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砂石集(散文集)》为鸟蒙砂石集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宋信琮亲身经历的点点滴滴,行进过程的坑坑洼洼;感受过的旧社会的苦难、艰辛,劳动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苦海难渡,在生命运行的道路上苦苦挣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从黑暗走向光明。
本书辅以少量图片,以散文的形式表之于笔,分篇结集出版,对年轻地质勘查科技人员从事地质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书名 | 乌蒙砂石集(散文集)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宋信琮 |
| 出版社 | 地质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乌蒙砂石集(散文集)》为鸟蒙砂石集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宋信琮亲身经历的点点滴滴,行进过程的坑坑洼洼;感受过的旧社会的苦难、艰辛,劳动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苦海难渡,在生命运行的道路上苦苦挣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从黑暗走向光明。 本书辅以少量图片,以散文的形式表之于笔,分篇结集出版,对年轻地质勘查科技人员从事地质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内容推荐 《乌蒙砂石集(散文集)》是已出版的乌蒙砂石集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宋信琮亲身经历的点点滴滴,行进过程的坑坑洼洼,作者将从事地质勘查工作数十年来写就的与地质生活、地理地貌有关的各类诗词歌赋等。收录了:《鼓浪屿》、《厦门大学》、《边疆小镇》、《山村曲径》、《一个故事》、《唰鱼》、《家庭教育》等二十余篇散文作品。 目录 前言 鼓浪屿 厦门大学 边疆小镇 山村曲径 一个故事 唰鱼 家庭教育 菜籽花开满河床 老熟人 彝汉一家亲 老年共产党员生活之道 台湾旅游记 (一)桃园机场 (二)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日月潭 (四)蒋介石官邸 (五)阿里山 (六)高雄 (七)布农部落 (八)台东 (九)太鲁阁 (十)花莲 土匪抢县城 故纸堆里捡来的 清洁工 敢想,敢说,敢于 乞丐与樵夫 毒蛇 玉溪 乡下来的姑娘 学生 中国西部大峡谷 篮球队的指导 任教与革命 四季颂 试读章节 鼓浪屿 在我国福建省厦门市的东海之滨,有一个美丽而清蕴的小岛。它的名字叫鼓浪屿。其名取得形象而真实。 这个岛中的人和事,代表了中华大地的精神,威严而神圣。 岛的四围是经过亿万年由海水冲击、沉积而成的环带平地。现在由岛上勤劳的华夏子孙建成绿茵盖地的花园。这些花园一个接着一个。亚热带的各式各样的大树鲜花,配有休闲座椅。岛人在餐后、假日来此养身健体。微风吹来,树枝飘动,馨香喜人。 环岛有一公路,交通车可供游人环岛观赏。 在海滨之东,塑立着一个高大而神武之像。嘹望着东海,嘹望着台湾岛,警惕着倭寇来犯。他就是卫国之将郑成功。 经上山曲径,进入岛中。山上山下,街道弯曲。有广场,有学校,有千百年来的家庭建筑。全都依山依势。古式建筑,雕梁画栋,窗页的雕刻都能显示出房主人的福与喜。已近百年的建筑,结实、美丽而壮观。整个岛就是一座既古老又现代化的小城镇。车辆(汽车、拖拉机等机动车)不许进入。唯恐破坏了城中的宁静,污染了城中的环境。房屋前后,被家庭盆景香花包裹着,有的还有古树,紫荆旁伴,劲竹增翠。既有山野的青苍,又有城市华灯的闪亮,十分繁华。 岛上的教堂、道观、佛殿各显特色。有过路的行人说:教堂的钟声在引人入天堂,佛家的木鱼声在催人从善惩恶,道家在静坐悟道。 有的街道平坦易行。有的街道则依阶梯而上。行人喜笑颜开,孩童跳跃呼鸣。