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洪波文存(散文卷2)(精)
分类
作者 高洪波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高洪波的儿童文学作品善于以孩子的视角寻找有趣的发现,在轻松、活泼、幽默的氛围中传达他对孩子们深沉的爱;他的诗歌体现出作者对诗意人生的执著寻觅,风格清新,格调高古,在诗坛自成一家;他的评论或纵向系统梳理,或横向对比评述,条分缕析,深入精当;他的散文充满人生智慧与文化积淀,其艺术格调或灵动鲜活,或优美深沉;他的杂文诙谐中透出厚重,率真而不乏灼见。

《高洪波文存(散文卷2)(精)》精选其散文作品,分为三辑,供读者赏阅。

内容推荐

高洪波著的《高洪波文存(散文卷2)(精)》分为我是一条洄游的鱼、山情·海韵·诗缘、岁月的况味三大专辑,包括《三访智化寺》《“被祝福得淋漓尽致”——记泼水节一日》《忆江南——“走读江南”有感》《纳木错之旅——西藏纪行之九》《赤塔纪行》《时间断想录》等文章。

目录

第一辑 我是一条洄游的鱼

 飞

 小黄鸭们——青海湖印象

 我是一条洄游的鱼

 青云谱散记

 十渡印象

 龙宫神游

 鹰

 鹿皮关记

 温泉

 崂山蝶趣

 莲峰觅古

 鬼见愁

 三访智化寺

 鸟岛行

 寻找瑞丽

 玛尼石

 老宅

 神示

 龙庆峡

 “被祝福得淋漓尽致”——记泼水节一日

 罗汉果与麦饭石

 北戴河之冬

 镜泊湖散记

 赶冬

 船乐

 不夜情

 彩石

 大峡谷

 雾

 名人别墅

 闽南二题

 云南点滴

 登山乐

 嘉峪关下

 塔尔寺记游

 震撼

 合肥灯火

 曲阳石工

 司马台的砖

 烟雨秋风司马台

 五彩城

 金陵走笔

 金川三日

 拾果云蒙山

 大戈壁

 普陀还魂草

 松花江上

 落马

 采油棕

 武夷夜唱

 杨梅与兰

 阿珍

 鸥盟

 昆明雨

 阿庐古洞

 走贵州

 博物馆札记

 走河北

 亲近老树

 鞍山印象

 沈阳一日

 长春,长春

 一汽的韵味

 电子蟋蟀

 黄河水

 青岛人

 腾格里的呼唤

 独旅

 城饰

 拙政园的荷

 盐城的味道

 临海琐记

 长江印象

 忆江南——“走读江南”有感

 宜春散记

 芦山·芦山

 外伶仃岛

 走高州

 异国人物

第二辑 山情·海韵·诗缘

 武夷,武夷——闽行散记之一

 菩提叶——闽行散记之二

 鳌园记趣——闽行散记之三

 武夷的诱惑

 太姥山的召唤

 孤山情思——滇行散记之一

 夜走芒市——滇行散记之二

 山情·海韵·诗缘——访台散记之一

 台北女人——访台散记之二

 台北的招牌——访台散记之三

 雪与云——西藏纪行之一

 人与狗——西藏纪行之二

 八廓街——西藏纪行之三

 玉珍和央珍——西藏纪行之四

 康巴人——西藏纪行之五

 试金石——西藏纪行之六

 马头神——西藏纪行之七

 牛头——西藏纪行之八

 纳木错之旅——西藏纪行之九

 泰国女作家——访泰散记之一

 母语——访泰散记之二

 洞天猴国——访泰散记之三

 曼谷印象——访泰散记之四

 欢喜佛——访泰散记之五

 泰国的出版物——访泰散记之六

 感受黄金——访泰散记之七

 大王宫——访泰散记之八

 海的礼物——访泰散记之九

 “老人与海”——访泰散记之十

 米猜的礼物——访泰散记之十一

 歌与诗的国度——访南纪行之一

 祝福和平——访南纪行之二

 瑞航有感——访南纪行之三

 邹荻帆的遗产——访南纪行之四

 伊阿宋的后裔——访南纪行之五

 双刀记——访南纪行之六

 步行街的诗——访南纪行之七

 赤塔纪行

第三辑 岁月的况味

 邂逅

 艺术细胞

 享受旅途

 性格即命运

 雨中曲

 不向人间使小钱

 回首人生

 为21世纪祈祷

 岁月的况味

 鱼目混珠

 远方的朋友

 竹思

 人在旅途

 小路,通向远方

 太阳很足的晌午

 老车

 我与云南

 时间断想录

 呵,轮椅

 独特的世界

 人生偶寄

 敢于说“不”

