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品质沟通(化繁为简乐在其中)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作者 杨帆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时间点2:工作节点时

任何事情的发展变化都是由阶段构成的,比如,恋爱分为暗恋、初恋、热恋、结婚等几个阶段,工作也是分阶段的。在工作进行到不同阶段的时候,领导有必要知道工作的进展和发展方向。所以,虽然可能没有遇到大的问题,也并不需要领导协调事项,仍然要向领导汇报,让领导掌握工作的具体情况和进展。尤其当你的领导是中层管理者的时候,他可能遇到上一级领导向他询问工作进展却说不清楚的情况,所以有必要向领导定期汇报工作情况。

林青早晨踩着点进了办公室,一进办公室就感觉气氛不太对,以往办公室里都热热闹闹的,今天却鸦雀无声,每个人表情都很严肃,还没等她问同事,就见部门王经理站在门口,对她说:“林青,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到了经理办公室,没等她说话,王经理就问她:“前几天跟踪的香港客户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林青一时没反应过来,刚想张嘴说话,王经理就说:“告诉你多少次了,工作进展要及时汇报、及时汇报,你们就是不听!刚才李总问我香港客户的进展情况,我还想给你打个马虎眼,说正在进行呢!结果李总说,有人告诉他香港客户和我们的竞争对手打得火热,都谈到项目意向书了。”林青说:“这个情况我知道,我同学就在那家香港公司,说他们老总对竞争对手的项目意向书并不满意。”王经理更生气了,说:“这么重要的情况为什么不汇报?这么重要的客户丢了,你负担得起吗?”林青说:“我觉得没有啥大问题,所以就没说。”王经理说:“你觉得没有啥大问题,真出问题就晚了。”

林青的问题在哪里?自以为是。这是年轻人经常出现但最不应该出现的问题。领导有权力知道工作的进展情况,下属有责任让领导了解工作的具体情况。很多年轻人对领导不断追问工作进展非常反感。曾经有学员和我说:“领导总是追着问我工作做到哪了?和我妈一样,烦死我啦!工作做完不就行了吗?为啥总问?”

从宏观来讲,领导比你更了解你的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和对全局的影响,所以领导了解工作进展,是对全局工作的整体把控。从微观来讲,领导掌握工作进度,更有利于对你的工作做具体而有效的指导。所以,千万不要对汇报持抵触态度。

时间点3:工作完成时

一项工作做完了,也要向领导做汇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领导对你的工作不了解,另一方面一定要记住:这是让领导了解你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绝佳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当年,我和李悦一起到一家公司工作,年龄相仿,工作经历相近。她负责招聘模块,我负责薪资模块。我们两个都做得不错,但慢慢地我发现,部门经理和李悦的关系好像比我更近些,她们经常在一起说说笑笑,除了聊工作,有时候还聊私事。可部门经理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只聊工作,很少聊别的。后来有一个升任主管的机会,李悦升了主管,而我还是普通职员,为此,我郁闷了很长时间。有一次有机会和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一起出差,我就忍不住抱怨这次升职不合理..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知道为什么提拔李悦,没有提拔你吗?因为你很少做汇报。”我当时就争辩说:“我汇报了呀!”副总说:“你是汇报了,但你只是简单地说工作做完了。你没有在汇报中展示你的能力,没有在汇报中顺便聊聊天,没有借着汇报的机会与领导交心。一定要记住,领导首先是人,然后才是领导。是人就有感情,在能力相仿的情况下,领导一定愿意提拔一个自己更了解的人,这是人之常情。”(P4-5)

书评(媒体评论)

职场江湖,沟通为本;制胜之道,“5个合适”: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如何在具体的职场情境下把握关键、拿捏分寸、恰到好处地实现良好的人际互动,杨帆老师做了很好的诠释。特此推荐这本书给大家,尤盼助力职场小白加速成长,早达梦想彼岸。

——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白三庆

有效沟通是每个职场人士的基本技能,而这恰恰是职场新人的最大短板,急需“补课”。杨帆老师的书籍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刚好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方法和选择。书里的情境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相契合,可以边读边反思,边读边实践,边读边提升。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格诺威中国咨询创始合伙人、畅销书作家 段烨

