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可谓日本设计的代表。对于在中国经济的引领下即将到来的亚洲时代,原研哉认为,“亚洲的未来应该在亚洲人自己的手中实现,是时候沿着前人留下的传统和文化的轨迹,对未来生活需求的本质展开深入的思考。”原研哉著张钰译的《日本的设计》从日本的视角出发,兼具展望世界的国际视野。
| 书名 | 日本的设计 |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 作者 | (日)原研哉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原研哉可谓日本设计的代表。对于在中国经济的引领下即将到来的亚洲时代,原研哉认为,“亚洲的未来应该在亚洲人自己的手中实现,是时候沿着前人留下的传统和文化的轨迹,对未来生活需求的本质展开深入的思考。”原研哉著张钰译的《日本的设计》从日本的视角出发,兼具展望世界的国际视野。 内容推荐 “设计的本质,是将潜在的可能性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指明通向未来的具体道路,或是简洁明快地描绘出众人心中共有的愿景。”原研哉的设计正是以细致的社会观察为前提,根植于时代的需求。原研哉著张钰译的《日本的设计》是一本对设计本质的探索之书,也是一本时代潮流的观察之书。 目录 前言 中文版序 序 —— 美意识即资源 1 移动 —— 设计的平台 面向饱和的世界 “日本,车,为饱和世界而设计”展览 对移动的欲望及未来 2 简与空 —— 美意识的谱系 柳宗理的水壶 简单是何时产生的 “空”的丰富性 阿弥众和设计 3 家 —— 居住的洗练 生活方式 打造家园的智慧 “无”的富有 出口日本的家 4 旅游 —— 文化的基因 日本的眼光 别样的视角 关于亚洲式度假村 国家公园 濑户内国际艺术节 5 未来的素材 ——“事件”的设计 触发创意的媒介 时尚与纤维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的创造 在异国探寻日本的未来 6 生长点 —— 未来社会的设计 东日本大地震以来 成人的原则 从北京眺望 后记 试读章节 足利义政是室町幕府的第八代将军。正如各种文献中所记述的那样,他缺乏政治能力,治国热情低下。据说他热衷修建宅邸,钟情美术,爱艺术甚于江山。如果他能励精图治,妥善处理继位问题,团结家庭,也许就不会天下大乱,也不会发生应仁之乱。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义政将军不争气的政治能力尽管使国家动荡不堪,引发了大规模的战乱,但却也促使日本文化涅重生,走向了创新的道路。 简单来说,应仁之乱就是演绎室町幕府权势变弱全过程的大规模战争。战争历时十年左右,战火侵袭了历史悠久的京都,这使当时的日本文化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因为京都逃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所以年长的京都人所说的“之前的战争”指的都是应仁之乱。这种说法让灾难听起来少了几分血腥,也着实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不过战争终究是战争,其破坏本质不会有太大不同。与被B29 燃烧弹化为灰烬的东京一样,室町幕府末期的京都,也因为饱受十余年的战乱,大部分都被付之一炬。但和燃烧弹不同的是,破坏、掠夺这些人祸使得风雨飘零的京都雪上加霜。皇宫、将军、贵族的宅邸也惨遭掠夺和破坏。在此期间,大到寺庙、佛像、建筑、庭院,小至画卷、书籍,甚至衣物、绸缎,一切可以被破坏的文化遗产都消失了。京都一度遭受了这样的破坏,使得积淀深厚的日本文化几乎被洗劫一空。 民间传说:即使战乱迫在眉睫,义政仍旧沉迷于书画之中,他就是这样走火入魔般地沉迷于美。因此,他才应该更加清楚:被战乱破坏的文化财富是多么沉重的损失。经历了极大破坏之后,战争宣告结束。战后的惨象,如果让古董书画商看到了,想必会痛心疾首。结果义政把将军的位子让给儿子,自己隐居东山。可是到了这步田地,他依然沉湎于大兴土木与艺术,现在慈照寺的一角,就建有他精心设计的东山御殿。说起来有些讽刺意味,也是在这里,开创出了日本文化全新的敏感性。 足利义政在东山修建的东山御殿,可谓集义政美意识精华之大成。由于应仁之乱刚刚结束,可想而知当时的财政预算一定捉襟见肘,但是义政可不会因为此类原因节约任何成本。他对国计民生置若罔闻,将仅有的一切投入到预算中,修建了自己晚年的居所。 这里的建筑表现的并不是奢华,而是洋溢着简洁、质朴的美。简简单单的四张半榻榻米;拉门将户外的阳光过滤成斜射的间接光;隔扇上贴满了典雅的壁纸;写字的书桌和装饰架都收拾得井然有序;打开书桌正面的拉门,庭院中的景致好像画卷般映入眼帘,景致设置比例完美得如同数学定理。义政并不是出于谨慎才选择了这种简约的表现形式,也许是由于站在权力巅峰,加之应仁之乱后的痛定思痛,他仿佛抓住了某种全新的感知力。 在此之前,日本的美术和家具绝不是素简的。地处欧亚大陆东方的日本,受到了世界各国文化的熏陶。日本位于世界的东端,世界各地制造的绚丽象征传入国内,使它曾经一度对被称为“唐物”的舶来品追捧不已,当时的日本呈现出崇尚豪华的文化形式。最好的例子就是佛教传入日本后,佛教文化也随之兴盛起来,于是就有了大佛开光法会等壮丽华美的文化活动。 曾经的日本文化应该对舶来品的精巧、别致推崇备至,并且从中汲取了很多营养,日本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慢慢形成的。 如今,我们已经无从知晓那些亲眼目睹集中保存文物的京都被烧毁的人们当时的心理感受,他们的心中流转过怎样的景象,产生了怎样的领悟,是否会意识到:与其将华美的装饰细节修饰一新,何不孕育一种全新的、能与绚丽相抗衡的极致素雅、洗尽铅华的美意识呢?