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译前译后》主要涉及到笔者曹乃云多年来翻译并出版过的作品。译前,系译者对原著的认识。译后,这里包括译著的成书过程,对作品的客观评价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珍闻趣事。本书读者包括广大的大中学生,对从事欧美文化、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同志也是一本收藏有益的阅读资料和参考用书。当前,前往欧洲旅游、留学、贸易或者生活的朋友络绎不绝,源源不断,《译前译后》几乎能够为他们带来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为他们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这里涉及到的作品范围几乎全是笔者在往昔的课堂岁月里所进行的教学和教材内容,因此,《译前译后》一定还带着当年教学生涯中备课笔记的痕迹,带着和学生课间互动的活泼记录。 内容推荐 《译前译后(精)》编汇了资深德语翻译家曹乃云老师多年来为其译著所作的前言和后记。其间介绍了诸如《一千零一夜》《尼伯龙根之歌》《安徒生童话全集》《希腊古典神话》等经典作品译成中文的过程,对相关作品的文学特点、艺术价值等作了详细讲解。 本书对从事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史教学、研究的师资和科研人员是一份有益的参考资料,也为普通读者了解这些名作开通了快捷通道,同时对于前往欧洲生活、学习、工作的人而言,也能帮助他们了解、熟悉欧洲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目录 序 关于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代前言) 《尼伯龙根之歌》后记 关于塞巴斯蒂安·勃兰特的《愚人船》(代前言) 《愚人船》后记 关于《德意志童话》(代前言) 《德意志童话》后记 关于《北欧童话》(代前言) 《北欧童话》后记 关于格林兄弟和《格林童话全集》(代前言) 《格林童话全集》后记 洛特维希·贝希斯塔因和他的童话全集(代前言) 《洛特维希·贝希斯塔因童话全集》后记 威廉·豪夫和他的童话全集(代前言) 《豪夫童话全集》后记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和他的童话全集(代前言) 《安徒生童话全集》后记 《圣经童话》赏析(代前言) 《圣经童话》后记 《豪夫童话》赏析(代前言) 《欧洲童话》序 古斯塔夫·施瓦布和他的《希腊古典神话》(代前言) 《希腊古典神话》后记 关于《希腊神话全集》(代前言) 《希腊神话全集》后记 《希腊神话》序 《希腊神话》后记 《希腊神话英雄》序 《希腊神话英雄》后记 《希腊古典神话精选》序 关于《罗马神话》(代前言) 《罗马神话》后记 关于《吹牛大王历险记》(代前言) 《吹牛大王历险记》后记 关于《欧伦斯皮格历险记》(代前言) 《欧伦斯皮格历险记》后记 关于《外国象征典故辞典》(代前言) 《外国象征典故辞典》后记 关于《希腊罗马神话小百科》(代前言) 《希腊罗马神话小百科》后记 关于《释梦宝典》(代前言) 《释梦宝典》后记 《圣诞节探源》序 《圣诞节探源》后记 《祝你圣诞快乐》序 《祝你圣诞快乐》后记 《哈茨山游记》前言 《哈茨山游记》后记 《多瑙河传奇》前言 《多瑙河传奇》后记 《莱茵河传奇》前言 《莱茵河传奇》后记 关于《人类的伙伴——动、植物的神力》(代前言) 关于《月夜——艾兴多夫诗选》(代前言) 《月夜——艾兴多夫诗选》后记 关于《艾兴多夫诗选》(代前言) 《艾兴多夫诗选》后记 《盛夏译诗》赏析(代前言) 《隆冬译诗》赏析(代前言) 关于亨利希·伯尔和他的《天使沉默》(代前言) 《天使沉默》后记 关于克里斯朵夫·海因和他的《陌生的朋友》(代前言) 《陌生的朋友》后记 关于密歇尔·恩特和他的《十三海盗》(代前言) 《十三海盗》后记 胡艾雯和她的《梦中的家园——一个瑞士妇女看上海》(代前言) 《梦中的家园——一个瑞士妇女看上海》后记 关于《罗生门的玫瑰》(代前言) 《罗生门的玫瑰》后记 关于盖特鲁特·荷勒和她的《公狼中的母狼——没有女人,男人为什么会犯错误》(代前言)一 《公狼中的母狼——没有女人,男人为什么会犯错误》后记 关于阿拉伯文学巨著《一千零一夜》(代前言) 《一千零一夜》后记 跋 试读章节 德意志童话的由来和发展 民间生活一定会给时代留下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这里包括音乐、诗歌,包括民间传说和童话。 