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雅各布斯、玛丽安娜·马祖卡托编著的《重思资本主义(实现持续性包容性增长的经济与政策)》是本经济类读物,通过汇总诸位世界领先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和理论,提出了重新思考资本主义的新途径。本书在每一章中都明确而又令人信服地阐释了现今深刻的经济问题所反映出的正统经济学理论的不足之处,以及为政策决策提供信息的失败。这些篇章研究了当代经济的问题,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商业行为,不平等和私有化,创新和环境变化,对于正统经济理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并对如何去改造资本主义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法。
| 书名 | 重思资本主义(实现持续性包容性增长的经济与政策) |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迈克尔·雅各布斯、玛丽安娜·马祖卡托编著的《重思资本主义(实现持续性包容性增长的经济与政策)》是本经济类读物,通过汇总诸位世界领先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和理论,提出了重新思考资本主义的新途径。本书在每一章中都明确而又令人信服地阐释了现今深刻的经济问题所反映出的正统经济学理论的不足之处,以及为政策决策提供信息的失败。这些篇章研究了当代经济的问题,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商业行为,不平等和私有化,创新和环境变化,对于正统经济理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并对如何去改造资本主义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法。 内容推荐 西方资本主义深陷危机。几十年来,投资持续下滑,生活水平要么停滞不前,要么下降;贫富悬殊加剧。经济政策既未能改革金融制度,也未能恢复稳定增长。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给未来繁荣带来更大的风险。 在迈克尔·雅各布斯、玛丽安娜·马祖卡托编著的《重思资本主义(实现持续性包容性增长的经济与政策)》中,数位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思考资本主义的新路径。本书每一章都分别阐明了当前深层经济问题反映出的正统经济学理论的不足之处,以及依据正统理论制定的政策的失灵之处,论证清晰,说服力强。本书涉及当代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包括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与企业行为、不平等与私有化、创新与环境变化等。各章作者均提出了正统经济学理论之外的分析路径,更好地解释了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为什么时常运转失灵,以及如何提高创新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本书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政策改革建议,有力挑战了主流经济辩论中的核心思想,并提出了改变主流经济理论的新思维。 目录 致谢 作者简介 第一章 重思资本主义:导言 资本主义及其困境 重思经济政策 克服市场失灵:一种新进路 注释 第二章 紧缩性的失灵:反思财政政策 导言 “赤字挽救了世界” 财政退却,货币下跌 平衡预算还是平衡经济 注释 第三章 解读货币和宏观经济政策 导言 主流观点:外生货币 内生货币与现代货币理论 货币和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 对欧元区的启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再融合 结论 注释 第四章 短期主义的代价 导言 有关短期主义的现有研究 短期主义的实证 政策启示 注释 第五章 创新型企业以及公司理论 导言: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 新古典主义的“生产力低下的公司”理论 马克思的“生产力发达的企业”理论 创新型企业理论 理论与历史结合 注释 第六章 创新、政府与耐心资本 导言 向错误的方向前进 传统经济学理论与“市场失灵”路径 国家作为创新系统的关键参与者 公共部门承担风险带来公共回报 耐心资本:政府如何发挥作用,更好地调控风险、回报投资机构 结论 注释 第七章 投资导向性增长:欧洲危机的解决方案 导语 投资不足与欧洲经济停滞 欧盟当前的政策框架 一个投资带动欧洲复苏的方案 方案的预期影响 结论 附录:剑桥阿尔法度量模型 致谢 注释 第八章 不平等与经济增长 引言 不平等的大幅加剧 解释不平等 不平等的代价 逆转不平等 结论:重新定义经济增长 致谢 注释 第九章 私有化和公共服务外包的悖论 导言 限制竞争 经济和政治资源的可互相转化性 结论:资本主义与民主政治 注释 第十章 低碳:创新与气候变化经济学 导言 资本主义的挑战 经济学的挑战 创新和增长 路径依赖与创新 经济模型 气候变化政策 结论 注释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技术与绿色全球黄金时代:历史在塑造未来中的作用 导言:没有技术的发展还是没有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革命与经济发展 信息和通信技术与绿色方向 绿色增长、发展、就业与不平等 政策框架的彻底重塑 致谢 注释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重思资本主义:导言 迈克尔·雅各布斯 玛丽安娜·马祖卡托 2008年11月,当全球金融危机呼啸而至的时候,82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女王是去参加这所学院一座新楼的启用仪式的,但是她显然对聚集在此的学者们更感兴趣。她向他们问了一个浅白却又尖锐的问题:“既然这场危机的规模如此空前,那怎么会居然没有人预见到呢?” 