之后的历史告诉我们:正是以完全相反的极致朴素对抗舶来的豪华,日本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感知的升华。 空无一物,也就是“虚空状态”的运用就这样开始了。在经历了应仁之乱之后的日本的感觉世界中,美学上的扬弃,或者说革命展示出波澜壮阔的一面。 P75-78 序言 无论是电视、汽车,还是家居住宅,这些经过某种制造工艺的“产品”都像是树上结的“果实”。想要结出硕果,就必须要确保“树”的繁茂;而要使树木茁壮生长,又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在此,我们可以把生活在产品制造的经济文化圈中的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水平”定义为“土壤的品质”。人们心中希望的生活状态,期待的幸福感等“对欲望的品质追求”,决定了“树【企业】的培育方式”,进而会影响结出“果实【产品】”的质量。因此,设计绝不只是简单地接触“果实”的行为,而是在长期的生产与消费的大循环系统中润泽欲望的“土壤”,使之肥沃的手段。 设计的意义并不在于创造靓丽的形态,设计的力量体现在探求事物与人类之间潜藏的那种肉眼看不到的关系的过程中,让人们意识到在日常生活背后所隐含的环境形成系统中,存在的诸多本质性的问题。 一个波澜壮阔的亚洲时代在中国经济勃勃生机的引领下即将到来。毋庸置疑,亚洲的未来应该在亚洲人自己的手中实现,而不应该再走西方的老路。我们不否认从西方的现代文明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而今天,该轮到我们延续着前人留下的传统和文化的轨迹,对未来生活需求的本质展开深入的思考,在此过程中,我们一定会为自己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并心存感激而倍感自豪。 本书着眼于能源和新一代产业以及成熟市场,以日本的视角结合实例,对新型市场营销、家居住宅的建造方式及审美意识资源的运用方法等进行了详细阐释。日本走过了经济高度成长期,目前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迄今为止日本所经历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希望亚洲各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予以借鉴。期待能与更多的朋友分享以上的诸多认识,与各位共同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愿景。 后记 本书内容来源于《图书》杂志自2009年来两年问的连载“欲望的教育”。本以为写连载很困难,可一开始之后,写连载倒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对付生活中细微琐碎的事情,是设计师的职责所在,因此日常事务就像马戏团“抛球”表演中被扔到空中的小球,匆匆忙忙。一双手只能接两个球,在空中跳跃的球却不知道有多少个。有一段时间手上项目太多,中途感到不舒服便放弃了。忙碌这个词是禁忌,被抛高的球会飞到云层之上,因此最好在它掉下来之前忘记它,那么当你再次接到它的时候会感觉很新鲜。 连载都是在完成这些项目的间隙写好的。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在抛球的间隙做好一个饭团。既要防止球掉落,还要保证连续抛球,在这个时候还要抽空做饭团。如果不小心手上带有饭粒,可能会粘到抛出的球上,饭团的形状当然也不会好看,但我还是做到了在保持球不掉落的前提之下完成了24个饭团。 最终这些饭团被放进一个叫做“岩波书店”的便当盒里,供人们参阅。具有权威的岩波书店并没有采用“欲望的教育”这个奇怪的标题,而是推荐我使用“设计立国”来做书名。看着这盒歪歪扭扭的饭团,我实在想不出该用什么样的标题。的确,我所写的是有关于日本未来的蓝图,比起“欲望的教育”等兜圈子的说法,“设计立国”显得相当简洁明快。然而,这个潇洒利落的标题让我犹豫不决。可能是因为“立国”这一个词飒爽的姿态令人害怕吧。 最终,“日本的设计”这个标题被贴在了竹叶包裹的24个饭团上。副标题“美意识创造未来”是类似成分表的东西,用来表示这本书说的不是古典传统文化。一直以来,我出书的时候自己认真想出来的书名都没有被采用,都是由编辑给我出的主意,这些书也因此获得巨大反响。出版前一本单行本《设计中的设计全本》时,我想出的标题是《为什么设计》,但是编辑对我说,要勇敢地向大家说明“这就是设计”,于是便采用了那个书名。 《日本的设计》是与《设计中的设计全本》相呼应的一本书,然而这本书比较像我最近几年的活动地图。这本书我暂时会随身携带,大家也可以打开包装尝尝被压扁的饭团味道如何。梅干、鲑鱼、海带、鱼子,还有少量带汤汁的菜以及蛋卷,这盒饭团的配方是最基本的,如果味道有偏差的话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直激励我写连载的岩波书店编辑坂本政谦先生,谢谢你。多亏了你,我才能稍微整理思绪。每个月都严格审稿,帮助我安心写作的《图书》主编富田武子女士,两年以来,因为你的大力支持我完成了连载的更新。然后是提出“设计立国”这一简明标题方案而让我为之眼前一亮的岩波新书的古川义子女士,多亏你为了出版不停奔波,我才能走到这一步。再一次向大家致以诚挚的感谢! 另外,借此机会也向正被无尽的工作包围的日本设计中心原设计研究所的各位表示感谢。与你们一同工作,常常使我产生新的想法。特别是大度包容上司的井上幸惠,以及直到最后仍对书本印刷各个细节进行确认的松野薰,感谢你们脚踏实地的工作。 最后,感谢近三十年来持续将《图书》杂志作为唯一订阅杂志的我的妻子。我在这本杂志上写连载这件事慢慢地使她受到了鼓舞。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