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蒙古三大部/中国蒙古族系列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蒙古三大部》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孛儿只斤·苏和、孛儿只斤·苏日娜、娜仁高娃编著的这本书是其中一本,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系统介绍了中国境内蒙古三大部落: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该书的出版,能够在广大读者中普及蒙古民族历史文化。

内容推荐

孛儿只斤·苏和、孛儿只斤·苏日娜、娜仁高娃编著的《蒙古三大部》系《中国蒙古族系列丛书》之一,以翔实史料介绍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默特部、科尔沁部三大部族的历史沿革、历史人物、重要事件,以及三个部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等。

目录

蒙古族源流

蒙古大汗的直属部落——察哈尔部

一、察哈尔部历史

1.察哈尔的由来

2.北元初期察哈尔部的形成

3.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后的察哈尔部

4.北元中后期的察哈尔部

5.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时期的察哈尔部

6.察哈尔部的衰亡

7.“布尔尼事件”

8.清朝统治蒙古的盟旗制度

二、察哈尔各鄂托克(旗)沿革和概况

1 清朝时期划入昭乌达盟的原察哈尔部三鄂托克

(1)克什克腾部

(2)敖汉部 

(3)奈曼部 

2.清朝时期划入锡林郭勒盟的原察哈尔部三鄂托克

(1)浩齐特部 

(2)苏尼特部 

(3)乌珠穆沁部

3.清朝时期组建的察哈尔八旗

(1)现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原察哈尔左翼四旗

(2)现属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原察哈尔部右翼三旗

三、察哈尔部蒙古族民俗民风

1.婚姻礼仪习俗

2.察哈尔服饰

3.那达慕大会

历史悲壮的部落一一土默特部

一、土默特部历史

1 土默特部的由来

2.土默特万户的形成和达延汗的蒙古中兴

3 阿勒坦汗时期的土默特部

4.东土默特部的形成

5.清代的土默特部

6.民国时期的土默特部

二、东西土默特各鄂托克(旗)沿革和概况

1.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土默特地区

(1)呼和浩特市 

(2)土默特左旗

(3)土默特右旗

2.属于辽宁省的东土默特地区

(1)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2)北票市

(3)朝阳县 

三、土默特部风俗习惯

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儿的部落一一科尔沁部

一、科尔沁部历史

1.科尔沁始祖哈撒儿

2.哈撒儿的儿子们

3.北元时期的科尔沁万户

4.科尔沁部与女真的抗衡与交往

5.科尔沁与林丹汗的关系

6.清朝时期的科尔沁部

7.近、现代的科尔沁部

二、科尔沁及分支鄂托克(旗)历史沿革和概况

1.嫩科尔沁各鄂托克

(1)科尔沁右翼前旗

(2)科尔沁右翼中旗

(3)扎赉特旗

(4)科尔沁左翼中旗

(5)科尔沁左翼后旗

(6)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7)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2.阿鲁科尔沁各鄂托克

(1)阿鲁科尔沁旗

(2)四子王旗

(3)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4)乌拉特前旗

(5)乌拉特中旗

(6)乌拉特后旗

三、科尔沁各部风俗习惯

1.内蒙古、东北科尔沁民俗文化区

(1)科尔沁服饰

(2)科尔沁婚俗礼节

(3)狩猎活动 

(4)科尔沁的崇拜和祭祀

(5)居住

(6)乌力格尔艺术

2.内蒙古中、西部科尔沁分支部落民俗文化区

(1)服饰

(2)婚俗礼仪

(3)饮食文化

(4)礼节

(5)哈撒儿祭奠仪式

附录:元上都博物馆蒙元时期精品文物

本书参考资料

后记

试读章节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兀鲁思——察合台汗国:1226年,蒙古铁骑灭掉西辽和花剌子模后,成吉思汗将中亚土地分封给次子察合台,建立了察合台汗国(1227~1680年)。其封地从畏兀儿地起,西至河中地区的撒马尔罕、不花剌。包括今天的我国新疆天山南北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中亚地区。建都阿里麻里(今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其后在帖木儿汗国和中亚陆续崛起的各政权的打压下其领地略有变动,但察合台后王统治这一地区达四百多年,17世纪被另一蒙古政权准噶尔汗国所灭。巴鲁剌思、札剌亦儿和克烈三部是该汗国中蒙古族的主体,近代这些蒙古部落已经融入到了周边的维吾尔、哈萨克及其他民族中去了,在新疆的维吾尔族中,可以找到蒙古姓氏的维吾尔族人,在哈萨克族中,直至近代仍然保留有克烈部落,这就是很好的佐证。