德国的民俗学家瓦·魏奥勒女士在《德国民间童话》一书的前言里指出,在十一世纪用所谓的布鲁塞尔手写体完成的《独牛郎》应该是德国历史上童话作品的早期代表之一,而且,从故事的基本模式来看,它应该是在乡村农民的群体里流传的。 它让我们看到古代文学生活的时代风貌和讲故事人的社会地位。 当然,类似的童话显示了对农民、对贫困的弱者、对那些遭受压迫和歧视之人的同情和理解。势单力薄的农民终于运用自己的智慧挫败了欺凌和压榨他们的乡村霸头,即牧师、乡保官和大地主,从而获得一份殷实的家产。 我们看到,民间童话在德意志大地上传播时不外乎口头流传和书面传播两大方式。而且,童话无论在口头或者书面流传时,它们都无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变异,因为讲故事的人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故事又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产生和传播的。 毫无疑问,不同的历史时期一定会夹杂着不同的文化禁忌,这就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私。因此,人们在讲故事和写故事时都会增加不同于前人的诠释和内容,甚至添加他们自身的经验和评判,把从前的传说提高到他们的时代水准上。 这一类的文学现象不是局部的、地区性的,而是全球的、国际性的,因为文化生活只有在政治大舞台的背景下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表现。 时代风云的大环境里不仅有冷暖不一的春夏秋冬,而且,还是那样的变幻无常,有时候兵荒马乱,有时候饿殍遍野,有时候折磨无穷,有时候劫难如山,当然也有风和日丽、蓝天白云的晴朗之日。 因此,时代和历史的春夏秋冬责无旁贷地会给文学和艺术留下自身的独特风光,这是不以任何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 当然,童话所希望施行的社会教育和由它所倡导的社会责任一般侧重于民间伦理的建设和提高,它对任何时代几乎都是无碍和无害的。 一般来说,对任何文艺作品,尤其对小说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人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品所显示的社会、伦理和完成作品的艺术特色三大领域,这是一个巨大的公式。 可是,童话竟然无一例外地全都发生在无影无踪的“从前”,那是没有时代风貌的虚拟岁月,所以涉及不到时代的风云。 童话提倡的伦理和道德,其中包括勇敢、正直、勤劳、善良等,它们几乎是各种时代竞相努力从而希望获得的营养品。 另外,童话的服务对象正是纯洁而又天真的青少年和广大的儿童群体。他们需要文学的熏陶,需要童话的指引,希望童话让他们渐渐地睁开双眼,明白世事的艰难。所以,时代的发展为童话的流传提供了许多的便利和机会,它同时又推动了民间文学的发展。 我们知道,童话以及传播童话故事的人所以能够受到社会的重视,那是为了提倡善良,提倡正直,为了倡导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摈弃许多不合理的丑恶现象。 这里反映了社会的要求,传达了正义的呼声。善良的人们希望惩处邪恶,他们呼吁时代的清明。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童话和民间故事如同民歌、音乐、美酒一样,始终不渝地营养和愉悦着广大的德意志民众,它们又给自己留下欢乐或者艰辛的步伐、痕迹。 这里还应该提到魔法童话的发展,它其实属于最古老的童话艺术,后来又成为童话的典型。 魔法童话往往把故事角色所迫切追求的幸福置于魔法的解脱之中。这是魔法童话的习惯手法。 魏奥勒女士指出,用于解魔的方法或者随意的变化其实来源于古代的迷信观念:死亡是没有的,它只是一种转世轮回。 古代的德国人认为人在死亡以后会变成一头牲口,变成一棵树等。一旦消除或者破坏了这一轮回的秩序,那么死者,或者遭受了魔变的角色都能重新获得生命。 这样的主题以及由此派生的主题链接成并且丰富了色彩绚丽、反差鲜明的童话故事。 有趣的是,德国人关于生命的轮回观念似乎比我们中国的轮回观念更加复杂和精彩。 中国人在迷信观念里认为人死以后会转世投胎,从而变成人或各式各样的动物。可是,德国人不仅认为会轮回变成动物,还会变成植物,例如变成树。 知道这样的文化背景对我们中国读者是有帮助的。否则,例如亨利希·海涅在他的《哈茨山游记》中讲到孩子们年轻时,说他们还记得从前自己是棵树,所以现在跟树木似曾相识,因此打着招呼。那样的文字表达会让中国读者感到莫名其妙,让他们难以登堂入室,难以透彻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深刻含意。 