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孙云晓、刘秀英主编的《这样爱你刚刚好》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划分,从孕期到大学,每年1种,共20种,其中孕期1种、学前6种、小学6种、中学6种、大学1种,旨在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段成长经历的一些变化、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针对新生代父母的难点和疑点,解疑释惑,建言献策,为中国新生代父母成长提供科学的指导。书中内容以理论和案例交互呈现,既具备理论的高度,又具有实操的温度,兼具可读性、趣味性、实用性。书中作者皆为著名育儿专家,他们在分享多年育儿经验和心得的同时,手把手传授读者育儿知识和技巧,实乃一套不可多得的实操性家教百科。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五年级孩子(新父母教材))》。
《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五年级孩子(新父母教材)》由朱永新、孙云晓、刘秀英主编。讲述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混乱—成长—平衡发展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有相对平静的阶段,也会有因成长而浮躁不安的时期。五年级的孩子就处于后一个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他们反感被控制,开始与父母作对了;竞争是他们喜欢的对抗方式,哪怕在斗嘴中取胜也会让他们成就满满;哄骗式表扬失了效,他们更关注对自己内在品质的评价,喜欢被尊重的感觉;他们也不再什么话都对父母说,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小秘密……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这些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努力营造一个理性的家庭教育环境。爱孩子并不代表就能教育好孩子,还需要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正确的策略。认识到这一点,父母们就不能放弃自我成长,要让自己的成长来引领孩子的成长。也许有一天父母们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让我的生命走向开阔的,是孩子。”
第一章 伴随着叛逆和浮躁、自我发展加速度的一年
1.开始与父母作对了
2.长了“用嘴伤人”的本事
3.哄骗式的表扬失效了
4.别人眼里的好孩子
5.竞争是他们喜欢的对抗方式
第二章 做父母不能放弃自我成长
1.每个人都应当活出自己的人生
2.父母敬业孩子才能爱学习
3.创建学习型家庭
4.做父母是天生就会的吗?
5.假如情绪左右了你
第三章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1.孩子也需要被尊重
2.交流是双方的事情,不是一方说一方听
3.孩子的话你真听懂了吗?
4.了解孩子不能侵犯孩子的隐私
5.比知道孩子的秘密更重要的事
第四章 良好的家庭生活方式塑造健康的人
1.在家吃饭,摆一张温暖牌餐桌
2.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一株永不枯萎的树
3.全家人的游戏时光
4.告别不良生活方式,加大家庭文化投入
第五章 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
1.明晰学习目的,启发学习自觉性
2.给孩子空问,孩子才会有学习主动性
3.体会知识的价值
4.做好孩子学习成绩优劣的内归因
5.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
第六章 理财能力早培养
1.家里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2.给孩子开立银行账户
3.零花钱怎样给?——小问题,大学问
4.不攀比
5.让孩子体会挣钱的感觉
第七章 学会交往
1.喜欢与朋友在一起
2.当孩子结交了父母不中意的朋友
3.试试对朋友说“不”
4.谁不想成为受欢迎的人?
5.正确面对交往中的冲突
第八章 父亲不能缺席家庭教育
1.炽会挣钱的父亲过时了
2.重视孩子的教育,时间从来不是问题
3.母亲要让出部分舞台给父亲
4.父亲可以和孩子一起这样玩
5.单亲家庭父亲角色不能缺位
第九章 让孩子从丰富的生活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1.给孩子一定的时间“逃离”
2.有健康爱好的孩子不宜学坏
3.亲近大自然会让孩子心胸开阔
4:旅行,迈开脚步看世界
5.不一样的假期,不一样的生活
第十章 你问我答
1.孩子总是不完成作业怎么办?
2.微信群里的讨论让我很焦虑,怎么办?
3.让老师特殊对待孩子来使孩子获得自信,可取吗?
4.孩子脾气很大怎么办?
5.孩子总是容易看到他人的缺点怎么办?
6.孩子很怕爸爸怎么办?
7.孩子的同学要过生日了,买什么礼物比较合适呢?
8.孩子拒绝参加我的朋友聚会怎么办?
9.儿子竞选班干部落选了,怎么安慰他?
10.孩子一到考试就要买新文具怎么办?
