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又名《老子》,记录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无论是从做人修身角度,还是从做事处世角度,这本由张卫萍、桑艳军主编的《道德经智慧》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 书名 | 道德经智慧/读国学长智慧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原农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道德经》又名《老子》,记录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无论是从做人修身角度,还是从做事处世角度,这本由张卫萍、桑艳军主编的《道德经智慧》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内容推荐 《道德经》,又名《老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和朴素辩证法观点,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张卫萍、桑艳军主编的《道德经智慧》是对《道德经》的解读。 目录 修身处世的圣经 第一章 生存智慧 善鉴别人,易于成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上善若水,忍者无敌 出生入死,顺其自然 无以贵高,必将垮台 顺从自然,一帆风顺 不行而知,不见而明 遵循自然,就无束缚 师法自然,可以成道 第二章 处世智慧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知道满足,才能长久 放纵欲望,物极必反 欲做大事,见首藏尾 委曲求全,赢得时机 道常无名,知之不殆 功业完成,含藏收敛 追求有度,适可而止 得意之时,不要忘形 自以为是,是谓大病 第三章 做人智慧 以人为先,以己为后 挫掉锋芒,消除纠纷 有大德者,有真内涵 好武力者,志不可得 道若母性,顺道而为 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以和为贵,和气致祥 求诚行善,不求回报 安分守己,才无大碍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第四章 竞争智慧 不与人争,故无过失 有之为利,无之为用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断绝圣明,抛弃智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终不为大,能成其大 沉默是金,寡言是福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五章 心灵智慧 摆脱杂念,冲出牢笼 宠辱若惊,认真对待 感恩生活,快乐在心 天道不亲,常与善人 知足常乐,贪得招祸 务虚名者,招灾惹祸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以人为镜,修炼自身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清静无为,包容一切 众人熙熙,我独泊泊 以其无私,而成其私 身心平衡,无忧无虑 第六章 进取智慧 立身要正,眼光要远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慎始慎终,则无败事 治人事天,莫如吝啬 以德立身,唯道是从 谦虚谨慎,绝不放纵 有生于无,无生于有 成功之路,绝无坦途 第七章 管理智慧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无为而治,清静治国 头脑灵活,以退为进 自珍自爱,但不自贵 美言市尊,美行加人 民不畏死,死有何惧 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以柔胜刚,以弱胜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以柔克刚,大道无为 第八章 领导智慧 善士不武,善战不怒 轻视敌人,必遭祸患 治理大国,若烹小鲜 百川之王,善处低下 遇弱示强,遇强示弱 同善同德,和顺归一 无信不立,有信乃成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生存智慧 老子的生存智慧是说人要顺从自然规律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因为违背规律往往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甚至会引来灭顶之灾;反之,顺从规律则会循序渐进、一帆风顺,并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善鉴别人,易于成功 【经典语录】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语录释义】 善良的人,可以做不善良人的老师;不善良的人,可以让善良的人引以为戒。 【解读】 老子教我们,要想得“道”,让自己善行,必须做到离“道”之人向得“道”之人学习;而得“道”之人则以离“道”之人为戒,以防止自己远离大道,如此方能达到同“道”的目的。 老子在这里是提倡一种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学习别人的长处,以别人的短处为戒,这点对于任何一个追求成功的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智慧悟语】 学习别人的长处是成功的重要秘诀。 有些人之所以能达到目标就在于他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完善自身的不足。 “胡服骑射”的故事,能很好地说明关于学习他人长处的重要性。 战国时期,赵国的北方大多是胡人部落,他们虽然和赵国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但常有小的掠夺战斗。由于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长裤,所以骑马作战时动作十分灵活。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往来奔跑,迅速敏捷。而赵国军队虽然武器比胡人精良,但多为步兵和兵车混合编制,加上官兵都身穿长袍,骑马很不方便。因此,在交战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鉴于这种情况,赵武灵王就想向胡人学习骑马射箭。要学习骑射,首先必须改革服装,采用胡人的短衣、长裤服式。 于是,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2年开始改革,在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下令在全国改穿胡人的服装。由于穿胡服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事很方便,所以胡服很快受到人民的欢迎。赵武灵王改革服装成功之后,接着开始训练骑兵队伍,他改变原来的军事装备,让士兵脱掉长袍,统一换上胡服。赵国的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后来,赵国不但打败了过去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还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成为当时的“七雄”之一。 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结合自己的实情做一番比较,以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或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是成功最重要的秘诀之一。 拿破仑·希尔在成功之前,曾利用20年的时间帮助钢铁大王卡耐基工作。这期间,他一分钱的报酬也没有,但他在帮助卡耐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他本人在成功学研究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特长,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始终无法赶上别人,更不用说超越了。所以,要想获得成功,我们不仅要发挥好自己的长处,还要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 有人说香港人比内地人聪明,其实不然,只是他们更善于借鉴罢了。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产品,内地一些厂商马上依样画葫芦,尽管产品几乎可以乱真,但终有假冒伪劣之嫌,登不得大雅之堂,更不用说与人竞争了。