而且要手段高明地放,要有一个合乎情理、能够让东吴哑口无言的理由,而曹操和关羽昔日的恩情,恰巧就成了这个理由。

最终,诸葛亮迂回地放走了敌人,保全了自己,这其中就体现了“曲则全”的道理。

P3-5

序言

道家告诉我们的生活智慧

春秋战国时期是文化极度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以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为代表的诸子蜂拥而起,而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为主要学术阵营的百家开始争霸。在这场摧朽拉枯、势不可挡的学术与思想大变革中,道家以独特的优势,成为“诸子百家”中一门极其重要的哲学流派,贯穿于中华文化始终,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道家的哲学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一个“道”字。在道家看来,天地的运化和世事的更迭都是有“道”可循的,而道以自然为本,追求清净无为、保持本性、淡泊名利,不打破世间万物原本的运行轨迹,这种身心舒爽、纯粹素朴、不为物累的思想主张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南怀瑾先生是国学智慧的集大成者,自幼熟读经史子集,学识贯通东西,满腹经纶,著作等身。他尤其擅长用“经史合参”的方式讲解中国古典文化,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寓意深长,发人深省。在他深入精微的解说下,道家文化犹如一窖烈酒,经过两千年历史浸染之后,进溢出缕缕幽香,味淡而绵长,清洌却醉人;也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改变着世人为人处世的态度。此外,南怀瑾先生身上所呈现出来的“身无分文、富可敌国,手无金印、权倾天下”的“王霸”之气,本身就和道家文化的熏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书立足于南怀瑾先生对道家经典深入透彻的理解,从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人情世故、领导艺术、无为之道、养生智慧、生活哲学、生命真谛八个角度出发,收录了南怀瑾先生著作中关于道家哲学的精彩片段,将道家哲学在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巧妙运用一一道来。在南怀瑾先生的指引下,我们将一起走近那些大智大贤的圣人,探求道家的思想繁花在处世哲学中的高明之处,让人生的道路顺风顺水、畅通无阻。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4: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