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增长下滑的现实,新常态下既得利益固化,传统思维方式和投资饥渴症仍然有强大的惯性,使凝聚改革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的难度也更大了。究竟应该如何应对?从理论和国际经验来说,对于已经处于世界经济一体中增量第一、总量第二位置的我们,都需要顶住压力,坚定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使得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这才是经济再平衡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吴敬琏主编的《比较(77)》的文章从不同视角探讨了这一主旨。
吴敬琏主编的《比较》是为读者提供的一个有关比较制度分析的学术性平台。《比较》站在理论前沿,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选择地介绍别国的经验和教训、转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比较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评论。
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比较经济学观察
论“结构性”货币政策
特稿
为何发展中国家征收那么少的税?
为何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征收那么多的税?
新书架
美式资本主义的蜕变
前言
管理全球金融
比较之窗
欧洲和亚洲金融市场的政治经济渊源
城市化
从日本的经验看中国城市化和京津冀一体化
改革论坛
第三次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修订
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山西省永济市蒲韩农协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