那些所谓的全球经济主导者和经济学家往往自命不凡,而女王自然也不想去揭穿他们的虚荣,尽管解读全球经济原本就是经济学家的分内之事。但是,这次“女王之问”确实直刺当代资本主义两大失灵的心脏:其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在2007—2008年濒临崩溃,至今仍然未能复苏;其二,金融危机持续发酵,而主流的经济学家们却没能搞清楚这场危机的个中缘由。 本书正是聚焦资本主义的这两大失灵。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一套不平衡的动态机制,使得资本主义在200多年的时间里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但这一机制在过去10年间失灵了,经济运行不良,各种问题丛生。这场金融危机导致了当代持续最为深远的经济衰退,即便已经过去了将近10年,依然没有哪个发达经济体已经恢复正常或者相对稳定。更为可怕的是,发展的前景依然处于极度不确定之中。即使是在经济强劲发展的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的大部分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也几乎没有任何提升。最富有的那部分人同其他阶层之间的不平等差距,甚至达到了19世纪以来前所未见的程度。与此同时,持续的环境压力,特别是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繁荣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危害。 然而,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必须直面各种问题,必须对现代经济如何运作做出诠释。究竟是什么让金融危机如此令人震惊?从两个层面来看,这都绝非简单的问题,以至于几乎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能做到“事前诸葛亮”。在过去10多年中,正统经济学观点认为,经济政策已经从实质上解决了商业周期的根本性问题:大萧条被认为一去不复返。而且,危机发生以来的经济应对政策已经是最优的方案了。实践中所采用的正统处方是“审慎的财政政策——缩减公共支出以图减少财政赤字和债务”。事实上,这个处方不仅没有让西方经济恢复健康,反而在处理最令人困扰、疲沓不堪的经济虚弱时,已经明显失败了。 本书的核心主题正是要回应这些理论和政策上的失灵。正统经济学无法提供足够的思想资源,来帮助我们解决当前经济所面临的多层次危机。要解决这些危机,我们必须对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运作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找到它如今在关键进路上失灵的原因。对目前一些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观点进行检讨已经刻不容缓,并且,这种反思会指向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从而更好地对治当代资本主义面临的问题。 因此,这本书的每一章都会聚焦一个关键经济问题,阐述正统经济学理论对该问题的所谓正统路径。然后,作者会提供一个不同的、更为透彻的经济分析路径,进而得出新的政策解决方案。为达此目的,作者会诉诸一些对资本主义系统很重要的、有很强解释力的经济学流派,而这些经济学流派却被正统经济学所忽视或者边缘化。在每一章具体的分析中,作者会用独到的阐释告诉你,资本主义其实是可以被重新定型、重新定向的,从而避免目前的失灵困境。但是,唯有重新审视经济学的思维框架,确立新的政策路径,这个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资本主义及其困境 在这篇导言中,我们汇集了本书的一些主要思想,这些思想恰是本书的闪光之处。我们首先列出西方资本主义失灵的证据,解释造成目前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虚弱乏力背后的三大根本问题。接着,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以及经济学理论和分析中需要汲取的教训。通过对正统的市场和“市场失灵”概念进行批判,进而阐述对资本主义更为深刻的洞见,为经济政策提供更为成功的路径,旨在实现一种更加强调创新的、包容的和可持续的经济繁荣形式。疲弱的、不稳定的增长 对当前经济的所有分析,都有一个无可回避的起点。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持续衰退和缓慢复苏,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西方资本主义不能再产生强大而稳定的增长。P1-3 序言 我们为什么要思考别人的问题 ——读《重思资本主义》 近期收到《重思资本主义》一书的中文译稿,请我作个序,有感于这本书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理性思考,我于是欣然应允。借这个机会,我也想和广大读者扼要谈一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话题。 不少读者可能一听到政治经济学这个词就发懵,觉得比较晦涩难懂,远不如经济学那样接地气。其实,政治经济学说白了,就是“跳出经济看经济”,力图把经济现象、经济原理、经济规律背后的东西弄明白、搞清楚,从而更好地指导经济、发展经济。 政治经济学一直都是从问题中来,奔着解决问题去的。政治经济学从来不是纸上谈兵,不是关起门来做学究,问题导向是政治经济学最鲜明的特征。构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而且还要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有益营养,进而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资本主义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镜子”、一个“靶子”。