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马洛夫著的《塔尼奥斯巨岩(龚古尔奖获奖作品)/新丝路文库》是一本荣获一九九三年龚古尔奖的“虚拟历史小说”。塔尼奥斯是一块巨岩的名字(据作者自述,在他出生的山村里,每块大岩石都有名字),是全村人禁忌的去处。但塔尼奥斯也确有其人,一个被人会声会影的杂种、私生子。为了追寻塔尼奥斯的传奇,作者找到了同乡艾利亚斯修士在二十世纪初所著、长达近千页的《山区史记》,写成了这本重写村庄生活史的小说。
| 书名 | 塔尼奥斯巨岩(龚古尔奖获奖作品)/新丝路文库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黎巴嫩\法国)阿明·马洛夫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阿明·马洛夫著的《塔尼奥斯巨岩(龚古尔奖获奖作品)/新丝路文库》是一本荣获一九九三年龚古尔奖的“虚拟历史小说”。塔尼奥斯是一块巨岩的名字(据作者自述,在他出生的山村里,每块大岩石都有名字),是全村人禁忌的去处。但塔尼奥斯也确有其人,一个被人会声会影的杂种、私生子。为了追寻塔尼奥斯的传奇,作者找到了同乡艾利亚斯修士在二十世纪初所著、长达近千页的《山区史记》,写成了这本重写村庄生活史的小说。 内容推荐 塔尼奥斯,巨岩的名字,全村人禁忌的去处。 塔尼奥斯,被命运打上烙印的年轻人,出生时被称为“杂种”,承担了全村不该加诸于他的敌意。然而,因缘和巧合,使他成为山之子,一段传奇的主角…… 为了追寻塔尼奥斯的传奇,马洛夫以同乡艾利亚斯修士长达近千页的《山区史记》为蓝本,融入神话和祖国的复杂历史,用隽美而强力的文字,变化多端的叙事,写成了这本趣味十足、重述黎巴嫩村庄生活史的“虚拟”历史小说。 阿明·马洛夫著的《塔尼奥斯巨岩(龚古尔奖获奖作品)/新丝路文库》是一本了解黎巴嫩和阿拉伯世界的必读作品! 目录 烙印1 拉蜜亚的诱惑 烙印2 蝗虫肆虐的夏季 烙印3 疯子口中的命运 烙印4 英国牧师的学校 烙印5 少年白头 烙印6 荒诞的斡旋 烙印7 楼梯间的橘子 烙印8 为荣耀而受屈 烙印9 慈悲之罪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出生的那个村里,每块大岩石都会有个名字。譬如“军舰”“熊头”“伏兵”“大墙”,还有“双生仔”——也说成“吸血女鬼的大奶奶”,特别还有一块“士兵岩”,以前每当部队追捕“刁民”时便可从那儿望得到。几乎没有哪座大岩石不被顶礼膜拜,不被说成神勇传奇。不过,每回梦中忆起孩提时的情景,出现在眼前的总是另一块大岩石,它的外观基座宽大,呈凹形,像被屁股久坐而磨损;靠背高而笔直,并向左右两侧下倾,恰巧形成两条扶手。我确信当中就只有这一块大岩石取了个人名,人们管它叫“塔尼奥斯巨岩”。 我常凝视这块御座而不敢轻易靠向它,但并非惧怕会发生危险。整个村庄就数这些岩石是我们的最佳游乐场。即使年纪还很小,我早已习于向大孩子们挑战,专挑最危险的大岩石比赛攀登。不用任何装备,全凭赤手空拳,因为我们的皮肤知道如何贴住岩石表层,而几乎没有哪一座巨岩能挡得住我们。 不!绝不是因为害怕摔下来而不去攀登它。而是基于一种信仰、一份誓言吧!我祖父在过世的前几个月要我发下的:“任何岩石都可以去爬,这座除外!”村里的孩子们也都一样的迷信,始终与它保持距离,敬而远之。他们大概也像我一样,以手抚着嘴上稀疏的胡须,发过重誓。而且也都获得一个相同的解释:“大家都称他‘塔尼奥斯—麦奶汤’这个绰号,有一回他爬到这块大石头上坐,之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了。” 