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教出来的天才(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家庭教育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史迪夫·劳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是屹立于当今世界巅峰之上的巨人。

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的家庭出身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个是律师的儿子,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美国的上流社会;一个是机械师的儿子,父母每天都在为温饱而奔波。但是,他们都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史迪夫·劳著的《教出来的天才》用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故事,讲述了比尔·盖茨的父母与乔布斯的父母对他们进行的品德教育。

内容推荐

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是许多孩子心目中的榜样,而他们的成长之路又是怎样的呢?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中,他们的父母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的家庭出身有极大的不同,一个是律师的儿子,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美国上流社会;一个是机械师的儿子,父母每天都在为温饱而奔波。但是,他们都成为了世代的弄潮儿。史迪夫·劳著的《教出来的天才(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家庭教育故事)》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他们每一步的成功、成就,都离不开幼时父母对他们的影响。

目录

前言

教出来的比尔·盖茨

 一袋坚果

 “太空针”高塔

 一杯冷水

 第一个奖杯

 请家长

 班主任

 一篇作文

 投资报告

 我们的邻居

 童子军

 篝火聚会

 圆桌会议

 感恩节

 擦车

 圣诞节

 休学

 白手起家

 母亲的信

教出来的乔布斯

 你是我们特意“挑选”的

 换一种思路想想

 一辆脚踏车

 一块怀表

 海滩上捡鱼

 一只篮子

 学会宽容

 威廉叔叔

 几箱变速器

 我不会昧着良心说话

 打棒球

 读报

 请家长

 你与众不同,发现你自己

 仿佛置身于天堂中

 我需要跟教皇通话

 绝非叛逆

 打开心扉、自问心源、脱离尘世

 人需要一次次脱胎换骨

 不是天才,就是白痴

 我有什么资格炫耀

 你说你想要一场革命

 对血缘有点儿好奇

 Think Different

后记

试读章节

一袋坚果

1955年10月28日,威廉·亨利·盖茨的第二个孩子——他唯一的儿子降生,按家族承袭父辈姓名的传统,他从自己的名字中取了一个词给儿子,他为儿子取名“比尔·盖茨”。

威廉·盖茨从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进入律师事务所,而是选择回到家乡西雅图的布雷默顿镇,他从委托代理人做起,代理离婚案、酒后驾车案等琐碎工作。妻子玛丽是银行家的女儿,也是美国联合慈善总会的领导者之一,同时还要照顾三个孩子:克里斯蒂、比尔和利比,一家人住在西雅图一幢临海的别墅里。他们是一个亲密无间的家庭,家人热衷于各种竞赛:棋盘游戏、纸牌、乒乓球等。他们还有各种固定习惯:每周日都有大餐、圣诞节时全家都穿同样的睡衣……

每次外出,其他人都已收拾妥当,早早坐在汽车上等候出发,唯独不见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常常会拖延全家出行的时间。大家就会问:“比尔在哪儿?”姐姐克里斯蒂就会回答:“还在他的房间里。”比尔·盖茨的房间位于日光地下室,地面上的部分连着大门和窗户,正对着庭院。妈妈玛丽会在临行前一次又一次地喊他:“比尔·盖茨!你还待在下面干吗?”比尔·盖茨扬着脑袋,反问她:“我在思考问题啊。妈妈,您曾尝试思考吗?”

那时,比尔·盖茨“思考过度”,不爱说话,在学校也不愿与同学交往,常常一连发呆几个小时。父母担心儿子患了自闭症,便刻意制造机会让儿子与外界接触,比如在晚会上做引路员、在爸爸的事务所里做复印员。但比尔·盖茨仍旧沉浸在思考中,不爱和别人说话。儿子到底在想什么呢?父亲很想知道儿子为什么沉默“思考”。于是他开车带比尔·盖茨到贫民区去。那是比尔·盖茨第一次看见那么多无家可归的人,他们衣衫褴褛地聚在一起。汽车经过时,他们蜂拥而上包围了车子。他们打量着车里金红色头发的比尔·盖茨,比尔·盖茨不停地向他们招手,对他们微笑。汽车开出很远,他还一直回头,向他们招手。

回家的路上,比尔·盖茨一直看着窗外,沉默不语。快到家的时候,比尔·盖茨说:“爸爸,也许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你觉得你能做什么呢?”

“我刚才一直在想,我们童子军成员不是每周末都会出售未经加工的原味坚果挣钱吗,我会劝说童子军团长,把我们赚的钱给他们买晚餐。”

之后,比尔·盖茨找到童子军团长,问:“童子军挨家挨户卖坚果,是为了什么?”

团长说:“为了让每个同学获得做生意的经验,例如,上门销售产品时是什么感觉,哪些因素会对购买者产生决定性影响,等等。”

“那卖坚果的钱呢?”

