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科学是大众的(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沈致远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沈致远著的《科学是大众的(精)》是《科学是美丽的》姐妹篇,收入作者近年撰写的科学散文及随笔72篇。写散文不易,写科学散文更为不易。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将科学散文写得深刻而不失通俗、严谨而不失风趣,实为不可多得之佳作。本书涵盖数学、物理、生物、环保、天文、信息、认知科学以至美学、宗教及思想方法诸方面,内容丰富多彩,文笔风趣隽永。

内容推荐

沈致远著的《科学是大众的(精)》选题以科学追随的真、善、美为宗旨,探讨科学的本意和特征,文本叙述中肯、通俗易理解、文笔工整、思考理智、启示深邃,述及的都是科研与科普中较前沿的论题,客观并充溢人文情怀。文章叙述中还不时插入相关的图片,可读性也较强。诚如书稿名称,各有主题侧重,但绝不是“科学至上”。对开阔读者思考眼界,对当前提倡的“双创”都会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目录

三百年来一桶水

万物皆数?

野鹤一鸣惊天

爱因斯坦经验:深思浅释

两轮两云到两暗

美丽的公式:E=Mc2

恒等式·等式·不等式

数学人门不难

弦圈之争:基本粒子研究进入战国时代

从梦蝶到梦蛇

希望是长有翎羽的:上帝鸟再现人间?

基因畅想曲

犹太人为什么聪明?

老大最聪明?

博览强记怪才金·皮克

蕾切尔·卡森和亚当·斯密携手:环保新思维

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

狗年赞狗:狗鼻子检验癌症

蜂蚁对话录

会思考的鹦鹉身后殊荣

青白眼其来有自

从哈佛的改革说起

哈佛校长失言兴波:两性差异成热门话题

哈佛校长辞职随想

安徒生与爱因斯坦:童心爱心之楷模

爱因斯坦与孩子们的通信

爱因斯坦论“钻孔”

明星中学出园丁 

歧路颂

蜜蜂的民主制

机器人得诺贝尔奖?

增熵以避险

七力放大说:兼议慎用公器

迎接C时代

归真返璞新解

太空移民

坦普顿大奖用心良苦

科学寓言:炉前会诊

手机正传

思凡:人间至理多平凡

安得狂士兮辟大荒

求诸野

师与帅

科学三议

忠言逆耳与负反馈

重赏之下必有贪夫

双向思维

音乐之谜

汉字之美妙在多维

仰望星空

童年记趣

关于《蒙娜丽莎微笑揭秘》

人工智能试金石

小行星的启示

信息之歧义与迷思:霍金打赌引起的争论

信息与美学刍议

说三

互补思维之妙用

半杯水的哲理

抽象继承:兼论关于《易经》的争辩

历史可以切断吗?

神奇与平凡

从轿子到轮椅

相对论与相对主义

最小作用原理

明星效应:从阿诺当选州长说起

两篇文章的故事

科学家的诗眼

时间就是金钱?

烈火与鲜花

试读章节

另一作者莫莱(Charles Murray)在文章中指出:近几年来对男女两性差异的研究相当活跃,基因学家和脑神经学家收集了很多资料。他提到两本书:格莱(David Geary)的《男性,女性:人类性别差异的进化》(1 998年),拜伦康恩(Simon Baron—Cohen)的《本质之差异》(2003年)。他们分析了大量数据,显示男女之间确有差异,但并没有证明男优于女或女优于男。拜伦康恩说:我们可能发现男性杰出数学家比女性多,但并不否认某些女性也可以成为杰出数学家。当然,如果发现男女确有差异,可能会使女性对成为数学家失去信心,我们应尽力设法防止这类事发生,最好的办法是:以才能而不是以性别来判别人。

