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慈编著的《公羊传》是“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之一,是对《春秋》这部孔子编修的记载鲁国隐公至哀公时期(即公元前770至前481年近三百年间)历史的著作加以解说之书。
| 书名 | 春秋公羊传译注(上下)/中国古典名著泽注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尚慈编著的《公羊传》是“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之一,是对《春秋》这部孔子编修的记载鲁国隐公至哀公时期(即公元前770至前481年近三百年间)历史的著作加以解说之书。 内容推荐 由于文意隐晦难懂,《公羊传》自汉代以来一向遭受冷落,少有问津者,《公羊》学几成绝学,今天的读者对《公羊传》更是十分生疏。 刘尚慈的这部《春秋公羊传译注》,对《公羊传》作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整理,作了审慎精到的标点、今译、注释,有助读者阅读《公羊传》,了解《公羊传》,对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也有重要意义。 目录 凡例 隐公(公元前722-前712年) 隐公元年 隐公二年 隐公三年 隐公四年 隐公五年 隐公六年 隐公七年 隐公八年 隐公九年 隐公十年 隐公十一年 桓公(公元前711-前694年) 桓公元年 桓公二年 桓公三年 桓公四年 桓公五年 桓公六年 桓公七年 桓公八年 桓公九年 桓公十年 桓公十一年 桓公十二年 桓公十三年 桓公十四年 桓公十五年 桓公十六年 桓公十七年 桓公十八年 庄公(公元前693-前662年) 庄公元年 庄公二年 庄公三年 庄公四年 庄公五年 庄公六年 庄公七年 庄公八年 庄公九年 庄公十年 庄公十一年 庄公十二年 庄公十三年 庄公十四年 …… 闵公(公元前661—前660年) 僖公(公元前659—前627年) 文公(公元前626—前609年) 宣公(公元前608—前591年) 成公(公元前590—前573年) 襄公(公元前572—前542年) 昭公(公元前541—前510年) 定公(公元前509—前495年) 哀公(公元前494—前481年) 《春秋公羊传》概述 试读章节 国家灭亡了。是谁灭了它?齐国减了它。为什么不说齐国减了它?为齐襄公避讳。《春秋》为贤者避讳。为什么认为襄公贤?他复了仇。是什么仇?是远祖的仇。齐哀公被周天子烹杀,是纪侯说了他坏话。认为襄公在这件事上的所作所为,表现了他竭尽侍奉祖宗的心。竭尽是什么意思?襄公将要向纪国复仇,占卜吉凶,卜辞说:“军队将丧失一半。”襄公说:“就是寡人为此而死,也不算不吉利。”所谓速祖,是几世之祖?九世了。都九世了还可以复仇吗?即使是百世也可以。大夫之家也可以吗?说,不可以。诸侯国为什么就可以?因为诸侯国的世代国君是同一本体,先君的耻辱,犹如今君的耻辱;今君的耻辱,犹如先君的耻辱。国君为什么是一体的?国君以国为体,诸侯世代相袭,所以世代国君同一本体。当今之纪国无罪,这不是迁怒吗?说,不是。古时候(指九世祖之时)如果有贤明的天子,那么纪侯一定会被杀,也必定没有纪国了。纪侯的没有被杀,乃至今天仍然有纪国,是因为没有贤明的天子。古代,诸侯必然有会聚之事,互相朝聘的规矩,开口说话必定号称“先君”以通情交往。然而齐、纪之间无话可说,无以通问,不可以并存于天下。因此要除去纪侯,就不得不减掉纪国。如果有贤明的天子,那么襄公能够做出这样的行径吗?说,不能这样做。既然不能,那襄公为什么做出这件事?因为朝廷上无贤明的天子,朝廷下无主事的诸侯之长,循着先祖的恩怨去复仇是可以的。 ……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