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你,配不上昨天的梦想
论起“清谈”之说,大概就数顾炎武批得最狠,他甚至提出“清谈误国”的观点。他将魏晋名士的风流倜傥一概踩于脚下,戳着他们的“风骨”骂他们只说不做,逃避社会责任。就拿陶渊明来说,“猛志固常在”,但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只能感叹“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纵使通读《山海经》,但既做不了义无反顾填海的精卫,也变不成永不妥协舞干戚的刑天,一味空吟着“良辰讵可待”,困守在南山自艾自怜。陶渊明是一个好诗人,却未必能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好官员。魏晋南北朝有一群“狂人”,这些“狂人”有能力也有想法,可最终还是没能创建自己的“桃花源”。
一、忙于发论文的教书匠
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导学生学习,韩愈在《师说》里也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为白纸黑字地印在高中课本里,所以就一直铭记于心,觉得是被官方认可的标准答案了。直到最近被一个在公立学校教书的朋友嘲笑:“现在科研才是重头戏好吧!”方觉自己已经落后于时代。不过橙子君在上大学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人,他曾经在校报上挥斥方道,痛批现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想必如今也是被工资磨平了“棱角”。
我大学时学的是商务英语,橙子君和我一个专业。橙子君曾经是学院里有名的“愤青”。他好为人师,梦想就是教书育人,从此桃李满天下。为此天天逃商务书信写作课去隔壁班听教育心理学,后来更是提交了转系申请,成为预备役的英语老师一枚。当时英语系主任是个“海归派”,因为课上得随性,所以橙子君也不大喜欢听他的课。让他更为敬佩的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位老教师。
那位老教师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从人大毕业的,教了大半辈子的书,经验丰富,很受学生的喜爱。他教学样样都好,就是科研方面没什么成绩,因此职称方面也就没什么成果。就拿任命教学主任这件事来说吧,按资历,他最老;按教学评价,他最高,但是学术成果却少得可怜,发表的论文数量紧紧卡在学校要求的最低标准上。新上任的教学主任资历辉煌,发表的学术论文能打印出满满一张A4纸。橙子君为此暗自不平——“做学者好了,当什么教授啊”。
在当时的橙子君看来,“教授”仍然属于教师,一则要“教”,二则要“授”,要不然算什么“教授”呢?因此他暗下决心,以后要做一个努力教学的好教师。然而不到一年,他就对我打出“科研才是重头戏”的嘲讽炮,这简直让我措手不及。于是我不服气地回击道:“你不是要做个好教师吗?”
“谁说做科研的就不能是好教师了?”橙子君冷冷地说道,“你知道做科研要花费多少心血吗?做课题、找资料、写论文、到处投稿,成功发表完了就是各种汇报、会议、总结……也不比教学简单多少!”我听他头头是道地讲述着做科研的种种体会,忽然想到了当初在讲台上大谈Comparative Literature的“海归派”系主任,他的影子散发出一股学术期刊的油墨味。
——“那你还有精力去备课教学吗?”我忽然插了一嘴,他的音量渐渐减小:“虽然很忙,但是我也很努力认真地做教学工作,而且科研做出成绩也是可以为教学服务的啊!……”然而他现在的朋友圈满是各大学术报告会的消息,已经很久没有看他更新过有关班级学生的动态了。
后来我才明白,纯粹的教学之路有多难走。没有科研成绩,就评不了职称、升不了职、加不了薪。最近听说橙子君已经完全从教学岗转为行政人员了,他分享了一张原来办公桌的图片,抒发了告别的依依不舍之情,那上面曾经堆满了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不知道他新的目标是什么,但回想起当初毕业册上有关梦想的留言时,我还是会感到心情有些复杂。“教书育人,做个好老师。”黑色的字后,橙子君的名字静静地端坐在那里。(P3-5)
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梦想”,这大概是人类无法舍弃的话题。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一直生活在“梦想”这两个字的光环照耀下——小学的时候,老师总是会给小朋友们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要求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孩子们刚开始学会思考,就被逼着思考: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梦想”这个词将陪伴我们一生,也将影响我们一生。许多人一生都在为实现梦想而奋斗,而就算再怎么不思进取、甘于平庸的人,心中也总会藏着只专属于他们的秘密——他们将自己的梦想珍藏在心间,像一块不肯示人的宝石,只默默在暗处抚摸欣赏,感叹宝石在阳光下将能发出多么漂亮的光芒。
“梦想”是一盏明灯,很多时候,它像一颗启明星般挂在天上,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不少伟人从小就立下了大志愿,像陈胜、项羽,或周恩来、邓小平。有人在传记中将这称为“命运的指引”,但实际上很难说清什么是命中注定,我们能够实际感受到的往往只有人的力量,而我们也相信人的力量足以掌控命运。
