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孩子不愿说父母更要知道怎么办(解开孩子心结的方法)
分类
作者 (韩)李京子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孩子不愿说,父母怎么办,父母怎么做,孩子才会说?

《孩子不愿说父母更要知道怎么办(解开孩子心结的方法)》作者韩国著名儿童心理咨询师李京子教您找到与孩子交流的密码,解开孩子的心结。希望父母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陪孩子一起成长。

内容推荐

为什么一直乖巧听话的孩子突然做出了自残行为?为什么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为什么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对学习不感兴趣?为什么孩子总是违反规则,被 同学们孤立?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其心理原因,而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他们的错误态度往往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李京子著的《孩子不愿说父母更要知道怎么办(解开孩子心结的方法)》作者在工作期间,见到了很多深陷痛苦的孩子,以及因为孩子痛苦而感到更加痛苦的父母。作者将他们的故事写进书里,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呈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真相,并给出了具有操作性的亲子沟通方法,使父母能听到孩子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声音,从而实现与孩子的完美沟通。

目录

第一章 心灵伤害导致孩子不愿说

 “每天早晨我都害怕睁开眼睛”

—因无人理解自己而自残的孩子?

 “爸爸说我很丢人”

—为了逃避学习而沉迷于游戏的孩子?

 “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

—一到学校就不说话的孩子?

 “被人用被子蒙住用脚踩,是什么感觉”

—被“暴力游戏”伤害的孩子?

 “我会很喜欢上学,如果学校没有暴力的话……”

—遭受校园暴力而胆怯的孩子?

 “为什么叫我‘精神病’‘怪胎’‘傻瓜’”

—被同学孤立的孩子?

 “不需要朋友”

—没有朋友,沉浸在游戏和书中的孩子?

第二章 错误教养使爱变成了伤害

 “我的孩子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是最棒的”

—从女儿身上获得满足感的母亲VS唱反调的女儿?

 “为什么把孩子照顾得太好也是问题”

—宠溺孩子的外婆VS过分依赖的外孙女?

 “只有你做了讨人喜欢的事,别人才会爱你”

—没有精力关心孩子的妈妈VS专做“坏事”的儿子?

 “你不能像我一样生活”

—每天打架的父母VS在不安中诉诸暴力的孩子?

 “应该父亲严厉、母亲温柔吗”

—为教育方式发生争执的父母VS陷入混乱中的孩子?

第三章 解开孩子心结的方法

 学会认输和赢得胜利一样重要

—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父母过度的爱导致孩子说谎

—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父母的期望值越高,孩子就变得越不自信

—学着称赞萎靡不振的孩子?

 读懂孩子的行为

—用爱沟通,敲开孩子的心扉?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

—给“坏孩子”开处方?

 成功源于自信

—激发沮丧孩子活力的游戏?

 散漫也许是因为好奇心强

—针对散漫的孩子进行专注力训练?

 “感谢你成为我的孩子”

—打开孩子紧闭的心扉?

后记 孩子正在等待?

附录1 用游戏的方法来肯定孩子?

附录2 用游戏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试读章节

“每天早晨我都害怕睁开眼睛”

——因无人理解自己而自残的孩子

“每天早晨我都害怕睁开眼睛。”

脸色苍白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多彬走进咨询室后这样说道。就在不久前多彬曾有过自残行为。进人中学后,学习科目的增多、繁重的作业让多彬觉得压力很大。她还听朋友说“一旦被高年级的同学盯上就死定了”,这让多彬很紧张。在了解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后,多彬觉得心理负担更重了,因为即使一个小小的错误也要扣分,让人战战兢兢。中学生活的第一天,多彬就像被勒住了脖子一样喘不过气来。

父母的唠叨也给多彬带来了压力。自从多彬进人中学后,父母就跟她说“一定要努力学习”,而且反反复复不停地说。当多彬背上沉重的书包、迈着沉重的双腿走出家门的时候,后面总会传来父母的唠叨:“上课时间不要做别的,注意力集中点儿。”每天刚从学校回到家,又要匆匆忙忙地赶去上课外补习班。多彬把自己内心的疲惫跟妈妈说了,但得到的却是妈妈的斥责:“中学生不都是这样吗?你就别发牢骚了。”

那么,是不是相同处境的朋友能理解多彬的心情呢?多彬怀着郁闷的心情向朋友倾诉了自己的苦恼,但是朋友的反应和她想象的不太一样。“又不是什么新鲜事,说它干吗?”说这话的同时,朋友用冷淡的目光望着多彬,于是多彬把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实际上和学习一样令多彬感到困难的,还有与朋友的相处。“我听说几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要好,其实内部会分成不同的小集团。在自己面前说其他人坏话的同学,反过头来也会在别的同学面前说我的坏话。一想到和我一起玩耍欢笑的朋友,可能在背后诋毁我,我就觉得后背发凉。”多彬这样说道。

