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上海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主要记录全国抗战的全貌,记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建立、曲折经历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各省区市人民出版社承担的其他各卷,主要记录各省区市行政辖区内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各界人士的抗战言行及其影响,广大军民顽强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等。

陈彩琴、侯桂芳、赵菲编著的《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上海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1931-1945年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上海各界民众众志成城、团结抗战的光辉历程。

本书面向普通读者,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努力做到既忠实于史实,又注重文字的生动性、可读性。采用史话叙写与图说相结合的方式,按时间顺序,以场景、事件陈述为主干。既有对大背景、大事件、大场景的高屋建瓴的叙写,又有对作为细节的典型或代表性事件、人物、言论等的点睛勾勒,体现了完整性与生动性的统一、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内容推荐

陈彩琴、侯桂芳、赵菲编著的《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上海卷)》图文并茂地反映了1931—1945年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上海各界民众众志成城、团结抗战的光辉历程。本书体现了反映最新十年的研究成果。既反映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这两个在全国抗战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正面战场,也反映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领导上海以及周边地区坚持抗战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目录

前言

一 紧接九一八事变的一·二八抗战

 (一)九一八事变震动上海

 (二)一·二八抗战的前夜

 (三)悲壮的淞沪抗战

二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一)左翼文化运动助推救亡运动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曲折形成

 (三)救国会运动蓬勃开展

三 八一三淞沪会战

 (一)虹桥机场事件

 (二)一寸山河一寸血

 (三)民众支援抗战新热潮

四 抗战中牢筑坚强的堡垒

 (一)中共江苏省委重新成立

 (二)党员队伍的发展与建设

 (三)形势逆变下的大调整

五 各具特色的群众工作

 (一)难民工作阵地

 (二)深入工人群众

 (三)职业界联谊大团体

 (四)学校工作阵地

六 “孤岛”时期的文化抗争

 (一)“孤岛”文化阵地的坚守

 (二)戏剧电影界的艺术抗争

 (三)挺身而出抢救江南古籍

七 支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

 (一)全方位援助新四军

 (二)帮助新四军渡过难关

 (三)支援根据地建设事业

八 顽强斗争抗击日伪

 (一)反日伪接收、渗透斗争

 (二)抗议日伪的暗杀罪行

 (三)坚持敌后武装斗争

九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

 (一)环境空前恶化

 (二)隐蔽精干发展力量

 (三)隐蔽的群众斗争

十 迎接黎明走向胜利

 (一)迎接黎明的日子

 (二)地下军武装起义

 (三)胜利的审判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2.七君子案震动全国

1936年11月,上海日商纱厂工人反日大罢工震动申城。上海纱厂工作委员会为贯彻建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团结民族资本家,决定“集中力量打击日本资本家,在中国资本家办的工厂中不搞罢工”。罢工从11月7日在沪东开始,第二天上海一、二、三、四、五厂,同兴二厂以及东华等7家厂共15000多人参加。10日,在其他厂罢工积极分子的冲厂下,大康、公大、裕丰3家厂的工人也起来罢工,由此实现了沪东区日本纱厂的总罢工。沪东刚复工,沪西日商纱厂又于18日形成总罢工的态势。19日起,沪东日纱厂再度罢工,最终形成全市日商纱厂的同盟大罢工。在纱委、共青团江苏省临委的有力领导下,得到救国会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27日全市日商纱厂大罢工最终取得重大胜利。

日商纱厂反日大罢工,引起日本帝国主义的极度恐慌。11月18日,日本驻沪领事寺峙奉总领事若彬之命,向上海市政府施压,要求立即“逮捕抗日救国会的幕后人物章乃器、沈钧儒、李公朴以及其他五人”。自救国会成立以来,国民党当局就多方进行威吓打压;为压制风起云涌的全国抗日爱国运动,11月22日深夜,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奉“南京密电”,派出8个特务小组,会同公共租界捕房密探,分别直扑救国会领袖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陶行知、王造时、沙千里、史良的住处。除陶行知因出国参加教学会议而免遭毒手外,其余7人均遭逮捕。

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对沈钧儒、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进行初审,4人据理力争,迫使法院裁定:责付律师保释,改期再讯。章乃器、邹韬奋、史良在高三法院的一场激辩,也终被裁定:无犯罪行为,不予起诉,先由律师保释。

