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效果啦,卸了妆跟以前没差。”赵媛内心暗爽地说道,“好久不见啊,算起来起码有四年了,只听说你们搬家了,后来给你打电话你也不接。”李白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们全家都搬到杭州了,那阵子家里出了点儿事情,直到最近才缓过来。”
“你这家伙真是的,”赵媛有些气结,“完全不把我当朋友啊!”
台上的许婧唱完开场串烧后,开始坐在高脚椅上跟大家聊天。她环视了一圈观众席,做作地叹了口气:“今天来的人特别少,看着下面空空的座位,我很伤心。看来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爱情需要时间验证,时间会让一些人走到一起,也会让一些人分道扬镳。今天到场的朋友,谢谢你们来赴我们的一年之约。没到场的朋友,我仍相信,走散的恋人总会找到重逢的路。”
观众席一片掌声,视线里有一些观众以甜蜜虐狗式搂在了一起。虽然知道她的演唱会一般都是情侣来听,还是四处看了看,除了那些坑坑洼洼的空位,在座的好像绝大多数都是情侣,这让单身汪们怎么有胆子走进来!赵媛暗叹自己真是无知者胆大,看到他们一对一对的,赵媛瞬间觉得自己连续受到甜蜜轰炸。
“什么意思啊?搞不懂。”
李白解释道:“她这个演唱会,不是情侣是不能买票的,一定要到指定的地点,当着售票员的面接吻一分钟才可以买票,都是一对一对的票。一年前开售的票,所以叫‘明年你还爱我吗?’,这些空着的座位应该都是分手了。”
“情侣才可以买的票?”
第一个进入赵媛脑子里的是一个令人兴奋得合不拢嘴的八卦。赵琳,这个公司里铁腕无情的制作总监、影视圈名声斐然的女制片人、看起来刀枪不入的铁甲女战士,曾经以一人之力逼退十六个要挟她不给钱就停工的剧组司机。跟她合住的这一年,只看得到她拼事业,这让赵媛一度深信工作狂根本不需要感情。这个浑身上下散发着“老娘一个人简直棒呆,男人是个什么玩意儿”气息的赵琳,居然买了这种情侣才有资格买的门票。自己的票是赵琳的,那另一张票不就是她的男朋友的嘛!
“你是赵琳的男朋友?”推测出这个结论的赵媛简直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
李白连忙摇摇头,说:“当然不是,我是拿了我堂哥李毅的票。李毅跟赵琳一年前在一起过。”
“那……分了?”
“早分了。”李白若有所思地说,“赵琳赵媛,你们不会也是姐妹吧?”
“不是啦,我们只是同姓的室友而已,也是同事。”
李白恍然:“那个因为工资太低付不起房租而被赵琳收留的人就是你呀。”
久别重逢的老同学一上来就揭了自己的老底,赵媛略尴尬。一年前公司分发股权,每个员工都可以掏钱认购,发财心切的赵媛耗尽所有积蓄买下了分给自己的那部分股权,直接导致房子到期后连房租都掏不出来。公司给的工资又低得吓死人,已经二十五岁的赵媛实在磨不开面子问爸妈要钱,愁得不知如何是好。曾经有过面试官与面试者之间的一份缘分,并且因拥有同一姓氏而成为普通朋友的赵琳看到她那阵子愁眉不展,得知她的境况后不冷不热地说:“住我家吧,反正我一年有大半年在剧组,你就帮我看看房子吧,每个月把水电燃气费付了就行,就不管你要房租了。”
P4-5
小丑记
人人网停用了很久,心血来潮地解锁打开,想找点儿老照片怀怀旧。看到它推出了一项新功能,是一个总结视频。视频里面有我最受欢迎的一张照片,是我在拍《小丑》时的主宣传图,黑白的。我穿着单薄的衣服,戴着一顶圆帽,脸上涂着小丑妆。那是一场独舞的戏,最后镜头是小丑流着泪告别。拍摄的时候是十一月,南京很冷,我拍了四个小时,那是我第一次感到当演员好辛苦。
