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运用“读心术”
具体的心理活动总会通过相应的行为动作表现出来,只要你足够认真地观察,一定能够摸清楚对方的心理活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心理学中,我们——你和我——与这个世界通过4种方式与外界接触,而他人正是通过这4种方式来判断我们某种行为的动机、心理——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看起来像什么样子,我们说了什么,我们怎么说——这4种方式完全由心而发。
佛家有句话叫“相由心生”,一个人做什么,像什么,说什么,这些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
大学毕业之前,我和一个同学冒冒失失地进一家单位去面试。
面试的过程波澜不惊,面试官简单地看了我们的简历,简单地询问了我们几个问题,面试就算结束了。
面试官对我们说道:
行!先这样吧!你们的条件我们基本上都掌握了,我们研究一下,会告诉你们消息的,再见。
说不出什么感觉,第一次面试就这样结束了。
回去之后,同学立刻着手安排下一场面试,这让我颇为不解,问:“我们还没有得到消息,如果面试成功了,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同学则很自信地告诉我,面试已经失败了。
我很奇怪,问:“你怎么知道的?”
同学回答说:“面试官对我们说话的时候,右手总是撑在脸上,中指支着下颚,食指伸直指向右眼角,左臂又横在胸前,很少直视过我们。这种体态就是表示:我们对他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我们不是他所需要的人。”
事实证明,我们没有接到单位的复试通知。
他是一个懂得肢体语言的人,能够通过对方的表现来得到一些信息,这是很多人都需要学习的本领。
“人心难测,海水难量。”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无法对对方有全面的、准确的了解,也就很难能够采取应对的措施。人心隔肚皮。
大脑思维发出指令,人的肢体会采取某些行为,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比如,受到外来条件刺激,表现出恐惧的特征,你的神经会收缩,肌肉会紧绷,脸色会发生变化等,都是具体的形体表现。
大脑发出的指令,即便人的表现在语言上有所掩饰,也会通过其他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如果你善于观察,同样能够捕捉到一些不易觉察的细节,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摸清楚对方的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经过研究发现:人类的肢体语言具有习惯成自然的下意识特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比语言更能表现出人的心理动机。
当然,一些沟通高手,历经百战,或许早就已经习惯了掩饰自己的真实心理。心理学家梅奥也注意到了这个方面,但是能够掩饰一部分,并不能掩饰全部。
以著名教育家卡耐基为例,他经历复杂,人际沟通经验丰富,对别人了如指掌,当然,对自己的心理同样能够了如指掌。然而,卡耐基先生却这么说:即便你是天生的伪装大师,也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一个人经验丰富、经历复杂,只能说明能够意识到或者做到伪装自己的一些动作,在一些肢体语言上进行掩饰、伪装,但却依旧有一些细节动作,会被别人发现。不管是什么人,要做到完全不露痕迹、天衣无缝是不可能的。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孩子撒谎时,常把手藏在身后;而成年人撒谎时,常常是眼神游离不定,或者是偶尔摸一下嘴巴。
或许你会说,在有针对性的训练之后,在撒谎的时候,眼神镇定就可以了。问题没有这么简单,比如,你可以在打喷嚏的时候睁开眼睛吗?或许你会说行,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打喷嚏的时候眼睛一定是闭着的。
说谎话的时候,即便你经过了针对性的训练,肢体语言方面依然会传递出一些信号。如果你的眼神表现得很镇定,但仍然会表现为一些特征,如语言不连贯、神情不自然、肌肉紧张、眼神不自然等。
这些传递出来的信号与坚定的眼神不和谐,仍然会让别人察觉。(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