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作者 霁阳编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读懂对方的眼神,了解对方的心思

FBI探员在进行审讯时,往往会直视嫌疑人的眼睛,因为他们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眼睛,他们能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嫌疑人的真实情绪和心理状态。当嫌疑人说谎时,通常不敢和FBI探员进行眼神交流,因为他们的情绪比较紧张,害怕FBI探员从自己的眼神中发现自己在说谎。

在交流活动中,如果对方对你的谈话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对你所说的内容并不关心,那么他们的眼神就会随意地移开。虽然对你提出的问题他们也会作答,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关心你说的是什么,并且没有真正地把你所说的内容放在心上,因为他们的思想可能正在开小差,甚至有时会忘记回应你的话,当你喊了对方多遍时,他们会恍惚地说:“啊?噢!”足够聪明的人意识到这一点时,想必会尽快结束谈话或换个话题。而在日常生活中,下属被领导训话时,转移视线并不是酝酿谎言的表现,而是正常的社交心理,因为上级的身份总会给下属一种心理压迫感,所以下属通常在受训时,会下意识地转移视线以缓解这种不适感。

1989年,经过长时间的跟踪与观察,FBI抓住了一个间谍。这位间谍还算比较合作,FBI提出的问题,他基本上给予回答。当问及同伴时,这位间谍避而不答。FBI与间谍几次较量后,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一天,FBI的相关人员又去提审间谍,不同的是,相关人员在间谍面前展示出32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一个曾和他一起工作的人的名字。FBI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些人中极有可能有他的同伙。

FBI方面要求这位间谍在看卡片时,一一讲述他所知道的对方的情况。间谍根据FBI的要求进行讲述,并没有向FBI吐露相关重要信息。但FBI却从中找到了线索,抓获了他的同伙。这位间谍至今都不知道,他的同伙是如何被FBI挖掘出来的。

其实,‘FBI对间谍的讲述一点都不感兴趣,他们只关注间谍的表情变化。当间谍看到卡片上两个人的名字时,眼睛突然睁大,紧接着瞳孔快速收缩,随之又眯了一下眼。这一微妙的变化,被FBI捕捉到,说明在间谍的潜意识里,不希望看到这两个人。也就是说,这两个人是他同伙的概率非常大。后来,事实证明FBI的判断是正确的。

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也是最容易泄露秘密的途径。FBI的探员们在破案时,经常通过观察罪犯的眼睛,获取有用信息,从而侦破案件。FBI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出通过眼睛阅读他人内心的方法。

1.眯眼动作

当我们确认了眼前发生的状况后,会对外界发生的信息做出一些消极的认知,这个时候,瞳孔随之缩小,眼睛自然会眯起来。这是自我保护的行为。

一天,FBI探员迪伦和朋友一起外出散步,两人边走边聊。迎面走来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性。迪伦的朋友看到后,向中年男人轻轻挥了挥手,同时眯了一下眼。迪伦发现了朋友的这个细节,暗自猜想两个人一定认识,不过他们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过节。那位中年男人与他们擦肩而过后,迪伦扭头看了一眼那人,确认中年男人不能听到他们的谈话,便问朋友,刚才那人是谁。朋友告诉他,刚才那人是以前自己的同事,因在工作中经常跟自己过不去,所以两个人的关系就不怎么好。朋友向那人挥一挥手,是出于礼貌,而眯眼的动作,则透露出迪伦的朋友对那个人产生讨厌的情绪。

2.闪光灯眼

当看到某人或某物高兴时,眼睛会睁大,瞳孔会扩张,眉毛也会向上挑,对于这种情况,FBI称之为“闪光灯眼”。这个时候,瞳孔扩张表达的是一种满足感,以及其他的积极情绪。在这种状态下,大脑似乎在说:“我喜欢看这样的东西,让我看得更清楚些吧。”

日常生活中,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当他人说“哇!”时,眼睛就会睁得比平时要大,眉毛也是向上挑着的。当一个人讲故事时,讲到精彩处,眼睛也会出现这样的动态,这表现出讲述者当时的真实情绪。可以说,眼睛睁得越大,表明好感就越多。当看到他人眼睛缩小或者眯了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有所觉悟了。这说明,对方对你或事不怎么感兴趣。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FBI提醒大家,瞳孔扩张或收缩,有时与状态或情绪无关。例如,光线的强弱、健康状态、药物反应等,都要考虑进去,判断时要格外小心,否则的话,就可能造成误会。

3.不敢直视的眼睛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与对方交流的时候,要想与对方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就需要互相坦诚地注视对方的眼睛。但如果一个人在谈话中刻意避开他人的注视,说起话来也心不在焉,那么对方自然就会对其产生怀疑。