不妨从较宽的视角来看萨默斯提出的问题。自从古代母系社会消亡以后,男性就主导人类社会,女性一向被歧视。欧洲的一些大学直到20世纪初还拒绝聘任女性为教授,甚至如居里夫人那样杰出的科学家,在巴黎大学升任教授时也遭遇阻力。伦敦的国王学院在50年代还不准女性进入大学教师的咖啡馆。对女性的学术生涯设重重关卡,许多优秀女性不得人其门。自从女权运动高涨以来,经过多次抗争,近年来情况有所改善。目前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中,在入学、聘任、升迁等方面公然歧视女性已极为少见,偶尔发生也会受到舆论谴责和法律制裁。但积重难返,两性在学术上仍处于不平等地位。

1月24日《纽约时报》头版刊出安琪欧(Natalie Angier)和张(Kenneth Chang)的综合报道,将2001年美国获得学士学位的女性比例与1970年(括号中)比较:生物60%(30%),化学49%(18%),数学48%(37%),物理22%(6%),工程20%(1%)。可见,生物和化学三十年来不仅大有改善,而且男女已臻平等,但物理和工程差距仍大。此项统计还显示,不同学科男女差异大不相同,女性在生物方面已超过男性。上述统计只限理工,如将文学艺术等也包括在内,女性可能会在更多学科占多数。

我在想:难道女性非得在每个领域都和男性一比高下吗?为什么不能男女各显其长?在一些领域中男多于女,就像在另一些领域中女多于男一样,并非一定是歧视。举一极端的例子:奥林匹克绝大部分竞赛男女分开举行,就是承认男女体力有差异,未闻有人认为这是歧视而提抗议。当然,也有人认为男女智力不同,但认知科学研究表明,女性的综合智力决不比男性的差。其实不同领域所要求的智力不尽相同,因而男女比例不同是可以理解的。我相信,一百年后幼儿园教师还是女子的天下,而宇航员可能仍然男多于女。

再回到哈佛,萨默斯是一位很有个性的校长,就任以来不断对现有体制进行挑战,这回失言只是最引起社会轰动的一次而已。萨默斯思维敏锐,极富创意,直言无忌,很容易得罪人。几年前被他批评的一位著名黑人教授愤而辞职,投向普林斯顿大学。克林顿打电话给萨默斯说:“早安,校长!你今天又得罪了谁?”萨默斯这次失言引起轩然大波,固然是话题过分敏感,也由于他得罪的人多积怨深所致。

在哈佛校园中,对萨默斯的评价趋于两极。社会学系女系主任瓦透斯(Mary Waters)批评说:“他主导教师会议,没有对话。”政治学教授斯库坡尔(Theda Skocpol)说:“哈佛无法从萨默斯得益,因为他不理解他所领导的是什么样的机构。他常常自我中心,不把别人当一回事。”但他承认萨默斯的优点是能发现问题和进行挑战。认知学教授伽顿纳(Howard Gardener)说:“考虑任命萨默斯为校长时,怀疑者就批评他那挑战性的性格难以容人。遗憾的是他并未改变。”有些教授害怕萨默斯报复,不敢公开批评他。那些公开批评的也尽量用较和缓的语调。不过,赞赏和支持萨默斯也不少,心理学教授品克(Steve Pinker)认为萨默斯与那些外交官式的校长截然不同,“他口心一致,鼓励讨论问题,喜欢反驳。”

P94-95

序言

这是我第二本科学题材的随笔与散文集。第一本是《科学是美丽的——科学艺术与人文思维》,自2002年问世以来已先后重印了四次。2004年,《科学是美丽的——科学艺术与人文思维》繁体字本由台北商周出版社出版发行。“科学是美丽的”观念已逐渐为大众所接受。我受到鼓舞,决心沿这条路前行。

科学题材的随笔与散文创作要靠大家努力,群策群力持之以恒,才能在中国文坛占有一席之地。科学界的同行们,也希望你们能在百忙中抽出一点宝贵时间,写出畅游科学奇境的亲身感受奉献给大众。更期盼着清华、复旦等校文理兼修班学生初试啼声,更欢迎广大的大学生与中学生试笔,就自己学科学的体会写出科学随笔与散文,我们共同切磋,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科学随笔与散文需要有自己的园地,希望各家报刊都能助一臂之力,让科学随笔与散文这株幼苗能枝繁叶茂早日开花结果。

