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九趾红军王定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谢文杰
出版社 岭南美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九趾红军王定国》作者谢文杰首先从王定国老红军贫寒的家境入笔,用朴素的文字把读者带入她老人家苦难的童年生活,在通俗易懂的文字中找到她老人家三四岁时开始养家糊口的身影,看到她老人家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里挑水、捡柴的足迹;领悟到她老人家只有五六岁的时候就慢慢地受到了中共地下党员“杨布客”的熏陶,她老人家七八岁的时候就敢于挑战束缚女人不能剪发、不能放脚的封建礼教的精神;寻觅到她老人家只有十多岁就敢于同黑暗势力和军阀做斗争的片段。特别令人敬佩的是,当她认准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红军是自己人”之后她那宁死不屈的坚定信仰。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翻越雪山时险象环生的崎岖之路上,她作为一介女子巾帼不让须眉;过草地时九死一生千辛万苦.她坚持做到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在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王定国同无数先烈用自己的汗水、鲜血谱写了一首又一首艰难曲折的革命史诗,更同无数的仁人志士一起,用智慧与胆识为二万五千里长征绘出了一幅又一幅惊天地泣鬼神的惊人画卷!

内容推荐

谢文杰著的《九趾红军王定国》这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写的是现年105岁的主人公王定国老红军(乳名乙香)亲身经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初期建设、十年“文革”、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等历史进程中的真实故事,作品详略有别,笔墨重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目录

第一章 历尽艰辛,王定国选择长征的原始动因

 一、幸运石下多厄运 童年定国难撑家

 二、家境贫寒连年苦 弱女受惊父突亡

第二章 意志坚定,王定国献身长征的不竭之源

 三、军阀横蛮心头恨 布客引路立头功

 四、扬正除邪心不改 甘把热血献红军

 五、红军营渠传捷报定国支前写新篇

 六、女汉求学心不聚 巧遇良师引正途

 七、革命征途遇风险 危难之时见柔情

 八、党员换岗不变色 情系红军心不移

第三章 坚忍不拔,王定国征服长征的杀手之锏

 九、两军会合机缘美 鸳鸯巧遇互不知

 十、寒风卷雪冰刺骨 翻山越岭苦为乐

 十一、三过雪山身心爽革命信念胜于天

 十二、爬完雪山过草地 一步更比一步险

 十三、奉命西征遇强敌 血战到底不投降

第四章 智勇双全,王定国救助红军的有力之器

 十四、被俘依旧忠于党 千方百计救同胞

 十五、深陷囹圄遇灯塔 绝处逢生又一春

第五章 舍生忘死,王定国阶级情感的真挚之证

 十六、历尽艰辛救红军 终生不忘战友情

第六章 是非分明,王定国身居要职的看家之本

 十七、弃学为公驻“八办” 绞尽脑汁救散兵

 十八、有惊无险返家园 任劳任怨献热血

 十九、特殊照顾夫不满 身居要职树丰碑

第七章 饱经风霜,王定国事业有成的先决之因

 二十、拨乱反正救良将 一丝不苟审案情

 二十一、天寒又逢连夜雨 云未散来雾又临

 二十二、热心辉映夕阳红 突遇乌云心憔悴

 二十三、身经磨难总理救 往事如烟常记心

 二十四、昭雪平反精神爽 不遗余力著新篇

 二十五、京城不忘前尘事 故里寻亲梦成真

 二十六、夕阳未必逊晨曦 爱国保家万人传

 二十七、夕阳映红长征路 红军精神放光芒

附录:回忆张掖地下党支部的斗争

刘德胜王定国 武杰

试读章节

一、幸运石下多厄运

童年定国难撑家

1913年12月30日,王定国出生在一个川北山村。家里人给她取名叫“乙香”,但不知怎的她的外婆家却又常常喊她“卯妹”。不管是乙,还是卯,自从她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她要和这个山村一起历经风雨。

据王定国回忆,村里有一块上面粗圆,下面细长且插在山脉上的怪石,人们把这块石头叫作“灯笼石”。每逢初一、十五时,周围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赶到这块石头前烧香进贡,信石为神。

