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精英,美国学校实行精英教育,所以整个教育系统为那些有非凡天赋的学生提供了一整套的特殊教育管道。这种管道就被称为“天才教育”。其具体的方法有多种,一种是让参加这个项目的学生,在一周中从正常上课时间中抽出几次,参加内容较深的兴趣课程,这种做法在小学阶段较普遍。另一种是以艺术、数学或自然科学为特色的特长学校,向学生传授相应科目更深入的知识。所有州都要求开设天才教育项目,大部分还提供资金支持。被纳入这种“天才”计划的学生数目因州而异,从5%到12%不等。大学的招生政策和提供给高中学生的资源中也在不同程度上对此有一定的扶持作用。
美国中学生存在两大分化现象: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巨大差异,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美国中学生的平均水平在世界排名并不靠前,但同时美国为世界培养了很多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在美国,最优秀的学校表现非常突出,而差学区的学校由于学生、家长的期望值不高,使学生和学校都缺少要求与动力,水平非常有限。再加上从法律和文化上,老师对学生过分“尊重”。正是针对这种巨大的差异问题,布什政府于2002年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联邦教育法案。
美国重精英、重天分的教育体制,深具优越性的同时弊端也暴露无遗。美国是个金钱万能、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和家长还往往抱了消费者一样的心态:我付出了就该收获到高分;同时美国崇尚自由、尊重个体,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适当的“师道尊严”,老师难以“管”学生。而大量的普通学生由于社会资源的丰富,生活优裕,本身缺乏危机意识、学习动力。所以,我们要知道,美国的教育并不是完美的,和中国一样,美国的教育界也在不断反思自身的局限性、存在的问题,寻求提升。
从整个社会氛围来讲,美国的社会价值观多元,承认人有各种能力水平,并不像大多数中国人认为的那样——只有“高考”才是青少年成才的途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社会生活、文体娱乐不可或缺,可以说比学习更重要。而学校老师呢?是不会去逼学生的。美国社会是一个过分强调自由和自由选择、自由发展的社会,所以这一路下来,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很严重,所谓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强的,在高中已经进入科学领域的最前沿去邀游;弱的,连本国语言的简单句和拼写都可能搞不清楚。能修够学分毕业很容易,但同样是高中毕业,所学课程的深度、广度完全不同。不想挑战自己的学生修够简单的学分,在学校互联网上度过大把剩余时间;有自我约束能力的学生,从10年级已经修习大学先修课程和荣誉课程。
美国学生里的精英,或者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很高自我约束力的那部分人,同时保存了真挚的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最后有机会发展成为才华横溢、能文能武、广博多闻,有才干、有道德、有雄心的顶尖人才。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美国在研究生阶段支付奖学金从海外招收大批工匠型的高级人才,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制度,才需要填补中间力量的不足。
在世界上,中国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难有匹敌的,大环境加上小环境,使得在美国的华裔后代经常会有突出表现。在美国中学享有最高声誉的英特尔科学英才竞赛中(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每年华裔选手都能达到10%~30%左右的比例。2015年度进入决赛的40名选手中,华裔学生获奖者有13名,而华裔学生只占美国学生总人数的1.4%!
美国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给学生提供自由自主设计的空间,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会活动,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锻炼能力。这些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或社会机构来组织的,如参加学生会、兴趣小组、体育俱乐部、童子军、当图书馆助理员,到政府部门、公司、医院、慈善机构去打短工、当临时工或义工。除了学校的鼓励和推动,大学录取学生时也从这些方面衡量——学生有没有很好的活动能力、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心,是不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学到了一技之长,增长了社会经验和组织才干,同时也能得到推荐信,这会为他们以后进入大学,尤其是名校,打下良好的基础。
P8-9
策略篇
第一章 为什么去美国读中学是很多人的梦想?
第一节 美式教育理念
第二节 从中学看大学
第三节 留学去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低龄更好么?
第四节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校
第二章 美国私立寄宿中学的魅力
第一节 美式教育结构
第二节 美国私立中学概述
第三节 深入介绍私立寄宿学校
第四节 私立寄宿学校的组织
第五节 介绍几所寄宿学校
第六节 特种寄宿学校寄宿学校里的特种项目
第三章 从梦想到现实
第一节 去美国读中学的几个途径
第二节 到底是可以实现的愿望还是幻想?
实战篇
第四章 梦想进行时三部曲
第一节 如何申请去美国中学留学?