汤姆·约翰逊是一名优秀的FBI探员,他在一次执行秘密任务的过程中,巧妙地潜入了恐怖组织的内部,并和组织里的头目交上了朋友。但是没过多久,组织里就有人怀疑他的身份,于是便有人开始调查他,并对他进行盯梢。

汤姆一开始并没有发觉自己受到了怀疑,这天他回到住处,看到前来“拜访”自己的组织头目,便热情地招呼他,还给他看了自己高价收购的劳力士金表。可是等这个头目一出门,汤姆就立即开始收拾东西,当天夜里就逃走了,因为他发觉了自己的危险处境。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向朋友炫耀自己的“奇珍异宝”时,他们一般都会啧啧称赞,而这个头目却没有出声,而且还有意无意地避开他的注视,显得心不在焉,甚至还朝窗外看了一眼,这些细节都没有逃过汤姆的眼睛。汤姆怀疑当时外面还有其他人,只是藏起来了。于是,他果断地选择了逃跑,躲过一劫。P2-4

目录

第一章 盯紧表情:一眼识破罪犯的内心

 读懂对方的眼神,了解对方的心思

 眼皮的跳动能折射出真实的心理特征

 眉毛的微反应,透露出对方的心理轨迹

 鼻子是内心世界的“晴雨表”

 不同笑容的心理解码

 解密嘴唇,直击罪犯的内心

 从表情与环境气氛不一致看穿心理

第二章 身体语言:从行为中发现破绽

 不可忽视的头部信号

 下巴是影射内心的投影机

 手部隐含的秘密

 握手的动作里其实暗藏玄机

 走路姿势说明了一切

 FBI对腿和脚动作的深度“解读”

 坐姿中隐藏的秘密

 站姿暴露出的心理活动

第三章 先声夺人:在气势上压倒罪犯

 凶手往往是被“吓死”的

 主动出击,让对手防不胜防

 用语气较强的词来提升你的气势

 如何征服“百折不挠”的嫌疑犯

 在气势上压倒对手

 置对方于绝地,逼迫他打开心理闸门

 批亢捣虚,直击对方的心理软肋

 利用效应征服对方

第四章 扰乱心智:挫败对手的心理战术

 掌握负面信息,成功“遥控”对手的内心世界

 在套话中摸清对方的底牌

 恩威并施,FBI挫败对手的佳方法

 给对方设定思路,利用思维惯性把握对方

 施压时,无形与有形同时进行

 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给对手呈上一碗“迷魂汤”

 处处反驳不如顺水推舟

第五章 撕破伪装:狙杀罪犯的种种谎言

 谎言的“开场白”

 缜密的逻辑思维,是识别谎言的重要武器

 言语难以包装真实的内心

 不经意间的动作,往往是谎言的泄密

 心理暗示掩盖下的真相

 透视空间距离,有效避免被人蒙蔽

 适当的语言刺激,能让你察觉谎言

 刁钻的盘问让说谎者无言以对

 说谎时,表现出异常的语言行为

 利用不同的方式,反复问同样的问题

第六章 沉着应对:在博弈中击垮对方

 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过分镇静容易引起怀疑

 从“可疑”点中寻找突破口

 通过做“局”达到目的

 对付矢口否认的人

 “主观”变成“客观”的交叉变幻

 识别供词中的真伪

 运用囚徒效应,让对方供出自己想要的信息

 在重复博弈中,寻找制胜的技巧和时

 从点滴中窥探对方心理变

第七章 灵活应变:在较量中挖出真相

 从证人的爱好入手,“撬开”沉默的

 从谈话中发掘对方的优势

 利用假设切断罪犯的退路

 打断对方发言,但别让自己的发言被打断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给对方设下层层圈套

 不附和对方,让对方心里没底

 关注细节找破绽,让对方“弃甲投降”

 仔细倾听与研究,沉着巧妙地应对

 做对方抱怨的“垃圾桶”

第八章 心理抚慰:以柔克刚的取胜之道

 建立融洽的对话关系

 善于巧妙利用情感攻势

 如何消除对方的心理戒备

 恰到好处的示弱

 找出你与对方的共同意向

 从对方的兴趣点打开防线

 贬低自己,抬高对方

第九章 穿戴装扮:通过衣着服饰了解心理真相

 根据服装类型,透视弯刀杀手的心理

 性格不同,着装风格有所不同

 根据服装色彩,透视人的个性与心理

 鞋子是传达对手心声的介质

 领带是暴露对手个性的媒介

 帽子泄露了人的内心密码

 手表是剖析性格特征的论据

 通过手提包,也能洞察对手的心理特征

 透过配饰看穿对方

 揭开妆容下掩盖的真相

第十章 剖析动机:了解根本才能遏制犯罪

 犯罪动机决定犯罪的方向

 欲望不满引发的过激行为

 惯犯通常经不起诱惑

 刺激是犯罪的

 个人经历对犯罪有影响吗

 芝麻小事也能引发血案

 对错往往只在一念间

 犯罪分子如何获得可乘之机

 嘲笑他人生理缺陷引发的犯罪

序言

FBI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英文缩写,隶属于美国司法部,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警察组织之一。FBI一直秉承着忠诚(Fidelity)、勇敢(Bravery)和正直(Integrity)的信条,也是他们享誉世界的重要基石。

