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网络无孔不入、信息严重超载的时代,大脑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正受到空前严重的影响,而我们却毫不自知。阳曦译的《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作者特奥·康普诺利根据自身在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企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600余篇权威科学文献,分析了束缚智力表现的“四条锁链”,并提供了具体的解锁技巧和工具,帮助人们拯救自己的记忆力、专注力和创造力。
| 书名 |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
| 作者 | (美)特奥·康普诺利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这个网络无孔不入、信息严重超载的时代,大脑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正受到空前严重的影响,而我们却毫不自知。阳曦译的《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作者特奥·康普诺利根据自身在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企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600余篇权威科学文献,分析了束缚智力表现的“四条锁链”,并提供了具体的解锁技巧和工具,帮助人们拯救自己的记忆力、专注力和创造力。 内容推荐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头脑中充斥着过量的信息,每天都在邮件、电话、朋友圈和手头工作之间疲惫折返,最后却沮丧地发现,真正重要的事情还是没有做? 你并不孤独! 在这个网络无孔不入和信息严重超载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充当着“多面快手”角色,急不可耐地同时应对多种任务,透支着身体和精神的宝贵能量,对于大脑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受到的严重影响却毫不自知。 阳曦译的《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是欧洲商学院(INSEAD)教授特奥·康普诺利的代表作,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在一心多用的时代保持专注的书。特奥·康普诺利从大脑的工作机制入手,分析了摧毁大脑智力表现的“四条锁链”,并给出了具体的解锁技巧和工具,帮助我们把重要的时间放在创意构思和正确决策上,从而将个人能力和做事效率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目录 前言 PART 1 神奇大脑 一个简单而迷人的科学真相 第1章 关于大脑的惊人真相 1600亿个细胞与万亿条连接 层层递进的网络 连接全身每一个细胞的"身体脑" 每个人的大脑都彼此相连 第2章 果壳里的三种脑 慢而成熟的思考脑 快而原始的反射脑 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 第3章 思考脑:不能一心二用 惊人真相:思考脑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由于不断切换,你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给思考脑足够的时间 多任务并行的"神话" 第4章 反射脑:总喜欢抄捷径 先天捷径:偏见 后天捷径:习惯 警惕你的直觉 疯子的护栏 情绪: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奇妙组合 第5章 存储脑:至关重要的放松 第6章 如何在扁平的世界深入思考 深入阅读是思考不可或缺的前提 真正的对话对思考至关重要 分散注意力的罪魁祸首 PART 2 脑锁链 如何不自觉地摧毁自己的大脑 第7章 1号锁链:随时在线 信息过载 决策疲劳 "疯狂"的创意 济济一堂的孤独 第8章 2号锁链:多任务并行 多任务并行可能带来严重危险 最愚蠢的多任务并行 学会离线和批量处理 第9章 3号锁链:低水平压力 压力源自你的想法 随时在线会带来低水平压力 人体工学指南 第10章 4号锁链:睡眠不足 "昼夜节律钟" 浅睡眠与深睡眠同样重要 远非记忆力变差这么简单 灵光一闪时刻 云雀、夜猫子以及最容易受伤的"伪夜猫子" 第11章 离线思考为何如此困难? 我们是天生的条件动物 我们天生热爱眼下的满足 我们天生容易养成习惯 我们天生倾向于快速反应 我们天生对危险十分敏感 我们天生好奇 我们天生热爱兴奋感 我们天生追求确定性 我们天生需要归属感 我们常常被相当神经质的感觉驱动 PART 3 慢思考 如何解放你的大脑 第12章 1号解锁秘诀:离线思考 尊重并支持那些定期离线的人 别指望员工随时在线 第13章 2号解锁秘诀:批量处理 艾森豪威尔原理 帕累托法则 批量处理 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任务 从根源上消除多任务并行 如何打败邮件怪兽 第14章 3号解锁秘诀: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 设定两个就寝闹钟 如何戒除安眠药 找回健康的睡眠模式 警惕小睡 如何科学地应对时差 如何更好地应对倒班 第15章 4号解锁秘诀:科学应对负面压力 合理安排任务,消除慢性压力 如何提高耐压能力 迹象、征兆和警告信号 如何恢复压力平衡 第16章 ABC模式:如何把坏习惯变成好习惯 警告:改变初期会带来更多压力 除非你自己改变态度,否则什么技巧都不管用 光靠意志力是不够的 ABC分析与ABC日志 自我奖励和惩罚 反思和提醒 试读章节 如果你想发挥大脑的最佳潜能,你应该了解它的基本工作机制,然后你才会知道,该如何妥善利用你的大脑,达到理想的智力生产力水平。 