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贺龙的1927年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贺晓明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贺晓明著的《贺龙的1927年》介绍:“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武装起来,给以蒋介石为首的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以有力反击,高举起中国革命斗争的鲜明旗帜,坚决进行武装斗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胜利。

内容推荐

2017年8月1日,是南昌起义90周年纪念日,贺晓明著的《贺龙的1927年》系专门为此策划推出。90年前的8月1日凌晨,震耳欲聋的枪声打破了南昌城夜空往日的静谧,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中国共产党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一南昌起义由此而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由大革命失败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进入创造红军的新时期”的标志,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揭开土地革命序幕和探索中国革命新路的开端。威震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还造就了一大批名将,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人民军队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绩。1955年首次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有7位参加了这次起义;10名大将中有4位直接或间接参加了这次起义;6名上将、11名中将和诸多少将参加了这次起义。书稿视角多样,观点独到,文史结合,可读性强。特别是描写贺龙同志参加共产党追求信仰的历程曲折复杂,艰辛执着,既表达了对南昌起义历史功绩的赞扬之情,缅怀了在起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同时也激励后人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会发生南昌起义

 第一节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误判

 第二节 为什么国共两党可以合作北伐

 第三节 蒋介石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第四节 国共合作始末大事记

 第五节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第二章 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

 第一节 南昌起义的过程

 第二节 共产党对军事工作的认识是逐步明确的

 第三节 南昌起义领导机构

 第四节 南昌起义作战计划

 第五节 周总理、七位元帅、四位大将在南昌起义中的情况

 第六节 周总理亲笔修改的“八一”起义宣传提纲

 第七节 张发奎口述

 第八节 有关南昌起义的几个概念

第三章 贺龙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节 贺龙出身于一个具有高贵家族传统的家庭

 第二节 贺龙的性格

 第三节 贺龙早期的治军与安民

 第四节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革命军队

 第五节 贺龙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第六节 严肃军纪秋毫无犯

 第七节 追求信仰,绝不趋炎附势

 第八节 贺龙从来不做后悔的事

 第九节 领袖、战友眼中的贺龙

第四章 20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第一节 20军是一支骁勇善战的钢军

 第二节 贺龙如何带领20军参加南昌起义

 第三节 向20军敬礼

第五章 贺龙回忆南昌起义

 第一节 一切依靠党和群众(节录)

 第二节 贺龙副总理谈“八一”起义(1959年10月18日)

 第三节 从两把菜刀起义到南昌起义

第六章 毛泽东的“八一”情怀

 第一节 建军节 的由来

 第二节 政治风雨

 第三节 毛泽东的建军之路

后记

试读章节

五、国共合作依靠领袖意志党内缺乏普遍共识

很大程度上,中国共产党是靠组织纪律改变了党员的态度,国民党则是靠孙中山的领袖权威推行与共产党合作的政策。当国共“党内合作”的决定公布后,由于原来意识形态的不同,战略目标的不同,双方党内都产生了思想混乱和反对合作的声音。

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问题,自共产国际提出之后,主要在两党领袖层间进行磋商,由双方主要领袖参与和做出国共合作的决策。在合作形成过程中,双方都忽视了对各自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进行“党内合作”的宣传解释工作。

中国共产党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成立时,是对国民党持根本排斥态度的。在国共合作的酝酿过程中,一直坚决反对采用“党内合作”方式的,只是最后屈服于共产国际的严明纪律,因此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党员加入国民党,并不是在思想上认识到了“党内合作”的意义,而基本是比较勉强的组织服从。这种合作状况又建立在必须牺牲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在党内造成的不良情绪。

对于国共党内合作形式所产生的这种种矛盾,共产党人在国民党改组之前就已经觉察到了。几乎很少有人把共产国际有关指示和中共中央决议中关于争取领导权以及变共产党为群众性政党的要求,看成是必须立即实行的任务,但人们也决不愿意把自己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国民党党员。信仰的选择是不能强迫的。

然而,苏联和共产国际的部分领导人不是这样认识问题。他们确信:一切必须服从于反帝斗争的需要,因此首先必须改造和发展国民党,只有如此才能巩固和扩大共产党。鲍罗廷甚至宣布说:他在报纸上谈国民党,归根结底就是“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力”和“巩固共产党”。因此,他们极力强调严守纪律,不使用任何“左”的共产主义言辞,明确主张共产党人应约束自己,不要“引起麻烦”。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共中央在国民党一大后立即通过了一个妥协和调和的决定,劝告党员不要引起国民党人的任何反感,不要“徒然使革命势力内部发生不必要的分歧”,包括国民党内“左右之分歧”,而且应当使一切工作都“用国民党名义,归为国民党的工作”,只有“国民党不愿用其名义活动的,仍作为本党独立的活动”。甚至发展组织,亦应“十分慎重”,以免“国民党误会我们有意去拉他们的党员”。为此,谭平山、林伯渠等甚至辞去了国民党中执委常委和农民部部长等职,让与国民党人,以示诚意。但是,用这种态度来处理国共关系,很快就证明是行不通的。

