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根主编的《代代相传的中国童话》中所编选的故事全部取自中国古代的童话、幻想小说、神话故事等。这些故事是一流的古代文学作家在民间采风过程中收集整理起来的,可谓是中国版《格林童话》,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爷爷的爷爷的童年。每个故事都附有数个知识拓展,让小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文学常识,打下坚实的古代传统文化根基,适合四岁以上听读,八岁以上自主阅读。
《代代相传的中国童话》,用一个个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故事,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倡导中华美学精神,培养孩子的阅读趣味,提高孩子的传统文化素养,让美学与美德在美文中滋养孩子的美好心灵,孕育孩子的高尚品格!
《井下仙国》为该丛书之一,共收录30个经典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从《山海经》《搜神记》《酉阳杂俎》《古今谭概》《聊斋志异》等经籍、志怪、传奇、笔记、小说等多种原典中选取,可谓至今最权威、最经典的中国古代儿童文学汇编。
王泉根主编的《代代相传的中国童话》共6册,分别为《鹅笼书生》《叶限姑娘》《湘妃竹》《一行和尚》《富人的新装》《井下仙国》,共40多万字,所编选的217篇故事取自《山海经》《搜神记》《酉阳杂俎》《聊斋志异》等魏晋志怪、唐宋传奇、明清小说,是一套十分权威、经典的中国古代儿童文学汇编。这些传统文学经典,是历代文学文化大师的童年读物,是炎黄子孙薪火相传的训喻故事,更是值得孩子们认真赏读的上佳精神营养品。
《井下仙国》共30个故事,选取了柳毅传书、井下仙国、大战红孩儿等经典故事。
井下仙国
据唐·谷神子《博异志·阴隐客》
唐中宗神龙元年,湖北房州竹山县有个富家子弟叫阴隐客,他雇用吴某在庄园后面打井。吴某披星戴月干了两年,挖了一千多尺深,仍然不见有水。
“老爷,这地方怕是没水,还要接着挖吗?”吴某沮丧地问。
“继续挖吧,直到挖出水来为止。”阴隐客说。
“可下面没有土了,全是坚硬的石头。”
“你用凿子凿呀!”阴隐客说。
“好吧!”于是,吴某起早贪黑,坚持不懈地继续往下凿。
又干了一个多月。这一天,他精疲力竭,坐下来歇息,忽然听到地底下传来鸡鸣犬吠的声音。吴某以为自己听错了,竖起耳朵仔细谛听。
“太奇怪了!”吴某不由得跳了起来。
好奇心驱使他一手拿着凿子,一手拿着榔头,“叮叮当当”地凿了起来。又向下凿了几尺,他发现井壁上有一个石洞,里面黑咕隆咚(hēi gu lōng dōng,形容没有光亮,漆黑一片)的什么也看不见。
“我要进去看看!”吴某壮起胆子,从洞口钻进去,侧着身子向前走去。他走着走着,不一会儿就出了山洞,发现山洞尽头连着一个山峰,走出洞口就是山顶。他站在山上抬头一看,湛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鲜红的太阳。
吴某低头一看,发现山峰的一侧有万余丈高,千山万谷薄雾萦绕,似真似幻,宛如仙境。山中的岩石都是碧蓝的琉璃色,山谷中矗立着金银建成的宫殿。山中还有些大树,树干分节,树叶像芭蕉叶,开着盘子一样大的紫花。很多翅膀像扇子一样大的五色彩蝶在花间飞来飞去,还有像仙鹤一样的五色鸟在树梢间飞翔。
吴某来到一座宫殿前,宫门内的瞭望楼里跑出来两个门官。他们身高丈余,头戴金冠,面若童子,唇红齿白,须发稠密。
“请问这是什么地方?”吴某问。
两个门官用手向上一指。吴某抬头一看,只见宫门上挂着一块匾,上写“天桂山宫”四个银色大字。
吴某不知道这天桂山宫在何方,正要再问,两个门官反问道:“你是谁?为什么到这里来?”
