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探案集》作者阿瑟·柯南·道尔曾经指出,古典式侦探小说通过侦探查明罪犯,将普通人从非理性的恐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转移了中产阶级的生活焦虑,宣泄了他们被压抑的兴趣和进取愿望。这大概是包括《福尔摩斯探案集》在内的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于19世纪末畅销的原因,也是这些小说至今畅销的原因。
| 书名 | 福尔摩斯探案集(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英国)阿瑟·柯南·道尔 |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福尔摩斯探案集》作者阿瑟·柯南·道尔曾经指出,古典式侦探小说通过侦探查明罪犯,将普通人从非理性的恐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转移了中产阶级的生活焦虑,宣泄了他们被压抑的兴趣和进取愿望。这大概是包括《福尔摩斯探案集》在内的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于19世纪末畅销的原因,也是这些小说至今畅销的原因。 内容推荐 《福尔摩斯探案集》是阿瑟·柯南·道尔这位伟大的侦探小说的经典作品合集,包含了《血字的研究》、《波希米亚丑闻》等着名篇目。柯南·道尔的探案故事开辟了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不朽作品,风靡全世界。本书不但没有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淹没和消逝,而且仍以其惊悚的场景、生动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悬念吸引着全世界千千万万的读者。 目录 血字的研究 四签名 波希米亚丑闻 红发会 五粒橘核 最后一案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空屋 狮鬃毛 试读章节 血字的研究 第一部 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 第一章 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 1878年,我获得了伦敦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随后又到内特里攻读军医的必修课程。完成学业之后,我被派往诺桑伯兰第五火枪团任军医助理。该团当时驻扎在印度,可在我赴任之前,第二次阿富汗战争爆发了。我在孟买上岸之后,得知我所属的部队已经越过边境,深入敌国领地,而我却随从一群跟我处境相仿的其他军官,追赶部队,并安全抵达坎大哈。在那里找到所属部队后,我就立刻着手新的工作了。 这场战争带给许多人名誉与地位,但带给我的却只是不幸和灾难。我奉调前往巴克州旅,一起参加了迈旺德那场激烈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一颗滑膛枪的子弹击中了我的肩部,击碎了肩胛骨,擦伤了锁骨下的动脉。要不是我那忠心耿耿的勤务兵莫瑞勇敢地把我拽上一匹驮马,安全地把我带回英国营地来,我早就落人那帮杀人不眨眼的穆斯林英雄的手里了。 由于伤痛的折磨,我已面容憔悴,再加上长期的鞍马劳顿,我显得更加虚弱不堪。于是,我随同一大批伤员被转送到了白沙瓦后方医院。在那里,我的身体渐渐康复,有时还可以在病房中稍稍走动,还能到回廊上晒晒太阳。但正在这时,我又染上了可怕的伤寒,一连好几个月我都不省人事,生命岌岌可危。最后,我总算恢复了神智,身体也开始好转,可仍然十分消瘦,医生会诊后决定将我送回英国修养。随即我搭乘部队的运输船“奥仑蒂斯”号返回英格兰,在朴茨茅斯码头上了岸。当时,我的健康状况简直糟糕透顶,几乎到了难以恢复的地步,承蒙政府的关照,恩准我九个月的假期来调养身体。 我在英格兰无亲无故,生活得倒也逍遥自在,或者说像一个每天收入11先令6便士的人那么自由快活。处在这种状态下,我便自然而然地卷入伦敦这个大染缸里,大英帝国里凡是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都汇集于此。到了伦敦,我在斯特兰德大街上的一家私人旅馆住了一段时间,生活过得既不舒适,又很乏味。钱一到手我就花光了,甚至还入不敷出。这样的经济状况让我开始惊慌,并很快意识到,要么就离开这个大都市搬到乡下去住,要么就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我选择了后者,决定搬离那家旅馆,另找一个不那么讲究排场、租金比较便宜的住处。 就在我做出这个决定的当天,我正站在克莱蒂里酒吧的门前,突然有人在我肩上拍了一下,我转回头,认出那人是小斯坦福德,他以前在伦敦圣·巴多罗马医院当过我的助手。对于一个孤独的人而言,能够在茫茫人海的伦敦城中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的确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斯坦福德并非我当时特别要好的朋友,可现在我竟然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而他似乎也很高兴见到我。欣喜之余,我邀请他到霍尔本餐厅共进午餐。于是我们一同乘马车前往。 