人们常在我面前提及这个人物——本地无数个逸事里的主角,此外,这个名字也一直困惑着我:“塔尼奥斯”。我听得出这是本地人将“安东尼”说成不同读音的其中一个,像是“安托安”“安东尼奥斯”“姆塔尼奥斯”“塔诺斯”或者“塔诺乌斯”等等,但为什么还会加上“麦奶汤”这个滑稽可笑的绰号呢?这个嘛,我祖父却不愿意告诉我,只说他自会衡量轻重,告诉孩子们可以知道的事情:“塔尼奥斯是拉蜜亚的儿子。‘拉蜜亚’这个女人名字你一定听过。这是很早很早以前的故事,当时我都还没出生啊!连我的亲爸爸也都没有。那时候埃及总督正与奥斯曼土耳其人打仗,我们的祖先吃尽了苦头。尤其是在那桩主教被杀事件之后更是凄惨。就在村庄入口,有人拿起当时英国领事的那一把枪,当场将他撂倒……”每每当祖父不愿意回答我的询问时,就只会讲上这些话。他总是搁下只字片语,像要指点迷津般似的,然后东给一个,西放一个,却不会让它们串扯在一起。这样过了好几个年头,直到我发现了真相。 好在当时我已经知道了“拉蜜亚”这个名字,也就掌握到最有力的线索。多亏有那么一句已经流传了二百年的谚语:“拉蜜亚,拉蜜亚,你怎么能够藏得住你的美丽呢?”从古至今,整个村庄的人都知道有这个名字。 甚至直到我们那个时代,当一群年轻人聚在村里的广场,一旦瞧见全身裹着披肩的女子走过,当中总是有人会低声喃喃:“拉蜜亚,拉蜜亚……”这句话经常是出于年轻人真心的赞美,不过有时候却意在挑起一种最恶毒的嘲弄。 这些年轻人对于拉蜜亚是何许人物所知无多,也弄不清这句谚语里所蕴藏的那段悲惨故事。他们只是乐于记诵从父执辈,甚至祖父辈处所听到的这句话罢了。有时候他们也会像长辈们那样,一边说着这句话,一边用手指向村庄高处,那座如今已经荒芜无人居住,但仍依稀可见其雄伟旧观的城堡废墟。 由于一再瞧见他们做出这个手势,长久以来我便想像拉蜜亚应是一位如同公主般的人物,借着高耸的城垣,以便让她的美丽避开村民的视界。唉!可怜的拉蜜亚,倘若我亲眼见她在厨灶前那样不停歇的张罗打点,头扎方巾,手提瓦罐,在前厅内外碎步急行的话,我就很难会将她与城堡女主人混为一谈。 她的身份可也不是女仆!对于她的身世,现在我终于多了解了些。我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询问村里的每个老人,男男女女;二十余年来,这些老人相继谢世,除了一位高龄已九十六的杰布雷,他是我祖父的表亲。我之所以提到他并非只因他的寿命比别人长,而是这位担任过教员、对本地历史着迷不已的耆老,他的见证必定是最珍贵的。而说实在,也是别的线索所无法替代的。我会花上好几个小时牢牢盯住他,他头小光秃又满是皱纹——岁月的痕迹很扎实地烙印着,鼻孔如穴,阔唇大口。最近并没有再见到他,不过,有人告诉我,他还是那副信心十足的样子,说起故事来高谈阔论,外加无懈可击的记忆力。看我即将要写出的这些字字句句,还不如去听听他口中的天地乾坤。 除了有关神话的层面,杰布雷表叔公很早就让我分享一项挚友之间才有的看法,那就是塔尼奥斯的的确确是个血肉之躯。这些证据在几年后才被发掘;靠着几分机运,我终于亲手翻阅到一些权威可靠的记载。(P1-3) 后记 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却加以自由发挥:一桩发生在十九世纪的主教谋杀案,凶手是个名叫阿布基克·马洛夫的人。他和儿子一块亡命到塞浦路斯,但还是被亲王的密探用计骗回,并判处死刑。 剩下的部分——包括那个叙事者、他出生的村庄、那些消息来源和人物——这些都是半混杂式的虚构故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