1 600亿个细胞与万亿条连接 人类大脑是已知宇宙里最复杂的物体。把整个万维网所有的服务器、网络接人点、主干网、路由器、调制解调器、交换机、桥接器、开关和连在网上的每一台电脑加起来,与单个的人类大脑相比,都还显得十分简单和原始。 我们的大脑里有800亿个神经元,分为大约10000种不同的类型。每个神经元都能像一台小型计算机或微处理器一样处理电信号.与此同时,每个神经元还是一座小小的化工厂,随时向其他细胞发送化学信号一一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神经递质,它们负责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神经元之间彼此影响,同时还影响着其他细胞之间的连接.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和其他物质一起带给我们兴奋的感觉。还有一些神经递质类似鸦片,能够止痛、带来满足感。稍后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这些东西,以便更好地理解为什么离线如此困难,为什么那么多人对网络上瘾。 我们的大脑里还有约800亿个神经胶质细胞。直到最近,科学家们仍然认为神经胶质细胞在大脑里的作用仅仅是提供结构支撑、辅助新陈代谢、隔绝外界物质、提供发育基质。我们体内的大部分细胞都会定期更新,但神经元却不会更新,它们必须靠神经胶质细胞提供的营养来保持形状、维持功能。现在,学者们开始发现,这些神经胶质细胞也参与了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因为它们会影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而且我们在介绍睡眠的章节(10章、14章)中还会了解到,这些神经胶质细胞还负责管理身体产生的废物.考虑到大脑里的细胞在一刻不停地制造、释放化学物,你很容易想到管理废物是多么重要的一项工作。 因此,大脑里帮助我们处理数据的细胞总数共有约1 600亿个,这个数字是2012年全球网民人数的48倍,也相当于整个银河系恒星数量的1/2。 在这1600亿个细胞中,神经元的作用相对更重要一些,而每个神经元与其他1000—200000个神经元彼此相连,这意味着大脑里共有超过10万亿条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的连接(如果你很难想象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大,那么它相当于1一10x 1,000,000,000,000或是1—10,000,000x l,000,000)。单个人类大脑就像是一整台超超超超级计算机,或者由数十亿台微型计算机层层叠叠连接形成的巨大网络,其中每一个细胞的功能都相当于一个小型网络。要存储新的信息和技能,我们不一定需要新的细胞,只要建立新的连接就好。在我们安然入睡的时候,形成新连接、取消旧连接、重新建立连接的活动仍在一刻不停地进行。 直到最近,人们依然认为这些连接多少有点像电线,它们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每小时1.2英里到每小时250英里)传输电流,但只能被动地从一个细胞通往另一个。但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大脑里的这些“电线”并不是被动的死物,它们会影响信息的流动,能够逆向传递信息,甚至它们自己就能完成很多处理信息的工作,大脑的计算能力也因此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的等级,简直让没见惯大数字的人看得头晕目眩。这套出色的网络就是我们的大脑! 大脑里的1600亿个细胞活跃地协同工作,同时处理成千上万个任务,这一切都在我们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完成,而且这套庞杂的网络也没有统筹全局的“司令官”。如果非要说哪个器官承担着重要的中枢控制任务,那可能是我们的生物钟,它负责协调这数以万亿计的互动。IT专家常常提起“分布式计算”的概念,大脑就是这一理念最完美的实践,它的精妙与复杂程度大大超过了我们最先进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包括万维网。 大脑的另一项优秀特质是它有惊人的容错率.我们或许会因为衰老或意外失去大量的脑细胞,但整套系统的功能却有可能完全不受影响,这是因为大脑一直在为自己编程和更新,它一刻不停地建立新的连接或修正旧的连接,大脑拥有强大的自我纠正和修复能力,尤其是在我们进入睡眠状态以后。这样的修正和恢复不仅仅存在于细胞和细胞群层面,大脑的某个部分甚至可以完全接管另一个毫不相关的部分的功能。对计算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依然遥不可及,一个出错的晶体管就足以毁掉一整块芯片。 