从某种程度来说,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更多的是取决于你自己。如果想成为善人,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去爱老怜贫,每天给乞丐施舍一个馒头,尽最大的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想成为武林高手,那就即刻收拾行李投奔嵩山少林,即使是从看门僧做起也没关系,每天绑着沙包走路扫地,总有一天也能健步如飞、飞檐走壁。
人生的选择很多,你可以选择成为很多种人。可能个人的天赋、背景有所不同,通往梦想路途的远近和难易也会存在差异。但所谓“殊途同归”,不要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到达山顶,也别去计算距离终点还有多少千米,只要保证自己在路上、知道自己在路上,或许就已经足够——往前的每一步、耗费的每一秒,都意味着你离终点更进一步,意味着你在逐步变成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英雄大多要和命运搏斗,坚持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品质。然而世上多的是普通人,他们有太多的迫不得已,只能驻足栏杆之外,感叹海上的风浪之大,然后默默为自己无法踏足孤岛、取得珍宝而感伤。普通人羡慕成功归来的英雄们,但这只是仰望,他们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差距,只能偶尔在脑海中上演一出以自我为主角的独幕剧聊以自慰。普通人会感到落差,但论起失落感最重的,莫过于那些决心出海却又半途折返的“悲剧英雄”了,他们往往会感到不甘,觉得自己明明付出了努力却无法得到回报,只能盯着别人家的珍宝感叹:“要是我有那样好的船,要是我有那样好的体魄,要是我有那样好的运气……”在他们眼中,能成功归来的英雄必定有着更强大的外力相助。“悲剧英雄”很难承认原因出在自己身上,因为他们难以接受失败的罪魁祸首就是自己——那就不是“悲剧”,而是“荒诞剧”了,而“英雄”也难以保持荣光,总会沦为凡人——所谓“五十步笑百步”,从根本上来说,他们跟岸边的凡人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这本书,正是为“悲剧英雄”们所写的。全书共分为四个章节:“你的努力还配不上你的梦想”“世界那么大,先努力在当下”“现实越残酷,你越要坚持奋斗”以及“够拼命,你一定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层层深入,旨在探讨“梦想”和“努力”这个不变的关系式。现在很多人开始怀疑努力的价值,以致“努力无用论”盛行。“努力了也不一定会成功。”这句话曾给了多少人放弃的理由?当人们因此落入颓废之中时,何不反向思考,想一想“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的道理呢?
对于很多叫嚣着“努力无用论”的人来说,其实你的努力往往还配不上你的梦想。还没流血就想放弃,你付出的汗水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宝贵,而梦想也远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廉价。世界很大,如果你觉得自己一无所有,那么除了努力之外你又能做些什么?现实很残酷,但当风浪越大的时候,你越要卖力划桨,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扬帆起航。最后,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这能带给你无穷的力量。其实无论是凡人还是“悲剧英雄”,都有机会成为真正的英雄,成功归来。
作者
2018年2月
明明努力了,却还是没能实现梦想。已经竭尽全力,但还是无法触及终点。这本书,正是为“悲剧英雄”们所写的。陈伟著的《你的努力还配不上你的梦想》共分为四个章节:“你的努力还配不上你的梦想”、“世界那么大,先努力在当下”、“现实越残酷,你越要坚持奋斗”以及“够拼命,你一定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层层深入,旨在探讨“梦想”和“努力”这个不变的关系式。通往梦想的路很长,拼命前行,就算无法到达终点,也总能离梦想更近一步。有时候努力看似没有多大效果,但它确实如水滴石穿般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不断进步,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请不要在假装很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很多时候,没达到你要的结果,是你的努力还差一点点。
真正聪明的人都在下笨功夫。
放弃坚持也是放弃之前的努力,唯有坚持,才对得起曾经流过的血和泪。
往前的每一步、耗费的每一秒,都意味你在逐步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陈伟著的《你的努力还配不上你的梦想》讲述了对于很多叫嚣着“努力无用论”的人来说,其实你的努力往往还配不上你的梦想。还没流血就想放弃,你付出的汗水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宝贵,而梦想也远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