朋友无法理解自己

过完暑假后,多彬升人了初中二年级,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好不容易熬过了期中考试,连喘口气还没来得及就又迎来了期末考试。考试,考试,还是考试,一想到完成学业之前每天都要过这种生活,多彬就觉得眼前一片黑暗,看不到光明。于是多彬尝试着到年级的网上聊天室里把自己的烦恼倾诉出来。虽然之前遭到了朋友的白眼,但是多彬还是期待能够找到一个和自己有同感的人。就算没有找到,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不也会好受一点儿吗?但是之后发生的事情,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在多彬的帖子下面有一长串鄙视和嘲弄的恶意留言。

“只有你一个人这么累吗?”

“既然这么累,去死好了。连死的勇气也没有吗?”

“用不用我教你死的方法?”

多彬的内心备受同学们粗暴留言的折磨,她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成了所有人的敌人。在去学校的路上,多彬觉得三五成群的同学都在背后议论自己,她仿佛听见了他们辱骂自己的声音。坐在教室里的时候,她也觉得同学们对自己指指点点。连曾经的挚友现在也变得如此陌生,多彬觉得全世界只剩下了自己孤单一个人。

多彬开始变得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因为失眠,多彬经常头疼。她躺在床上,一想到明天会很快到来就感到恐惧。多彬想如果一直睡下去,不再醒来那该有多好。当她看到削铅笔的刀子时,脑子里猛然想起了同学们的留言:“用不用我教你死的方法……”多彬把刀子放在了自己的手腕上,一下子用力按了下去。一点儿反应也没有,也没有疼痛的感觉,但是一会儿血就流了出来。在看到鲜红血液的那一刻,多彬开始感到害怕,她匆忙地找了一个创可贴贴在了伤口上。还好伤口并不是很深,多彬平复了内心的恐惧,又重新躺在了床上,但是仍旧睡不着。

P3-5

序言

孩子为何变得如此陌生、难以接触

到我的咨询室进行咨询的孩子都是普通孩子,他们的父母也不存在什么特殊问题。但是,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说自己身心疲惫、痛苦不堪。

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互相传达爱意,相反在互相伤害,让对方伤痕累累。他们往往在对方旧伤未愈之前,又因无心的话语给对方增添新伤。在他们的生活中,“幸福的家庭”之类的话语已经消失很久了,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希望这如同炼狱般的日子过得快些。但是倘若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发生改变,即使时间流逝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父母在某个瞬间会突然觉得,以前那天使般的孩子怎么变得如此陌生。以前孩子总是跟在父母后面不停地问这问那,而那时候父母会觉得烦,可现在无论父母主动问孩子什么,孩子都默不作声,只是回到自己房间,“哐”的一声关上门。孩子都在想些什么,他有什么烦恼,父母无从知晓。面对这种情况,父母的焦虑和烦闷与日俱增。父母担心孩子,想要和孩子谈谈,孩子却嫌父母唠叨。如此一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越来越少,距离也越来越远。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感觉:

明明是我的孩子,却觉得很陌生。

爱孩子的心从来没有改变过,却觉得如此疲惫。

一想到孩子正以怎样的想法生活,就觉得恐惧。

想要与孩子敞开心扉谈一谈,却觉得很难。

想要知道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却觉得害怕。

本书中的主人公是拒绝与父母、朋友、社会沟通,关闭了心门,疲惫地活在自己世界的孩子,以及那些看着孩子痛苦自己却束手无策,因而更加痛苦的父母。

觉得任何人都无法理解自己而选择自残的女中学生,因为爸爸总是让自己学习而沉迷游戏的男中学生,被同学们孤立而失语的小学生……这些孩子并不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他们都是一些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的普通孩子,只是受的伤害比别人多一些,痛苦比别人深一些罢了。

通过来咨询室咨询,父母知道了孩子连呼吸都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但是只有父母从言语上和行动上真正改变自己,才能重新恢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要知道当自己不分青红皂白地冲孩子发火、威胁孩子的时候,孩子受到了多么大的伤害。对于那些被烙上问题学生烙印、让老师伤透脑筋的孩子,老师应该以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来包容他们。

孩子“说不出的心情”只能化作道道伤口

很多大人总是习惯用批评的口吻说现在的孩子没大没小不懂礼貌、目中无人,因而很为国家的未来感到担心。但是如果你与孩子接触,仔细观察他们,就会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和大人沟通,不知道怎样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传达给他们,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向他们请求帮助而已。  孩子希望父母能听一听自己内心的真正声音,但是大多数大人根本不关心孩子的想法。他们只要听到孩子说话,看到他们的某种行为,就会不由自主地否定他们,训诫他们。所以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其实,在孩子不好行为的背后是有原因的。如果父母能够觉察到真正的原因,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对于可以洞察孩子内心想法的父母来说,就算看到孩子默不作声地转身回自己房间,只留下背影,他们也能够放心地在门外等着。如果父母真的了解孩子关紧房门的原因,也可以跟着孩子进到房间。或许面对这样的父母,孩子会自己走出房间。