第二节 申请四步走
第三节 DIY还是寻求帮助?
第五章 离实现梦想一步之遥:签证和体检等
第一节 美国F-1学生签证
第二节 办理护照
第三节 申请签证的简单流程
第四节 面签所需资料
第五节 关于面签
第六节 体检
第七节 最新成绩的提交
第六章 你准备好了吗?
第一节 心理的准备
第二节 提前预订机票
第三节 需要一张清单和一个时间表
第四节 行李的准备
第五节 出入境手续的办理
第六节 推荐书目
附录: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
第七章 在美国的寄宿生活
第一节 一个寄宿生的一天
第二节 毕业生如是说
第三节 适应全新的环境——理解、接受、敞开与融人
第四节 关于语言、服装、就餐和社交
第五节 财物管理
第六节 紧急情况下的联系方式
第七节 孤独、想家的时候
第八节 给家长的建议
第八章 美国,一个新的开始
定律1 投入地做自己才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定律2 发展的最终方向应该能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定律3 选择“最好的环境”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定律4 父母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结语
附录
名词汇编
参考书目
“平章”,在唐代是官名,意为共同议政,相当于宰相。我们的意思,一是“平”和“章”商议着写了这本书;二是,人生如此大的一笔投资、一个决策,我们努力做你们的高级幕僚,咱大家商议商议呀。
这本书的写作是源自帮助一个中学生联系美国的寄宿学校,从而引发了我们对美国寄宿学校的兴趣,以至开始非常学术地研究这些学校。当时是2006年年初,赴美中学留学现象方兴,对留学顾问公司来说也是全新的市场,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更是摸着石头过河。读者需要系统的思路上的整合,而我们的初衷也就是想给大家沿河添块儿石头。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的书应运而生,打开了赴美中学留学市场。
因读者的推动,我们所创立的平氏教育咨询公司风生水起。天下父母都是同样的心,希望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在从事教育咨询行业的过程中,我们帮助学生,并和学生一起走向家庭、学校教育更高的成功,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父母对子女教育的终点看起点,我们自己受益良多,心存感激。
在陪伴家庭成长的过程中看到:选择的路径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支撑系统和理性的关注。在从中国到美国转轨的过程中,不少孩子很好地利用了环境转换的契机和美国的优势资源,实现了自己人生的飞跃。但也有一些孩子,虽志怀高远,但因为缺乏系统的指导和有体系的能力培养,对新环境感到无力,对微环境无为,茫然迷失。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他最具生命力的样子,在新的环境中如何利用资源最大化地发展自己?成为了我们过去10年的课题。在我们的新版书中,增加了一些学生和家长对于成长的思考。
新增加的第八章《美国,一个新的开始》更试图以最顶尖大学选才的视角看学生,给读者一个角度和简单的索引,去探索自己家庭的价值观、人生经验的利用、教育的宗旨和最高目标,从而对每个家庭做出自己的决策提供一点启迪。希望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家庭能有一个更深的思索和更系统的准备。
本次改版,我们主要修订了以下内容:
◆更新了相关数据;
◆增加了赴美中学留学失败的案例以及赴美之后如何规划未来的篇章;
◆根据实际操作案例,增加了更多的事例;
◆删减了关于考试报名、签证等操作层面的指导,增加了宏观思路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根据申请情况的变化,增加了关于校园面试及第三方面试的内容
为什么去美国读中学?怎样选择合适的学校?如何申请?怎么考试?如何办理签证?怎样适应美国教育和文化?
如何融入学校和社区?……
《去美国读中学(留学美国中学全攻略)》结合作者平章的工作实例,根据近年来美国中学留学政策和发展趋势,围绕美国私立寄宿中学特点,去美国读中学的心理准备、申请程序、签证手续和学校选择等,进行了细致说明,供有兴趣的中学生及家长参考。
平章著的《去美国读中学(留学美国中学全攻略)》是一部指导国内中学生如何赴美读中学的普及读物。针对国内去美国留学的中学生群体及其家长,对美国的教育理念、私立寄宿中学的类别和魅力进行了介绍,并进而从实务操作的角度如何去美国读中学,包括,如何选择学校、申请、考试,如何签证,以及签证通过后的心理准备,到美国后如何适应美国的教育和文化,如何融入学校和社区,等等。本书结合实践,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谓一部去美国读中学的完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