P5-7 序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和大脑超载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大脑如何工作、弄清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力生产力已迫在眉睫.令人诧异的是,大部分脑力劳动者对大脑的运作方式几乎一无所知,尽管出色的大脑是他们最重要的生产工具。 首先,我们必须看清这场信息技术革命的本质:它绝不意味着超级计算机会彻底取代人脑。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喜欢举例说,IBM那台名叫“沃森”的电脑在电视节目《危险边缘》中胜过了人类选手,或者更早的例子,IBM的超级电脑“深蓝”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然而事实上,宣扬这些观点的人无知得可怕:他们既不懂计算机,也不懂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和出色之处. 玩上一小会儿以后,哪怕是只有六岁的孩子,他对国际象棋的理解和领悟都能超过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这是因为只有人类的大脑才能完成“理解”“领悟”这类工作。著名科学家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说过,如果有一天,电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能说“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然后自发创造性地利用隐喻来做出解释,到那时候,电脑才算是和独特的人脑有了那么一丁点的相近之处。 这场信息技术革命真正的核心在于,我们能够将现代技术与人类大脑的独特能力相结合,进行深度的思考,从而得到更多的知识与领悟,到达此前无法企及、甚至根本无从想象的高度。 顺便说一下,卡斯帕罗夫很清楚这一点,他还参与过一个象棋实验,参赛选手可以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下棋。Playchess.com网站跟进了这个想法,2005年,他们组织了一次大型锦标赛。比赛中发现,若是给中等水平的象棋选手配上中等水平的电脑,只要运用得当,这样的组合足以击败超级电脑和象棋大师。 今天,我们手机的计算能力已经和1997年击败卡斯帕罗夫那台超级电脑差不多了,然而人脑与计算机的合作,这场革命才刚刚拉开帷幕。 因此,我写下这本书,献给那些希望更了解自己大脑的人,那些想要打破束缚大脑的无形锁链、提高自身智力生产力的人。如果你是一位脑力劳动者,如果你想释放大脑与IC7.工具(信息通信技术的简称)的最佳潜能,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我解释了大脑的工作机制。对大部分人来说,单单是这些新鲜劲爆的信息就能带来不少启发,足以让他们提高自身的智力生产力,发现新的工作方式。 在第二部分,我解释了一旦忽视大脑的优势和劣势,就会给自己的大脑套上无形的锁链。大脑的锁链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我曾指导、培训过许多专业人士,根据过往的经验,这些观点将启发你找到更好的用脑方式。 在第三部分,我提出了解开大脑锁链的方案一一慢思考,其中包括一些具体的小窍门、小游戏和小实验。这些解决方案有针对个人层面的,也有针对公司和团体层面的. 3分钟速测:你是否需要本书 开始阅读本书之前,我们先测试一下你是否真的需要它,只需要回答8个简单的问题就好。要是结果表明你并不需要这本书,那就不要浪费时间了,你可以把它送给某个真正需要的人。 当然,你可能只是想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希望借此提升自己的智力生产力,或者你就是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是这样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跳过下面这些问题,直接开始阅读第一部分。 如果你并不确定,或者给出否定的回答。那么请先阅读下面的描述,看看是否符合你的情况(以下描述中的“在线’包括网络、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等等)。 (1)在工作申,我常常同时处理至少五个任务。我不断地来回切换, 通常不会一次性完成某个任务(比如说你正在写一份备忘录,然 后申途接了个电话,再回几封电子邮件,这时候你又接到了老板 或同事派来的更紧急的任务,处理完毕后再回最后一封邮件,最 后再接着写备忘录,诸如此类)。 (2)我在做其他事情之前总是先检查电子邮件。 (3)我在线的时候,如果有人找我,我通常会先说“稍等几分钟”。 (4)我上厕所的时候也保持在线。 (5)我的睡眠时间通常少于7小时。 (6)我常常处于持续的(低)压力或紧张状态中。 (7)在我工作的时候,连续45分钟不受打扰(没有电话,没有电子邮 件,也没有短信)的情况一周最多出现两次。 (8)就算没有外界干扰,我也很难集中精力持续半个小时阅读一本书,或者一份很重要但很长的报告。 如果你的答案全是“否”:你并不急需这本书,不过从书中你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大脑的有趣知识。 你回答“是”的问题只有“每天睡眠少于7小时”:请直接跳到第10章和第14章,了解睡眠如何影响智力生产力和创造力。 你回答“是”的次数越多,阅读本书对你来说就越紧急、越重要。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