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所著的《鲜花上跳动着音符的地方》是一本散文、诗歌集,主要以散文的形式记述作者从年少至今的经历与美好的记忆片段。包括他对家乡内蒙古大草原的热爱,对草原生活的温馨记忆,对父亲、母亲的亲切回忆,对大学生活的青春记忆,以及到国内外游览的旅途所见、所感,等等。文字简单、直白,却情真意切。
| 书名 | 鲜花上跳动着音符的地方 |
| 分类 | |
| 作者 | 李卫东 |
| 出版社 | 鹭江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卫东所著的《鲜花上跳动着音符的地方》是一本散文、诗歌集,主要以散文的形式记述作者从年少至今的经历与美好的记忆片段。包括他对家乡内蒙古大草原的热爱,对草原生活的温馨记忆,对父亲、母亲的亲切回忆,对大学生活的青春记忆,以及到国内外游览的旅途所见、所感,等等。文字简单、直白,却情真意切。 内容推荐 《鲜花上跳动着音符的地方》主要以散文的形式记述作者李卫东从年少至今的经历与美好的记忆片段。包括他对家乡内蒙古大草原的热爱,对草原生活的温馨记忆,对父亲、母亲的亲切回忆,对大学生活的青春记忆,以及他军旅生活的激情片段,到国内外游览的旅途所见、所感,等等。 目录 第一部分:草原情思 鲜花上跳动着音符的地方 父亲与黑骏马 母亲的《努恩吉雅》 我的静静的奈林郭勒 我家的美丽之星 我的小学 呼各吉勒图 搬家 过年 额吉的蒙古馅饼 在草原上看电影 第一次见汽车 拜年 草原“奥运”那达慕 童年牧趣 草原小屋 念小说 第一次登台演出 阿木古郎牧场、“神舟六号”及其他 我带厦门音乐广播回草原 塔敏查干 菜地捉迷藏 起个名字去参军 我在北京上大学 第二部分:海疆叙情 特别的晚餐 兵生活一二三四 海蓝色的遐想 我用镜头记录着 为着那期待的眼神 与白海豚共游 学礼 游泳“海事” 念欧阳轩弘 寄给遥远的英灵 ——怀念张秋生教授 让理想像莲花般绽放 感恩 初访冠豸山 韭菜盒 小区 第三部分:旅行记忆 心影留踪 小凡见到了鞠萍姐姐 桂林地貌观察日记(四则) 桃花源里人家 第一次救人 忆苦饭 地震 瑞金行 葡萄沟一日游 韩国大学访问散记 亲水安达曼海 采杨梅 夜宿羌寨 曼谷水上市场印象 拍蜜柚 西藏的色彩 马尔代夫钓趣 池上的“小黑” 斐济散记 小岭盛开野百合 第四部分:诗情写意 祖国,请您检阅 这一刻, 掌捧心泉 ——给我的学生 理工湖 多彩的晨景 彩霞·流云 ——致毕业生 给你 离校之夜 蔚蓝与海蓝 童年纪事 鸿嘎鲁 流沙 拴马桩 附: 朴实,真挚的追求 ——《李卫东影展》浅析 看似平常却有奇 ——记鹭江大学教师李卫东 后记 试读章节 我的小学 我上过三所小学。一所是汉语小学,两所是蒙语小学。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就读于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奈林稿小学,读蒙语。我是从二年级开始读的。我六岁时,九岁的姐姐上学了,母亲让她边上学边看护我。每天我都跟着姐姐准时到校,我就坐在教室门槛上看他们上课,也跟着念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冬天室外太冷,老师允许我进到屋里靠着墙蹲在后面,只要不影响上课就行。一年下来,姐姐会的语文、算术,我都会了。等到我该上学了,我就跟父亲说让我和姐姐一个班上课吧,一年级的课我都会了!父亲向校方征求意见,学校说那就考考吧!老师写了一黑板的语文和算术题考我。我念对了语文,算对了算术,顺利通过了考试。就这样,我直接从二年级上了小学。我一路很顺地读到三年级,再开学就要读四年级了。这时,父亲的工作调动了,因此我家要从学校附近的毛敦艾里(木头营子)搬到呼和格勒(瓦房)牧场。 到了牧场才发现这里的小学没有蒙语班。于是父亲联系了离家十五里的古尔奔格勒(蒙语:三家子)小学让我和姐姐读书。不巧的是该小学只有五、六年级有蒙语班。这使得我只好跳了一级,跟着五年级读书。大概这未读的四年级太重要了,直接上五年级很吃力。我稀里糊涂就小学毕业了,中学也没考上。回到家,放了近一年牛犊。后来又跟着牧场小学汉语班继续读四年级,竟然顺利毕业,还考上了旗(内蒙古地区行政单位,相当于县)重点中学。 我的汉语稍好过一般蒙古族孩子,可能与父亲有关。他的同事中汉族人居多,来家里玩的汉族小孩也多,时间久了,算是对汉语耳濡目染了吧!还有另一个因素是:内蒙古地区有条件的蒙语小学里蒙语班会开设一门汉语课,这是我比较喜欢的课。 我上的第一所小学叫作奈林稿小学。奈林稿即奈林郭勒,是“细细的河流”的意思。学校因坐落在该河边的奈林稿乡而得名。学校离我家一千米远。因依水而建,校园内外绿树葱茏,有槐树、柳树、杨树、榆树。学校旁边有一条大路,经常可以见到从辽宁方向过河而来的骆驼队在学校附近休息一夜后向北开拔。据大人说,他们是向草原深处的城乡送货的(早期的物流吧)。我现在看书才知道,这是从沈阳(旧称奉天)到蒙古地区运物资的驼队的必经之路,其实是一条商贸之路中间的一站。 当时我们的班主任是个英俊的蒙古族小伙,名叫白乙拉(意为欢喜)。他的头发和眼睛是淡黄色的,脸白里透红。他的未婚妻名斯日古郎(意为聪慧秀丽),是漂亮的蒙古族姑娘。她经常到我们班来,帮助白乙拉老师给我们上课。我对他们的印象非常好,至今没有忘记他们当年的模样。 我对第二所小学的印象一般,因为老师有点冷漠,可能是个有苦难的人。十岁那年,我的小弟病重,我向老师请假回家看望,他嘲讽我“又不是大夫,回去能干啥”,气得我头也不回地奔家去了。 