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景天魁文集(第1卷劳动起点论)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景天魁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编者前言:劳动作为理解社会和人的钥匙——景天魁的社会本体论研究

第一编 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结构

 历史唯物论的逻辑起点(1980年8月)

一 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唯物论逻辑结构的必要性

二 怎样确定历史唯物论的逻辑起点

三 劳动、实践和现实的人

四 从劳动的展开过程看历史唯物论的逻辑结构

 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结构初探(1981年11月)

序言

第一章 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结构的必要性

 一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有的存在形态

 二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提出的问题

 三 把握历史唯物主义逻辑体系的根基

第二章 劳动范畴——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

 一 怎样确定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略,见本卷《历史唯物论的逻辑起点》篇第二部分)

 二 劳动、实践和现实的人(略,见本卷《历史唯物论的逻辑起点》篇第三部分)

第三章 劳动的逻辑展开——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骨架”

 一 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形成

 二 劳动对象化

 三 劳动分化

 四 劳动异化

 五 劳动社会化

 六 劳动自主化

 七 劳动的展开过程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系统

第四章 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一 劳动展开过程与社会和人的发展过程的三者统一

 二 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相互联系的总机制

第五章 从劳动到社会总体——方法论探讨

 一 建立历史唯物主义逻辑体系的基本原则

 二 建立历史唯物主义逻辑体系的系统方法

 三 关于从劳动到社会总体的逻辑进程

后记

重印后记

 再论历史唯物主义逻辑体系的几个问题(1982年2月)

 附录:唯物史观的理论与实践(1982年9月)

一 实践是推动唯物史观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 唯物史观的体系化是基本趋向

三 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化从何着手

第二编 劳动与社会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节选,1984年)

 第二章 马克思科学地解决人的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一 劳动—社会—人

二 评“历史唯物主义应该从人出发”

 第三章 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节选)

四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活动是人的本质的基础

五 从《神圣家族》(1844年9—11月)到《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唯物史观对人的奥秘的揭示

 第五章 关于异化

一 异化理论的发展(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

二 劳动异化理论及其意义

三 马克思用劳动异化揭露了“人性异化”的实质

四 劳动异化论和历史唯物论

 第七章 社会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一 社会主义新人的形成

二 丰富和完善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三 自主劳动和人的未来

 附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全书目录

 论作为哲学概念的劳动——兼与熊复同志商榷(1985年3月)

一 劳动作为哲学概念的形成

二 作为哲学概念的劳动和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

三 评“以生产关系为出发点的历史唯物主义”

 关于劳动的概念(1987年10月)

一 劳动(labour)

二 劳动对象化(objectificational labour)

三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mental and mannal labour)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1987年10月)

第三编 哲学与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认识的方法论(1986年6月)

 价值论研究六问(1987年5月)

一 关于价值的客观性

二 关于评价和反映

三 价值评价和具体评价活动

四 关于“价值真理”

五 关于价值认识的检验问题

六 关于价值论和认识论的关系

 社会历史观(1987年10月)

一 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二 基本问题

 试论马克思哲学思维的特点(1988年1月)

一 哲学思维的历史发展

二 以实践为基点的具体性思维

三 马克思的哲学思维空间

 哲学的本质——理性信念(1989年4月)

 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品格(2009年7月)

一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品格

二 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正确回答

三 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服力主要取决于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

四 结语

 社会奥秘之探求:我的学术自述(1994年7月)

一 般情况

二 探讨社会存在的深层结构(1978一1983年)

三 探讨社会认识的逻辑(1983一1988年)

四 探讨社会科学的逻辑(1988—1992年)

五 关于“哲学与社会”

索引

编者后记

内容推荐

《景天魁文集(第1卷劳动起点论)》收录了景天魁关于劳动起点论及相关问题的论著。作者在《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起点论”,认为劳动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由此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原理”。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研究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一书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研究的切入点,借鉴黑格尔《逻辑学》和马克思《资本论》的“概念演进”方式,以劳动在不同时期主要历史形态的演变,来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以“劳动对象化一劳动分化一劳动异化—劳动社会化—劳动自主化”等劳动的展开过程来阐述其与社会和人的发展过程前统一;并把劳动视为形成社会有机体的机制一以对劳动的逻辑展开为线索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体系,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以劳动概念运动形式呈现出来。从而阐释了劳动原理,并由此具体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本卷收录的《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一书中,作者运用“劳动—社会——人这一方法论原则,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问题的基本观点。

本卷还探讨了劳动与社会、哲学与社会的基本关系问题。

编辑推荐

1978一1994年,景天魁先后从事社会本体论、社会认识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为他此后的社会学研究奠定了哲学基础。1990年他转入研究社会发展理论,1995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调入社会学研究所。以上前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收录在文集第一、二、三卷中,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论著收录在第五卷(发展社会学)中。

《景天魁文集(第1卷劳动起点论)》收录了景天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本体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研究成果。这些作品大部分是在1978一1984年写作的。这一期间,景天魁的主要学术研究成果是提出了劳动起点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关于人和社会的有关问题。这些作品的形成,与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作者人生经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参照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才能全面把握这些研究成果深刻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