“道可道,非常道”,就沟通来讲,能把事情讲清楚,就非常有“道”了。听杨帆老师讲沟通相当于进入了一个沟通道场,收获的是“道可道,非常好”。杨帆老师又把课程转化为书,变成可供更多人受益的文字,将为更多读者带来人生的转变。

——北京长维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 康凯

在职场中,沟通能力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能力,没有之一。在杨帆老师的这本书中,看不到任何晦涩难懂的理论或高深的道理,而是结合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量真实案例,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一个个简单实用的沟通技巧娓娓道来,“容易懂,忘不掉”。尤其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让你终身受用。

——中国培训经理人俱乐部创始人、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黄俊

很多人觉得主持人应该很会沟通,所以常有观众问我,该怎么和人沟通?这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简单是因为沟通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复杂是因为不同的身份、场景、立场而千变万化。如果再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会推荐他好好读读杨帆老师的这本书,书中有很多场景你一定遇到过,作者没有说教,而是提供给你解决难题的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引发你的思考。合上这本书,我想你会若有所思地领会沟通的奥妙。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曹琳琳

不论承认与否,人与人之间都存在一堵墙,我们中国人之间的墙体似乎更厚。因为我们的民族性格内敛、含蓄,凡事喜封闭以求自我保护。这与四通八达的现代社会极不适应,杨帆老师这本书意在打开一道道无形的墙,让人们心心相通、通向阳光、走向共赢,并因此共同快乐。

——著名作家、资深媒体人 关捷

杨帆老师这本书的精妙在于它首先出色地完成了与读者的沟通。通读全书,感觉很像塔罗牌布阵,十堂课,构成一个方阵,然后排列并细致解读,最终得出判断,还可以复盘。这的确是一本有趣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好书。

——资深媒体人、著名电视评论员 兰恩发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有效的自我管理与沟通,是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显然,杨帆老师的新书在这个领域里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和总结。无论你身在职场多少年,都会在书中找到“自我管理”和“沟通”的应用之法,况且书中案例丰富、趣味盎然,当然值得一读!