微博上偶尔有人给我留言,问我是不是当年的小丑。三年多了,我再没有上过镜,居然还有人记得我。其实,那时候真的挺火的,仅仅优酷一个源头,就有上百万的点击,这是当时耽美类型微电影里最好的成绩。而我们有什么呢?一群大学生,都是门外汉,用学校的论坛和人人网疯狂地宣传,也就不到十万的点击,后来被一个同志微博大号转了,一夜之间就引爆了。
骂我的人很多,视频下的评论我都不太敢看,形容我丑的词汇真是花样繁多,多得我一时对自己的外貌彻底没了自信。最喜欢看到的评论是说他们很感动,看哭了。其实我没有刻意写一个很虐心的故事,只是同志的故事。只要是走写实风格的,大抵都不会太美好。
还是太年轻了,没经验,也不够团结,之后拍的几个片子都没能获得很好的成绩,虽然最后拍的《杀了学霸》得到了专业影评人的褒奖,但受欢迎的程度一直无法延续《小丑》的辉煌。现在想想,虽然那时候什么都不懂,但应该是误打误撞地走了为观众拍戏的路线。目标观众群体明确,我们精准地捕捉了他们的需求。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能够拍《小丑》是我为数不多的幸运事之一。二十三岁之前,我一无所有。多年渴求的愿望未能实现,心里的小期盼也无法落实,连拼尽全力的一场爱情也无疾而终。真是孑然一身,了无意趣。而这一切,都在临近本命年的这一年有了天大的转圜。出演《小丑》,便是其中重大的一桩。
我本科念的是数字媒体,大三的时候有拍摄短片的作业。第一次拍片,担当数职,编剧、导演、摄影、剪辑、配乐,以及男二号。疲惫的时候,我就想,会不会有一天,不用负责那么多的职务,让我也安安心心地演一演戏呢?毕业后,我跨专业念了编辑出版的硕士,心想这一生恐怕不会再跟拍戏有缘了。那时候一心想着好好把专业读好,然后在一家出版社里,终日审读着黑白的文字,沉闷而平静地,度了我的岁月。
研二时,一个广电专业的朋友邀我来帮他们一起拍一个短片。原本她只是想着我住在市区,能够帮忙搬搬东西。需要喜剧型的路人甲时,我客串了一番,然后,成了那个短片里讨论度最高的人。再之后,这个团队让我写一个剧本,由我自己出演。这个剧本就是《小丑》。
写完剧本后,我终于可以专心地去表演一次了。并没有什么经验,就凭着那点儿感觉和镜头感去演吧。心里有镜头,但忘记镜头。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我没那么害怕面对镜头了,表演起来,还算是自然。用了一个多礼拜,拍摄的成品只有十一分钟。第一次作为整个故事节奏的支撑者,我竟然有掏空了自己的感觉。
记得有一场哭戏。拍摄的当天先去了南京的一些景区拍了白天的戏,暮色沉沉时,我知道到了目的地就该拍哭戏了。在公车上一直酝酿着情绪,拍摄时却死活哭不出来。用洋葱熏了半天,眼泪把眼线都弄花了。卸了眼睛周围的妆,开始想和前任的一些心痛往事,果然就哭了出来。导演见状连忙开机,而我哭得太忘情,女主角走过来跟我搭戏,我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时间一久,想起来的事情都是开心。晚上收工的时候,制片人会给我们每人买一个麦当劳的香骨鸡腿,大家边吃边往地铁口走,我回市区,他们回郊外的校区。那一段时间东奔西跑,把南京最美的秋景都拍进画面,很累,但的确是货真价实地开心。我们都没有想过未来会怎么样,前一部作品才一万多的点击量,没让我们有太大的压力。
2012年12月21日,这个盛传的世界末日。导演怕真的有这么一天,于是将发布日期放在了这之前的几天。后来,它一点点地发酵,有了自己的生命力,最火热的时候,走在校园里会被人认出来。三年过去了,逐渐地,也没人再议论。我后来以更深入的身份制作了《女王》和《身体关系》,虽然也有出演,但都是客串。直到再度担当主角拍摄了《杀了学霸》,之后就没有作品问世。距离最近的作品也有两年了,偶尔,会有人在微博上询问我的情况,让我觉得惊喜。