吴某如实相告。还没说完,宫门中又拥出几十个人,一见吴某就说:“怪不得有股混浊的气味,原来是闯进来一个凡人啊。”
“我们正在盘问,还没来得及禀报!”两个门官连忙解释道。
那几十个人进去后不久,一个穿红衣的人走了出来,对两个门官命令道:“你们要客客气气地把这个人送出去!”随后,穿红衣的人转身走了进去。
“你既然来了,何不在这里游览一番再回去?”其中一个门官问。 吴某欣然应允。
门官往宫门里递进去一块玉版,不一会儿,玉版又被传了出来。门官拿着玉版,领吴某来到一眼清泉前,让他沐浴更衣,又领他到一眼白泉边,让他洗脸漱口。吴某漱口时,觉得那白泉的泉水如牛奶般香甜,就用手捧着喝了几口。
门官领着吴某到各个宫殿游览,但只准他在门口观看,不许他进去。只用了半天时间,吴某就把所有的地方游遍了,却一点儿都不觉得累。
来到山脚下,门官领着吴某来到一座古城门前,城门上用玉石镶嵌着三个大字—“梯仙国”。
“梯仙国是刚成仙的人住的地方。他们要被关在这里,潜心修行七十万天……”门官解释说。
“什么?七十万天?”
“是啊!”
“时间也太久了吧?”吴某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门官继续解释说:“在这里修行七十万天后,才能升入天宫,到达三十二位天帝所住的玉京,或者到蓬莱仙洲,或者到神仙聚居的昆仑阆苑(làng yuàn,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或者到神女们居住的姑射山,然后才能得到仙界的官位,被授予符命和官印,自由自在地在天界飞翔。”
他们边走边说,不知不觉来到吴某从井里走出来时见到的那座高山顶上。吴某想从原路返回,门官摇摇头说:“那口井早就塌了,从那里已经出不去了!”
“不会吧?才半天的工夫,怎么就塌了呢?”
“哈哈哈!”门官大笑起来。
“你笑什么呀?”吴某忍不住问。
“你来这里才半天时间,但人间已经过去几十年了!”门官说。
“那我得赶快回去。”
“你着什么急呀!等我去为你要来通天关的钥匙,再送你回去。”
“谢谢!”
不一会儿,门官拿来一大串钥匙,领着吴某从另外一条路走上去,来到通天关前,用钥匙把大门打开,把吴某送出门外。吴某刚想告别,忽然觉得身子如腾云驾雾般飞升起来,眼前什么也看不见了,只听得门官在身后喊:“祝你一路顺风!”
不一会儿,风散云开,吴某发现自己回到了原先凿井的地方。可他举目一看,哪里还有井啊,只剩一个巨大的废坑。他四处打听,才知阴隐客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原来从他去仙界至今,已经换了五六个皇帝了。从此以后,吴某再也不愿在人世停留,开始绝食修行,四处漫游。几年后,有人在四川峨眉山剑阁旁的鸡冠山上遇见过他,后来就没有他的消息了。
P39-45
讲好我们民族自己的故事
王泉根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际社会没有自己的话语权,那就只能拾人牙慧,看别国的脸色行事,沦落为属国番邦。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故事,或者虽有自己的故事而不讲,偏爱讲别人的故事,那就不免丧失民族自信,如同抽去筋脉,矮人三分。一个民族的孩子如果不知道自己民族的故事,而从小听着、看着异族的故事长大,那又会如何呢?