十八世纪时的欧洲文学面临着重大的革命性的变化。欧洲的许多国家首开纪录,他们开动机器,印刷了大量的书籍。 法国人查理斯·彼劳尔特努力收集并写出了法国民间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书的副标题为“古今童话集”。 彼劳尔特的故事集风靡世界,影响很大。在德国,它的影响一直波及到格林兄弟。 德国的格林兄弟,还有洛特维希·贝希斯塔因、豪夫、蒂克等人致力于收集和整理童话。他们的努力最终把童话送上世界文学的高贵殿堂,给读者创造了巨大的阅读天地,让人们赞颂不尽。 P36-39 序言 《译前译后》主要涉及笔者多年来翻译并出版过的作品。“译前”,系译者对原著的认识;“译后”,其中包括译著的成书过程,译者对作品的客观评价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珍闻趣事。 它的读者包括广大的大中学生,它对从事欧美文化、文学教学和研究的读者也是一本收藏有益的阅读资料和参考用书。 当前,前往欧洲旅游、留学、贸易或者生活的朋友络绎不绝。《译前译后》几乎能够为他们,特别是为到德语国家的朋友带来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为他们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这里涉及的作品范围几乎全是笔者在往昔的课堂岁月里所进行的教学和教材内容,因此,《译前译后》一定还带着当年教学生涯中备课笔记的痕迹,带着和学生课间互动的活泼记录。 如果稍加分类,《译前译后》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 1.德国文学的古典作品,例如《尼伯龙根之歌》《愚人船》; 2.童话类作品,例如《德意志童话》《北欧童话》《格林童话全集》《洛特维希·贝希斯塔因童话全集》《豪夫童话全集》《安徒生童话全集》《圣经童话》《豪夫童话》(节选本); 3.希腊神话系列,这里有《希腊古典神话》《希腊神话全集》《希腊神话》(节选本)、《希腊神话英雄》(节选本)、《希腊古典神话精选》(节选本)、《罗马神话》等; 4.德国通俗流行的作品,例如《吹牛大王历险记》(即《闵希豪森历险记》)、《欧伦斯皮格历险记》; 5.翻译或编译有关辞典类的作品,这里有《外国象征典故辞典》《希腊罗马神话小百科》《释梦宝典》等; 6.编译或编著关于风俗、节日类的作品,例如《圣诞节探源》《祝你圣诞快乐》; 7.关于传说、游记类的作品,例如《多瑙河传奇》《莱茵河传奇》《人类的伙伴——动、植物的神力》《哈茨山游记》等; 8.关于德语诗歌的翻译,例如《月夜——艾兴多夫诗选》《艾兴多夫诗选》《盛夏译诗》《隆冬译诗》《一千零一夜诗集》等; 9.翻译现当代德语文学作品,例如《天使沉默》《陌生的朋友》《荷恩的结局》《十三海盗》《梦中的家园——一个瑞士妇女看上海》《罗生门的玫瑰》(即《小玫瑰,红红的》)、《公狼中的母狼——没有女人,男人为什么会犯错误》; 10.关于阿拉伯文学巨著《一千零一夜全集》的翻译。 这里涉及的许多作品,由于受出版社的错爱,它们获得一版再版的殊荣,甚至被分门别类地专题刊出,所以在《译前译后》中会有一些反复的介绍。 对收进《译前译后》的诸篇文字,我在原有的基础上略为作了修改。 此外,我也曾经多回地应朋友所约,参与他们的译事,为此出版过诸如《政治诗人哈维尔》《鱼从头臭起》,地理丛书《莫桑比克》《几内亚》等书。 那些作品都由我的译友们主持译事,由他们撰写序跋。这些书的序跋没有收进《译前译后》。 德国文学史上的古典作品《尼伯龙根之歌》位于德国文学的源头。 我们无论是在德国文学史的课堂上,还是在德国文学的阅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尼伯龙根之歌》都是一部避让不开的作品。 它被戴上“德国‘圣经”’的桂冠也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尼伯龙根之歌》的故事情节生动,有爱情,有生活,有战斗,有阴谋,流传范围广,影响极其深远。 时至今日,德语国家的中学课程里,而且是在高中阶段,《尼伯龙根之歌》仍然是学生们学习和科研的课题,它与其他经典作品共同组成了那些地区知识分子的基础知识。 由德国的诗人、法学家和文学家塞巴斯蒂安·勃兰特在1494年(相当于我们国家的明朝弘治年问)完成的《愚人船》,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 它以辛辣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拉开了世界愚人文学的历史大幕,为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功德无量。 