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弹力(是什么帮你撑过了艰难时刻)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芬兰)本·富尔曼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回弹力(是什么帮你撑过了艰难时刻)》这本书绝对是一本薄书,估计这是本·富尔曼医生体谅到了现代读者的忙碌。本书展现的深邃的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只有一直关注儿童心身发展、重视儿童快乐健康、真正乐于帮助很多逆境儿童克服困难,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生哲学领域功底深厚的大师,才能以如此简洁、高效、精准的优美文字,诠释如此深奥、精致、细腻的人生哲理,并将它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

内容推荐

本·富尔曼著的《回弹力(是什么帮你撑过了艰难时刻)》基于300名普通人心底隐秘的故事,看到你不曾发现的生命资源谱系。

目录

推荐序 放下苦难,才能看到笑脸

译者序 寻找生命中的一束光

致谢

前言

开篇 可以弯,不能折

第一章 逆境生存

第二章 学会理解

第三章 幸存者的骄傲

第四章 拥有快乐童年,永远不嫌晚

第五章 成长的契机

第六章 正向思维

第七章 问答录

第八章 结束语

附录

试读章节

西方世界的人们一直活在一种心理学理论中。他们普遍相信,一个人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就藏在他过去的经历里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追溯问题的根源时会一路找回到他们的童年。我们都学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童年时期要么缺失了一些重要的东西,要么是有过什么创伤经历。专家们引经据典地跟我们解释说,一个人幼年的经历对于他日后的生活尤为重要。家长,特别是母亲,都要承受来自信奉这一理论的心理学专家的无情评判:孩子身上呈现的所有问题,从尿床到暴力犯罪,根源都在他们的童年。如今到处都能看到这一学说:公众社会或政治辩论、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讨论、脱口秀节目、访谈、报纸、专家文献、各种杂志期刊,乃至高巾课本里。

没有几个理性的人会争辩说,那些不幸的童年完全不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记,或者说,我们不会受到来自成长环境的伤害。然而,我们今天的问题与负面的童年经历之间的关系也许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显而易见。一个艰难的童年是不是一定会导致有问题的成年?或者说,一个人经历了创伤或者不快乐的童年,是否依然可以好好地存活下来?如何解释很多健康平和的人也曾经有过不幸或悲惨的童年,而另外一些有着很多严重问题的成年人其实是经历了相对快乐的童年的?确实,很多有着不幸童年的人长大之后遭遇了严重的困扰,但是没有人能够确定,那些童年的经历一定就是造成如今痛苦的根源。

统计表明,在不良环境下,比如在有家庭暴力、父母严重酗酒或者有长期心理问题的家庭里长大的人,成年后遭遇各种问题的概率比在“正常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人要大得多。然而,其中的相关性并不那么显而易见。统计结果只能简单地指出其潜在的危险性,却不能证明不如意的童年经历必然导致成年的各种问题。

从前那些简单化和线性化的信念已经开始松动,比如:

·遭遇不幸童年的孩子——将不可避免地在未来生活中遭遇各种问题;

·成年人的问题——必然会导致孩子的不幸童年。

当把研究的关注点聚焦到孩子是如何应对那些负面的生活经历时,这些结论似乎就不再那么显而易见了。

关于幸存者的最著名的研究当属艾美·沃纳(Emmy Werner)和鲁思·史密斯(Ruth Smith)在夏威夷的考艾(Kauai)进行的那个长期研究。这些关注文化的人类学家用了30年的时间,跟踪所有1955年出生的岛上居民。他们在1980年发行的那本《脆弱,却不可战胜》(Vulnerable But Invincible)的著作中描述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岛上被标注为“高危儿童”的孩子中,有1/3在18岁的时候成长为有自信并能关照他人的年轻人。另外的2/3,也就是大多数,成了“高危青年”。然而,1990年,当这两位调查人员再次查看那些材料的时候,他们发现,当初剩下的“高危青年”中的2/3在32岁的时候已然有了成功的人生。照这样一个深度研究的结果来看,相当于有3/4的“高危儿童”克服了各种困扰,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成功地走出了“困境”。(P21-23)