我曾听一位女作家讲过她孩子的故事。她的女儿从小看着日本的绘本、动漫长大,有一天女儿对她说:“妈妈,我长大了要当日本人。”“为什么?”妈妈大惊。“日本多好啊,日本的绘本多好看,还有《樱桃小丸子》《窗边的小豆豆》。”
孩子的一番话使这位女作家彻夜难眠。从此,她将全部精力和智慧用于一件事—打造我们民族自己的图画书。除了自己创作,她还广邀画家和作家朋友一起来做这件事。终于,事情慢慢起了变化。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阅读推广人都来倡导我们民族本土的图画书。终于,在中国孩子爱读的图画书中,有了《布老虎》《元宵灯》《京剧猫》《小石狮》《团圆》《桃花源》《二十四节气》《一园青菜成了精》……
我深深地敬佩这些具有民族良心、文化良知与投入良苦用心的作家、画家、出版人、阅读推广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学,尤其是我们的儿童文学,实在太需要向下一代讲述我们民族自己的故事了。
中华民族缺少自己的故事吗?缺少自己的神话、童话、幻想文学传统吗?当然不是。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文学想象力和创造力。《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等众多史诗保存着珍贵的民族生命史、创造史;嫦娥、西王母、精卫填海等无数美丽动人的神话,讲述着亘古不变的人间梦想;一代代口口相传的童话故事、民间传说,传递着真善美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审美观、生态观;海量的歌谣谚语蕴含着中华民族无穷的生活经验、生产经验与人生智慧……据报道,我国口头文学遗产已建成的数据库,仅第一期就录入了1165000篇(条),8亿多字,而这只是口头文学,并不包括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的文学遗产。
历史文献表明:早在9世纪的唐代,我国就已出现了西方“灰姑娘”式的童话故事,这就是唐代作家段成式《酉阳杂俎》一书中的《叶限》。叶限姑娘的故事比17世纪法国沙尔·贝洛写的《鹅妈妈的故事》中灰姑娘的故事还要早出七八百年。历史文献还表明:16世纪的明代嘉靖年间,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儿童图画故事书,这就是《日记故事》。《日记故事》采用上图下文的形式,以曹冲称象、灌水浮球、司马光破缸救人等故事讲述了我国古代儿童的聪明智慧,这比捷克著名教育家杨·阿姆司·夸美纽斯编写的儿童插图读物《世界图解》还要早。 中国本土传统神话、童话、幻想文学等是一笔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一笔丰厚的中国传统儿童文学遗产。这些传统儿童文学,既保存在丰富的口头文学遗产之中,同时也蕴含在历代文献典籍之中。古代有很多作家、学者,从小就爱听故事,长大了还是这样,如晋代的干宝,唐代的段成式、李公佐,宋代的苏东坡、洪迈,明代的冯梦龙、瞿佑,清代的蒲松龄、沈起凤等等。正是这一大批“青春在眼童心热”的有识之士,把他们听到的、采风来的故事记录下来,并写进他们的著述之中。“文锦织成便不磨。”于是,就有了《山海经》《搜神记》《酉阳杂俎》《古今谭概》《聊斋志异》……在这些魏晋志怪、唐宋传奇、明清小说中,有大量神话、童话、幻想文学等传统儿童文学文本,只不过古代并不叫“童话”而已。周作人很早就认为:“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特多归诸志怪之中,莫为辨别尔。”这一观点是很有见识的。
中国传统儿童文学遗产,是一座尚待我们去开发的文学富矿、文化富矿。这座矿脉的一头联结着由甲骨文传承下来的五千年中华民族的血脉与文脉,联结着我们古老的土地、山川、风物、民俗、梦想、开拓、乡愁,另一头则联结着中华民族下一代的精神生命世界。我们的爷爷、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都是从小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的。
《石门开》《渔童》《田螺姑娘》《阿凡提》等本土民族童话故事,曾给儿时的我带来无穷的阅读快乐与无边的想象,同时也让我从小懂得了勤劳与善良、正义与追求。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的孩子只记住了蓝精灵、米老鼠、无敌铁金刚,只知道《猜猜我有多爱你》《夏洛的网》《哈利·波特》。这些外来的故事固然如同外来的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有它们的营养与可口之处,但如果我们的孩子只爱看这些书,只爱吃这些洋餐,显然会造成偏颇、偏食,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如果走向极端,则会忘记自己的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缺失民族身份与文化认同。
今天,在这样一个门户大开、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的时代,我们实在太需要将我们民族自己的故事,将神话、童话、幻想文学等传统儿童文学遗产开发出来,并将传统儿童文学遗产的两头继续贯通起来、联结起来,用现代理念和艺术形式智慧地将其转化为广大少年儿童爱读、爱看、爱接受的读本。希望我们今天的孩子,在阅读叶圣陶、冰心、张天翼、孙幼军、曹文轩等中国作家创作的百年儿童文学优秀原创作品的同时,也能读到从《山海经》延传下来的民族传统神话、童话、幻想文学中的优秀本土作品。童话不等于《白雪公主》《小人鱼》《睡美人》。对于中国孩子来说,童话的第一要义应该是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智慧、情感于一体的优秀传统本土故事,这不仅是老祖宗巨大的文学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晶,更是中国孩子看得见的文化之根。
2016年2月17日下午4∶10草于G555次京汉高铁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