塞巴斯蒂安·勃兰特是在今天属于瑞士的巴塞尔城完成他的文学巨著的。 他当年的住房位于距离巴塞尔大教堂不远处的莱茵河畔,从住房的后窗眺望莱茵河面,帆影点点,舟楫如画,给他留下帆船如织的印象,挥之不去。 而世界上另一位写过愚人文学作品的正是荷兰的大文学家、大教育家伊拉斯漠·封·鹿特丹。 他写过的作品叫《愚蠢颂》。他的最后归宿也落在瑞士的巴塞尔,就在巴塞尔城大教堂内享受他的安宁。 ……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曾经把书籍比喻为面包,这个比喻是很贴切的。读书就像食用面包一样,都是为了维持生命。 吃面包解决人类生活的生理需要,读书解决人类成长的心理需要。而且,个人的读书习惯是要依靠从小养成的。 读书,有个人爱好的问题,可是也有学校教学的职责。 我看到,奥地利在小学四年级的后半学期时,老师不停地给学生增加读书的数量,常常布置学生放学回家以后当天读完一本一百页上下的童书,这是家庭作业。 学生用罢晚餐,立刻找个角落,安安静静、专心致志地埋头苦读,因为这是家庭作业,不敢马虎。 看他们一脸严肃的模样,几乎可以让旁人听到他们正在成长的脚步声。这里的基础教育就是为庞大的读书民族源源不断地输送新生的力量。 人类是要依靠书本拨正方向的,依靠书本提供知识,培养自信,规范行为。 我们看到中国的多少家长省吃俭用,可是,他们在为孩子买书时却分外大方。 我觉得许多家长的慷慨大方却有点儿违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而且跟“身教重于言教”发生面对面的矛盾,经不起孩子们凑在耳旁悄悄地问一声:“你们自己为什么不喜欢读书,不习惯读书?你们为什么对读书如此陌生,而且,你们已经多久未曾读书了?” 如果把孩子们的疑问变成民意调查的问卷,放在全国范围内试上一试,估计收上来的答卷一定会惨不忍睹,让人不敢直视。 这里使人们想起古诗里说到的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可是,好不容易来到世上,做人是不应该实践那番经历的。 荡漾在心底里的一股意识流,尽兴地把它掏出来,权且算是对“读书为什么”作个肤浅的回答。它也是笔者在读书、教书和译书过程中的责任所在。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成长,作为人类的个体应该努力用书本知识丰富和营养自己,为增加读书乐的社会氛围更尽绵薄之力。这里,也许只是作者的愿望和心意所在。 是为序。 曹乃云丁酉年二月初五识于维也纳 后记 《译前译后》编汇了笔者多年来为诸译著所作的前言(序)和后记。 它面向大中学生,对从事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史教学、研究的师资和科研人员是一份有益的参考资料。 另外,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多少人走出国门,前往欧洲,在欧洲生活、学习、工作。《译前译后》能够给他们带来难以忘怀的帮助,帮助他们了解、熟悉欧州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由于国家文化事业迅猛发展,我们国家的出版环境,尤其对介绍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化书籍的出版环境相对于从前来说宽松许多,因此,个人的一些译作得以付梓问世。 回过头来清点一下,我前前后后发表过的译著数目似乎不少,可是,确切地说,这些作品几乎全是围绕着课堂教学所形成的内容。它们之中有的涉及德国文学史,有的涉及高年级的德语教材。 从这个角度来看,《译前译后》似乎是一本扩大了的备课笔记。 从前,在柏林洪堡大学读书时,老师在涉及如何进行德国文学和德国文学史的教学课堂上曾经反复提示,如果评论一位作家,必须努力依据读过的他的或她的作品进行,必须有的放矢,切莫做空头评论家。 我认为这样的要求不仅是严格的,也是科学的。 这样的教学实践让我接触到很多的德语诗歌、课文、书本。 感谢出版界的朋友和出版社的支持与帮助,他们让我的教学实践又进一步转化成译著出版。 《译前译后》具有涉及内容广泛、介绍深刻、行文客观等特点。 从本书涉及的内容来看,它涉及德国、希腊、罗马、北欧、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而且时间跨度大,从公元前到公元后,直到现当代。 书中包括的文化层次多种多样,这里有小说,有诗歌,有传说,还有词典类的作品,色彩斑斓,有点儿百花园的模样,呈现了课堂教学的特色。 介绍深刻,主要是指评论一部作品时所应该强调的科学性和选择参考资料的来源。