琴音溢窗门,笑声漏屋缝。哎呀!真像走入了桃花源中,欣赏着千年古景。 我们住的旅馆,依山势而建,屋前屋后,山花山树,玲珑美观。店主人好客,还泡了一壶茶放在门前石桌上,盛情招待,热情介绍。说:这是老祖辈一代传下的。院内山边的奇藤、花、竹也是多年精心培育的。他好像在谈古叙今。有时还会引得我们哈哈大笑。真是,不喝酒,情醉人,在这小小岛上的老板,关门遥知天下事,就像岛上的建筑一样,东洋,南洋,西洋,远到北冰洋的事都有。 我们出门上街,街道之陡,可超云南、贵州。站在街上望,此街好像直入了南天。天街相连。 街道小吃,东西南北全味。烧烤鱼虾的馨香飘飘入鼻。 我们蹬陡街直上,到了一个丁字路口,平躺着的三角形地面,也都宽阔平坦。这儿有一重要的建筑,那就是郑成功纪念馆,熙熙攘攘的人群正进馆内参观。人们没有闹声,没有嚷声,庄严肃穆。这充分表明了人们的敬仰和崇拜。他们都好像憋足了一口气,在学郑成功的勇敢气魄和保卫祖国的决心。特别是那些小伙子都在眉飞色舞地谈论,能听到的只有“倭寇”两个字。 我很感动。几百年来,日寇和外盗都在想抢劫和侵略中国。但今天,在这么多的有觉悟的人民面前,贼寇定将有来无回,尸沉大海。看谁还总想抢劫中国来发迹。 在岛上的街道中,上下左右来回走,有时会迷失方向。但是,在这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行程中,能看到苍翠美丽的庭院人家。树竹相配,藤条环绕。小孩扑蝶,老人养鸟。画眉、八哥、鹦鹉的叫声,可以穿透云层。回应声声双存。 岛!鼓浪屿小岛。 走着,走着。有人说,这就是林家大院,林巧稚大夫的老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令人尊敬的林大夫,原来家住此岛。真好像难得的发现,今被奇迹般地知道。该建筑为砖木结构,西欧法式,四面通廊。增加了小岛建筑的形式和美观。 在林语堂故居的西北方就是有名的中央音乐学院。还有音乐学校,音乐厅,钢琴学校。可见,岛上学士多么喜爱音乐。真所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名人出招,建设美纨。 走累了,口渴了。停下来吃点路边的凉粉。这虽不像四川的酸辣,倒也十分的爽口。甜而不腻,是小岛的特味。真有口福,离岛就再也品尝不到了。 往前走,到了鼓浪屿的中心吧!树木葱茏,古柏遮阴。有一座学习练操之房。门前广场虽然不大,却是训练足球队员的地方。很有名望的清华大学的体育教授马约翰就是此地的元老,20世纪50年代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已经白眉红颜。但他却精神焕发,给我们青年(李四光的部下)讲授健康壮体之道。 我们再往下走去,后经介绍就直奔日光岩。这儿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传说,1641年,郑成功来到此地,看到它风景优美、日光明亮,胜过日本的“光山”,高兴已极,便将晃字拆开,以日照为由,称为日光岩。当我们上的山来,感到日光特别明亮,空气清新。遥望大海,波涛滚滚,阳光助浪,海天合一,十分壮观。鼓浪屿、海滩都可以落入眼帘。正如古训所言:“站得高,看得远。” 祖国强大,才有今天,人民安居乐业,花开四季。 要向鼓浪屿的人民学习,一个丁头小岛能建设得如此美丽。 离开岛时,游人唱曰: 小岛只鼓大,精显古中华。 屋满花香地,英雄护国家。 四围涌浪拍,种满全球花。 文化东西传,钢琴配琵琶。 P1-4 序言 本集为鸟蒙砂石集的散文集,收录了本人亲身经历的点点滴滴,行进过程的坑坑洼洼;感受过的旧社会的苦难、艰辛,劳动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苦海难渡,在生命运行的道路上苦苦挣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从黑暗走向光明。所以,希望将爬过的悬崖峭壁,渡过的急流险滩,不予润色,用散文的形式袁之于笔,奉于纸上。 在我们宏伟而光彩夺目的社会主义文艺大厦中,华灯高照,灿烂辉煌,令人感动。因此,再将“砂石”扫扫,集一小堆,放入这一小小的砂碟。盼望朋友们在闲暇时,游一游山村野径,尝一尝山菜素食。 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