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兀鲁思——窝阔台汗国: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得到按台山(今阿尔泰山)之西及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附近)与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尔齐斯河上游与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的诸地。窝阔台在位时,叶密立地区为长子贵由的封地,次子阔端则封于河西一带。在窝阔台封地的基础上建立了窝阔台汗国(1225~1309年)。窝阔台系中曾经有两位出任最初的蒙古大汗,这就是窝阔台本人(在位1229~1241年)和他的儿子贵由(在位1246~1248年)。1301年窝阔台后王海都侵犯元朝边境,被元军击败,部分窝阔台汗国后王归附元朝,但是窝阔台汗国的领地大部被察合台汗国大汗也先不花吞并,窝阔台汗国亡。窝阔台汗国所属的蒙古部落一部分归附元朝,另一部分并入到察合台汗国中去了。

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的兀鲁思——伊儿汗国: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后代也在西道诸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就是拖雷之子旭烈兀。他在1251年奉蒙古大汗蒙哥之命统兵进行蒙古第三次西征,灭木剌夷及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等国家和地区,杀末代哈里发(伊斯兰教主的名称),并以帖必力思(今大不里士)为中心建立了伊儿汗国(1253~1388年)。其疆域东起阿姆河,西临地中海,北界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湾。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都是伊儿汗国的领地。1388年,伊儿汗国被帖木儿汗国所灭。伊儿汗国内的蒙古部落大都融合在西亚、中亚的各民族中,唯独在现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保留有当年蒙古驻屯军的后代哈扎拉人,他们现存人数约有200多万人。

到了17世纪初叶,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也曾游牧来到了他们祖先曾经到过的地方,欧洲的伏尔加河流域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后来,沙皇俄国势力迅速扩张,为摆脱俄国的控制,在渥巴锡汗的率领下,大部分土尔扈特人离开伏尔加河畔,东归回到了东方故土,但仍然有部分人留在了当地,组成了现在的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变成了现代的卡尔梅克人。他们目前约有18万人。

作为蒙古族故土的蒙古高原,在蒙古帝国以后的若干世纪里几经变动,尤其是在近代沙皇俄国侵略中国西北部边疆以后,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很多当地土著居民也被裹携到境外,因而从蒙古民族中又分离出了阿尔泰人(7万)、土瓦人(25万)、布里亚特人(45万)和喀尔咯蒙古人(265万),使蒙古民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跨国甚至跨洲而居的世界性民族。

综上所述,从蒙古帝国建国开始的若干世纪里,蒙古民族开疆扩土相继来到了中亚、西亚和欧洲,他们在经营管理领地的同时与周边民族持续接触,导致双方经济、文化互相渗透,发生了民族和文化的涵化现象,拉开了人类全球化的序幕。时至今日,蒙古四大汗国的后续国家、成吉思汗的子孙广布于亚洲和欧洲,形成了欧亚大陆许多重要国家,产生了源于蒙古族的蒙古涵化民族(此段历史可见本书作者所著《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后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留在东方故土上的蒙古民族的发展变化状况:成吉思汗把蒙古高原东部的土地分封给了自己的四个兄弟,史称东道诸王。其中哈撒儿(长弟)分得额尔古纳河与呼伦湖间的领地,形成“科尔沁”部;哈赤温(次弟)分得近金源边堡的领地,形成“察罕”部;斡赤斤(三弟)分得大兴安岭以东到最远地区的领地形成“山阳”部;别里古台(同父异母弟)分得克鲁河下游流域领地形成“也可”部。成吉思汗弟弟们在各自的封地上建立了自己的部落,史书称这些部落为“往流”、“罔留”、“翁牛特”,意思是“王属”,往流诸部又称“阿巴噶”(叔父)。东道诸王所属各部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变故,如蒙元时期哈赤温只剩下现在的翁牛特部(现赤峰市翁牛特旗)。别里古台后裔为现在的阿巴噶部和阿巴哈纳尔部(现在的锡林郭勒盟阿巴噶旗和锡林浩特市)。斡赤斤年,伊儿汗国被帖木儿汗国所灭。伊儿汗国内的蒙古部落大都融合在西亚、中亚的各民族中,唯独在现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保留有当年蒙古驻屯军的后代哈扎拉人,他们现存人数约有200多万人。

到了17世纪初叶,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也曾游牧来到了他们祖先曾经到过的地方,欧洲的伏尔加河流域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后来,沙皇俄国势力迅速扩张,为摆脱俄国的控制,在渥巴锡汗的率领下,大部分土尔扈特人离开伏尔加河畔,东归回到了东方故土,但仍然有部分人留在了当地,组成了现在的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变成了现代的卡尔梅克人。他们目前约有18万人。