后来又传说凡是到“灯笼石”这里磕头烧香的新婚夫妇,都会生下儿子,那些既来这里拜过神,又生了儿子的人家,自以为得到了验证便会在山上竖一根石竿以谢这块“灯笼石”。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既没有寺庙,又没有神位的“灯笼石”前不知不觉就有了一些香火。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此神奇的“灯笼石”却并没有给王定国的童年生活带来一丁点幸运,相反,她一直被厄运纠缠着。至今回忆起来,仍让人心有余悸。

就拿男女平等来说,由于当地人受封建残余思想的侵蚀,总是改变不了重男轻女的思想,王定国当年也没有逃过这一世俗带给她的厄运。还只有4岁的时候,王定国就必须肩负起照顾弟弟的责任,15岁后当了红军的王定国身高还不到一米五,体重也就50来斤,可想而知她在年仅4岁的时候身材是多么的矮小和单薄!

童年的王定国住在一间没窗户的茅草房里,门外两三米远的地方就是一丘水田,年幼无知的弟弟一不小心爬出门外,要是有一点闪失,王定国除了要承受父母的指责之外,一顿皮肉之苦是在所难免了。那怎么办呢?就在王定国左右为难的时候,她突然心生一计:自己趴在门槛上用瘦弱的身子堵着随时都有可能爬出门外玩耍的弟弟。

早出晚归的父母每次回到家里,看到儿女们都平安无事,心生喜悦之时,对王定国也就增多了几分依赖,以至于王定国在六七岁的时候,就不得不想着法子为填饱家人的肚子而四处奔波。

在王定国六七岁的时候,她家里有一个姓陶的舅妈在一家卖担担面的面食馆里推磨挣钱,王定国知道后,便有了出门挣钱的打算,于是就主动找上门去求舅妈带自己到外面去混口饭吃,同时也为家里赚点食物。

舅妈知道王定国的心思之初心中总有点犯难,王定国年龄小,个头比磨子高不了几厘米,要是干活不成还伤到哪儿自然不妥。可面对她的家境,要是不帮这个家庭又于心不忍。

舅妈左思右想,最终给王定国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王定国整个身子用棍子捆在磨盘的把手上,让她用身子推着把手带着磨盘一起转动,这样不但可以防止王定国推磨时万一睡着了摔倒在地,而且还可以保证她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全部力量。像这种平日里只有男人才干的活计,王定国总是要和舅妈从天还没亮干到满天星斗才能回家。每当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家中,带回的却只是一点点面食。

能在室内干活儿对王定国来说还算是幸运的,要是赶上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喊娘娘不应、叫爹爹不灵的地方干活儿,就更让王定国一筹莫展了。那是在王定国八九岁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了,因为她从小就干活儿贪心,所以她妈妈总是半夸半怨地说:我们家乙香是一个舍命不舍财的傻姑娘。王定国母亲的话不无道理,有一次王定国独自一人上山拾了很多干柴,当她把干柴捆扎好后,却发现自己怎么也背不起来。而环顾四周,方圆数里竟然没有一个人影,急得她只能揪着跟前的草根借力伸腰,不知不觉把跟前的草根全部揪光了,脚下的地也被她蹬出了一个小坑,可是肩上的干柴就是压得王定国直不起身来。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她望着西下的夕阳,看着那弯弯的小路,一时间瘫倒在地。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此时此刻,孤苦伶仃的王定国多么希望能听到母亲从山下边走边叫着“乙——香——”“乙——香——”出现在她的跟前。或者有一个过路的人给她搭上一把让她挺立起腰杆将一天的胜利果实背回家里。日落西山的时候,她不得不失望地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到自己的家,原本那一捆干柴最终也没能带回几根。

从这次贪多的教训中,王定国感受到了什么是知足常乐,也体会到了什么叫无可奈何。遗憾总归遗憾,快乐的事也是有的,由于她的辛勤劳作,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填补了她那荒凉的心灵。P3-5

序言

王定国是革命前辈“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她与谢觉哉一道曾多次受到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近年来,也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2016年12月5日,王定国被评为“2016感动中国”20名候选人之一。

在建军90周年之际,为了庆祝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决心用我平凡的笔为这位老红军写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起初考虑到她老人家年过百岁,于是拟了一个标题——“百岁红军王定国”,但是随着采访的深入,知道了王定国老红军在当年红军长征途中冻伤后因为部队缺医少药最后烂掉了右脚的小脚趾,经过与其家人交流,最后确定以“九趾红军王定国”为题进行撰写,从2016年年初开始,几乎用了我一年半的业余时间六易其稿,撰写完了这部长达十多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为一名告别军营近九年之久的老兵,为庆祝建军90周年献上了一份薄礼!