——大学教师、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评论员 杨子博

目录

第1堂 结构化,更省力——汇报从整理思路开始

 1.1 领导说我不汇报,其实我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汇报

 1.2 老板说没听懂我的汇报

 1.3 工作刚刚开展,有啥可汇报的

 1.4 工作太复杂,从哪里说起呢

 1.5 领导一问细节,就蒙了

 1.6 领导问我意见,我是说还是不说

 1.7 几件事同时汇报,先说哪件

第2堂 找到点、说到位——发表意见有理有据

 2.1 开会时一发表意见就带情绪

 2.2 不同意对方意见,第一句话要怎么说

 2.3 一听到“但是”就头疼

 2.4 讨论问题总是说不到点子上

 2.5 想得挺明白,说得乱七八糟

 2.6 明知道别人不爱听,还得说

 2.7 和上司有不同意见怎么办

第3堂 多倾听、少评判——聆听对方内心声音

 3.1 我说东,他说西,就是不在一个频道上

 3.2 我明明听了,对方居然生气了

 3.3 我干的,和领导要的不一样

 3.4 我习惯说“别着急”,不对吗

 3.5 听不懂话外音,感觉自己像傻子

第4堂 能接纳,能共情——让反馈说到心里去

 4.1 不到三句话就把天聊死了

 4.2 每次和朋友说单位的事,都被教训一顿

 4.3 什么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4.4 怎么在3分钟之内“搞定”陌生人

 4.5 同事聊得很嗨,我插不进去话

 4.6 朋友说我说话太直,不会拐弯

第5堂 会提问、挖内心——学会问出神问题

 5.1 提问,从哪里问起

 5.2 我知道提问好,但就是不会问

 5.3 我问了,可是对方不愿意说

 5.4 问得太多,有点咄咄逼人

 5.5 问了一大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第6堂 换位想、讲技巧——给批评化化妆

 6.1 同事穿得太丑,要不要告诉她

 6.2 明明错了,批评他还不服

 6.3 我真诚地指出朋友的问题,他却不理我了

 6.4 同事总是指使我干活,怎么办

 6.5 一批评别人就忍不住发火,怎么办

第7堂 沉住气、问原因——从容接受批评

 7.1 面对批评,我无法淡定

 7.2 被批评的时候,第一句话怎么说

 7.3 不明白为什么批评我

 7.4 面对批评,怎么做到不怕

第8堂 说好话、好好说——让赞美更真诚

 8.1 我的赞美听起来有点假

 8.2 太熟了,找不到赞美的点

 8.3 赞美领导,太难了吧

 8.4 我想赞美陌生人,但怕说错

第9堂 占先机、控方向——把握谈话主动权

 9.1 他们说我说话太硬

 9.2 我想让他们按照我的想法去做

 9.3 让对方没有压力地接受我的意见

 9.4 说服别人是不是也有套路

第10堂 巧处理、有收获——实现冲突的意义

 10.1 不知道怎么搞的,冲突就发生了

 10.2 面对冲突,第一句话怎么说

 10.3 对方的情绪非常激烈,怎么办

 10.4 冲突之后怎么收场

参考文献

序言

最初萌生要写一本书的想法是在2016年4月4日,星期一,是清明节小长假的最后一天。

早晨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进来,我在阳台上铺了蒲垫,摆了织布机做的茶席,沏了金骏眉,放着李健的歌,坐在那儿,一边慢慢地品茶,一边写完《多出来的人生》这篇文章。

茶席已经黑棕色,散发着岁月的淡淡光泽,一侧写着“林汝福制”,另一侧写着“疗财有造”。我不知道这两个人是谁,如果他们活着,我想他们应该有粗壮的手指和沧桑的脸。当年他们制造这台织布机的时候,也该是人生的壮年吧,有着青春的脸和使不完的力气。不知道经过多少岁月,这个物件辗转了多少人的手,最后到了我的手里。他们可能是千万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也许从未想过出书立传,从未想过自己会有些什么东西能和远方的人或后代的人发生联系。但是,他们留下的物件帮他们做到了。我想,我也该做点什么,让其他人、让后来人想起我的时候,有点可以寄托的物件。

写书的想法一直都有,但我始终都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写书这件事,必须是你有想表达的欲望,并且不表达就感觉憋得慌的时候,才是该写书的时候。到底有什么是非表达不可的?我想起我讲了几年的沟通课,沟通该是我最想和大家交流的吧!

沟通很容易,也很难。

首先,难在沟通无形。沟通就和水一样,说它有形,是因为被装在不同的容器里,可以方,可以圆,可以不规则。如果沟通总是被装在固定的容器里,这件事情就很好办,把容器的形状画给大家就好。遗憾的是,承载沟通的这个容器太过于复杂,于是对于沟通的描绘就变得难上加难。

其次,难在干扰太多。影响沟通的因素有很多,如人性、性格、对象、角色、情景、层级乃至于组织环境、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等都会对一个人的沟通产生影响,这就相当于讲授沟通的时候,你必须面对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果有两个变量,我们可以对一个变量做假设,然后讲解另一个变量。但是,当你需要同时面对五个以上的变量的时候,要如何做出假设呢?要有多少种组合关系呢?学过排列组合的读者可以计算一下。如果我们把每个变量下沟通的变化都讲清楚,这堂课估计无法上完,学员也一定会被搞晕。

最后,难在沟通无定法。正因为沟通的无形和情景的复杂性,沟通是没有定式和定法的。这也就意味着沟通很难有工具或方法论,没有工具和方法论,学员就没有练习的抓手,就像你没有办法通过讲解就教会学员做一个桌子一样。但沟通和所有技能一样,必须亲自练习才能学会。遗憾的是,把沟通练习的工具讲清楚的书我见得不多。总是有学生说“老师你给我推荐几本书吧”,我常常推荐不出来。因为很多书读起来很有道理,写得也不错,就是没有办法把技巧移植到读者身上,变成读者的技能。于是,学生说“老师你写一本吧”。

好吧,我写一本,但一直没有动笔。

直到2016年12月5日,我为国家行政学院录制了网络课程——公务人员沟通技巧训练,总共六讲。目前全国的公务员都可以看到、学到,这等于又给了我一次契机,去完善课程,把思考落在笔下。

经过反复打磨,在2017年11月14日,冬日里一个洒满阳光的中午,书稿终于修改完成。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它于我就像一个宝贝儿。我希望它漂亮、完美,但我知道一定会有遗憾,我的认知在前进,读者也在前进,只愿本书能带给读者反思,能帮助更多人。

