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从绍兴石板路走上西天取经路
我的家族是蒙古族的后裔。元末明初,蒙古战败后,朱元璋把驻在南方的蒙古军队集中在一起居住,贬为堕民,世世代代只能做吹唱道士、吹鼓手、喜娘或傧相这些社会最底层的工作,男人不许读书,女人不许缠足。
我祖籍浙江绍兴上虞,章氏四代猴王,是从我曾祖父“活猴章”发源的。
从曾祖父开始,我家的猴戏有了些名气。曾祖父经常在出问地头拿着锄把,戴上木刻的孙悟空脸谱,光着脚演起孙悟空。时间久了,远近闻名,赢得“活猴章”的美名。
真正把绍戏的猴戏发扬光大的,是我的祖父。祖父在猴戏的表演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民间风格,并赢得“赛活猴”名号,成为绍兴名角。天有不测风云,祖父不慎在一次演出中摔伤了腿,从此再也无法登台。但祖父凭着自己灵活的头脑,做起了戏业生意,并逐步积累资金,来到上海开了老闸大戏院等四家大戏院,他把带去的绍戏班社扩展成了同春舞台,自此,绍戏便从一个地方民间戏走上全国大舞台。到1950年,绍戏被正式定名为“绍剧”,这是后话。
祖父当了“老板”,家庭富裕,不希望子弟还在“贱民”职业中打转。于是,祖父祖母坚决不让自己所有的孩子都演戏。一开始只允许我伯父学。少年时,伯父七龄童就开始在上海老闸大戏院登台表演并逐渐走红。从小对戏痴迷的父亲心有不甘,便和伯父一起不断地游说祖父祖母。终于,祖父同意父亲演戏,没想到父亲一炮而红——父亲有了“六龄童”的艺名,很快就成了绍兴大班的小童星。凭着自己艰难的打拼,历经粉碎性骨折、“倒嗓”(戏剧演员在青春期变声变坏了)等困难,执拗的父亲仍然没有退缩,反而越战越勇。看京戏《西游记》时,盖叫天之子张翼鹏及郑法祥等的孙悟空造型和表演艺术让父亲甚为倾倒,大饱眼福之余,父亲萌生了要学猴戏演孙悟空的念头。
父亲观摩了京剧、昆剧、婺剧、沪剧等多个剧种的猴戏,将各个流派的猴戏艺术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创造出了具有绍兴乡土风味的绍剧猴戏风格。并对脸谱、头套、服装等认真钻研,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使之更加生活化。父亲还养了许多小猴子,每天对着镜子学习猴子的动作,走到哪儿都要把猴子带在身边。久而久之,父亲终于揣摩透了猴子的喜怒哀乐,对其进行美化和改造,并将它运用到孙悟空的形象塑造中。就这样边学边练边演,现学现卖,父亲从《猴王出世》《漂海学艺》一直演到《大闹天官》,他演的孙悟空终于自成一家,被尊为开创猴戏“活、灵”风格的“南派猴王”。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担任浙江绍剧团团长,参加各种戏曲表演活动,获得了很多奖项和荣誉,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并获得认可。 “文化大革命”时,父亲被扣上了“大戏霸”“大右派”“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四顶大帽子,不仅被剥夺演出的权利,还要接受隔离审查,紧接着又被编入“牛鬼蛇神”劳改队,发配到乡下服苦役。直到1972年年底,父亲才从“五行山”下被放出来。1974年,浙江绍剧团到军队慰问演出,身患胸膜炎的父亲表演了绍剧《白水滩》中的武打戏。已经52岁的父亲终于重登舞台,久压在“五行山”下的“南猴王”重新出山!(P6-8)
写在《行者》出版两周年之际
《行者》自2016年6月1日在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首发,到这本增订版出版,相隔了整整两年时间。两年来,我和《行者》走过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海口、重庆、成都、石家庄、厦门、济南、郑州、呼和浩特、沈阳、吉林、哈尔滨、太原、兰州、武汉、长沙、贵阳、杭州、南京、银川、西宁等全国几十个城市,进行现场签售。而每一次的签售现场,都令我印象深刻;每一场签售,都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每一位读者的热情。
在这几十场签售会中:有的读者提前几个小时排队等待,不畏严寒酷暑;有的读者从外地千里迢迢特意赶来,只为我签名的那一瞬间;有的读者扶老携幼,带着全家人来排队;有的读者一次性购买几十本乃至上百本《行者》;有的读者让我把名字签在衣服、手机壳、书包上;有的读者看见我就泪奔;还有一些读者,给我送来各种各样的小礼物留作纪念??这些读者的年龄范围,上到九十九,下到不会走—很多还不会走路的小朋友是被爸爸妈妈抱着过来的;甚至有孕妇也排着长队来到签售现场,表示她是看我的戏长大的,等她的猴宝宝(农历猴年内即将出生)长大后也要读我的书,令我非常感动;同样让我感动的是,很多老人家在孩子的陪同下,也在排队等候的队伍当中。
