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创造过程哲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作者 裴晓敏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第1章 中西创造观与创学

 1.1 东西创造观的演进

 1.2 东西方创造理论研究

 1.3 中国创学的源与流

第2章 创造过程理论基础

 2.1 创造过程哲学的提出

 2.2 创学视野下创造过程哲学理论

第3章 创造过程方法论的嬗变与反思

 3.1 前技法时代

 3.2 “技法时代”对创造方法的认识

 3.3 “后技法时代”的创造方法理论

 3.4 对创造方法理论的哲学反思

 3.5 无法而法: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创造方法学

第4章 创造过程认识论追问

 4.1 以我观之:创造过程中的第二性问题

 4.2 以物观之:创造过程中的第一性问题

 4.3 以道观之:第一性问题与第二性问题的同一性

 4.4 基于知识、面向人的创造实践

第5章 TRIZ创新过程认识辩证观

 5.1 TRIZ技术创新理论:一种辩证式的创新观

 5.2 有限的原理可以解决无限的问题:普遍联系观点

 5.3 技术系统的进化机制:矛盾对立与统一

 5.4 技术进化的S曲线法则:量变质变规律

 5.5 技术系统的进化方向:“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6章 创造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与境界追求

 6.1 西方技术创新价值追求——IFR

 6.2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创造价值观——道

 6.3 “IFR”与“道”:创造价值向度上的天人共轭

 6.4 天人合一:两种创造价值观融合

第7章 创造过程中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的有效互动

 7.1 创造价值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7.2 价值论、方法论、认识论由碎片化走向融合

 7.3 创新境界观对创新实践活动的指导

 7.4 创造过程可控论:创造主体认识的升华和价值理性复归

第8章 创造过程实践观:知思行合一

 8.1 知本达至,自觉创造

 8.2 知思行合一,达创造之道

第9章 创学理论建设思考与展望

 9.1 中国当今文化的现状

 9.2 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

 9.3 创学理论基础

 9.4 创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9.5 创学指导下的TRIZ理论本土化过程探索

 9.6 创学未来研究展望

 9.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裴晓敏著的《创造过程哲学》以“创造技法”为切入点,以“创造过程”为主线,以传统和现代交融、中西方创造观贯通、科技与人文会通的“创学”思想为引领,综合分析国内外创造理论研究成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采用比较与融合的途径,从创学视角分析和定位创造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尝试克服传统的从创造主体、创造思维过程和创造成果等视角对创造过程进行割离式的微观或中观的定义范式,从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出发,提出集创造技法、创造认识与规律、创造价值取向与境界追求于一体的整体的、系统的创造过程理论。

读者对象:本书适合普通读者,特别是有志于创业的读者。也可作为创新课程的教材使用。

编辑推荐

裴晓敏著的《创造过程哲学》从方法论角度,阐述了创造方法从前技法时代(没有方法的时代)—技法时代(创造技法的诞生与广泛传播)—后技法时代(TRIZ创造方法理论的盛行)—无法而法(创造技法的超越)的否定之否定的嬗变过程。从中西文化背景下,以TRIZ创造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无法而法的对比为切入点,提出了以“创造之道”为核心,实现创造方法由科学逻辑方法向无法而法的超越。从认识论角度,揭示了创造过程中的第一性与第二性问题。“以我观之”,分析了创造过程中的主体思维和认识;“以物观之”,揭示了创造过程中的客体进化规律和知识;融合“以我观之”“以物观之”,上升到“以道观之”,对创造过程进行了认识论追问。从“物我合一”的角度,提出基于知识、面向人的创造过程理论与实践方法;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视角对TRIZ创造过程理论进行了解析,揭示了一种辩证式的创造观,促进了创造实践与哲学认识的统一。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