他们遇到的问题,有的是我们已经遇到的,有的是我们将会遇到的;如何避免重走他们的老路,避免重犯他们的错误,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大现实课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思考别人的问题。 《重思资本主义》一书是由曾经担任英国首相特别顾问的迈克尔·雅各布斯和著名的创新经济学家玛丽安娜·马祖卡托教授联合编著,作者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等当代西方公认的顶级经济学泰斗人物。这本书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在全球金融危机划下深刻的伤痕之后所做的一次集体性反思,试图重新思考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想弄明白资本主义到底怎么了,并提出他们的解决方案。应该说,他们的反思是系统性的,特别是能够从运行机制来探求原因,让我们对资本主义的内在机理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的伟大实践均有重要借鉴意义。搞清楚别人的问题,我们就能更好地走自己的路。祝广大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资本主义的重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是为序! 后记 用“拿来主义"重思资本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分析把握其出现的各种变化及其本质,深化对资本主义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复杂变化的规律性认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期坚持的基本方略。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是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教给我们的箴言。我们要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贯彻“吸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拿来主义,注重在扬弃中吸收外来,完善自我。一部中华民族现代化历史,就是一部与西方资本主义打交道的历史,回顾这段探索历程,我们付出过巨大的代价,也汲取了深刻的教训。应该说,如何对待西方资本主义,始终是一个我们绕不开的课题,当务之急不在于要不要“拿来”,而在于会不会“拿来”。 “拿来”的根柢是自信。只有保持自信,才能以客观理性的心态去看待别人的东西,才能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去学习别人的东西。这种自信,来自于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的信念,植根于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没有自信就不会“拿来”,很有可能蜕变为“迎来”、“捧来”,不辨优劣,不分好坏,一股脑儿地照搬照抄,这是万万要不得的。当然,自信不是自大,不是目中无人。现在学术界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把西方文明、西方制度说得一无是处,哪里还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我们学习?这既不客观,也不理性,如果任由这种心态滋生蔓延,甚至会把实践带到很危险的境地。只有在“拿来”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才能更加笃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拿来”的前提是会鉴别。要想拿到资本主义的好东西、好经验,就必须有鉴别力,必须对资本主义的肌理进行解剖,弄清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为我所用。须知,现实世界纷繁复杂,真正的问题往往隐藏在各种浅问题、伪问题之下。况且,真问题之中还有小大之分、缓急之分、彼此之分。抓住了真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正如本书作者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对美国制度提出的“三个1%”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即“l%有、1%治、1%享”,这已经背离了林肯总统所倡言的“民有、民治、民享”,越来越不能在经济需求与社会需求、生态需求之间求得平衡。环顾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乱象,说到底,它源自严重的结构性危机,这恰恰是资本主义制度失灵的症结。本书作者们分别聚焦紧缩性财政、外生货币、短期主义、创新、投资不足、耐心资本、资本主义经济不平等、私有化和公共服务外包、技术革新、绿色低碳等关键结构性要素,逐一剖析西方资本主义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我们解决好了但却令西方裹足不前的,有的是我们在发展中也需要注意避开的。 “拿来”的关键是懂路径。如果说抓住真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那么另一半就必须靠有效的理论来指导,要走正确的路径。搞清楚真正的问题所在之后,就要探求有效的理论,探寻合适的路径。认识资本主义、解剖资本主义有很多种进路和方法。但从哪里下手最快也最能触及其内在机理呢?无非两个地方,一个是资本主义机能发挥最好的地方,表现最好的地方;另一个是资本主义出问题的地方,失灵的地方。我们在观察西方资本主义的时候,应当注重从这两个地方切入,两相对照,不可偏废。本书就属于后一个进路,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经历了最深刻伤痕——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社会结构进行的全面、系统的深刻反思。 翻译本书,也促使译者进行理论思考。