作为蒙古族故土的蒙古高原,在蒙古帝国以后的若干世纪里几经变动,尤其是在近代沙皇俄国侵略中国西北部边疆以后,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很多当地土著居民也被裹携到境外,因而从蒙古民族中又分离出了阿尔泰人(7万)、土瓦人(25万)、布里亚特人(45万)和喀尔咯蒙古人(265万),使蒙古民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跨国甚至跨洲而居的世界性民族。

综上所述,从蒙古帝国建国开始的若干世纪里,蒙古民族开疆扩土相继来到了中亚、西亚和欧洲,他们在经营管理领地的同时与周边民族持续接触,导致双方经济、文化互相渗透,发生了民族和文化的涵化现象,拉开了人类全球化的序幕。时至今日,蒙古四大汗国的后续国家、成吉思汗的子孙广布于亚洲和欧洲,形成了欧亚大陆许多重要国家,产生了源于蒙古族的蒙古涵化民族(此段历史可见本书作者所著《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后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

P16-20

序言

蒙古族曾经是一个有过辉煌历史的民族。在蒙古圣主成吉思汗的统帅下,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使蒙古民族的历史载入人类历史史册。在中国,由于蒙古民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统一的大元王朝,结束了中国自唐朝以来364年的分裂局面,也使蒙古族成为了中华民族中的佼佼者和举足轻重的一员。从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时期到近代长达7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蒙古民族叱咤风云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体现在中国的国家版图、政治体系、哲学、宗教、科技、战争、商业、文化等诸方面。

蒙古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蒙元帝国时期是她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到了明朝,蒙古族退居漠北史称北元,初期大汗的统治衰落,蒙古族内部进入纷争之中并形成各部落割据状态。达延汗再度统一蒙古,成为“蒙古中兴英主”,他把蒙古各部分封给诸子,形成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一统天下的统治局面。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黄金家族亲缘关系的逐渐远离、游牧地域的扩展和游离,使蒙古各部落的关系渐行渐远,形成了事实上的部落割据状态。但不管怎么样,蒙古北元政权对漠北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 636年清王朝建立时为止。这其间形成了蒙古左右翼六万户、科尔沁及阿鲁蒙古、兀良哈三卫、四卫拉特等蒙古诸部以及滞留在中国内地隐居下来的蒙古族。蒙古族近现代各部落和群体就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了雏形。

在这以后,蒙古民族对中国的影响不再是以整体民族出现,而是体现在蒙古各部落之中。这是由于达延汗以后的北元蒙古大汗对蒙古族整体的统治权随着各部落的崛起和割据而逐渐趋于弱化,一些崛起的部落纷纷进入了各自的历史角色,这些蒙古部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结果从不同的程度和角度上对中国的政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时期的蒙古族历史更突出了部落的独立性。

我们举例来说明这种影响。在明朝,其实际疆域不含明长城以北、以西的蒙古高原和西域(现新疆)地区,对青藏地区也影响甚微。而蒙古族各部落正是这一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和控制者,蒙古族作为中国元朝的统治民族和曾经担任过中国皇帝的民族,他们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实际上起到了防止这一部分国土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危险。察哈尔部是北元大汗的直属部落,达延汗的蒙古中兴使蒙古族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得到了加强。土默特部的阿勒坦汗缓和了明蒙矛盾并引进了农业、手工业经济,使蒙古地区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了几十年。到了清朝,科尔沁及其漠南蒙古诸部作为清朝统治者的同盟军,为清朝巩固北部边疆和开疆扩土做出了重大贡献。西部卫拉特蒙古所起的作用更不容忽视,准噶尔部在西域建立了疆域广大的准噶尔汗国,和硕特部在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硕特汗国,他们归并了清朝以后使这一地区继元朝以后重新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土尔扈特部在欧洲伏尔加河建立土尔扈汗国,后因不堪忍受沙俄的统治毅然东归故土,这一举动起到了巩固国家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再比如,蒙古族接受藏传佛教以后,利用其威势巩固了藏传佛教一一黄教在青藏高原的统治地位。1578年,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赠封青海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索南嘉措为“达赖喇嘛”称号。1645年,和硕特部首领固实汗加封西藏扎什伦布寺寺主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博克多”的称号,从此确立了藏传佛教“达赖”、“班禅”佛教体制。事隔一百多年以后的1653年(清顺治十年),这一封号才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承认。

