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伴我一生(外一篇)
童年记忆是人生最初的烙印,即使后来许多经历慢慢失忆了,童年却牢牢刻在脑中,甚至越来越清晰,并时时提醒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
我是东北松花江畔巴彦那片黑土地出生的一个教师的儿子,按年算的话,正好和新中国同龄。而要较真儿按日月算,则比新中国大了5个月零19天,该算新中国的哥哥呢!当然,我不能这么算,不过表达一下能在建国那年出生的自豪感而已。对我来说,这样的生日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家不是富人。
当我还没产生这种自豪感的6岁那年,和我一起玩的一帮小朋友都报名上学了,我不甘孤寂也要上学,只好借了父亲的光没拿户口本而谎报成7岁,得以提前上学。我还真切记得,当时家里给我拿的学费,是一张张蓝色的二分纸币捆成的三捆。我记不清那些新旧不一捆成捆的二分纸币是父亲发工资时领来的,还是母亲一张张攒的,反正我真心感谢父亲,不是他在学校当教导主任,不是他重视读书,不是他相信我小一岁也能跟上课程,我是不会提前一年上学因而总是在同学和同事中属于最年轻一个的。也该感谢母亲,她要是溺爱我,不肯提前把我从她的手上松开,说不定我也会像老姨似的,挺大了才上学呢。记得我是和大我五六岁的老姨同时上的学,我们就分在一个班,后来她小学没毕业就退学了。那该怪我姥姥和姥爷,她们该有我爸爸和妈妈那种眼光和心胸才对。
如果把13岁以前算作童年,那么我的童年有一年多是在初中度过的,有六年是在小学。尽管我故乡那个镇子不大,但当时也有两所小学和一所初级中学,所以我童年的读书生活都没离开那个东南有座驿马山,西北有座少陵山,两座山被一条流人松花江的少陵河连着,河两岸是盛产大豆、高粱、玉米、土豆的黑土平原。后来走的地方多了,才知道故乡那黑土有多么黑,多么肥沃,那是纯粹的像墨汁染了的黑土地啊!当春风把一冬积下的纯白纯白的厚雪融化时,那土地就更黑得刚刚泼过浓墨似的,用刷子蘸了就能写字。黑土地不但盛产粮菜,也培育人的忠厚、善良和勤劳品性。在我印象里,不管是干部还是教书的老师们以及在商店、粮店上班的人家,没有不自己上山或到草甸子亲手打烧柴的,我父亲也是如此。我家一年四季的烧柴都是父亲带领母亲和我到远处割倒晒干再背或挑回家的。在我故乡那里,读书人受尊敬,但读书人也能从事点体力劳动更受尊敬。父亲和他的同事们,不管男女大多是这样的人,所以影响我一生都是个热爱体力劳动的文化人。我爷爷是一个大字也不识的菜农,他的几个儿子却都在他和我奶奶的坚持下上学读过不少书,而且差不多都参加了工作。因为我父亲读书最多(日本鬼子统治时期的“国立”高等中学)但生活状况却是最差的(几个伯父的生活状况也不比没读过书的其他社员好),爷爷便认为死读书是既浪费钱又白耽误时间的赔本买卖,所以,尽管他向所有儿子都灌输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却在小镇上成为最看不起读死书人的人。直到我念到初一学会了理发,能用父亲买的一把洋理发推子,不出瓜地就能为爷爷解决每月都要上街剃头那种他特别讨厌的麻烦问题,还用我初中物理课学到的简单电学知识在他的看瓜窝棚里就修好了他最有用的手电筒,他才开始觉得活读书还是不赔本的。于是,我最初从爷爷那里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甜头:爷爷看的一大片香瓜地、柿子地、黄瓜地、李子地最先熟的那个果实必定属于我。伯父家的几个哥哥学习成绩不比我差,并且都比我年级高,但爷爷认为他们的好成绩没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所以他们到瓜地柿子地走走都不行。直到今天,爷爷和乡亲们那种读书必须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仍在我心里发生着作用。P1-4
刘兆林是位经遭过生活磨难,阅历丰富的真诚作家,却又永远有着乐观襟怀和幽默情调。他文字震憾过文坛,也震撼我的心。
——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鹿原》作者 陈忠实
刘兆林散文,让我真是读出了生之幸福与悲哀,人之庄重与无奈,读出了总是与特定的生存相伴的雪的凛冽、悲怆、纯洁和凄迷,读出了北中国特有的广漠和苍凉,那意绪袭卷心头,令人难忘。