“一般用在我们的旅行上。”  “有一个地方更需要这笔钱。”

比尔·盖茨说服了团长。

此后,每个晚上和周末,童子军都会挨家挨户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坚果。比尔·盖茨的爸爸驾车送他前往不同的街区,爸爸在车里等着,比尔·盖茨挨家挨户售卖一袋袋坚果。比尔·盖茨对每个开门的人耐心地讲着坚果的营养。这样的比尔·盖茨,怎么可能患有自闭症呢。

童子军各团队之间,也在各条街道上展开了竞赛,看哪支队伍最终筹得的资金最多。傍晚,童子军团员们把钱凑在一起,在贫民窟附近的汉堡店,买下几百个汉堡。

比尔·盖茨像一个小指挥官,让贫民窟无家可归的人排好队。童子军成员把盒子里的汉堡一个个发给他们。回家的路上,比尔·盖茨问父亲:“我怎样才能多挣点钱帮助他们呢?”P3-5

序言

《教出来的天才》用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故事,讲述了比尔·盖茨的父母与乔布斯的父母对他们进行的品德教育。

中国有句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是对其品德的教育。它的重大意义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懂得做人,才是智慧。不会做人,再多的博士学位,再多的头衔,也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树长成什么样,是大树还是小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成长的土壤。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早期的家庭教育,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这也是塑造他们博大情怀的根基。

后记

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是屹立于当今世界巅峰之上的巨人。

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的家庭出身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个是律师的儿子,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美国的上流社会;一个是机械师的儿子,父母每天都在为温饱而奔波。但是,他们都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然而,他们每一步的成功,都离不开幼时父母对他们的影响。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罗斯福是富豪家庭出身,他的早期教育主要是从父亲那里获得的。从父亲那里,他得到了关于动物、土地和森林的相关知识,学会了一些体育运动,更为重要的是,他具有勇敢、坚毅、不怕艰苦的良好品德。

有个小男孩,踢足球时撞破了邻居的玻璃窗,邻居索赔12.5美元。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有钱赔。”父亲说:“这12.5美元借给你,先拿去赔给人家,一年后还给我。”从此,这个男孩每逢周末、节假日便外出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年少时,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的,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于是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

在德国,6一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剪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都是自己吃饭,几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中国人育才的思想,也是国人培养英才的基础。但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已经成为国内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的欠缺,已经是目前的教育再也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

中国古代育人的美育,渐渐失去它原有的光泽。孟母三迁、悬梁刺股、帝范十二、孑L子劝学都彰显了中国圣贤对后代教育的智慧和经验,但这些在现今社会里已陈影渐逝。这不能不使我们这些关注中国未来教育之辈深感忧虑。

罗斯高的“1000天假设”理论指出:人的大脑、认知、智商90%是在0—3岁发育时决定的。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提出“赫克曼曲线”,他发现,0—3岁早期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为1:18,远高于其他年龄阶段。

印度的“早期儿童综合性发展”计划启动于1975年,是涵盖保健和教育的早期儿童综合发展服务,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早期儿童发展项目,受益面达到3200万名幼儿及家庭。

20世纪90年代,日本教育界提出学校教育研究的新课题:未来社会如何注重心理教育。据此,日本学前教育课程编辑委员会制定了以发展学前儿童心理为保教重点的教育计划方案。该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即:出生后15个月、出生后15个月至2岁和2至3岁。每个阶段都详细地介绍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指导重点。

新西兰于1972年开始对婴儿成长进行跟踪。1993年启动了3岁前婴儿发展与教育的国家计划——“普卢凯特计划”。新西兰教育部在《面向2l世纪的教育》报告中指出:“教育必须从出生开始。”目前,新西兰已有82%的3—4岁的儿童加入了早期儿童教育计划。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之后,迅速将儿童早期教育提上议程,在原有的学前教育政策基础上推出了“0至5岁计划”,该计划着眼于贫困家庭儿童的教育,每年拨款100亿美元提供免费学前教育,保证每位儿童充分做好入学准备,促进各州学前教育的广泛普及。

英国“阅读起跑线计划”始于1992年,由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发起,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为婴幼儿提供阅读指导服务的国家性质的计划,旨在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从早期阅读中受益,享受阅读的乐趣并将阅读作为终身爱好。该计划免费为4岁以下儿童发放与其年龄相对应的阅读包。2000年3月,伴随着全英国92%地方政府的加入,该计划扩展成为一个全国性阅读指导计划。从此,“阅读起跑线计划”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性质的阅读推广活动。从2000年开始,该计划在每年都会获得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资助。2004.年,英国财政大臣宣布,“阅读起跑线计划”开始向全球范围内的适龄婴幼儿提供免费阅读包,希望将其发展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婴幼儿推广计划。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ll一2020年)》。该纲要提出,要积极开展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为0—3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加快培养O一3岁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化人才。并要求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90%以上的儿童每年至少要阅读一本图书。

2011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的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打破贫穷的代际传递与改善未来竞争力》报告提出,中国应将0—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框架,由国家计生委与世界银行合作完成,并指出,中国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目前主要的问题应是如何为0—6岁儿童提供教育服务。

2016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出席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的代表时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大量阅读了国内外优秀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之后,笔者深深感受到对孩子少年时期教育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我们肩负的职责。

谨以此书献给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老师、学者和教育工作者。

书评(媒体评论)

没想到比尔·盖茨叔叔和乔布斯叔叔小时候也这么调皮捣蛋呀!

——兜兜

诚信、感恩、宽容、创造、自信……如何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原来,两位天才的父母也有过相似的困惑,《教出来的天才》确实给了我很多启发。

——栗子爸爸

发现孩子天赋,给予孩子最佳陪伴,对一个孩子来说极为重要。作为老师,我非常清楚一件事——好孩子一定是教出来的。看完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故事,我更加坚信这个道理。

——小熊老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7: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