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梳理西方的经济学思想流派,不难发现,从亚当·斯密到边际三杰,再到凯恩斯;从约翰·穆勒到马歇尔,再到萨缪尔森;从哈耶克到弗里德曼,再到伯南克,无一例外,他们根本遵循的都是“政府一市场”范式。这种范式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经济思维,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同样也是力图在“政府一市场”的二元关系中找到平衡。实践证明,“政府一市场”范式因其彻底性而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引领力,对现代经济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任何一种范式都必须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等颠覆性科技的发展传导到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中,各种要素都在流转变动之中,而且这种流动往往是以指数量级出现的。量变引起质变,这就迫切需要对政府和市场以及相关的概念进行与时俱进的重构,才能让经济范式更好地指导实践,才能推动治理现代化,这也正是我们在学习领会和坚持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本书中文版能呈现在读者面前,是几位志同道合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的四位译者也是因缘际会,大家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单位,但却因为一个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事业而走在一起。李磊在江苏省委办公厅经济处工作;束东新是北京建筑大学的英语教师,两人目前均在中央党校攻读在职“马博士”;陆昕是负笈美国西北大学的访问学者,目前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周建军是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无论是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还是在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过程中,几位译者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就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机制最新、最前沿的动态捕捉还不够,对其内在机理的认识还不够,用来比较分析的“靶子”还不够。正是这样的困惑,促使我们把目光投向翻译并介绍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最新的理论实践动态,这对于推进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本书翻译初稿完成后,译者专门请江苏省委办公厅经济处处长叶绍芳同志对全书进行了译校,特别是对经济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知识要点做了指导,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中信出版集团的王宏静女士独具慧眼,鼎力支持,使得本书得以顺利翻译;在书稿的编辑过程中,责任编辑李琦女士细致入微、一丝不苟,保证了书稿的品质,我们深感钦佩。好的翻译理应是一次思想的再创造,我们将继续为之努力,欢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交流意见、提出批评。 最后,借用本书编者马祖卡托在其力作《创新型政府》(中文版由李磊、束东新、程单剑三人翻译,中信出版集团即将出版)的开篇中所说:“我们身处伟大时代,要思考‘大问题”’。译者愿以此与读者共勉,让我们一起思考“大问题”,建设新时代。 书评(媒体评论) 民粹主义抗议运动席卷西方,实际工资水平停滞不前,贫富差距固化,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明显失灵,急需一个新的理论和政策,确定经济发展路线图。《重思资本主义》一书为克服未来挑战贡献了良方。 ——威尔·亨顿 (Will Hunton),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院长,《我们的处境》作者 由一流进步经济学者撰写的关于资本主义问题(低增长,投资和创新减少,就业机会太少而碳排放过多)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本好书。希望该书关上失败的“主流”观点之门,打开一扇通往完全综合、坚定、激进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之门。 ——詹姆斯·K. 加尔布雷斯 (James K. Galbraith),得克萨斯大学荣誉教授,《正常的终结:理解世界经济新常态》作者 发达国家经济面临许多深层次问题,其中包括城市拥堵和污染、贫富差距大、增长乏力。如果我们真心希望避免气候变化造成的危害,未来20年必须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必须迅速、根本地改变经济政策,才能解决这些相互关联的深层次问题。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运行规律加深理解。这本书为解决这些重大任务问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 ——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Lord Nicholas Stern),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帕特尔荣誉教授,《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作者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