硕士毕业后,我如愿进入了行业顶尖的影视公司,正儿八经地拍起了戏。后来,又从杭州到了北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懂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有时候跟人聊起工作,我偶尔会突然放空,暗自喜悦我真的在做这份工作了。也许我曾经一直有这个渴望。却不敢去仔细设想。本科那段拍摄短片的日子,我曾发自内心地以为,那就是我这一生仅有的跟拍戏有关的经历了。没想到,这个不敢想的梦想,有一天,成了现实。
至今,我都觉得命运之奇妙、之无法猜度,令人敬畏不已。到了二十七岁,其实我很少再谈论梦想。我就在自己的梦想里,做着喜欢的事情。虽然眼下许久没能体会当年拍戏的乐趣,我依然会想起那一年的许多故事,许多笑声,想起来时,便久久难以入睡。我有多久,没有那么开心过了。跟志同道合的人,做一件大家都喜欢的事情,把一个我们喜欢的故事,一点点地拍成可以让更多人共鸣的影像。起点,经过,结果,都令人愉悦。 在这个行业里,我有很多想要体会的分工。想当编剧,想当导演,也想再痛痛快快演上一回。如果条件允许,这真是一片温暖的海洋,我喜欢每一片礁石、每一缕水草、每一尾鱼。最初不敢做的梦,在《小丑》这里获得了生机。我并未获得任何成功与成绩,我只是快乐地,做着这个行业里的小丑。
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不想预测。我只要记得最初拍戏时候的快乐,便知道,只要能够做这件事情,我便是开心的。就像歌手迷恋舞台和歌唱,我迷恋着那些光影的变化,迷恋着,讲一个笑中带泪的好故事。也许有一天,《遇见》的声音响起来时,小丑会继续,跟他喜欢的人,陪你们悲欢离合。
最后说说这本《等一场七月季风》吧。
最初的灵感来自于进入影视行业后第一次拍戏时认识的一群跟组演员。在成都的那三个月,我跟他们成了朋友,了解了很多他们的故事,写了附在这本书番外的《偶然》。原本是想把《偶然》改成长篇小说,经过了一年多,我在这个行业认识的人、看到的事更多了,原先故事的格局太小,塞不进我这几年来的所见所闻,所以我重启了一个故事。写完大纲的时候给几个行业里的好友看,他们都觉得这才是真正写我们生活的小说,没有过分的解读和杜撰,基本算是我们的日常。在这里,要感谢金世佳,林西这个角色得益于他,详细的就不多说了。
写完的时候已经快到新年,新年新气象,我总是感觉春天来临时,会有一些特别的事情发生。就像《立春》里的王彩玲。过完年回到北京,在朋友的介绍下机缘巧合结识了水格兄。读书的时候买过几本他的小说,笑称毕竟也是他的读者。与他一下午相谈甚欢,促成了这一次的合作。跟他聊起的下一部,如今也有了思路。续集的缘起,就在这个故事里,一个关于心口上一把刀子的故事。
这个世界上,每天在发生那么多的相遇和别离。两个人能够遇到,能够互相喜欢,能够走到一起,能够白头偕老,是很小概率的事件。在遇到感情难关时,我每每在心里对自己说,你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即使到不了幸福,也只是有缘无分。遗憾一定会有,并没有什么办法阻止。失去爱情的这一阵子里,发呆的时间变得很多,我反复地思考相遇的意义,企图找到分开的答案,终于是找不到的。也许找到了,只是无法说服自己去接受。我的感情一直不顺,所以更愿意给故事里的人一个好的归宿,像祝福爱过的人一样希望他们都能幸福。最近时常会想起跟心上人摊牌的那一席话,反复咀嚼,想起对方说出口的某一些残酷决绝的句子,都是捅在心口上的刀子,等到我一点点地把它拔出来,也许就是我写新故事的时候了。我甚至想好了一些会有的台词,男主角对女主角说:“你需要自己拔出这把刀。等你拔出这把插在你心口上十年的刀子,我会帮你捂住伤口。”我愿意写这样温暖的故事。 至少,即使伤痕累累,我也还是愿意相信,总会有幸福。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写作的初衷,给书里的人安排幸福的结局,就仿佛让自己也跟着开心一回。
