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海味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元魁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青石头栏杆玉石头桥

青石头栏杆玉石头桥,桥底下还有个吊桥。

花儿毕竟是民间口头创作的艺术,即兴唱出,只为句子“连相”,不甚理会内容是否经得起推敲。像这两句,势必让桥梁专家取笑。石桥下有个吊桥,世上哪有如此叠床架屋的建筑艺术?浪费材料不说,也不美观。诚然,这是“鸡蛋里挑骨头”。花儿表白的是一种美好宏愿,人间多桥。诚如民间所说的“话丑理端”,需要理解。

多桥的城市一定是发达的城市,这当然不包括独木桥。独木做桥,入画有意境,入诗产生美感,但实用价值太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是自愧弗如、不求进取、得过且过的旧观念。“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追逐热门,相互倾轧挤兑的现象更令人头痛。人们需要和向往的,无疑是那些畅通的桥,无论它是架在河上还是架在人们的心上。

小时候观看秦腔传统剧《天河配》,又听大人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说七月七这天,世上所有的喜鹊都飞入天庭,在银河上集聚成一座桥梁,供牛郎织女相会。这美丽浪漫的民间传说已被庸常的尘嚣掩尽,《天河配》一类的旧戏也绝少出演。但“鹊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被现代的婚姻介绍机构沿用。“鹊桥联谊会”旨在提供机会、场所,让那些苦于找不上对象的男女早结姻缘。可见“鹊桥”虽然虚幻,却由于“为人提供方便”的精神内涵而经久不衰。

前不久,《西海都市报》刊载某先生介绍当年西宁桥梁的文章,其中提到“握桥”。笔者以为,“握桥”应为“窝桥”。青海方言中,窝可解为凹或缩。“你窝在家里”即“你缩在家里”的意思。解放初期,南川水磨村附近有一座极其简陋的便桥,两头路面高,下斜坡才是搭在沟底的便桥。当地村民称它窝桥,想必以其下凹的状态而得名。

交通便利,桥是必不可缺的因素。逢山开洞,遇水架桥。像笔者提到的这座窝桥,结构虽然简陋,却是南川道上的要冲,每每被山洪冲刷,桥面塌陷,交通便受阻。那时候城郊乡野能有这样的桥,值得庆幸。更多的河流水沟,在两岸垒些石块,横搭一根树干或两根树干做桥。过这种桥,青壮年尚可,头昏眼花的老翁和小脚老妪只能望而怯步。夏秋雨季,猛水下泄,此桥不复存在。难怪那时候人们把修桥补路奉为头等善举。

那时候西宁市民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大桥,无非通济桥、惠宁桥,即现在的西关桥和新宁桥。偌大一个省城,被流经市内的湟水河、南川河分割成数片,城中、城西、城北之间人们商贸交流,非这两桥,别无他途。市内小孩拣了杂骨,要去小桥化工厂收购,得步行绕道城西过惠宁桥方可到达。南川东路的居民去一河之隔的西路办事,得先进城过通济桥再南行数里才能到达,费时费力。想省事只能涉水过河。无奈夏秋雨季水流湍急,冬春水寒侵骨,想平安,还是绕道为好。

东稍门外的玉带桥,早年在市民心目中地位不菲,似乎是因为这好听的名称。近年,曾有外地旅游者有感于这典雅的名称,设想必是一座玲珑别致的玉砌古桥,其形、其势、其名均可与江南的名桥媲美。东问西觅找到瓦窑沟,有的只是一个被参差错落的民房拥挤着的泄洪涵洞,哪有什么造型优美的玉砌古桥!惊讶之余,对玉带桥名不副实的现象困惑不已。

这类轶事50年代也曾有过。京城来一画家,探知西宁城郊有一名胜——天边月牙桥。明查暗访数日,竟无人知晓。后遇知情老翁,领画家出水眼头经鱼场台到南山寺脚下,眼见为实,原来是搭在官渠上的半块石磨,不禁感慨系之。玉带桥也罢,天边月牙桥也罢,有其名而无其实,被人淡忘便在情理之中。桥之实是连接此岸与彼岸,使天堑成为通途。从最原始简便的独木桥到结构复杂、造型优美的钢筋水泥大桥,桥的演变自有一番曲折,作为受惠于桥的行人,记忆中或多或少都会保留一些与桥有关的往事,除非他是那种“过河拆桥”的人。

P3-5

目录

第一辑:花儿名句随想

 青石头栏杆玉石头桥

 花花被儿绿档头

 鸳鸯枕头不稳当

 毡帽里捂脚(者)哩

 清茶不喝奶茶喝

第二辑:舌尖上的青海

 炒面

 话说面片

 杂碎

 酸菜

 大美在杏外

 大豆

 洋芋

 花儿精神月亮心

 “偷”的道理

 驴日的猪头

第三辑:山水人文的青海

 绕过金瓦寺

 山水纵横

 梨花盛开的地方

 那一个测点

 登高

 军马场遗魂

第四辑:方言俚语话青海

 心仪三题

 酒怕曲儿肉怕蒜

 说床道炕

 墙上春秋

 井的故事

 采珠

 远近水磨村

 春醉一条街

 也是艳阳天

 闲话蜜蜂

第五辑:品味夏都西宁

 私家花园

 西宁夜生活

 如歌的行板

 做尽秋声

 这是一支随想曲

 巨人

内容推荐

陈元魁著的《青海味道》形象地记录和传达出青海河湟地域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众的精神风貌以及文化心理,有着鲜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文化认知价值。

本书所收录的散文题材涉猎广泛,几乎触及到青海河湟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笔细腻,有工笔画的韵致,对生活的描摹有着水的涵养功能和火的温暖作用,以及水与火相生相克的对立统一的哲学意味。

编辑推荐

陈元魁著的《青海味道》共分花儿名句随想、舌尖上的青海、山水人文的青海、方言俚语话青海、品味夏都西宁五辑,从这五个层面展现了青海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民风民俗,散文特有的笔法更能凸显作者深沉而真挚的故乡之情,更加希望将美丽的家乡介绍给更多的人,美需要分享!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5: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