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奇葩无处不在:
自恋、完美主义、自我否定、焦虑、强迫症、依赖、社交恐惧、情感勒索……
大多数看似正常的人,实际上内心都存在着失序和冲突。面对这些人,我们该如何与之相处?
冈田尊司著的《奇葩心理学》来自几千个沟通案例,提供与各种问题人格沟通的技巧和全方位的应对策略,教你迅速把握对方自己都不知道的隐蔽心理,通过顺利、有效的沟通,让对方的决策和行为朝着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 书名 | 奇葩心理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 作者 | (日)冈田尊司 |
| 出版社 | 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日常生活中,奇葩无处不在: 自恋、完美主义、自我否定、焦虑、强迫症、依赖、社交恐惧、情感勒索…… 大多数看似正常的人,实际上内心都存在着失序和冲突。面对这些人,我们该如何与之相处? 冈田尊司著的《奇葩心理学》来自几千个沟通案例,提供与各种问题人格沟通的技巧和全方位的应对策略,教你迅速把握对方自己都不知道的隐蔽心理,通过顺利、有效的沟通,让对方的决策和行为朝着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内容推荐 自恋、偏执、分裂、纠结、强迫、共生、依赖、暴躁、冷漠……形形色色的“奇葩”充斥在我们周围,轻则引发人际沟通障碍,重则造成恶劣的心理影响。 作者冈田尊司,是日本著名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作家,几十年一直从事临床治疗和调查研究,为无数年轻人解决了情绪问题和精神危机。这本书是他从几千个沟通案例中总结出来的,与各种问题人格的人沟通的技巧,将帮助你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奇葩心理学》提供全方位的应对策略,教你迅速把握对方自己都不知道的隐蔽心理。通过顺利、有效的沟通,让对方的决策和行为朝着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无论人心如何难测,总能找到应对之法。 目录 第一章 与奇葩沟通,从建立对话开始 罗杰斯的经历摸索与转变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诞生 正确的沟通方法能产生巨变 沟通的两个基本功能 保护对方的安全感来促进沟通 从共享兴趣到共享心情 共享兴趣的人会变得有活力 在擅长的事情里找回活力 用兴趣改造不良行为 勇于放弃对话的主导权 不要干扰来访者的表达思路 同理心促进信赖关系建立 同理心得到有效发挥的三大要素 如何表现出同理心 反应式倾听的四个技巧 反应式倾听打开幽怨女性的心扉 反应式倾听让失意男性主动意识到问题 开放式提问的价值 增加肯定性的反应 肯定性反应的陷阱 皮格马利翁效应 第二章 焦点解决奇葩的心理问题 有问题不一定就有原因 面向未来的焦点解决短期疗法 解决问题无非是发现一个视点 解决构筑:从出口开始走迷宫 反复询问,直到明确目标 进展不顺的话就另谋他法 拿出“第一次听说”的姿态 把话题集中在重要的问题上 赞扬的沟通技巧很重要 反馈关键词 使问题标准化 传达疑问、发现和惊讶 通过提问引导对方自我知觉 捕捉对方积极的元素 活用等级划分提问法 运用假设法来消除抵触情绪 奇迹提问法 假设性提问可能得不到回应 人际关系提问法 着眼于例外现象 关注自身强项提问法 解决型对话 第三章 发现矛盾情绪,让奇葩听你的烦恼的根源:两价性矛盾 应对情绪两价性 让人快速拥有改变意愿的动机式访谈法 从想要改变到做出改变 强制劝说反倒会弄巧成拙 小心两价性矛盾的“雷区” 中立和同理心态度 常见的三种错误示例 慎用对峙的沟通手段 明确两价性矛盾是改变的开始 伪装的矛盾因素和真正的矛盾因素 积极承认对方的纠结 改变型对话 产生变化的基本技巧 1.等级划分提问法 2.增加开放式提问 3.是“不想”还是“不能” 4.假设已经发生变化后再提问 扩大矛盾的五个技巧 危机感的价值 出色应对抵触情绪 1.莫要抵触对方的抵触情绪 2.回应抵触情绪 3.进行认知重建 4.强调自身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5.