——中国小说学会会长 著名评论家 雷 达
从一篇篇令我忍俊不禁却又深想不止的文章中,才真正认识到刘兆林对生活不是靠敏锐的观察,而是一种心灵的感悟。和他在一起,那种只一个眼神就能达到心灵相融的快感,真令我乐不可支。
——中国作协全委会荣誉委员 辽宁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 邓 刚
兆林笔下的黄头巾少女、红头巾少女、在夜之高空的机舱上倾情梅花的白衣少女,宛如我的熟人,其眼风袖影与低眉一笑的样子,早被我默识并感喜悦。或问:这些文章写了些什么让你喟叹呢?我反问:你能指望千字散文能写出什么诡异传奇的故事呢?方寸之地,描山画水;白米一粒,遍刻佛经。散文所能打动人之处,必寓心灵的力量。
——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 鲍尔吉·原野
人生之车(代跋)
我曾说过:“许多中国人都发过‘海可枯,石可烂,忠于什么什么的红心永不变’的誓言。事实呢,是海没枯,石没烂,倒是人心都变了。我的笔就描写变了的人心吧!”我的散文就多是自己心变的记录,无所谓成熟与幼稚,也无所谓深刻与浅白,不过是我人生心电图的一部分而已。我想,除浅白与幼稚之外,并无虚伪与欺骗在里面。真诚地记录自己的心迹与足迹,为后人留下一点了解那时代的零星线索,并且不让读者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恐怕这点作用也起不到。
我以为,散文形式可以不拘,也没拘的必要,但不可以不真实,即不能虚构。
就如做人一样,选择什么职业为生以及为生的技能怎样都是自由的,但不能当骗子,不能人格虚伪。我还写过这样一段话:“虚伪与狡诈愈盛行,真诚与幽默则愈升值;虚伪使生命失重、贬值,狡诈是使生命之车走下坡路的润滑油;真诚是人生之车上行的动力,而幽默是使生命之车在远行的路上遇了坎坷免于颠簸的永不生锈的弹簧。难得来到人世一回,还是驾着人生之车上行吧。若想防止虚伪和狡诈爬车,那么车上就得装满真诚。如果怕真诚太重压垮了车,只有将拿下真诚那部分用幽默填补。一个人的生命之车既拉了真诚又拉了幽默,那就完美了。”
我想,我的散文随笔应该有真诚和幽默(可能是冷峻的)才对。有了这两点,其他缺欠我也不在乎了。
本着这个原则,凡需虚构的我便写成小说,完全真实的才写成散文。我反对那种跑马占荒划地筑营插旗为王的做法,似乎写小说的就不该写散文,写散文的就不能写小说,写了也视而不见,见了也置之不理的封建门阀习气。帝王将相尚且宁有种乎,一种文体也是可以有混血儿的。
1998年1月2日写于沈阳听雪书屋
(原载《羊城晚报》花地副刊)
牛化自己
常听人说某某被“神”化了,可见神在人眼中有多么高不可攀,连化一下都不行。而我却常常想把自己“牛”化了,这也可见我对许多人看不起的牛有多么高看。我是这么想的,牛最不讨厌,而且我自己又生肖属牛,并属了许多年,久而久之,牛便成了我生命的图腾。所以我总是想着牛化自己。我的卧室立了块木制卧牛图,我的书房放有一方卧牛砚台,我曾经的办公室,空荡荡的两间屋子除挂了两张地图外,唯一一幅艺术挂品,就是从遥远云南带回的蜡染牛耕图。其他一堆小摆设中还有好几头牛玩意儿:煤精牛、石牛、磁牛、陶牛、木牛……这就容易把自己联想成牛了,也便于提醒自己老老实实化牛。
牛实在值得我为之一化。它活着拉车犁地,肯出力气少有怨言,吃的能将就,住的能对付,唯独干活儿时不含糊。它死了呐,皮可做衣,做鞋,做箱,做包,做腰带,还可做鼓舞人的鼓;肉可清炖、红烧、焖、煮、酱、炒、烤,做成干儿,不仅特别顶饿而且少脂肪,不胖人,专门长力气;骨头可配其他做糖,人药;牛黄大概是一种病因所致吧,但也有许多的用处:牛黄安宫丸是多么贵的中药啊,一丸价值几百元,贵重得我至今不曾给自己或亲人买过一丸,总觉自己及家人都肉体凡胎普普通通的,吃什么牛黄安宫丸哪,牛黄解毒片常用着足矣!我常好为些不重要的事着急上火,免不了咽喉肿疼,口舌生疮等等,就常开些牛黄解毒片揣于衣兜中,及时吞上几片。牛这东西,就连它的粪,晒干了都是洁净的,被大草原的牧民以及山乡的农民当上好的燃料生火煮饭暖屋,还有弄成稀泥抹墙的。人在恨谁时好咬牙切齿说我恨不得抽他的筋扒他的皮。对牛呢,你就是抽了它的筋扒了它的皮,你能忍心扔了吗?它的皮不说了,它的筋是牛筋,多么有韧性有拉力的宝贝东西呀,绑龙缚虎都挣不断的优秀绳材啊。还有极能健身壮阳的牛尾牛鞭啦,都是极优之物!