现在中国蒙古族聚居地区的很多地名都来源于蒙古族的部落名称。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很多人不十分清楚这些地名的历史沿革,这些地名本身就隐含着一部蒙古部落的历史。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世人皆知,她除了继承蒙古族的主体文化以外,各部落还独具特色。这是由于蒙古族各部落的历史、居住地域广阔以及与周边不同民族接触和影响所造成的,因此蒙古各部落的民俗文化也各具特点。

综上所述,这些蒙古族鲜为人知尘封多年的历史文化,在不同的蒙古族部落里不尽相同。要真正了解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必须从蒙古各部落和群体的角度来加以研究,才能清晰地勾画出来龙去脉而展现其历史的本来面目。

孛儿只斤·苏和先生经过多年对蒙古族历史文化的倾心研究,把他的研究成果以《中国蒙古民族系列丛书》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该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境内蒙古部落和群体。相信这部系列丛书与读者见面以后,能够起到在广大读者中普及蒙古民族历史文化的作用,为落实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为我们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大区建设做出贡献。

内蒙古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阿迪雅

于二〇一一年十月

后记

当我的第一部处女作《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后人》出版以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就三次印刷以满足图书市场和读者的需求,我深感欣慰。我也因此结交了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

蒙古族是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性民族,中国是蒙古族主要居住国,很多朋友提议我写中国的蒙古族。我决定编著《中国蒙古族系列丛书》。现在首卷《蒙古三大部》终于完成;《散居在祖国内地的蒙古族及后裔》亦将面世。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还要陆续出版《蒙古八部》(鄂尔多斯、内喀尔喀、外喀尔喀、喀喇沁、巴尔虎、布里亚特、翁牛特、阿巴嘎),《卫拉特三大汗国的后人》(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各具特色的蒙古族群体》(新疆蒙古族图瓦人、阿拉善穆斯林蒙古族、青海蒙古族托茂人、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四川凉山州四个民族乡的蒙古族、云南通海县兴蒙民族乡蒙古族)等。

《中国蒙古族系列丛书》的写作是以蒙古族各部落和群体为切入点,而蒙古族部落史在蒙古学中基本是一个空白。因为蒙古族主要部落大多是在“北元”时期以后形成的,蒙古族退居漠北以后颠沛流离,各种史料散失殆尽,只能从明朝的一些史籍和蒙古族一些传说和只言片语来追寻各种线索。入清以后,才有一些学者整理出一些文献,不免有误。当然蒙古学是社会科学中一个重要分支,蒙古族开拓了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纪元,因此蒙古学受到了各国学者的热烈追捧。我国的蒙古学者在近百年时间里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是踩在前人开拓的道路上来完成这一工作的。

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我跑遍了内蒙古从东部呼伦贝尔到西部阿拉善的山山水水,广泛收集整理资料。为了写好后续著作,我还准备在今后的几年里逐步走遍蒙古族居住的八省区和散居在二十多个省市的蒙古族同胞家乡。在今后还要争取得到一些热爱历史丈化、有责任感的企业家和政府部门的鼎力赞助,否则根据自己的财力很难达到这一目的。

我以书交友结识了河南郑州的蒙古族同胞王建华先生。他祖籍河南省南阳,十分热心于民族事业。几年来走遍了河南省蒙古族居住地区,又整理出内地二十几个省市的蒙古族历史文化资料。建华与我结识以后我们一拍即合,决定以他的资料为蓝本合作写出《散居在祖国内地的蒙古族及后裔》,该书随《蒙古三大部》之后即将出版。

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内蒙古民族事务委员会全方位的支持和赞助。民委主任阿迪雅先生亲自担任本书编委会主任,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全面指导图书的编撰工作。著名企业家,元上都博物馆馆长周宝祯先生对本书提供了多种帮助。同时,得到了内蒙古著名蒙古学家金锋教授、内蒙古文化厅原厅长高延青先生、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晓克研究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胡格吉勒博士、内蒙古著名作家郭雨桥先生等专家的指导。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处也大力支持本书的写作。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内蒙古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东生先生、内蒙古出版集团总经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社长吉目木图先生、内蒙古出版集团监事会主席陈平先生,以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总编室、电子读物编辑部、装帧设计室各位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由于本书内容多元化,难免有误,衷心希望得到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指正。另外,书中插入了大量图片,这些图片大部分是作者拍摄和制作的,但也有部分图片来源于其他渠道,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在此致以感谢和歉意。若对个别图片知识产权有争议,请与作者联系。本人的电子信箱地址是sh299500@126.com。

孛儿只斤·苏和

2011年10月1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6: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