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对方的眼神,了解对方的心思
FBI探员在进行审讯时,往往会直视嫌疑人的眼睛,因为他们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眼睛,他们能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嫌疑人的真实情绪和心理状态。当嫌疑人说谎时,通常不敢和FBI探员进行眼神交流,因为他们的情绪比较紧张,害怕FBI探员从自己的眼神中发现自己在说谎。
在交流活动中,如果对方对你的谈话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对你所说的内容并不关心,那么他们的眼神就会随意地移开。虽然对你提出的问题他们也会作答,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关心你说的是什么,并且没有真正地把你所说的内容放在心上,因为他们的思想可能正在开小差,甚至有时会忘记回应你的话,当你喊了对方多遍时,他们会恍惚地说:“啊?噢!”足够聪明的人意识到这一点时,想必会尽快结束谈话或换个话题。而在日常生活中,下属被领导训话时,转移视线并不是酝酿谎言的表现,而是正常的社交心理,因为上级的身份总会给下属一种心理压迫感,所以下属通常在受训时,会下意识地转移视线以缓解这种不适感。
1989年,经过长时间的跟踪与观察,FBI抓住了一个间谍。这位间谍还算比较合作,FBI提出的问题,他基本上给予回答。当问及同伴时,这位间谍避而不答。FBI与间谍几次较量后,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一天,FBI的相关人员又去提审间谍,不同的是,相关人员在间谍面前展示出32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一个曾和他一起工作的人的名字。FBI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些人中极有可能有他的同伙。
FBI方面要求这位间谍在看卡片时,一一讲述他所知道的对方的情况。间谍根据FBI的要求进行讲述,并没有向FBI吐露相关重要信息。但FBI却从中找到了线索,抓获了他的同伙。这位间谍至今都不知道,他的同伙是如何被FBI挖掘出来的。
其实,‘FBI对间谍的讲述一点都不感兴趣,他们只关注间谍的表情变化。当间谍看到卡片上两个人的名字时,眼睛突然睁大,紧接着瞳孔快速收缩,随之又眯了一下眼。这一微妙的变化,被FBI捕捉到,说明在间谍的潜意识里,不希望看到这两个人。也就是说,这两个人是他同伙的概率非常大。后来,事实证明FBI的判断是正确的。
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也是最容易泄露秘密的途径。FBI的探员们在破案时,经常通过观察罪犯的眼睛,获取有用信息,从而侦破案件。FBI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出通过眼睛阅读他人内心的方法。
1.眯眼动作
当我们确认了眼前发生的状况后,会对外界发生的信息做出一些消极的认知,这个时候,瞳孔随之缩小,眼睛自然会眯起来。这是自我保护的行为。
一天,FBI探员迪伦和朋友一起外出散步,两人边走边聊。迎面走来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性。迪伦的朋友看到后,向中年男人轻轻挥了挥手,同时眯了一下眼。迪伦发现了朋友的这个细节,暗自猜想两个人一定认识,不过他们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过节。那位中年男人与他们擦肩而过后,迪伦扭头看了一眼那人,确认中年男人不能听到他们的谈话,便问朋友,刚才那人是谁。朋友告诉他,刚才那人是以前自己的同事,因在工作中经常跟自己过不去,所以两个人的关系就不怎么好。朋友向那人挥一挥手,是出于礼貌,而眯眼的动作,则透露出迪伦的朋友对那个人产生讨厌的情绪。
2.闪光灯眼
当看到某人或某物高兴时,眼睛会睁大,瞳孔会扩张,眉毛也会向上挑,对于这种情况,FBI称之为“闪光灯眼”。这个时候,瞳孔扩张表达的是一种满足感,以及其他的积极情绪。在这种状态下,大脑似乎在说:“我喜欢看这样的东西,让我看得更清楚些吧。”
日常生活中,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当他人说“哇!”时,眼睛就会睁得比平时要大,眉毛也是向上挑着的。当一个人讲故事时,讲到精彩处,眼睛也会出现这样的动态,这表现出讲述者当时的真实情绪。可以说,眼睛睁得越大,表明好感就越多。当看到他人眼睛缩小或者眯了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有所觉悟了。这说明,对方对你或事不怎么感兴趣。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FBI提醒大家,瞳孔扩张或收缩,有时与状态或情绪无关。例如,光线的强弱、健康状态、药物反应等,都要考虑进去,判断时要格外小心,否则的话,就可能造成误会。
3.不敢直视的眼睛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与对方交流的时候,要想与对方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就需要互相坦诚地注视对方的眼睛。但如果一个人在谈话中刻意避开他人的注视,说起话来也心不在焉,那么对方自然就会对其产生怀疑。
汤姆·约翰逊是一名优秀的FBI探员,他在一次执行秘密任务的过程中,巧妙地潜入了恐怖组织的内部,并和组织里的头目交上了朋友。但是没过多久,组织里就有人怀疑他的身份,于是便有人开始调查他,并对他进行盯梢。
汤姆一开始并没有发觉自己受到了怀疑,这天他回到住处,看到前来“拜访”自己的组织头目,便热情地招呼他,还给他看了自己高价收购的劳力士金表。可是等这个头目一出门,汤姆就立即开始收拾东西,当天夜里就逃走了,因为他发觉了自己的危险处境。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向朋友炫耀自己的“奇珍异宝”时,他们一般都会啧啧称赞,而这个头目却没有出声,而且还有意无意地避开他的注视,显得心不在焉,甚至还朝窗外看了一眼,这些细节都没有逃过汤姆的眼睛。汤姆怀疑当时外面还有其他人,只是藏起来了。于是,他果断地选择了逃跑,躲过一劫。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