11.孩子太要强怎么办?
12.如何让孩子应对打架这件事?
13.孩子不爱学习,有愧疚但是又不想改,怎么办?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1.开始与父母作对了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混乱一成长一平衡发展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有相对平静的阶段,也会有因成长而浮躁不安的时期。五年级的孩子就处于后一个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不是父母说什么就做什么了……
每次看到微信群里父母谈论作业,我总会忍不住问孩子:“那个作业,你完成了吗?”
孩子镇定地回答:“这不是您该烦的!”
乍一听,这小子有点儿不知好歹,不过我听到了长大的声音。
这个学期开始,你似乎叛逆了很多,每每看到你磨蹭、缺乏时间观念时,我的声音就不自觉地提高了;看到你口到而行动不到时,就忍不住开始了“贵在行动”的唠叨……不少时候我们在“唇枪舌剑”中通红了眼睛,哽咽了声音。
这位妈妈在其名为“东海小鲨”博客里的描述,是否也有您家孩子的影子?
了解您的孩子
尽管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不完全一样,行为表现也有所差异,但父母通过观察孩子、和孩子相处,是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的。
因为不喜欢父母的教育方式所以对抗父母
这个时期孩子最突出的变化是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是自信、。自尊的增强。
因为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对独立的渴望和认为父母对自己已经长大这件事不认可,他们对父母的管束本能地抗拒。如果此时父母的教育方式并没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对孩子的要求仍然是“听话”,语气也多是命令式的,就会引发孩子情绪上的对抗。
从父母的角度出发,认为孩子是“逆反”。其实“逆反”这一概念完全是从成年人的本位出发的,从研究的角度可以用这个词来描述孩子此阶段的一些表现,但问题出在当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父母的教养方式落后于孩子的发展,出现了节奏不一致的现象,因而双方容易产生摩擦。
自己想做的才愿意做
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更希望听从自己内心的意愿,而不是父母的指令。比如父母支使他做家务,往往得到的是百般推脱,但有时候他又会兴致勃勃地主动做家务,因为那是他自己想做的,而不是父母安排他做的。
父母要逐渐把属于孩予的权利交还给孩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未成年的孩子还不是完全行为能力人,父母对他的成长负有监护责任,因此,孩子的权利部分“出让”给了父母。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当把属于孩子的权利逐渐还给孩子。
需要做出让步的是父母。虽然父母可能觉得孩子此时还不具备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但是,权利所有者——孩子不这样认为。孩子收回权利的过程,也是他走向独立的过程,面对父母的过多干预,他会用反抗的方式争取自己的权利。
小贴士
在美国心理学家苏珊·坎贝尔看来,亲密关系通常会经历五个时期:浪漫期、权利争夺期、稳定期、承诺期和共同创造期。当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确立的时候,当孩子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亲子关系的浪漫期就过去了,开始进入了权利争夺期。
从另一个角度说,孩子需要学习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需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而这种能力不是一天练就的。不是哪天孩子惹得您心烦了,您说一句“你走吧,我不管你了”,他就能够独立生活的。P2-5
把幸福还给家庭(代序)
父母的教育素养,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孩子的发展。
在教育中,家庭是成长之源。一个人的一生有四个重要的生命场:母亲的子宫、家庭、学校的教室和工作的职场。其他三个场所随着时间改变,家庭却始终占据一半的分量,是最重要的场所。孩子的成长,最初是从家庭生活中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滋养。人生从家庭出发,最后还是回到家庭。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成长是孩子成长的前提。家庭教育不只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没有父母的成长,永远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家庭教育最美丽的风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态!抚养孩子并不仅仅是父母的任务,也是父母精神生命第二次发育的最佳时机。对孩子的抚育过程,是父母自身成长历程的一种折射。如果父母能够用心梳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能回顾和化解自己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实现精神生命的第二次发育,再次生长。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朝向。“幸福”不仅仅是教育的目标,更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幸福教育是幸福人生的基础。新教育实验的理想,就是让人们快乐、自主地学习,真正地享受学习生活,发现自己的天赋与潜能,在和伟大事物遭遇的过程中发现自我、成就自我。教育本来就是增进幸福的重要途径。挑战未知,合作学习,应该是非常幸福的。所以,家庭应该和学校、社区一道,努力创造让孩子幸福成长、快乐学习的环境。把童年还给孩子,把幸福还给家庭,是我们这套教材的核心理念。