国民党当局不甘心失败,当晚再对7人家庭进行搜捕。除史良事先获讯躲避,以及李公朴当晚没有回家之外,其余5人又受禁锢。24日下午,高二法院再次开庭。就在开庭前一刻钟,李公朴大义凛然,自动投案。法院以沈、李、王3人住在越界筑路区域,不在管辖权内,依法恢复自由,但又与公安局沆瀣一气,任由公安局将此3人从法庭上当场提走。沙千里住在租界内,公安局为了把他提走,捏造了鼓动工潮、参加九一八纪念活动、殴打警察等种种罪名,以逞其意。27日晚,章乃器、邹韬奋也从上海地方法院被移送到上海市公安局。对“七君子”罗织的罪名是“托名救国,肆意造谣,其用意无非欲削弱人民对于政府的信仰”,“密谋鼓动上海总罢工,以遂其扰乱治安、颠覆政府的企图”,等等,后又将6人移解苏州审判。一段时间后,史良也到苏州高等法院投案。

七君子案震动全国。宋庆龄发表抗议声明:“佘为全国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之一,鉴于全国救联七领袖被捕,特提出抗议,反对此等违法逮捕,反对以毫无根据的罪名横加于诸领袖。”12月16日,马相伯、何香凝、宋庆龄以亲笔签名的形式,向全国同胞发表了《为七领袖被捕事件宣言》。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发起救援运动。就连国民党内的一些高层如冯玉祥、于右任、孙科、李烈钧等也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郑重处理”此事件。各界请愿慰问代表团纷赴苏州请愿示威。上海党组织与宋庆龄等救国会领导还发起了救国人狱运动。

随着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势不可遏。7月31日下午5时,苏州高等法院看守所的铁门大开,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李公朴、邹韬奋、沙千里、史良7人庄严地走了出来。门外早已聚集了200多名欢迎群众,一时间军乐大作,爆竹轰鸣,掌声、欢呼声、口号声,与歌声汇成一片,响彻云霄。8月1日,七君子从苏州回到了上海。翌日,沈钧儒代表七人向报界发表对时局的看法,并积极表态:“我等惟有准备牺牲一切,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尽一分人民之天职。”

七君子因救国而获罪,身陷囹圄,休戚与共,坚持抗日主张,坚持爱国无罪。他们是坚毅的时代斗士,挫败了国民党当局的种种威逼利诱。救国洪流浩浩汤汤,大势所趋,不可遏制,终于冲决黑暗、开拓新途。

P42-46

序言

支绍曾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转折。

日本军国主义及其推行的大陆政策是日本侵华的罪恶根源。中日两国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日本民族曾经饱受中华文化的滋润。然而,具有浓厚军事封建传统的日本,经过长期武家政权的统治,“神国观念”“大国意识”和“武士道精神”等思想意识逐渐植根于社会之中。其中一些“精英”缺失厚人善邻的理念,而充满好勇斗狠、野蛮凶残的武士习性和扩张野心,常以狭隘的“岛国心态”觊觎辽阔的东亚大陆。为争夺“生存空间”,他们磨刀霍霍,暗中窥伺,一旦有机可乘,便一次次地把魔爪伸向邻国。具有代表性的是,武士首领丰臣秀吉16世纪末统一日本后,就提出征服朝鲜、占领中国、称霸东南亚和印度的“大日本帝国”的构想,并且两次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假道朝鲜侵略中国,定都北京。虽然其美梦破灭了,但向大陆扩张的野心却暴露无遗,而且对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起以天皇为统治核心的近代军国主义制度,并将以侵略中国及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确定为基本国策,迅速走上穷兵黩武、侵略扩张的近代军国主义道路。

从明治维新开始的70余年间,日本推行大陆政策,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华战争:1874年日本首次对外用兵就是侵犯中国领土台湾,随后强行将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并入曰本版图;1894年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的甲午战争,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攫取了巨额战争赔款和一系列在华特权;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辛丑条约》获得了在中国京、津等地的驻兵权;1904年日本发动日俄战争,夺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权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1915年日本公然提出独霸中国的“二十一条”;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炮制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制定了侵吞东北、独占中国、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构想;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开启了长达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