创作最快乐的是用情节虐贱人,最难过的是写别离和遗憾,其实我也承受不住那些伤感。最孤独的事情,是一个人经历完所有人物的悲欢离合,最后,跟他们一一告别。这场陪伴于我而言暂时结束了,我等不及要把这个故事告诉我最在意的朋友们。
这段时间,我走得不太容易。感谢陪着像个陷入爱情的高中生一样的我一起疯的你们,感谢在我忍住心痛努力放下时给我拥抱的你们,感谢赠我一场空欢喜的你。生命中的悲喜都是赠礼,多年之后我终会找到亲爱的路人们光临我生命的意义。云淡风轻时,能想起来的,一定都是最好的回忆。
年岁还长,我们都要好好的。
我们,下一个故事见。
我好像在等一场会带你回来的季风
我其实并不知道,我们是否会重逢。毕竟世界很大,一不留心就不知道你去了哪里。而季风按时就来,有时候吹开一树樱花,有时候吹落最后一片梧桐叶。好多年了,我望着蒲公英飞远,不见你在阳光下忽隐忽现的笑容。
关于你的记忆,是扑面而来的夏天的味道,透过树叶的阳光,星星灿灿,有六个棱角。穿白色衬衫的少年,骑着单车,乌黑的头发被潇洒地扬起来。你那么好看。所有的美梦里,一定都有你;所有哭醒的梦里,也一定都有你。我们不曾好好告别。与你别后的人生,我只能伴着回忆轻轻摇摆。那些回忆如同不断被擦拭的银器,如今已光亮得像稀世珍宝。
第一年,第二年……我不敢再转身看,因为你已经远在望不见的七年之前。在青春开始的地方,你小小的身影,好像坐在最远的位置看演唱会。我听得到所有的缠绵悱恻,眯着眼都看不清你脸上的喜怒哀乐。我努力去看,努力得眼睛酸涩,直流眼泪,依然看不见。绚烂的舞台灯光在视线里潋滟化开。
你还在吗?
你在哪里?
你,过得好吗?
嘟嘟嘟,拨出去的电话都是空旷的忙音。如同在山川峰顶大喊你的名字,重复着,重复着,远了,远了,但从来听不到远方山头送来回应。
我又站在夏天里,闭着眼睛,感受如约前来的季风拂着我的脸庞和裸露在外的皮肤。温温热热的触感,像一口呵出的气息。风轻揉着我的头发,像你的手。我在这样的错觉里,看到你一点点露出温暖的笑容。阳光把你的睫毛投成扇形的影子,好看得让我移不开眼睛。我在这样的风里轻轻笑了起来。
我从没勇气大胆承认,却好像一直在偷偷地等,风来时,你就回来了。这一年开始时没有任何特别,也没有人为我预言。春天的花开遍后凋落成一地斑斓,夏天的雨淅淅沥沥地打在窗上。四季轮转,星空璀璨。我好像听到轻轻的脚步声。
会是你吗?
北西著的长篇小说《等一场七月季风》讲述了制作人与演员之间的爱情故事。林西和赵媛是高中同学,情窦初开,却因大学的异地和误会断了联系,七年之后再相逢,他们的故事继续上演。赵琳作为娱乐圈的女王,先后错过了三段感情,回头发现,最初的才是最好的。
七年,全身的细胞都更换了一次,时间没有等我,你还在等我吗?
还记得年少时那个让你初次体验爱情滋味的人吗?关于TA的记忆,是扑面而来的夏天的味道,是透过树叶的阳光,星星灿灿,有六个棱角。经过了那许多年的肝肠寸断,再相逢,前程往事,要记得一笔勾销。
长篇小说《等一场七月季风》中,影视制片人北西首度讲述制片人和演员之间的爱情故事。那是纸醉金迷中的清新爱恋,璀璨星光中的纯真爱情故事。
湖南卫视《一年级·大学季》大一新生——赵顺然担纲封面模特,随书附赠精美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