我们的马车驶进拥挤的伦敦街道时,他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华生,你最近怎么了?看你一副面黄肌瘦、瘦骨嶙峋的样子!” 我向他大致讲述了一下我的生活经历,可还没讲完,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可怜的家伙!”他听完我的不幸遭遇以后,深表同情地说,“那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找个住处,”我答道,“看看有没有办法租到价格合理而又舒适一些的房子。” “真奇怪!今天你是第二个跟我说这话的人。” “那第一个是谁?” “是个在医院化验室工作的人,今天早上他还在唉声叹气呢,因为他找到了一套好房子,可租金太贵了,他一个人负担不起,而又找不到人同他合租。” “好啊!要是他真想找个人合租,我再合适不过了。与其孤单一个人,我倒宁愿找个伴一起住。” 小斯坦福德手里握着酒杯,神情诧异地望着我说:“你还不了解歇洛克·福尔摩斯,也许你会不愿意与他长期相处呢。”“为什么?难道他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哦,我并不是指他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只是他的思想有点古怪,他十分着迷于某些科学领域。据我所知,他倒是个品行端正的人。” “他从事医学?” “不是,我不知道他到底在研究些什么。他精通解剖学,又是个一流的药剂师。据我了解,他从未系统地学过医学,所研究的东西非常杂乱,而且离奇古怪。可是他却积累了许多稀奇古怪的知识,连那些教授都深感震惊。” “你从来没有问过他从事些什么研究吗?”我问道。 “没有,要引他开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要是遇到他感兴趣的话题时,他就滔滔不绝。” “我倒是想见见他,”我说,“真要和别人合租,我倒宁愿跟一个勤奋好学而又稳重沉静的人住一起。现在我的身体还不大结实,受不了吵闹和刺激。在阿富汗我已经尝够这种苦头,这辈子再也不想受了。我怎样才能见到你这位朋友?” P1-3 序言 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所塑造的神探福尔摩斯如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誉满全球了。确实,这个不朽的西方文学典型自1886年在《血字的研究》中首次露面后即征服了世界,成千上万的读者为之倾倒,为之着迷,有关他的系列探案小说也一版再版,连绵不断。在一代代的导演、编剧、明星竞相将他搬上银幕和舞台的同时,市场上又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福尔摩斯探案的译本、缩写本、改写本和改编本,甚至还有一些不甘寂寞的作家,在阿瑟·柯南·道尔谢世之后,续写了一本又一本福尔摩斯探案后集。总之,阿瑟·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已经不独是一个侦探人物,而是成了一种文学传统,一种文化积淀,一种时代特征。正如美国当代著名学者约翰·卡维尔蒂所说:“古典式或推理式侦探小说无疑是埃德加·爱伦·坡于19世纪40年代首创的,但直到19世纪末它才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文学类型。而它的极其流行时期的出现,则是由于阿瑟·柯南·道尔的歇洛克·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推动。”。 然而,人们在欣赏福尔摩斯的睿智、博学、孤傲、正义的同时,也许不会想到,对于这个拥有无数读者迷的神探,阿瑟·柯南-道尔本人则是视如敝屣、嗤之以鼻的。他曾不止一次对人表示,自己塑造这个侦探人物仅仅是为了钱,甚至将自己精心创作的“司各特式”小说在市场上受忽视归因于福尔摩斯的过分受欢迎,曾几次动怒要终止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的创作,还在小说《最后一案》中故意让福尔摩斯死去,后因数万观众的抗议以及家庭生活的拮据才让福尔摩斯死而复生。 1859年5月22日,阿瑟·柯南·道尔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一个艺术世家。祖父、伯父均是著名画家,在社会上有显赫地位,而父亲却因肆意放纵自己,艺术才能没有得到发挥。鉴于事业失败,父亲经常借酒浇愁,不久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并渐渐变得精神失常。幸亏母亲以其名门之后的特有坚强性格,苦苦支撑着十口之家。在富裕亲戚的资助下,阿瑟·柯南·遒尔9岁那年上了教会寄宿学校,先是在霍德小学,继而转到斯通伯斯特中学。然而数年的教会学校生活并没给阿瑟·柯南·道尔的成长带来多少正面影响,他不但放弃了沿袭已久的天主教家庭信仰,还停止了世代相传的艺术追求。受母亲的一位房客的影响,他决心当一名医生,于是来到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学位。在那里,他遇见了一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作家,如詹姆斯·巴里、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等等,遂产生了对文学创作的爱好。