指出对方的急于求成 用肯定性的评价强化思想 提高自我效能感 只要语言改变,人就会改变 合适的语言,可以更好地促进行动 制订具体改变计划,马上执行 督促他人的正确时机 第四章 纠正扭曲的认知方式 真正让人痛苦的是认知 认知偏差的真相 纠正认知很难,但一击即破 如何让纠正认知变得容易 指出对方偏见的技巧 “受害者思维”的应对方法 常见的认知偏差和信念偏差 1.与基本认知相关的思维模式 2.与信念偏差相关的思维模式 面对认知严重扭曲的人,如何启动? 追溯至亲子关系,根本性治疗心理阴影 第五章 克服极端的自我否定心理 纠正强烈的自我否定 纠正极端思维的四大认可策略 1.情感认可策略 2.行为认可策略 3.认知认可策略 4.加油策略 第六章 应对三种奇葩的沟通方法 何为安全的关系 移情与抵抗 不安全型依恋模式 依据依恋特性进行对话 成为对方的安全基地 良好安全基地需具备的五项条件 与安全依恋型人的对话 焦虑矛盾型人格应对法 1.不要刺激依恋的焦虑矛盾 2.不可满足于对方因配合做出的反应 3.指出问题点时需格外注意 4.要动之以情而非晓之以理 焦虑回避型人格应对法 1.永远都与他人保持距离的人 2.接受对方的自说自话 3.共享自己的工作和兴趣 4.克制情感、逐步接近 自恋型人格应对法 统制型依恋模式和自恋性 扭曲的自恋问题 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1.成为镜子的技巧 2.贯彻接纳与赞赏 3.忍受理想化的重压 4.自体客体与转变的内化作用 撒娇与同理心的重要性 成为导师:我们不应放弃的责任 第七章 无法与奇葩语言沟通时的应对策略 实在聊不下去时需要与行为和环境对话 设定规则和界限 客观记录行为 决定行为表现的三个要素 清除问题行为的导火索更重要 强化良好的行为 冷静对待武断性的报酬与问题行为 指示行为 用行为减轻焦虑情绪 指示劝告语言 高段位技巧:反语沟通法 如何鼓励和劝阻家人 让关键人物成为自己的伙伴 小步骤促成大改变 对方需要你的提议、拜托、邀请 莫忘童心和微笑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沟通的两个基本功能 “沟通”这一行为,一言以蔽之,从毫不利己的日常聊天、问候以及说闲话,到讨论、商谈、说服、交涉、安慰等,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 人们之所以喜欢聊天或说闲话,可能是因为他们具有共同的话题或兴趣点,在这样的沟通过程中,他们能够相互确认双方的亲密度和联系度,从而能够在这一交际关系中感到自己是安全的。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一定程度上的信息沟通,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在生活中的安全感和安心感。这是沟通的基本功能之一。“问候”这一行为亦是如此。相互问候类似于“下午好”这样没有自我意识的问候语能够保障沟通双方的安全感和安心感。 最能够凸显提高安全感这一功能的表现应该是“安慰”这一沟通行为吧。在这一过程中,沟通的双方不仅具有共同的话题,还具有相同的心情,也就是彼此之间产生了同理心。 “讨论”(discuss)时的沟通又是怎样的呢?进行讨论的时候,双方不会顾及相互之间在观点和价值观上的不同,甚至可以说讨论就是围绕着这个不同而展开的一种沟通。讨论的目的可以说就是为了反驳对方的观点。它的出色作用就在于通过讨论能够纠正自己的观点并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这是沟通的第二个基本功能。 实际上,研究者们通常会要求进行讨论。这是因为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研究者们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观点,并明白自己在思考上的缺陷,从而能够将各自的观点提升到更加具有普遍性的高度。而这些仅凭自己的思考是无法顺利进行的。通过沟通而得以采纳他人的观点,这一做法能够非常顺利且高效地进行。 “商谈”这一行为可以通过活用此前所介绍的沟通的两大功能,即“提高安全感与安心感”以及“纠正观点、提升思考能力”的功能,就能顺利地进行。相比一个人烦恼,商谈具有能够在获得安心感的同时,更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样一举两得的优点。 那么,“说服他人”时沟通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可以认为说服与讨论是相似的。