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文 鹧鸪天(宋·范成大)
释义
鹧鸪天(宋·范成大)  
休舞银貂小契丹。
满堂宾客尽关山。
从今袅袅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
模泪易,写愁难。
潇湘江上竹枝斑。
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
评注
此词为别筵而作,当作于淳熙二年正月离桂林赴成都就任之时。两年前,作者以广西经略安抚使来此兼任知府,与僚属、幕士关系甚洽,离别时,他们一再为之饯行 ,一直送到湖南地界。《鹧鸪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筵席前歌舞正欢,又奏起了“番乐”,跳起了“番舞”。“小契丹”是少数民族的歌舞。作者另有《次韵宗伟阅番乐 》诗是这样描写的 :“绣靴画鼓留花住,剩舞春风小契丹 。”跳这种舞大概是着胡装的 ,“银貂”,白色的貂裘 ,与“绣靴”皆为异族装束。应当说,这样歌舞是很能助兴的,但是,对于别意缠绵的人又往往会起相反的作用。所以此词起句即是 :“休舞银貂小契丹 ”。如此起笔,我们可以想见:宴会上的歌舞已进行较长一段时间了,作者一直在克制自己,此时实在忍受不住了 ,央求“休舞”。不仅自己,大家都忍受不了 :“ 满堂宾客尽关山 ”。“ 宾客”,指送别的僚属、幕士 。“ 尽关山”,即为“尽是他乡之客”的意思(《滕王阁序》 :“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据孔凡礼《范成大年谱》考证,这些幕士 、官佐大都不是本地人,不少又是江浙一带的。他们之间的离愁别绪更加深了。
这个别筵真是太叫人惆怅了啊 。“从今袅袅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 。”“袅袅盈盈”,形容舞姿、舞容的摇曳美好。这两句意思是:从今以后,谁还能认真欣赏这美妙的舞姿呢。这进一步写出了他们的惆怅,也写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朋友分别,也大有柳七郎那种“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感喟 。细体会这两句,还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歌女也是怀着深深惜别之 意的:目前的轻歌曼舞,以后谁还能看到呢。这样的情意在下阕表现得更明显。
“模泪易 ,写愁难 ,潇湘江上竹枝斑。”“模”、“ 写”互文义同。这里意思是:表现流泪是容易的,把愁充分地表现出来就很难了 ;潇湘江上的斑竹枝,人们容易看到上面斑斑泪痕,这泪痕所表示的内心无比痛苦,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了。刘禹锡的《潇湘神》写道:“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这里用湘妃泪洒斑竹典故,表现了离别时难以言状的痛苦。用这个典故,也切合将来的行程,暗示舟行潇湘时也会有这样的相思之苦 。“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这是写别后的相思。“碧云日暮”化用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这两句是说,日后我在寂寞的旅途中想念你们而得不到你们的书信时,大概只能空对那横空的孤雁了。最后一句亦兴亦比,很有意境;途中景况的苍茫、清寒,正映见心境的迷惘、冷寂 ;“一雁”既表示来书的渺茫,又比喻自己的形影相单。真是“横泪易,写愁难”,作者下片写愁并不直写愁的具体情况如何如何,而是通过典故、景象去暗示、去渲染,启发读者的想象力,这个“愁”就变得更具体可感了。这不是避难从易,而是因难见巧。
离别的愁绪,从歌舞场面的感触和旅途景况的拟想中可见出很耐人寻味。与“宾客”分别的怅惘中又揉和了对歌女的柔情,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体现了这首词的婉约风格。这些,是阅读此词的应该注意的地方。
   其二(宋·范成大)
荡漾西湖采绿蘋。
扬鞭南埭衮红尘。
桃花暖日茸茸笑,杨柳光风浅浅颦。
章贡水,郁孤云。
多情争似桂江春。
崔徽卷轴瑶姬梦,纵有相逢不是真。
   其三(宋·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
曲栏幽槛小红英。
酴醾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
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评注
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但不是一般对春天的赞歌,词人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含有对青春老去的喟叹春老去的喟叹。
上阕四句七言,很象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不仅平仄相合,后两句的对仗也极为工整。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写的绝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见《宋诗选 》中范成大简介)。这首《鹧鸪天》的上阕,就很象是《田园杂兴》中的绝句,也带有意境深刻,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不同的是,这首词的上阕舍弃了作者在《田园杂兴》中融风景画与风俗画于一体的笔法,而侧重于描绘庭园中的自然风光,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幅风景画。
既然是画,就必然要敷色构图。起句“嫩绿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 。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 ,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感觉。“看得成”(“得”一作“渐” ),即指此而言。当然只有这第一句,还不成其为画,因为它只不过涂了底色而记。当第二句“曲阑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这一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了整个风景画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映衬;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感 。“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 。“小红英”三字极端重要。这三个字,不仅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 ,照亮了画面的每个角落。画面,变活了;春天的气氛变浓了。正可谓“一字妥贴,全篇增色”。“小”字在全词中有“大”的作用 。“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咏石榴花》)范成大此句正合王诗所说。
“酴醾架上蜂儿闹 ,杨柳行间燕子轻”,是对仗工整的两句,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嫩绿”、“红英”之中引开,放在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如果说,一、二句两句是静止的画面,那么,有了三、四两句,整个画面就动静结合“酴醾 ”,又作“荼,俗称“佛儿草”,落叶灌木 。“蜂儿闹,说明酴醾已临开花季节,春色将尽 ,蜜蜂儿争抢着来采新蜜。“杨柳行间燕子轻”极富动感。“蜂儿闹”,是点上的特写;“燕子轻”,是线上的追踪。说明燕子在成行的杨柳间飞来飞去,忙于捕食 ,哺育乳燕,上阕四句,有画面,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毫无疑问,词人对这一画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思维 。但是,盛时不再,好景不长。春天已经结束,词人又怎能不由此引起伤春而自伤之情呢?
下阕,笔锋一转,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换头用了两个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变化。“春婉娩”,春日天气温暖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而“ 客飘零”,是从词人主体上讲的。由于长年作客在外 ,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思多了。为了消除伤春自伤之情 ,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 ,故曰“残酒”。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 ,忧愁还是无法排遣。“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感到无可奈何,只好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打发掉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
“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本篇虽写伤春自伤之情,抒发客居飘零之感,但有情景交融的画面,有沉着豁达的性情,读起来仍使人感到清新明快 ,与一般伤春之作不同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 :“石湖词音节最婉转,读稼轩词后读石湖词,令人心平气和 。”这首词,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随便看

 

古诗文辞典共收录539370条诗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美文的文言文翻译、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