自大学二年级起,他开始模拟自己喜爱的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布莱特·哈特,创作了一些短篇小说。不久,处女作《萨挲沙山谷之谜》发表在爱丁堡一家杂志上。紧接着,伦敦一家杂志又刊登了他的短篇小说《美国故事》。同当年大多数年轻大学生一样,他十分向往海上冒险,于是接受一条捕鲸船的招聘,当了随船医官。但不多时,他又回到爱丁堡大学,继续攻读医学学位。毕业后,他一度上了“梅厄巴”号海轮当随船医官,后又离开这艘海轮,在朴茨茅斯开业当医生。尽管收入不菲,他还是忘不了学生时代的作家梦,遂决定将自己的时间切割成两半,一半行医,一半创作。 1885年3月,阿瑟·柯南·道尔开始以大学时代最敬重的老师约瑟夫·贝尔博士为人物原型,创作以福尔摩斯为主角的侦探小说。一年后,这部题为《血字的研究》的侦探小说出版,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与此同时,他也开始所谓“严肃文学”的创作,相继出版了《迈卡·克拉克》等小说。但令他沮丧的是,这些“严肃文学”总不如他的侦探小说那么受欢迎。1889年8月,受美国一家著名杂志的约稿,阿瑟·柯南·道尔开始创作《四签名》。这部福尔摩斯小说的面世,又在读者当中引起轰动,从而标志着他的杰出古典式侦探小说家地位的确立。文学创作的成功,医疗事业的发达,家庭生活的和谐,并没有阻止阿瑟·柯南·道尔进一步奋斗。在贤惠妻子路易莎的陪伴下,他辗转维也纳、巴黎等地,开设医疗诊所。但事与愿违,这些尝试均告失败。闲置中,他重操旧业,定期为杂志《斯特兰德》(The Strand)撰写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他的早期一些优秀的以福尔摩斯为侦探主角的短篇小说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正当此时,他患了流感,病情日渐严重,并几乎因此失去生命。大病初愈之后的阿瑟·柯南·道尔大彻大悟,决定放弃医疗事业,专事文学创作。但令他再度失望的是,他耗费全部心血创作的《白连》等历史小说依然没有取得福尔摩斯探案小说那样的轰动效应。一怒之下,他决定“彻底摆脱福尔摩斯”,于是1893年12月《斯特兰德》刊发的《最后一案》便出现了这位神探坠岩死亡的一幕。他万万料不到,作为对“福尔摩斯死亡”的抗议,两万多名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要求退订《斯特兰德》。摆脱了福尔摩斯之后的阿瑟-柯南·道尔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司各特式”小说的创作,以至于忽视了妻子的病情。到1896年路易莎被诊断出患了肺结核,仅有几个月的存活时间时,一切已无法挽回。但阿瑟·柯南·道尔还是陪伴她到埃及疗养,期待有奇迹发生。之后,家中又传来了他父亲死亡的消息。但这一系列的打击并没有阻碍他当“司各特式”作家的决心。这段时期,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他到美国巡回讲学,又写了一部以福尔摩斯为侦探主角的剧本。对于该剧本,他对导演说:“你可以娶福尔摩斯,也可以谋害他,怎么对他都行。”剧本上演后,居然又大获成功。 1899年布尔战争爆发后,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上前线当了战地医生。数月后,身心交瘁的阿瑟·柯南·道尔回到英格兰,又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竞选议员。当他以微弱票数之差败于竞争对手时,他不得不承认现实的残酷,回到伦敦继续当作家。为了钱,他又同《斯特兰德》签约,续写福尔摩斯探案小说。1901年8月,《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开始在《斯特兰德》连载,并再次引起轰动。一年之后,英王爱德华授予他爵士称号,理由是表彰他在布尔战争期间的英勇行为。然而私下里人们都在传说,英王爱德华本人也是福尔摩斯迷,给阿瑟·柯南·道尔授勋,目的是鼓励他写出新的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但无论真相如何,英王陛下以及他的几千万臣民在1903年高兴地看到《斯特兰德》连载的《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归来》。 1906年7月4日,久病不起的妻子路易莎逝世,而阿瑟·柯南·道尔也一度陷入消沉。为了摆脱心中的忧伤,他扮演起福尔摩斯的角色,频繁与伦敦警察厅接触,替那些被冤屈的受害者伸张正义。尔后,他与暗恋9年的琼·莱基女士结婚,并相继添了两个子女,一家六口生活趋于稳定,情绪也渐渐得到恢复。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创作了几个“严肃”剧本,但均未获得成功。出于无奈,他又“回复”到福尔摩斯,创作了以这位神探为主角的剧本《斑点镶带》。该剧本上演后,非常火爆,为此阿瑟·柯南·道尔得到了丰厚的报酬。在这之后,他从戏剧舞台隐退,相继出版了侦探小说《失去的世界》(1912)和《恐惧谷》(1914)。前者出现了一个与福尔摩斯形成鲜明对照的侦探主角查伦杰教授,而后者是阿瑟·柯南·道尔的第四部以福尔摩斯为侦探主角的中篇小说。无须说,两部小说都引起轰动,畅销不衰。唯一获得的批评是,不少读者抱怨阿瑟·柯南·道尔没有在《恐惧谷》中给福尔摩斯以足够的表现篇幅。 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阿瑟·柯南·道尔晚年的幸福。战争中,他相继失去了一个儿子、一个兄弟、两个女婿和两个侄子。