作为打击犯罪的重要机构,FBI承担着反恐、反垄断、反诈骗、反暴行、反贩毒、反暴力、反间谍、反高智商犯罪等职能。总之,在美国犯罪发生的地方就有FBI的身影。正是他们执着的敬业精神,自成立之初.破获了许多大案要案,保卫了美国的安全和公民的权利。

犯罪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史,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认知的提高,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手段也随之提高。FBI之所以能够抽丝剥茧,识破伪装,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解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FBI长期在与犯罪嫌疑人的博弈过程中,能够准确把脉其心理,通过犯罪嫌疑人的一些微妙变化,可以推测出犯罪嫌疑人说的哪一句是真话,哪一句是假话。

犯罪动机决定犯罪的性质,也决定了犯罪的方向。大多数情况下,犯人都不会轻易承认自己内心的想法。心理学上,人的每一次心理活动都与外界有必然的联系,孤立存在的现象几乎不会发生。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内心想某件事时,一定与行为、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有所关联。这些表现,通常是微妙的,普通人不易觉察出来,然而却逃脱不了FBI的眼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FBI的每一名成员都是心理专家。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活着必然有五种需要,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有这些需求,并为满足需求不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对某种需求产生极度强烈且扭曲变异的欲望,这种欲望强烈到驱使其敢于挑战社会规范和法律规定。在FBI眼中,犯罪动机有三种,分别是财欲、性欲和攻击欲。因财欲而犯罪的人对钱财有着极强的渴望,并因此对各种财物进行抢夺和占有;因性欲而犯罪的人对性有着极强的渴望,并为了满足这种渴望而对其他人做出性侵犯;因攻击欲而犯罪的人将攻击他人视为一种乐趣,并享受这一过程。犯罪动机来自于犯人的内心,如果细致地去分析,每一个人都有犯罪动机,或强烈或微弱,但并不是所有犯罪动机都能够促成犯罪,真正的犯罪需要外界的刺激,一旦这种刺激将心中的动机激发出来,变得强烈,犯罪就开始产生了。

本书从“盯紧表情:一眼识破罪犯的内心”“身体语言:从行为中发现破绽”“扰乱心智:挫败对手的心理战术”“撕破伪装:狙杀罪犯的种种谎言”“心理抚慰:以柔克刚的取胜之道”等十个方面,阐述FBI运用心理分析,如何侦破案件、打击犯罪的事情。书中引用许多FBI侦破的经典案例,在增加可读性的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性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安全。

当然,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都像FBI那样成为出色的心理专家,一眼识破周围对我们不利的人或事情。但是,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提升一些常识性的认知,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继而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和生活品质,这也是本书的宗旨所在。所以,阅读本书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而是从形形色色的案例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为我们的美好人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内容推荐

霁阳编著的这本《FBI犯罪心理分析课》介绍了,FBI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他们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过程中,立下赫赫功绩。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准确读懂犯罪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FBI在长期与犯罪分子交锋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宝贵的经验,他们通常会通过对方的面部表现、肢体语言、说话声调、穿着打扮等方面,捕捉对方的心理变化,从而识破他们的伪装,让真相浮出水面。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身边同样存在着诸多的真真假假,如何辨识他们的真伪,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FBI在破案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只要将它们融会贯通,运用到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就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受人尊重,同时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征途上少走弯路。

编辑推荐

霁阳编著的这本《FBI犯罪心理分析课》是美国联邦特工长期与犯罪分子交锋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宝贵的经验,他们通常会通过对方的面部表现、肢体语言、说话声调、穿着打扮等方面,捕捉对方的心理变化,从而识破他们的伪装,让真相浮出水面。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从“盯紧表情:一眼识破罪犯的内心”“身体语言:从行为中发现破绽”“扰乱心智:挫败对手的心理战术”“撕破伪装:狙杀罪犯的种种谎言”“心理抚慰:以柔克刚的取胜之道”等十个方面,阐述FBI运用心理分析,如何侦破案件、打击犯罪的事情。书中引用许多FBI侦破的经典案例,在增加可读性的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性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安全。

通过阅读《FBI犯罪心理分析课》,可以提升一些常识性的认知,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继而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和生活品质,这也是本书的宗旨所在。所以,阅读本书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而是从形形的案例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为我们的美好人生保驾护航。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5: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