香港人则不然,他们会先对这种新产品进行一番解剖,再看看可改进之处,使之更加完喜。当改进后的产品问世的时候,已不是先前的翻版,而是一副可以抢占市场的全新面孑L了。 试问,当大家一拥而上,复制新产品时,而你独如精明的香港人一样,那么还何愁不会成功呢? 一说起借鉴,有人就会援引“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典故,把借鉴贬得一无是处,他们说:“为什么要借鉴、模仿别人呢?要干就要拿出自己的一套来!”这话听起来很豪壮,殊不知,没有“东施效颦”的勇气,没有“邯郸学步”的追求,连模仿都没勇气,更别说借鉴了,而离开了模仿和借鉴,又何来创造呢? 《道德经·第二十t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P3-5 序言 中华文明星光灿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圣先贤仰观宇宙、俯察自然和社会的产物,是无数圣贤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持续五千年之根,是炎黄子孙世代延续的精神源泉。 文明是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出来的。最能全面而突出重点呈现中华文明的就是国学。因为国学的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其中,五术包括山(仙)、医、卜、命、相,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诸子百家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等。 国学源远流长,千年沉淀而成,恢弘壮阔,蔚为大观。国学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是中华儿女数千年的智慧源泉。我们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后备军,无论是从开启自身智慧角度,还是从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增强道德修养角度,抑或从增强民族自信心、向世界推荐中华文化角度,都需要学习国学——在学习国学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学习国学过程中吸取智慧。 然而,由于国学著作以文言文写作而成,文繁意深,微言大义,青少年朋友难以读懂,往往浅尝辄止,难以深入阅读,至于从国学典籍中吸取智慧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古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社会观念、所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与现在又大有不同,这又造成青少年在阅读国学著作时容易产生理解障碍。 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朋友消除阅读障碍,轻松快乐地学习国学,有效地从国学中吸取智慧,我们组织广大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读国学长智慧丛书。挑选国学中最能启迪人智慧的经典名著进行翻译、解读,并以专家的视野进行智慧点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读就懂,一读就能启迪智慧。 读国学长智慧丛书包括《周易智慧》、《论语智慧》、《孔子家语智慧》、《道德经智慧》、《墨子智慧》、《孟子智慧》、《荀子智慧》、《庄子智慧》、《鬼谷子智慧》、《韩非子智慧》、《孙子兵法智慧》、《三十六计智慧》、《吕氏春秋智慧》、《智囊智慧》、《菜根谭智慧》、《近思录智慧》、《传习录智慧》、《颜氏家训智慧》和《孝经·二十四孝智慧》。 《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涵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其影响遍及中国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周易智慧》是我们学习国学智慧的源头活水。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是儒家经典著作。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最为深入。《论语智慧》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孔子家语》是孔子的“起居实录”,与《论语》相媲美。从儒家思想吸取智慧,《孔子家语智慧》是绝不容忽略的。 《道德经》又名《老子》,记录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无论是从做人修身角度,还是从做事处世角度,《道德经》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墨子是“劳动人民的哲学家”。《墨子》中“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观点都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提出的。劳动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墨子智慧》自然是不容小觑的。 孟子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号称“亚圣”;苟子继承孔子的“外王学”,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地总结和吸收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因此,要进一步吸取儒家智慧,必须读《孟子智慧》和《苟子智慧》;要进一步吸取道家智慧,必须读《庄子智慧》。 《鬼谷子》是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的书。《韩非子》呈现了韩非的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专制君主提供了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不难看出,《鬼谷子》和《韩非子》非常实用,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三十六计》是有心人博集群书编撰而成的兵家通俗读物。《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所挑选的精华千百年来就应用于各领域,为人民所喜爱和接受。 《吕氏春秋》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家、墨家、法家、兵家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它是“包容并蓄”诸子百家“客观公正”的著作。《吕氏春秋智慧》对广大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近思录》、《传习录》、《智囊》和《菜根谭》都是中国古代优秀读书人结合自己心得和领悟,在某一方面进行的智慧总结——或者是为学智慧的总结,或者是修身智慧的总结,或者是处世智慧的总结。从国学中吸取智慧,《近思录智慧》、《传习录智慧》、《智囊智慧》和《菜根谭智慧》都是精中选优之作。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人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是吸取古人治家智慧和家教智慧的首推之选。 相比世界其他文明,中华文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孝文化。《孝经》和《二十四孝》是中华文明传承孝文化中的“一雅一俗”,相映成辉。传承中华传统孝文化,《孝经·二十四孝智慧》将会提供最美味的精神食粮。 诚然,国学博大精深、蔚为壮观,以上所选著作仅仅是沧海一粟,但却是“国学经典中的经典”。广大青少年朋友通过阅读本套丛书,能准确地了解国学的精髓、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粹,最有效地吸取智慧、启迪才智,提高国学文化素养和自身修养,达到开阔眼界和增长智慧的目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只要广大青少年朋友勤于学习国学,乐于学习国学,从国学中吸取智慧、增长见识和修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将会变成生活中最愉悦而有意义的事。 编者 2015年3月6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