通过讨论可以反驳对方的观点,却不一定能够说服对方,反而还可能会使对方更加顽固地拒绝。人类是一种“理性动物”,同时也是一种“感性动物”。想要被说服,不仅要在道理上接受对方的观点,在这之前还需要自己在情绪上做好接受对方观点的准备。与之相关的便是安全感问题,在人际关系中拥有同理心和情感纽带是不亚于利害关系的一项重要因素。-并且,即使是在道理上说服对方也并非是那么简单的。 所谓的利害关系包含多种无法简单进行比较的标准。它隐含着从某一方面看是优点的话,从另一方面看就可能是缺点的两价性(同时具有两个相反的价值在内)。一味地通过强调优点进行说服,也并不能够让对方轻易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即使接受了,之后对方也会觉得自己被骗了。积极克服两价性矛盾所带来的困扰,在打动对方的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从更高的层次来看,沟通所具有的深化思考这一功能似乎变得更加重要了。 可以说,沟通具有通过共享信息和心情来提高安全感以及利用不同的观点来深化思考、消除矛盾的功能,并且这两个功能是辩证统一的。在思考如何进行沟通的时候,需要牢记沟通所具有的被称为同理心作用和辩证法作用的两大功能。越是面对需要有力地支持对方、打动对方的困难局面,就越需要同时发挥沟通的这两大功能。 P9-11 序言 本书写给那些希望能更好地与人沟通的读者。 如果你从事心理医生或咨询师这类与人沟通的职业,或者从事于教育、商业、医疗、法律、社会公共事务等领域,工作中需要建立信赖关系、解决问题和说服他人,这本书可以有效提升你沟通的专业性。如果你被身边种种奇葩之人困扰,想要解决人际问题却因他们自身问题导致沟通障碍,让你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或话题进行不下去,那么这本书可以教你读懂奇葩的内心,对症下药,找到与各色人等最适合的对话语言。 想让自己的想法、观点、提议被对方接受,打动对方的心,并让对方的决策和行为顺着自己的意愿来,需要采取怎样的沟通策略?想安慰、表扬对方或是指出对方的问题,需要使用怎样的语言?想要跟不善沟通之人交流,但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向对方传达心意时,又该如何做呢? 我撰写此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提供自己身为精神科医生的工作经验,将自己数十载总结的沟通技巧的精髓传递给大家,帮助大家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沟通问题。 想必任何人都各有一套由自身经历培养出来的、独特的沟通技巧。如果是沟通方面的专家,因受过特殊训练,他们能够更熟练地沟通。但是,想必大家也会发现,无论哪一种沟通技巧,无论这种沟通技巧多么优秀,它并非适用于所有场合。也就是说,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目的、对方的特性以及使用的时间和场合等情况的不同,有效的沟通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沟通场合,需要我们从众多的沟通方法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并加以区分利用。遇到的问题越是复杂,就越需要我们综合采用多种沟通方法来解决。因此,我们应从整体上对沟通技巧有一个统一的把握。 然而,目前市场上虽然有介绍沟通技巧的专业书籍,却很少有让大家全面了解沟通心理、学习各种沟通技巧的书。根据这种情况,本书旨在提供整体思路,让大家全面把握沟通中的心理因素,学习到各种沟通技巧及其适用的场景。 本书所介绍的每一种沟通方法都是从我遇到的几千个沟通案例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能够在当下实际生活中被我们切实有效地借鉴、使用。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心理治疗,也适用于教育及社会帮扶等场合,还可用于商业培训及员工培训中,也可用于改善家庭、婚恋、社交等生活层面的人际关系。 作为参考,读者可以通过以下概要速览每一章的核心方法及其可应对的问题: 第一章将以罗杰斯确立起来的沟通技巧为中心,介绍能够使对话成立,并让对话进一步深入的基本沟通技巧。 