两个月之后,中共中央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指导下,召开了中央执委会第一次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对中共过于服从于国民党的需要,卷起自己的旗帜进行了批评,维经斯基明显地不赞同在国共合作中牺牲中共自身的利益与发展。因此,会议做出了与之前不同的决定,明确肯定:

第一,国民党就其性质而言,是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其必然“趋于妥协”,而不能奋斗到底,故左派对右派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为“巩固国民党左翼和减杀右翼势力”,必须避免盲目扩大国民党的组织,并设法改变国民党一大后过于集中和强调一致的缺点,应宣传“国民党依他的社会成分(阶级分子)及历史上的关系看来,客观上不能有严格的集中主义及明显的组织形式”,从而便于共产党在各种场合开展对右派政策的公开斗争和进行反帝革命的广泛宣传。

第三,必须把产业无产阶级统统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为贫苦佃农谋利益。不仅如此,只有“在大产业的工人里扩大我们的党”,并把阶级斗争引入国民党,才能“防止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民族解放才能彻底”。

不难看出,这是一次旨在加强火药味的会议。然而,在国民党内部不满共产党的情绪已经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强调独立性,强调派别斗争和反对一切妥协倾向,国共之间的矛盾必将进一步激化。

两党内部合作期间被压制忍让过多,积怨过深,矛盾最后上升到仇恨,加之天生的阶级对立,共产国际从国共合作到分裂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P18-19

序言

回忆“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武装起来,给以蒋介石为首的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以有力反击,高举起中国革命斗争的鲜明旗帜,坚决进行武装斗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胜利。记得“八一”南昌起义的前夜,内外情况是异常紧急的,蒋介石在4月12日就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的政变与屠杀;5月21日,长沙又发生了反革命的政变与屠杀;7月15日,武汉的国民党中央也公开地叛变了革命。而当时中国共产党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在这样紧急的关头,不但没有坚决地去发动群众的斗争以推进革命运动的发展,去回击反革命分子的进攻;相反,对于反革命却采取了可耻的投降政策,不敢发展农民斗争,不敢武装工农。这样,就便利了反革命对革命群众的进攻,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受了失败。而毛泽东同志当时是极力主张放手发动和武装工农群众的。革命者越坚决,就越可以制止反革命的进攻,与中止中间派的动摇。在毛泽东同志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第一次独立地拿起了武器,向反革命进行有力的还击。这样,就爆发了“八一”南昌起义,和相随而来的湖北农民起义,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的湖南农民的秋收武装起义,广东海陆丰的农民起义,广州的十二月起义,以及朱德同志所领导的湘南起义。在这些起义中所产生的军队,就组成了最早的中国工农红军,后来又发展成为抗日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和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8月1日

后记

转眼间黄霖叔叔去世32年了,今年又恰逢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0个建军纪念日。在这个伟大节日到来之际,缅怀黄霖叔叔这位跟随爸爸参加过南昌起义的第20军警卫连连长,心里始终充满了敬佩、亲切之情。

1982年前后的一个暑期,妈妈和黄霖叔叔都在北戴河休息。中直疗养院和组织部疗养院只隔一道街、一个坡。那年“八一”的清晨一大早,黄霖叔叔夫妇很早来到我们家。

“薛明同志我们来看看你,祝你建军节快乐!”一头白发的黄霖叔叔把一束鲜花献给了妈妈。这是他们老两口一路边走边采的鲜花。

妈妈非常高兴。“快请坐,黄霖同志。咱们一杯清茶一起过个‘八一’吧!”叔叔告诉妈妈,他与爸爸从起义后分手,一直到延安才重逢。爸爸紧紧拉着他的手说:“那个时候我真不愿意和你们分开。”

1985年,黄霖叔叔走了。1995年,我带着《铁血春秋》摄制组到子固路第20军军部拍专题片,我特意去看望了黄霖叔叔的家人。他的老伴告诉我,叔叔走前特别交待,要把他的骨灰放一部分在指挥部小楼外面的墙角下,不许立标志。叔叔说:“南昌起义时我给老总在这里站岗,我走了还要在这里给老总站岗。”这件事情我还是向纪念馆反映了。

建军70周年的时候,我再去子固路,看见这里的管理人员在墙上嵌进了一块黑色的大理石,上面写着黄霖叔叔这位八一南昌起义老兵的生平。轰轰烈烈而又普普通通的一生,这就是黄霖叔叔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这是一笔无价之宝。

我和黄霖叔叔谈得最多的是南昌起义。在他影响下,我写出了第一稿《国民革命军20军在南昌起义中》。黄霖叔叔看后严厉批评了我,“晓明你写的不如咱们聊得好。”他对我期望太高,我没有做到。

后来黄霖叔叔自己写了一本《从武汉到潮汕——贺龙的警卫连长随军见闻记》。其中《张发奎口述自传》的部分内容与黄霖叔叔的这本书,在某些细节上,隔海隔空有过切磋,挺有意思。

现在书又写完了,以此来纪念所有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前辈和先烈们。南昌起义在我们心里点燃的火炬,像指路明灯一样,永远照耀前进的方向。

贺晓明

2017年4年17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3: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