本书是一本面向职场新人的书,但又不止于职场新人,所有对沟通有疑惑的读者都可以从中有所获益。为了便于大家阅读和练习,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有意做了一些设计,使之与其他同类图书有所区别。

·结合情境。所有的沟通都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这也意味着人们只有在情境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沟通知识,所以,书中有大量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情境,方便大家比照学习。

·实用话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读者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实用的技能,本书为大家归纳总结了大量的沟通话术,可以拿来就用,用了就有效。

·适当练习。沟通和所有的技能一样,不练不可能会,本书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练习,帮助大家在学习之后自我反思、自我训练。

·后续跟进。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仅仅靠书本上的学习是不够的,我们后续会有配套的音频,希望可以实现更好的转化。关于本书的阅读与使用,我们也有一些建议给读者。

·对照。《旧唐书?魏徵传》中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习沟通也要有一面镜子,这本书就提供了一面镜子,你可以一边读,一边对照自己以往的言行。

·反思。反思能够帮助我们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是人成长进步的最佳方法。读者可以在阅读的同时经常反思;也可以在运用了一些方法之后再进行反思。

·观察。学习沟通最好的地点是生活,所以观察生活也是学习沟通的有效途径。在我们阅读本书之后,可以运用书中的原理和方法来观察、体会生活,尤其体会别人沟通带给自己的感受,从而不断调整沟通策略。

·练习。沟通是训练,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无意识的过程。就像你打乒乓球,刚开始不会打,完全无意识,可能偶尔也会有擦边球之类的让你惊喜一下,但如果你想打出擦边球,则万难做到,因为你的意识控制不了你的手。这时候,就要进行有意识的训练,练到想打擦边球就可以打出来的境地。慢慢地,当你足够熟练的时候,你会发现打出擦边球已经几乎不用通过意识,甚至你的意识溜号了,而你的手依然能够打出好球,这就是从有意识又进入到无意识的状态。沟通的练习也是这样。很多学员学完沟通课的第一个反应是“老师,我不会说话了”。因为原来他说话是无意识的,按照自己多年的语言习惯在讲话。现在学了沟通,要进行有意识的练习,工具掌握得还不熟练,难免笨拙。练习到一定程度,慢慢地才会又进入无意识状态。因为通过练习,那些技能已经变成了他自己的一部分,替换了原有的技能。他已经不需要分辨,就可以熟练地运用新技能。所以,我们一再强调在读书的同时一定要实践,一定要练习。

·回顾。温故而知新。一本书读一遍只能了解到皮毛,要想把书中的技能变成自己的本事,需要不断反复的阅读、练习、实践、反思的过程,所以希望大家在遇到困难、遇到问题的时候,都能再拿出本书,反复阅读。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爱人和孩子对我写作的大力支持。我的父母很少牵扯我的精力;我的爱人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我的儿子作为本书的第一读者,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他们为我提供了大量精彩的案例。更要感谢我的好朋友们,在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他们给予了我大量无私的支持。

我当不懈努力,回报所有关心和爱护我的朋友们!

杨帆

内容推荐

职场新人初入职场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工作技能不够熟练,而是与人沟通的能力严重不足。该怎么沟通才能拉近与同事的距离,才能正确地向领导汇报,才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公司的氛围……对于他们来说,越早跨越沟通关,越能更快融入团队,越容易在团队中获得成功。杨帆著的《高品质沟通(化繁为简乐在其中)》就从职场新人应该具备的十项沟通基本技巧(汇报、发表意见、倾听、反馈、提问、批评、接受批评、赞美、控制谈话、处理冲突等)入手,以日常职场情境为切入点,通过对职场新人可能遇到的问题从理论上进行深入剖析,给出具体、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更多实用话术。

编辑推荐

杨帆著的《高品质沟通(化繁为简乐在其中)》是一本面向职场新人的书,但又不止于职场新人,所有对沟通有疑惑的读者都可以从中有所获益。为了便于大家阅读和练习,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有意做了一些设计,使之与其他同类图书有所区别。

望大家在遇到困难、遇到问题的时候,都能再拿出本书,反复阅读。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7: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