第二章将以短期心理治疗方法之一的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为中心,探讨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沟通方法。 第三章将以动机式访谈法这一沟通方法为中心,介绍该如何促使陷于矛盾及困顿中的人的行为发生变化。 第四章将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中心,介绍通过纠正自己的认知方式,来改善认知困难的沟通方法。 第五章将以辩证行为疗法为中心,介绍如何通过言语的引导,克服强烈的自我否定情绪。 第六章将阐述容易让对话产生障碍的三类“奇葩”,即具有焦虑矛盾型人格、焦虑回避型人格和自恋型人格的人的心理特征,介绍与之进行交流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沟通方法才能使对话顺利地进行下去。 第七章将从语言上的对话出发,进一步思考与行为及环境进行沟通的技巧。这种沟通技巧在无法进行语言沟通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家解决沟通问题。 上述课题无论哪一个,都很难用一本书介绍详尽,因此我把它们的精华部分浓缩成了一本指导手册的分量。这些沟通技巧各不相同,但通过全面学习可以帮助你从根本上理解其共通部分,使它们相互融合,综合使用。 即便是对沟通技巧这一技能不太感兴趣的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也会逐渐被书中深邃的沟通世界所吸引,并惊讶于它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沟通”这一行为与人类存在的根本这一哲学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因为有了沟通,人类才能够不断变化、发展。当我们意识到这一技能时,我们会发现与他人的交流实则蕴含着巨大的可能性,并会对它更加期待。希望大家在本书中所学到的沟通技巧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后记 至此我向大家一并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沟通技巧。在进行了大致的学习之后,大家对沟通技巧的整体应该有所了解了吧?这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技术,相信大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所重视的思维方式以及其根本上所共通的精神吧。这些优秀的沟通技巧中所共通的部分就是,我们重视他人的心态以及时刻保持试图引导出那些沉睡于对方身上的原始力量的姿态。 越是陷入困窘的境地,沟通就越具有重要的意义,就越需要我们去克服这些状况。然而,遗憾的是,多数情况下,沟通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现实中经常会发生的事实不也正是如此吗?我们会越发地对那些弱小的群体穷追不舍,加深与他们的矛盾,让他们陷入被孤立的深渊,最终导致他们只能躲进自己的外壳当中来寻求逃避的场所。 由此所反映出的不是沟通这一行为原本所具有的共享性、统合性的一面,而是驳倒对方、指责对方等只主张自我正当性的行为,即其所反映的是在竞争性和攻击性方面过于强烈的社会状况以及精神状况。然而历史证明,像这样贬低对方只认为自己是胜利者的对话方式,不仅会让胜利者也陷入不幸,从长远角度来看,它也只会带来破坏,最终造成两败俱伤的境地。 由于遭遇前所未有的地震灾害以及核泄漏事件,如今面临着重大危机的日本社会不是更应该要求能够进行具有共享性和统合性的真正对话吗?这不仅能够让我们回归到重视人与人之间羁绊的这一原点上,在当前混乱且前途未卜的状况下,为了能够克服阻碍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找回自我,过上更加丰富的真正人生,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在与自身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务必希望大家也能够灵活运用本书所介绍过的沟通技巧以及思维方式。 最后,在此感谢给予我撰写此书的机会,并耐心等待我完成原稿的PHP研究所新书出版社的横田纪彦先生。 冈田尊司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