孩子如果能够从父母那里得到充分的理解、关爱和鼓励,就会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的孩子。那样的话,孩子不仅自己觉得幸福,也会和周围的人相处得很好。一个总爱挑朋友缺点的孩子,当他发现朋友有苦恼的时候,只会装作不知道或者视而不见。而一个乐于助人、善于理解他人的孩子,会真正地与周围的人打成一片,生活得很幸福。如果学校里的孩子都是被幸福包围着的,那么学校暴力事件也会逐渐消失。因为学校暴力事件多是一些孩子以暴力发泄自身的不幸和不满引发的。所以,让孩子幸福是预防学校暴力事件的根本方法。

真心希望看到此书的父母能够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够在情感上与他们产生共鸣,并且能真心地称赞和鼓励我们的孩子。

父母和孩子一同成长

当我们成为父母,在接受祝福的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变得更加成熟。孩子既是我们养育的对象,也是给我们指明前进道路的老师。通过孩子,我们可以找到生活的态度和方法,能够意识到生命是如此值得敬畏,也会懂得别人家的孩子也是无比珍贵的。

作为两个孩子母亲的我,在享受他人祝福的同时,也正在为变得更成熟而接受着严酷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想哭的瞬间,但更多的是内心被幸福填满的时刻。因此我准备在未来的日子里,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努力地过好每一天。

本书的完成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首先,我要向那些来咨询的孩子及他们的父母道一声谢谢,感谢他们相信还有很多不足的我。然后,我要向文学村出版集团的编辑表达我最真挚的谢意。没有你们的帮助,就没有这本解开孩子心结的书;没有你们的鼓励,我也不可能顺利地完成这本书。此外,因为我既要忙于咨询室的工作,又要写作,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对家人的照顾多有疏忽,在此我要向正在准备考试的儿子,期待成为芭蕾舞演员的女儿,以及一直在我身边支持我、肯定我的丈夫致歉,并且表达我最深的爱意。

李京子

后记

孩子正在等待

因为同学们的恶意留言而选择自残的多彬,因为爸爸总强调学习而选择通过玩游戏来逃避的允植,以及很多因为被同学孤立而陷人困境的孩子,他们都过得很辛苦,却没有一个人选择向父母求助。大部分选择自杀的孩子也不会选择求助于父母,他们会独自一个人面对困境。

孩子不是因为和父母的关系不好才不向父母求助,最大的原因是父母没能及时接收到他们发出的身心疲惫的信号。孩子处于“危险”时会发出哪些信号呢?有些孩子会突然之间睡眠增多,变得忧郁?有些孩子因为烦躁,会有一些反常举动,最为常见的就是把门“哐”的一声用力关上,回到自己房间,这就表明他的感情受到了伤害。这种时候不要问他为什么这么沮丧,为什么要发脾气,唐突的问话不仅不会让孩子开口,还有可能让他关上心门,甚至会这么想:

“爸妈根本就不懂我。一点儿都不关心我。”

但即使这样,孩子仍在等待着。他们希望父母能主动靠近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但是父母却经常对孩子这样说:“你得先表示出相信我,我才能向你伸出手。”我不希望父母这样。我们的孩子还处于成长期,我们不能期待他们可以理性地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这样的期待也是无理的。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我们应该支持他,鼓励他,相信他,并耐心地等待他们长大。

此外,父母总是担心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这只会让孩子陷入不安之中。这一点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谨记。对处在茫然和不安中的孩子,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指出他们哪些行为是错误的,然后不停地唠叨。有哪个孩子愿意在疲惫的时候去求助总责备自己的父母呢?孩子认为,自己向父母吐露心声,只会受到他们的批评。因为这样的想法,所以孩子不可能向父母敞开心扉。

孩子如果在家里不能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关爱,那么很可能会在外面向比自己弱小的人发泄不满,或不停地对朋友找茬儿,把自己在父母那里因受到指责而产生的火气发泄在朋友身上,甚至向他人挥起拳头。在咨询室里见到的那些沦为发火对象的柔弱孩子,总会令咨询师感到担忧。所以我在这里再次呼吁:

“不要让你的孩子生气。在孩子关闭心门之前,请主动靠近他。你的孩子正在期待你的到来。即使他们会有些小小的抵触和反抗,也请走近他们,直到他们打开心门。而那扇门最后一定会打开的,因为您是他最亲的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9: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