我赞美自己所属的生肖,实在不是有意贬低其他生肖。其实我很在乎人人平等,更向往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扩及到对人的生肖属相,也羡慕肖肖平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都是自然界的一员,共同承受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活着,应该是生生死死相依为命平等相处。但这只是理想而已。事实上,古今中外,人也好动物也好,什么时候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呢?光是如今的人民队伍中,就明文规定着有高级、中级和普通之分。教师、作家、画家记者科学家、编辑、工程师……哪行哪业不是明明白白分出高低来的呢?学生也有高、中、初、小之分。十二生肖里谁不知龙虎高贵,猪狗低贱,而尤其把当牛作马视为最悲惨?就因为有了这高低贵贱之分,人们才向往平等的。也就因了牛的能出苦力又任劳任怨反而不被高看而我又偏偏属了牛,所以才来抬高牛的身价,提高牛的地位,美化牛的形象的,也不过是抬高美化到与其他平等,为的也不过是树立自己的生活信心而已。谁属什么是没法选择的,既然我属了牛那就是和牛有缘分。假若我属了鼠,我大概就会漫天想鼠的好处为鼠鸣不平了。所以我大说牛的好处并与之化齐,期望能得到属其他生肖的朋友理解与原谅。
说到这儿,我不由得想到鲁迅先生。我总觉得他就像头牛,他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他横眉冷对千夫所指,俯首甘为孺子之牛,总是牛样默默使满劲使韧劲去做。文人里,尤其是作家堆儿里,应该再出个鲁迅才好,多出几个更好。大家都多少像点鲁迅先生吧。十二生肖里唯有牛马是干活儿生产的。龙腾虎跃,不是搞花架子炫耀,就是下死口伤人。鸡鸣狗吠不过是炫耀或咬人。兔跑鼠蹿也不是在干正经事儿。羊走蛇爬为的只是饱自己的小肚细肠。唯牛吃草挤奶,拉车犁田不光是为自己,且童叟无欺,偶尔大吼一声,那是抗议谁无端欺负了它。鸡呀鼠哇兔啊弱小动物,它欺负过一下吗?只要没有野心伤人的,它都能与之和平共处。我也努力这样,虽然说了其他属相一些不好的话,人家真要克己短扬其长宽容待我,我也能与之和睦相处的。
当然,牛也有如我本人一样的缺点,如不够开朗,好生闷气,有时认死理,办事速度慢等等。这些,我想是能够借助现代化科学手段化掉的。
(原载《海燕·都市美文》)
《牛化自己》是当代作家刘兆林最新的散文集。以情感为脉络,分为己事辑、家事辑、国事辑。里面既包含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情感经历,又包含对国家及大千世界的描述和感悟。作者将看似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描绘得韵致盎然,读来让人领悟到生活中的哲学和智慧。
《名家散文自选集》精选精编中国当代现代散文大家的经典散文,旨在带给读者美文的感受,在字里行间体味岁月的悠长。作者秉承“散文就是同亲人谈心”的执笔原则,叙事文笔疏朗,记人如同与亲友对话,抒情则“以乐写悲,以悲写乐,人间至情,自然出之”,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典型化的艺术细节去感慨人生,可以从“心灵的圣火中”生出美妙的景观。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牛化自己》,收录了刘兆林的散文作品,收录了《童年伴我一生》《听雪书屋》《往事如荷》家事辑:《父与子》《和儿子交朋友》《过年》国事辑:《沈阳九君子》《鸡毛蒜皮与爱国主义》等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