渐渐地,他不再写小说,而变得对招魂术和唯灵论感兴趣。也许他是思念遇难亲人心切,想寻觅同冥冥世界中冤魂对话的途径。但经济拮据又促使他重操旧业,出版了《雾地》(1926)、《分裂机》(1927)、《世界在呼叫》(1928)等探案小说,其中《福尔摩斯案例选》(1927)内含12个福尔摩斯探案短篇,是他创作的最后一本以福尔摩斯为侦探主角的探案小说。1930年7月7日,阿瑟·柯南·道尔因心脏病去世,终年71岁。他的临终遗言是“即将进行最伟大、最光荣的历险”,并对妻子琼·莱基喃喃低语:“你真棒。” 毋庸置疑,福尔摩斯的人物形象是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的最大亮点,也是阿瑟·柯南·道尔对西方古典式侦探小说的最大贡献。这个侦探自20多岁在《血字的研究》首次露面,至60多岁在南道宁斯一个农场隐退,一生破解了无数疑案,展示了异乎寻常的神探魅力。阿瑟·柯南·道尔成功地借鉴了爱伦·坡在《莫格街谋杀案》等短篇小说中所创立的侦探人物塑造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使之侦探个性变得更加丰满、更加突出。如同杜宾一样,福尔摩斯是个敬业、孤傲的私人侦探。他只对破案感兴趣,此外一切均不在他的关注之中,也许生活中唯一的消遣就是拉拉小提琴。在《血字的研究》中,他公开鄙视一些名侦探,说杜宾是个微不足道的家伙,勒科克是个笨头笨脑的可怜虫。而当《最后一案》中的警察围捕莫里亚蒂教授失败之后,他又十分自信地说,在整个伦敦,唯有他能将这个黑魁捉拿归案。也同杜宾一样,福尔摩斯身边有个不大高明的陪衬——华生,此人虽然心地善良,但头脑迟钝,每每不能理解福尔摩斯的足智多谋以及非凡的推理能力。此外,他还起着掩匿福尔摩斯破案的进程,制造故事悬念的作用。在《五粒橘核》中,华生对约翰·奥彭肖的案情难以理解,甚至不知道三K党是怎样的一个组织,而当福尔摩斯因为委托人的遇害,在一个信封装入五粒橘核,准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时,华生又显得极为惊讶,频频向福尔摩斯询问原因。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制造了案情的悬念,激起了读者的兴趣。还同杜宾一样,福尔摩斯依靠事实来推理破案。在《四签名》中,他详细解释了观察与推理的区别,指出推理必须以细致的观察为前提,并根据华生的一块旧表,说出了表的原主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还由此推断这人即是华生的哥哥。同样,福尔摩斯根据《红发会》中委托人的右手比左手大的特征,推断他曾从事一段时间的体力活,又从他身上的弓形别针和磨得发亮的袖子,推断出他是共济会会员,最近写过不少字。 阿瑟·柯南·道尔不仅从爱伦·坡的侦探小说中借鉴人物塑造模式,也从他的侦探小说中借鉴情节框架。这个情节框架即是约翰·卡维尔蒂在《冒险、神秘和浪漫》中所归纳的古典式侦探小说破案、解谜的“六步曲”,也即介绍侦探、展示犯罪及线索、调查案情、公布调查结果、解释案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罪犯的服输和认罪。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小说基本上遵循这“六步曲”,有时只是先后次序的颠倒或部分环节的省略。在《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阿瑟·柯南·道尔在第一章就对福尔摩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描述了他如何分析委托人无意留下的手杖,并推断该委托人是个事业有成的乡村医生,但年轻时曾在城市开业,并养有一条狗。一个活生生的“神探”形象由此脱颖而出。紧接其后的第二章至第五章,委托人开始陈述罪犯的犯罪,三条线索提供了巴斯克维尔爵士的三种死因。一是死者祖传家书所揭示的超自然惩罚,二是《德文郡纪事报》关于死于心脏病的验尸结论报道,三是委托人在案发现场发现的蛛丝马迹。从第六章开始,阿瑟·柯南·道尔用了六章的篇幅,详细叙述了华生去巴斯克维尔庄园的调查,其中不乏扑朔迷离的场景,真情与假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紧张的悬念。而在之后的第十二章,福尔摩斯根据华生提供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暗中对沼泽地的调查,找出了真正的凶手斯泰普里顿。此人是巴斯克维尔爵士的一个亲戚,因觊觎他的财产,设计在深夜让一个女人将他骗到荒野,受恐吓而死。最后几章,福尔摩斯解释了案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案犯斯泰普里顿束手就擒。 约翰·卡维尔蒂曾经指出,古典式侦探小说通过侦探查明罪犯,将普通人从非理性的恐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转移了中产阶级的生活焦虑,宣泄了他们被压抑的兴趣和进取愿望。这大概是包括《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在内的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于19世纪末畅销的原因,也是这些小说至今畅销的原因。 上海大学外国文学教授 黄禄善 2014年12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