科学随笔与散文同科普文章均提倡科学,但两者还是略有区别的。科普文章重在益智,科学题材的随笔与散文除益智外还要赏心悦目。科学求真,真中涵美;艺术唯美,美不离真;人文崇善,真善美一。这是科学题材随笔与散文能集真善美于一的基础。科学随笔与散文使读者有美的感受,不仅要求文笔优美,更重要的是向探索科学精神思想与方法等深处发掘,返璞归真,美在其中。这也是我终身不懈的追求。

本书取名“科学是大众的”有两层涵义。其一:科学应该走出象牙塔,为大众所领会、欣赏和应用。有些人认为科学高深莫测,非常人所能理解。这是误解!爱因斯坦说:物理学理论如不能使小孩懂,就可能是无价值的。创立相对论的大师这么说,为什么还有人对科学敬而远之呢?原因当然也是多方面的:一种可能是道理没有讲透。人间至理多平凡。至者,深也。科学道理越是深入就越显平凡且易懂。别为科学表面上的错综复杂所惑,深入下去就会渐入佳境。本书首篇《三百年来一桶水》即为一例,挂在梁上的一个旋转水桶,再平常不过了,却蕴含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等许多深刻的大道理。道理未讲透,科学家有责任,写科学随笔与散文应力求深入浅出,将平凡的至理发掘出来。另一种可能是害怕数学,科学特别是精密科学包含许多数学公式,使常人望而生畏,但定量计算才需要数学,科学散文可以完全不用数学。达尔文、爱因斯坦、薛定谔、费因曼、盖尔曼等科学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写的大众科学读物往往不用数学公式,却能将科学至理说得一清二楚。有榜样在前,我辈当努力学习。再一种可能是受读者水平所限,美国的大众科学读物不便宜,发行量却动辄以十万计,更不用说霍金的《时间简史》发行量逾千万了。中文译本能卖出他们的零头数就算不错了。随着我国中产阶级形成及教育程度提高,读者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本书读者定位是高中生,有高中程度者应能读懂。读者如发现书中有不懂的地方,请以电子邮件告之,我会尽快复信探讨解疑,并接受批评,力求改进。

“科学是大众的”涵义之二:科学属于大众,应为广大民众谋福利。MIT教授德托罗斯说:“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形成统一的文化。三百年前人类犯了一个历史性错误,将人文与科学分开发展,两者分割越深,人类应付复杂世界的能力就越弱,可能要花100年才能纠正这个错误。”诚哉斯言!回顾过去百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文明日新月异,人民平均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是一方面。还应看到另一方面,由于科学与人文脱节,也带来了诸如核武器及环境污染等祸害。总之,20世纪将物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是名副其实“物的世纪”。展望未来百年,我们希望能实现:物之利为人所用,物之弊为人所弃,人与人和睦相处,科学为大众谋福利。果真如此,21世纪将以“人的世纪”超越“物的世纪”,我们和子孙后代都有福了。这就是“科学是大众的”更深一层涵义。当然,一两本书的作用是有限的,如大家一起努力,形成一股潮流,就能扭转乾坤。

本书收入科学随笔与散文共72篇,有些曾在《文汇报》《解放日报》《科学》等媒体与读者见过面。这次结集对部分文章还是作了修改。其中有些文章旁及教育人文等领域,非严格意义的科学题材的随笔与散文,但因涉及科学,还是一并收入,以飨读者。感谢本书责任编辑方鸿辉先生为相关文稿编配了插图,增添了图书的可读性。也感谢致和弟和亲朋好友们对本书出版的关心和帮助。

读者是上帝,但愿上帝喜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3: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