 恨不起来

 难得糊涂

 宁可江湖

 爱情的主宰

 心理障碍

 休闲人语

 旅伴与伴侣

 胖的喜悦

 无奈

 是风景,又是目光

 男性的误区

 不妨一哭

 何妨一唱

 留住时间

 土地随笔

 江湖感觉

 家庭氛围

 理想的价位

 本来面目

 墙头草及其他

 家庭观念

试读章节

乘飞机旅行,有诸多方便。最惬意的一点,是将漫长的旅途浓缩在机舱里,让你明显地感受到人类的现代文明对时空观念的操纵和控制(除了降落时耳膜痛楚这一小小的缺憾外),乘飞机旅行几乎可以说是极大的享受。当然,还要减去类似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坠落那种偶然的事故。

有一次我到昆明开会,乘飞机去的。三个多小时,便从北京飞到了云南。在昆明机场,我看到了深秋的田野上盛开着波斯菊,色彩缤纷,楚楚动人,秋风的手轻摇着波斯菊的娇躯,那番意韵真令人难忘。

我曾在云南的一座军营里生活过十年。十年问屡次乘火车在北京昆明问往返。最初走湘黔线,在柳州还要调换一次车头、改变一下方向。后来走成昆线,穿越巴山蜀水、秦岭云烟,有无数长且暗的隧道伏在途中,张着大嘴,急切地吞吐着火车,又像贪馋的烟鬼喷出浓辣的烟雾。在列车驶出隧道的每一刹那,我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轻松感,并为窗外的阳光、绿树和田野献上我的感激。

走的次数多了,对于北京和昆明之间的空间距离有了一种凝固了的时间概念,每当拿到火车票时,便做好了在列车上生活三天两夜的思想准备。于是,为这三天两夜的消磨,准备好食物,水果、象棋、书籍,上得火车,浑如得到一方小天地,管自去打发充裕的时间好了。

因这固定的时间概念,当我从飞机上走下,踏上昆明的土地时,总感到不太真实,有恍惚迷离之感。记得郭沫若在20世纪60年代初曾有过行程相似的一次飞行,抵昆后应邀赋诗,内中有“早上窝窝头,中午过桥米线”之句。那次飞行究竟如何,我不知道。郭沫若诗的原文,我亦未曾阅读过,但我凭直觉相信他的感觉是真切的,且以北京的“窝窝头”与昆明的“过桥米线”对仗,也大长了滇中父老的志气,故而这两句诗在昆明市井中流传甚广。我就是在初到昆明时听一位青年工人吟哦的,并深信不疑至今。在昆明的名胜大观楼上,悬有郭沫若手书一帧,咏的是滇池风物,笔力雄浑,或许是与“窝头诗”的同时之作吧?!

我平生第一次乘飞机,也是在云南这块土地上。时间是1974年,地点是思茅,飞机则是仅容二十几位乘客的小飞机。记得当时由于好奇,倾囊购得一张机票。回到部队时会计端详这机票许久,又翻检了报销条例若干,然后摇摇头,没给报销。在当时的团队里,敢于乘飞机出差旅行的士兵,可能我是第一人。

那次乘坐小飞机,不过一小时的旅途,印象却极鲜明。在思茅机场候机,时间变更几次,均不能按时起飞;从检票处登机时,足有半公里之遥的距离,大伙儿如百米冲刺般奔去,真是捷足者先登,且能觅一靠近舷窗的座位看云霞;再则对手提包内物品重量限制极严,每人不得超过十斤,超重者补款。这几点体会,也许只有在边城思茅才能觅到,而初乘小飞机的印象,反倒淡了许多。只感到马达引擎的轰鸣、穿过云层时的颠簸,以及降落时由于失重产生的呕吐感。我当时身体强壮,对飞机的忽上忽下只觉得新奇好玩,没有过多不适。邻座的一位女干部,却毫无顾忌地大声呕吐、呻吟,痛苦万状,使人分外同情,又爱莫能助。

乘飞机后,回到军营颇飘飘然了一阵。和战友们聊起诸般体味,在他们羡慕的神态里,我那以有限的津贴费换取首次飞行而不能报销的缺憾,得到了补偿。

当然,现在乘飞机旅行,像从前思茅机场那种小飞机已基本绝迹,大多是“三叉戟”“波音”及“图154”等类似航空客车般的庞然大物恭候着你的光临。且一旦起飞,空中小姐们便穿梭般行走,把微笑与糖果一一分赠过来,那感觉是大不一样的。起飞与降落,几乎没有太多的不适感,很轻松地升上万米高空,“一览众山小”,“手可摘星辰”。在飞机舒适的座椅上,你管自去读书看报,喝茶吃糖,哪怕睡上一觉,也毫无妨碍。这一切如同在你的书房里一般自然,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的旅行,多妙!

P15-17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2: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