序言

放下苦难,才能看到笑脸

感谢李红燕女士和本·富尔曼先生的邀请,这让我有机会把我的文字和本·富尔曼先生的文字放在一起,这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想起本·富尔曼先生,就想起了他灿烂的笑容和幽默诙谐的语言,想起了他和他的伙伴创建的闻名世界的“儿童技能教养法”。李红燕女士作为本·富尔曼先生著作的翻译者与合作者,把他的中文名字译成“富尔曼”也是够喜气的。富尔曼先生是一位精神科医生,他所研发的基于焦点解决心理学的“儿童技能教养法”,给很多中国家庭带来了信心、希望和活力,也帮助成千上万的儿童和家长找回了欢乐。

《回弹力》这本书绝对是一本薄书,估计这是本·富尔曼医生体谅到了现代读者的忙碌。本书展现的深邃的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真切地意识到,只有一直关注儿童心身发展、重视儿童快乐健康、真正乐于帮助很多逆境儿童克服困难,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生哲学领域功底深厚的大师,才能以如此简洁、高效、精准的优美文字,诠释如此深奥、精致、细腻的人生哲理,并将它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普通大众。当然,李红燕女士信达雅的翻译也功不可没,为本书增色不少。

诚如富尔曼医生所言:“苦难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即使我们对孩子循循善诱,尽力保护他们免受苦难,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也还是会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或多或少的创伤。”任何成功的历史人物,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童年。即使在和平年代,人们也难免会经历一些意想不到的生活磨炼,中国的王阳明倡导“事上磨心”,古诗词也赞赏“梅花香自苦寒来”。20多年的临床心理学经验也让我深切感受到,惟有走过逆境、克服困难、经过挫折的快乐,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战胜苦难,或有运气走出苦难的阴霾,很多儿童饱受苦难的折磨,伤痕累累,乃至被苦难吞噬,无法回到正常生活。我们需要很多的方法和手段,才可能帮助孩子们免受苦难的摧残。本·富尔曼医生基于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案例解读,借助其深厚的短程心理疗法和焦点解决思维,加上芬兰独特的文化气息,让我们在短短的文字里,看到了如何克服逆境、获得快乐的宝贵路径,找到了清晰的解决之道,实属难能可贵。

今年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作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站的站长,当时我和心理所的同事们,团结全国近三千名心理援助志愿者,在四川设立了七个工作站,开展了连续三年、持续五年的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我们在四川境内亲身见证过很多灾区儿童的苦难和不易,虽然心理援助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和疏导价值,但是面对巨大的灾难,我们的力量还显不足,留下了很多的遗憾。但愿本·富尔曼医生的著作能够给经历了苦难童年的朋友——包括儿童时期经历了汶川地震创伤的朋友们——一个崭新的视角看待灾难,理解逆境和苦难,找到更多的资源,觉察自己作为幸存者是怎样一步步走出来的,也祝愿他们把握更多的成长契机,培养正向思维,从烦恼中获得菩提智慧,走向快乐人生。

最近几年,我一直推崇亲子教练的方式,以此帮助更多的儿童青少年工作者及家长学会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与对话,亲子教练借助聆听、提问、回应、反馈等技术,给孩子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孩子做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成为最好的自己。基于对焦点解决技术的共同热爱和深入研究,我的工作也借鉴了很多本·富尔曼医生和李红燕女士的思想和技术,在此一并致谢。

诚挚祝贺本书在中国顺利出版,热忱向心理学爱好者、家长朋友、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推荐,深深祝福本·富尔曼医生能够培养更多像李红燕女士这样的本土化优秀专家,让儿童技能教养法在中国发扬光大,一起推动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加充满活力、充满自信、充满希望地成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史占彪博士

书评(媒体评论)

我收到了差不多300份感人至深的读者来信,在读了这一堆信件之后,我才真正从心里确信,人类确实是这样一个物种,能够克服任何艰难困苦,涅槃重生。

——本·富尔曼(作者)我再一次被富尔曼先生的慈悲、坦诚、温暖和专业所折服,他讲的都是朴素的道理,他说的你都懂,只是你从来没有留心从那个角度看过。

——李红燕(译者)

今年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作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站的站长,我真心祝愿本书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帮助那些经历了汶川地震创伤的朋友们觉察自己作为幸存者是怎样一步步走出来的,找到更多的生命资源。

——史占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教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2: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