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上比较忌讳的便是以讹传讹、华而不实,那样只会愧对学生。 行文谋篇时能够注重语言的客观性,它的直接作用就是帮助知识的传承和转化。 涉及文学、文艺和文化教学时,我是主张广泛读书的。广泛读书,是形成和建设国家知识分子队伍的黏合剂。严格说来,它在我们国家教学事业上是个薄弱环节,而且它从小学开始就已经薄弱了。长此以往,就难以帮助强化一个刻苦读书的民族,它会让我们的民族精神显得苍白,缺乏深入开拓世界的动力。 民族精神,包括民族意识,它们不是一种自发的东西,必须加强建设。读书几乎是其中最有效的手段。 遍观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的建设事业,人们很快就能发现,读书也是其中的强大推手。 《译前译后》得以问世,我是非常感谢我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陈锦文老师的。多年来,她一直鼓励并且支持我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这回连书名《译前译后》都是由她为我设计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刘广汉老师认真负责而又热情地接受了拙著《译前译后》的选题,让我结识了刘美文老师、李梅老师和魏东老师。他们年轻有为,对出版事业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显示年轻一代的力量和气质。 我相信,我们之间一定会有很好的合作和友谊。 年前曾经听朋友说起,美国哈佛大学有位教授,他在评论中国大学教师退休以后的生活时比较胆大,说他们虚度光阴,全都无事可做。 哈佛大学大,估计里面种的树也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原本是个不足为怪的事情。 不过,那位说话勤奋的人,把他雇来,让他当个书童倒是合适不过的。他平日里可以帮助晒晒书稿,等到外出时,让他挑个书担,一边跑,一边唱。有时候赏他点儿小钱,让他买碗水喝,润润嗓子,从此知道从喉咙里出来的话应该有点儿分寸,学会说话。 中国的大学有点儿混浊不堪,也在整顿之中,而且有待于继续整顿。可是,那里也有许多的碧波清潭,沉淀着多少晶莹剔透的玉石。 多少读书人,他们从来不向生活的时代碰瓷,不去追求时代所能给予的短暂和光环。可是,他们向伟大的中华民族和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捧出了自己的赤胆忠心。 他们铮铮铁骨,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鄙薄任何的非分之福,潜心向学,正如历史上任何时代的读书人一样,他们不会辜负岁月的春夏秋冬。 我看到多少读书人正以纯朴的正直和排除万难的艰辛赶写时代的风云。 人啊,千万不能失之偏颇,一叶障目。中国的读书人会给时代留下让人并不失望的响亮回答。 回忆多年来的翻译生涯,我感到这是一回难以求得而又欢乐愉快的读书和学习。 中国民间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好一个“学”字,真是掷地能作金石声,它激励着人们身体力行地前往实践。 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定的环境里,生活之中没有衣食之忧。如果发现一本可供翻译出版的原版著作,花上一二百元人民币就可以买下来,然后再多跑两回大大小小的图书馆,找些参考资料,这就省却了填许多表格最后还可能出于说得清或者说不清的关系原因申请不到科研经费的麻烦。 当然,翻译是不算科研的。这样的社会理解和认识真好,它给有志于翻译的朋友们送去了连上帝都难以提供的帮助,为他们排除了许多没有必要的名利诱惑和干扰,让他们能够平心静气地从事语言和心灵的交流,深入研究,促使他们取得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科研成果。 这里透现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时代于我不薄,让我始终徜徉在德国文学的诗歌、小说和民间故事之中,享受着风光旖旎的文学清福。 没有想到德语会给我带来这么一片美好的天地,让我欢乐让我笑,有时候也让我掬一捧同情或者哀伤的陪泪。 德语啊,它成了我的命运,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让我流连忘返。 是为跋。 曹乃云 2017年3月18日识于维也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