我还年幼时就已知晓红军是战斗队、生产队、宣传队,在我的脑海深处挥之不去的是:红军是一首诗,一首翻越一座又一座雪山的艰辛诗,一首草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磨难诗,一首饥寒交迫的悲壮诗,一首惊心动魄的危险诗!红军是一幅画,一幅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雄伟画,一幅前赴后继死而后已的沧桑画,一幅荡气回肠而又血肉横飞的凯旋画,一幅披荆斩棘而又死而后已的无畏画。

我年幼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说:咱们家乡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老师,他不但善于教书育人,还敢于起来闹革命,更让人佩服的是,就连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都曾是他的学生,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谢觉哉!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心里就在琢磨:毛主席那么伟大,那他的老师一定非常之棒。怀揣着对谢觉哉的敬仰之心,我踏上了从军的路,虽然一次也未曾见过谢觉哉老师,但是当我在军营里笔耕不辍写下了三十多万字的报告文学作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竟然见到了谢觉哉老师的夫人王定国老红军,她看了我发表过的作品后,欣然为我的拙作增辉,亲笔题写了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军旅如歌”作为我的书名。从这一天开始,王定国老红军就成了我笔下不可或缺的英雄人物,一有时间,我就从她老人家的儿子、秘书、保姆等多条渠道收集她曾经的动人事迹,精心品读她老人家亲自撰写的《后乐先忧斯世事》《王定国诗集》《王定国画集》,并认真查阅了她老人家1977年遵照胡耀邦“你最主要的任务是将谢老(谢觉哉)的遗著收集整理发表,这将是对党的重大贡献”的这一要求,亲自参与组织、收集、撰写、修改、整理出版的《谢觉哉传》《谢觉哉诗词选》《谢觉哉日记》《谢觉哉书信集》《谢觉哉文集》等500多万字的系列丛书。平时到北京出差,我还会到她老人家的居所问候一声。或去欣赏一下她的墨宝,从她儿子那里了解一些她老人家创作的佳作。记得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是,当我还在惊叹当年这位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体重只有五六十斤重的女红军是怎样征服那白雪皑皑的雪山和寒风怒吼的草地时,在2004年中秋佳节前夕,老人家最小的儿子谢亚旭告诉了我他母亲重走长征路的故事。

听完这个故事,我迫不及待地以“夕阳映红长征路”为题撰写了一篇人物通讯,并于2004年12月17日刊发在《广州日报》。

时隔13年后的今天,我脱下了自己恋恋不舍的军装,成为一名国家税务系统的基层“新兵”——管理员。在这八九年时间的税务基层工作中,我依然深深地懂得我们这一支有着“八十万大军”的税务干部中,同样离不开红军那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群众,患难与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曾经扛过枪的战士,担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会不会把红军藐视一切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遗忘呢?

在回到羊城的这些日子里,我的思绪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她老人家革命生涯的追寻,从这位105岁的老红军的灵魂深处,我读懂了红军长征是意志坚定者的选择;从这位老红军的言行举止中,我感悟到了一支军队的胜利之本是身后的广大人民群众;从这位老红军的长征之旅中,我领略到了只有英勇无畏才能称得上“铁甲雄师”。我体会到了历尽艰辛,是王定国选择长征的原始动因;意志坚定,是王定国献身长征的不竭之源;坚忍不拔,是王定国征服长征的杀手之锏;智勇双全,是王定国救助红军的有力之器;舍生忘死,是王定国阶级情感的真挚之证;是非分明,是王定国身居要职的看家之本;饱经风霜,是王定国事业有成的先决之因。总之,王定国老红军如同一盏明亮的灯塔,正在照亮着我前行的路!

是为序!

谢文杰

2017年2月8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9: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