“完整”的内涵比较丰富,但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现在教育很大的问题,就是用统一的大纲、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把本来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我们的教育是补短,就算把所有的短补齐了,也只是把所有的孩子变成一样了,而不是扬每个孩子所长。其实,真正的教育应该扬长避短。人什么时候最幸福?发现自己才华,找到自己值得为之付出一生努力的方向,能够痴迷—件事情,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人在这时才是最幸福和快乐的。这就是新教育所说的完整幸福。
如今,教育是父母最关注的问题,但家庭教育却在父母的焦虑中常常脱离了正确的轨道。为了“幸福完整”这一目标,我们的父母应该建设一个汇聚美好事物的家庭,自身也应该成为美好的人,从而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理念比方法更重要,但并不意味着方法没有价值,相反,只有好的方法才能让好的理念真正落地。因此,我们邀请了知名教育研究机构的相关专家,精心编写了这套新父母系列教材。这是国内第一套从孕期开始直到孩子成为大学生的父母系列读本,希望能够为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孩子的父母提供蕴藏正确理念的有效家庭教育方法。
父母对孩子的爱,再多也不嫌多。父母如何爱孩子?随着时代的变迁,方法也在不断改变。如何才能更好地爱?我们以“智慧爱”的理念,探索着充满智慧的、恰到好处的爱的方法,对此还在不断研究之中,这套书也会不断修订。希望广大父母读者及时提出意见与建议,让我们一起完善这套书,让我们对自己、对孩子、对世界,都能爱得刚刚好。
朱永新
2017年6月16日写于北京滴石斋
《这样爱你刚刚好》是自孕期开始至大学阶段一套完整的新父母教材,全套共20册,0—20岁每个年龄段一本。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基于向不同年龄孩子的父母提供精准专业服务的需要。与常见的家庭教育图书相比,它不是某一位作者的个人体会和心得,而是40余位国内家庭教育专家集体研究和讨论的结晶,具备完整、科学的体系,代表了我国家庭教育发展的主流。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最先提出了编写如此庞大规模的新父母教材的设想,并且担任了第一主编。我和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蓝玫一起,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主编刘秀英编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研究员和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燕教授三位分主编,讨论并确立了本套教材的编写框架。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领域,已经有多种多样的教材或读本,但水平参差不齐,而决定质量的关键因素是编写思想与专业水准。因此,新家庭教育研究院联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一起组建高水平的专业团队,来完成这一重大而具有创新意义的任务。具体分工如下:由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承担孕期及学前教育阶段的编写任务,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承担小学教育阶段的编写任务,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承担中学教育及大学阶段的编写任务。
小学教育阶段的作者是:一年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副编审张纯颖;二年级,刘秀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卫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编辑孟娜及副编审张纯颖;三年级,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钟晓琳;四年级,孟娜;五年级,刘秀英;六年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弓立新。
我与刘秀英、孙宏艳和李燕三位分主编担任了审读与修改任务,在我突患眼疾的情况下,蓝玫副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文道博士承担了部分书稿的审读任务。第一主编朱永新教授亲自审读了每一册书稿,并提出了细致的意见,承担了终审的责任。
湖南教育出版社在黄步高社长的坚强领导下,不仅以强大的编辑团队完成了出版任务,而且创办了每年一度的家庭教育文化节,为推进我国家庭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学术支持,展现了优秀出版社的远见、气魄和水准。
作为一个从事教育事业45年的研究者,我撰写和主编过许多著作,却很少有过编写新父母教材这样细致而艰巨的体验:从研讨到方案,从创意到框架,从思想到案例,从目录到样章,等等。尽管如此,这套教材还存在很多不足。同时我也深知,一套教材的使命,编写与出版其实只是完成了一半,另一半要依靠读者完成。或者说,只有当读者认可并且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了,才是一套教材的真正成功,也是对作者和编者的最高奖赏。
我们诚恳希望广泛听取读者和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我们对您深怀敬意和期待!
孙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