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旨在变全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在14年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大肆践踏中国大地。在政治上炮制伪满洲国,培植汪精卫等傀儡政权“以华制华”,对其占领区强化殖民统治;在军事上,施以法西斯暴行,制造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等惨案,发动细菌战、化学战,实行“三光”政策,肆无忌惮地残杀中国同胞,造成3500万以上的人员伤亡;在经济上,疯狂掠夺中国的各种战略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给中国造成6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文化上,蓄意摧残中国民族文化,大肆毁损、劫夺中国典籍文物,实施奴化教育;还强征“慰安妇”充当日军性奴隶,残酷奴役被抓捕的大量劳工;等等。历史表明,日本是近代历史上给中国造成灾难和伤害最严重的国家,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犯下的法西斯罪行罄竹难书!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民族解放战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日本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团结御侮,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民族解放战争。为实现国家独立和解放,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决定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抗日战争中,以巨大的民族牺牲筑起了反侵略战争的血肉长城,在夺取抗战伟大胜利的征程中锻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

这场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展开的。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致使中国东北迅速沦陷。中国共产党率先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直接推动和主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全国共同抗战奠定了基础。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抗战比较积极,其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战场,广大官兵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共产党提出唯一正确的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挺进抗日前线,开辟了独特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对日军两面夹击的战略格局,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图谋。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日本战略重点向其占领区的转移和对国民党诱降方针的实施,国民党虽然坚持了继续抗战的方针,实施了一些较大规模的战役战斗,但从总体上看,其抗战逐渐趋向消极,反共磨擦逐渐增多。中国共产党继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开展大规模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抗击了日军主力,发挥了重大的战略作用。广阔的敌后战场愈战愈强,逐渐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1943年夏秋开始,全国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八路军首先在华北敌后揭开了局部反攻的序幕。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也开始了反攻作战。1944年春,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由于国民党当局继续奉行消极避战方针,致使正面战场出现了豫湘桂作战的大溃败。敌后解放区战场连续发起局部反攻作战,大量消灭日、伪军,收复了大片国土。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收复了缅北、滇西广大地区。从1945年8月9日开始,中国解放区战场对日、伪军展开大规模全面反攻,直至取得最后胜利。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举收复了甲午战争以来被日本侵占的全部国土,改变了中国自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屈辱地位,一扫近百年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自信。曾经雄踞于世界东方的古老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重新确立了大国地位。抗日战争也改变了中国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取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支持,从而为建立新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史把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列。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不仅攸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攸关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牵制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首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日本率先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在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中国人民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以灭亡全中国为目标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展开全国性抗目战争,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标志着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开始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中国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制约着日本的“北进”和“南进”,保障了同盟国“先欧后亚”大战略的实施。中国还派出远征军开赴缅甸,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并且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直接参与和支持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

中国还积极倡导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并为创建联合国和构建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积极促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继续发挥着东方主战场的作用。中国还参与联合国的创建,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为最后打败法西斯发挥了重大作用。

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创造的辉煌业绩和不朽精神,将永远镌刻在近代中国和世界反侵略战争的史册上,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铭记历史,以史鉴今,是当代人的历史责任。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结束70年了,但人们仍强烈地呼唤对那场战争的集体记忆和历史思考。

当今世界,在人们高唱和平与发展主旋律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不时发出鼓噪声。长期以来,日本一些右翼势力和政要顽固坚持错误的战争史观,极力否认和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罪行,一再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还不断修订历史教科书篡改侵华历史。这种泯灭人类良知的行为,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反对。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告别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为铭记历史,踏寻先烈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足迹,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奋勇前行,人民出版社黄书元社长倡议并组织全国各地人民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中国抗战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全面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壮丽景象,隆重纪念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远见之举!

这套《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系列图书,由人民出版社承担总述卷,主要记录全国抗战的全貌,记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建立、曲折经历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各省区市人民出版社承担的其他各卷,主要记录各省区市行政辖区内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各界人士的抗战言行及其影响,广大军民顽强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等。

在编写过程中,出版社和作者认真负责,不辞辛苦,克服了各种困难,查阅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照片图册,吸取了抗战研究的最新成果,使用了不少新发现的档案资料和文史资料,其中不乏历史价值高、表现力强的图片资料,体现了思想学术的前沿性。

本书面向普通读者,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努力做到既忠实于史实,又注重文字的生动性、可读性。采用史话叙写与图说相结合的方式,按时间顺序,以场景、事件陈述为主干。既有对大背景、大事件、大场景的高屋建瓴的叙写,又有对作为细节的典型或代表性事件、人物、言论等的点睛勾勒,体现了完整性与生动性的统一、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人民出版社协同地方人民出版社精心组织,认真编辑,优选图片,创新设计,科学编排,打造成了图文并茂、印制精美、收藏价值高的精品佳作。这是为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教育提供的一份好读物,也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2015年5月20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7: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