我念的第三所小学是瓦房牧场小学。因我是从四年级开始读汉语班的,一开始也不是太顺利。因是国营牧场的小学,师资力量在当时算是很强了。我们的崔权老师是北京地质学校毕业的,中专生啊!这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算是草原上的高级知识分子了。我的汉语水平的提高,乒乓球爱好的培养和短跑成绩的提高等,都与他的影响分不开。崔老师后来还当上了牧场小学的校长,再后来据说当了牧场的场长。 读个小学换了三个地方,中间还跳了一级,仍费时七年,再加上第一年随姐姐读书,共计八年,我的小学读得够费劲了。但蒙汉文化熏陶和阅历的增加,使我有了一般小学生没有的经历,对人、对事的看法,对生命的体验有了独特的感受,我觉得很值。 P22-24 序言 心语 自从学习了汉语言文字以后,我便迷上了它,并开始对汉语的各种文章充满兴趣。阅读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我小时候也试着写过自认为是诗歌的东西。当我把抄写工整的“作品”拿给一位老师,请他指教时,我并没有得到期待的鼓励和指导,深感遗憾。此后,我曾消沉多时。 上中学时,有一天,我看到报纸上刊登了一篇诗作,作者名后加括号标注了“蒙古族”三个字,便重新拾起希望。于是我也把手头成熟的诗稿在署名后加上“蒙古族”,寄往北京的大报社。后来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我打开那印有红字地址的牛皮纸信封,信内有一《稿约》标题的铅印文字,还有编辑用铅笔改过的我的诗稿。编辑在上面写下自己的意见,大致意思是:我投稿的积极性很好,但诗还未达到发表的要求,希望我仔细阅读《稿约》,了解发表的要求,等等。我当时的心情不亚于发表了作品,很受鼓舞。这封信我一直保留着,后来在“文革”中丢失。那位不知名的编辑对我的包容和鼓励,让我重新对写作有了信心,总想写些什么。 十八岁后,我陆续有少量作品见诸报刊,也曾被电台采用。再后来有些新闻稿被电视台采用了。能够引发读者、听众关注的,多是怀念故土和父母亲朋的叙事散文。读者、听众对我的文字的评价是“感情真挚”“写法单纯”等,让我受到鼓舞。于是我就听从内心的召唤,有感而发,想写时就动笔,不管发表与否。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或少年时代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许多事变成了美好的回忆。蒙古民族勇敢、善良、包容、诚信、豁达、忍耐的性格是我感到骄傲并认为值得传承的,在我写作的字里行间,会自然得到体现。我还写了别人的家乡,写下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的美好记忆。 后来,我又迷上了摄影。我喜欢纪实摄影,在写实的基础上尽力展现景物、人物与光影在某个瞬间所产生的美感。我的摄影作品多关注校园生活,用镜头记录下了许多师生生活的片段,也为工作单位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我也未放下手中的笔,陆陆续续写些散文并发表。 我是个幸运的人。我庆幸自己生长于蒙古高原,那片土地给予我诚实、勇敢、善良、感恩和爱。我也爱我的第二故乡——厦门。它们拥有共同的气质:天空蔚蓝、音乐飘荡、人民和善、风景秀美。我的散文、摄影作品如果能表达我的爱意,我会多么愉快。 李卫东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日 后记 最初想编一册散文集子时,手头上发表过的文章已有一些了。在挑选的过程中发现,剔出新闻、通讯类文字,真正自己想要的文字只有五万字。参阅拥藏书籍,几乎找不到一本少于七万字的,就连当年的畅销译著,薄薄的《廊桥遗梦》也有八万字。于是静下心等待。近年来,原本已在心中的那些文章的构思撞击着我的心,不时会蹦出来;还有些是所见所感,也时时提醒自己记下来。就这样有感而发,有意为之,积累成新的文字。 感谢北大学长、南洋研究专家吴凤斌教授的鼓励。为支持我的集子,年近八十的老人给我许多建议,为我哼唱他年轻时喜欢的蒙古歌谣,并抄录给我。还有知名学者、茅盾研究专家庄钟庆教授给我勉励。他除了建议我集子篇幅长一些外,还把近年来出版的学术研究文、集赠我阅读,让我从中得到一些体悟,令我获益良多。 在整理发表过和未发表过的散文、游记时,得到了蔡雅莉、生思奇两位女士的帮助。她们用业余时间录入了本书的大部分文章,整理了全书的图片,其助人为乐的精神令人钦佩。小说《东北虎》的作者华山先生和《厦门晚报》副总编吴慧泉先生对本书出版给予了具体指导。妻女也给予我热情鼓励。对此我深受感动,并致以由衷的谢意。 我还要特别感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的邓诗霞编审以及鹭江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给予的支持和鼓励,还要为美编极富创意和美感的版式和封面设计点赞。正因为如此,本书才得以结集付梓。 由于我汉语言文字功底不深,文章还有缺憾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并谅解。 李卫东 二〇一五年三月五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