在《行者》之前,我陆续出版过《猴娃》《“孙悟空”的成长日记》《金箍棒的秘密》《六小龄童品西游》《听孙悟空说西游》等多部书,但《行者》作为我的唯一一本自传,第一次系统讲述了我的整个人生历程以及艺术理念。超乎我想象的是,每到一地,现场都会被几千名读者挤得水泄不通,出版社准备的书则每次都一本不剩。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给我提意见,说这样一场场到处跑着签售,不仅占用了大量时间,而且还很辛苦。的确,很多时候为了赶场,我连饭都没时间吃,只能随便对付。每次签售都要持续几个小时,签完以后我总会感觉精疲力尽,胳膊酸疼。但我觉得这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一是因为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所有工作人员在出版和推广这本书的过程中都很用心,费了很多心血。二是因为很多读者都期待能够和我见面,当面签书和从网上购买,对读者来说满足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亲眼看到了很多读者因为现场拿到签名而紧紧握住我的手,流下激动的泪水;我也亲身感到了很多读者通过《行者》签售会对阅读产生了热爱。每次我也会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三是我认为现场与大家交流,是很好的传播西游文化的机会。每到一地,出版社和当地书店都会安排记者对我进行采访,我也通过《行者》签售会与全国各地的媒体都做了交流。
回想起《行者》在将要出版之际,关于它的名字,出版社建议面向广大网友征集,于是就有了从7万多名网友投稿中选中的“行者”这个名字。 后来有记者朋友说,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作者像我这样,写自传还要对外征求意见,往往都是自己定了名字,书出来之后再给读者看,从来没有听说让读者定书名的。我对此的看法是:我最需要感谢的就是每一位观众和读者,他们可以参与我的自传创作。事实上,我也因此收获了很多。一些没有入选的书名其实也很好,比如“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是我的座右铭,“一念一生”体现了我二哥小六龄童对我一生的影响,“一世猴缘”是对我人生的生动概括,还有“金猴莱也”,巧妙地把我的角色和我的名字融为一体。
“行者”这个书名最终入选的理由是,出版社人员认为它与我的一生十分贴切,我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一个行者,不停地行走在传播弘扬以西游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此外,“行者”也能够引起很多读者的共鸣,我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西天取经路上的行者,都在求取自己人生的真经。通过《行者》的出版,我也成为了几位出版业内人士口中的“请读者决定书名的‘怪作者’”。
这次在《行者》出版两周年之际推出的增订版中,应广大网友的要求加入了我近两年来的最新动态,并对装帧工艺做了升级,更加适合收藏。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喜爱和关注。未来,我不会停止弘扬西游文化的脚步,期待在下一座城市与你相遇!
六小龄童
2018年4月18日
《行者(一念一生珍藏版增订本)(精)》为六小龄童首部自传《行者》出版两周年之际推出的精装珍藏版。《行者》独家披露以前从未讲述的内容,呈现一部完整的个人和家族传奇——生命低谷时的心路历程、家族中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家族秘史、爱情传奇丶苦练猴戏、西游拍摄、文化传承等内容,都在书中充沛着感人肺腑的力量。上市以后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本次珍藏版除对前一版进行了认真的校订以外,还特别增加了3万字关于作者近两年来的全新动态和人生感悟的内容,增加了数十幅珍贵照片。装帧方面也做了升级,采用四色印刷,硬精装,更精美,更适合收藏。
经年积淀 首部自传 至深领悟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者,都在取人生的经,都会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坚持住!一生做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
《行者》出版2周年,升级珍藏版。
六小龄童著的《行者(一念一生珍藏版增订本)(精)》特别增加3万字作者近两年来的全新动态和人生感悟,及数十幅珍贵照片。
装帧升级,四色硬精装,更精美,更适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