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当经成为经典(现代儒学的型变)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任剑涛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近年,儒学又一次成为中国的显学。但是儒学的自处之道,似乎并未因此切中它应当占居的现代位置。作者提出留给儒学一个现代性理论建构的空间,促使它的政教面向适度分立,重建传统儒学具有的包容性,使其成为中国现代转型的动力因素,就成为儒学研究的目的性所在。这也是《当经成为经典(现代儒学的型变)》的意图所在。作者任剑涛提出儒学研究应采取一种思想与社会积极互动的态度,以求深度切入现代中国建构的社会进程之中。这是儒学能够成功地从传统转进到现代的唯一希望。故本书采取近乎折衷的研究进路:既高度重视传统儒学的现代价值,但绝对不取传统儒学即现代体系的做派;同时又理性拒斥贬斥儒学的立场,而以现代中国建构为核心,支持儒学的重建尝试。

内容推荐

《当经成为经典(现代儒学的型变)》这部具有古今对比、中西比较的广阔视野的著作,展现出一种较为通达的论述景象:既展现了儒学与社会互动的大场景,也呈现出学思人物的所得所失,更呈现出古今中西积极互动可能具有的儒学发展前景。就此将现代儒学的宏大场景展示出来。这对自恋的儒学表白、刚性的儒学建构,是一个有力超越。

任剑涛教授有力地凸显了“中国中心观”的立场,突破了或以西学,或以传统僵化对待儒学,看待中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窠臼。将中围的现代变迁作为再思儒学的社会切入点,从而有力把握住了儒学研究服务于中国现代化的核心论旨。

目录

导 论 现代儒学的浮现:从独享政治权威到竞争文化资源

 一 祛经之儒:从一家独尊到一家之言

 二 政教-知行的疏离:儒家权威的失落

 三 政教复合:儒家难以再现的政治荣光

 四 经典归位:儒家重整与文化资源的竞争

上 编 经典之变

第一章 作为现实摹本的传统

 一 作为泄愤对象的经典传统

 二 权力支配

 三 政治权力压倒话语权利

 四 解释的踌躇

第二章 经典、经典的替代及其条件

 一 什么是经典

 二 新旧经典

 三 趋时的思想

 四 政治的功用

第三章 “红儒”与“原儒”:马克思主义与儒家的关系

 一 一个由政治给定的命题

 二 界定“红儒”与“原儒”

 三 相互审视

 四 合则两利?!

第四章 重写儒学史与古代史意识形态

 一 重写儒学史的意识形态魅影

 二 古代史意识形态及其影响力

 三 古代史意识形态的困境

 四 意识形态羁绊与儒学史重写之路

第五章 读经、儒家价值与文化屈从

 一 读经的意味

 二 政治与宗教、教化

 三 各归其宗?

 四 告别文化屈从

中 编 学思人物

第六章 境界与境遇:以冯友兰为例

 一 在批评与辩护之间

 二 境界说的言说方式:类型划分与规范分析

 三 境界说之外:一个文化审视

 四 一元二分:现实境遇中境界说的人生指向

第七章 文化卫道与政治抉择:以徐复观、钱穆为例

 一 文化卫道与儒家情结

 二 传统政治文化的总体评判

 三 政治现代性的弃取

 四 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保守主义

第八章 儒家政治思想“接着讲”的两种路向:以梁漱溟、牟宗三为例

 一 照着讲、接着讲与接续的取向

 二 实践接续:梁漱溟式的社会重建儒学

 三 创新学理:牟宗三式的政治哲理儒学

 四 出路何在:实践与学理能否对接

第九章 儒家宪政、王道政治与文化形态:对话“大陆新儒家”

 一 儒家宪政论述:后台布景与前台设计

 二 重回王道:为世界立心,抑或为中国遮羞

 三 文明形态史观中的儒学与现代性

第十章 廓清儒学研究的知识边界:以李锦全为例

 一 儒学与儒教

 二 儒学与诸学派

 三 儒学与西学

 四 儒学:在传统与现代的边际上

 五 前提清理

下 编 顿挫前路

第十一章 经与经典:儒家复兴的经学、哲学与史学之途

 一 理解经与经典的参照系

 二 经学张力与建国困境

 三 经学的整全结构与三个致思方向

 四 经学的整合进路及其限度

 五 超越经学的完备化取向

 六 确立复兴儒家的现代思路

第十二章 文化间的踌躇:中西学者间的汉学或中国学

 一 寻求确解的困惑

 二 误读的价值

 三 理性互动

 四 文化会通

第十三章 思想的张力: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在中国

 一 界内界外

 二 文化语境

 三 解释与误读

 四 一个疑惑:跨文化地思想?

第十四章 法律主治与中华文明的自我超越

 一 法律主治与中国的文明形态抉择

 二 法律主治与中国文明形态的转变

 三 法律主治与文明形态转变的挑战与前景

第十五章 现代性、历史断裂与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

 一 现代化与现代性

 二 历史断裂:现代性的特征

 三 现代性的普世化与中国处境

 四 现代性的中国问题性

 五 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现代性格局

附 录

 Ⅰ 以现代价值向度和知识取向重写儒学史

 Ⅱ 当代儒学的主题、谱系与问题意识

 Ⅲ 法乎上下之困:儒家与现代能否调谐?

后 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