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凌著的《百草媚》是”倾城大医”系列三部曲之一,为历史言情小说。故事发生在南北朝南梁末建康侯景之乱时期,徐家是世代中医,陶家是百年药店,两家比邻而居。能言善变、聪慧美丽的医家之女陶媚儿和徐天琳青梅竹马,两家遂定百年之好,婚嫁在即。谁料终日与山林盗匪林子风指斥徐家庸医害命,不可逆转的浩劫就此展开。徐天琳因痛失所爱终日酗酒,致人死命,后离家出走,摇身成了祸国殃民的叛贼下属。重重磨难后,陶媚儿发觉林子风的真实身份,最终消除误会,结为夫妇。
| 书名 | 百草媚/倾世大医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苏曼凌 |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苏曼凌著的《百草媚》是”倾城大医”系列三部曲之一,为历史言情小说。故事发生在南北朝南梁末建康侯景之乱时期,徐家是世代中医,陶家是百年药店,两家比邻而居。能言善变、聪慧美丽的医家之女陶媚儿和徐天琳青梅竹马,两家遂定百年之好,婚嫁在即。谁料终日与山林盗匪林子风指斥徐家庸医害命,不可逆转的浩劫就此展开。徐天琳因痛失所爱终日酗酒,致人死命,后离家出走,摇身成了祸国殃民的叛贼下属。重重磨难后,陶媚儿发觉林子风的真实身份,最终消除误会,结为夫妇。 内容推荐 南梁末年风雨飘摇,侯景作乱朝纲,皇权旁落, 建康城内人人自危,烟雨尽锁皇宫楼台。 她本是京城百年药店家的机敏女医, 与世代中医之子青梅竹马,婚嫁在即。 身为山林盗匪的他指斥两家庸医害人, 为母复仇的他竟要强娶她来偿债。 她为保全医家荣光与父辈无忧,忘却前缘, 竹马一蹶不振,酿下难以吞咽的苦果。 与他朝夕相处,治病救人,她发现他有奇异医术, 二人前嫌渐释,情愫滋长,终结为夫妻; 战争频仍,草药匮乏,他誓要冒险出城采药, 乱世缥缈,这一走竟音信杳无。 她乔装丑妇,孤身外出寻夫, 被叛军胁迫进宫, 明察暗访,发现夫君身世越发成谜,甚至牵涉宫廷风波; 行走宫中,步步惊心,随时面临叛贼的刀光剑影, 她要如何化险为夷,坚守住医德与爱情? 本书为苏曼凌著的《百草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豆蔻香满庭 第二章 黄芩枉断肠 第三章 香蕈作珍馐 第四章 车前乱五月 第五章 桔梗亦有心 第六章 细辛壮肝胆 第七章 凌霄蔓数尺 第八章 兰草缠玉簪 第九章 茜草染芳菲 第十章 商陆难解怨 第十一章 芝草天地生 第十二章 当归不归时 第十三章 杜衡望江南 第十四章 蒲草韧如丝 第十五章 龙葵换龙珠 第十六章 贯众同根生 第十七章 远志不曾忘 第十八章 首乌九九劫 第十九章 连翘似人心 第二十章 金盏勿雪耻 第二十一章 紫菀诉心酸 后记 附录 关于扶南国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豆蔻香满庭 从建康城的朱雀门而入,一直往北,过了宣阳门,再往东约三百米,是一间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药堂。正门上方,高高地悬挂着一块漆黑的木匾,“百草堂”三字如强龙劲蛇,入木三分,气势非凡。 再往东远眺,是一座横卧的小桥,来来往往的人流不断。小桥两岸,烟丝轻薄,到处飞舞着绵绵的梨花雪。 百草堂里,一排排方方正正的暗红木格,不经意地沁出淡淡的天然之香,让人心旷神怡。一个柳腰娉婷、顾盼生辉的紫衣女子,娴熟地裹好一包草药,忽然又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随即转到后堂,取出一块羊肉,同样用纸包好,走到堂前一个佝偻着身躯的六旬老妇面前,轻轻将草药和羊肉包塞入那老妇手中。 “陶姑娘,上次的药钱……”老妇人诚惶诚恐地接过手中的草药和羊肉,显得不安和愧疚。 四周是陆续来往抓药的人流和两个忙得不亦乐乎的药工,这一切并没有引起什么风吹草动,似乎已经司空见惯。 那个叫陶媚儿的女子嫣然一笑,如耀眼的枸杞,映红了窗外的百花。 “大娘,药您尽管拿去用。豆蔻仁两枚,高良姜半片,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姜汁拌好倒入,和面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汤中煮熟,然后空腹吃下即可。这是治胃弱呕逆不食的方子,非常有效,您试试。” 陶媚儿无奈而顿生怜惜,一个孤寡老人,靠几亩薄田度日,何其艰难,怎能再忍心索要银两?只不过,本欲买来为父亲做药膳的羊肉也要拱手奉送了。 “陶姑娘,您真是体贴入微、宅心仁厚、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 “大娘,我只是个行医卖药的小女子,您这样说,我岂不是要坠入秦淮河,羞惭而死?”陶媚儿轻嗔,打断了老妇人的奉承。 “这……陶姑娘言重了。人都说言多必失,是我失礼在先了。看来是恭敬不如从命了……”老妇人一边感慨,一边拭泪。 “这就是了。”看到老妇人千恩万谢地缓步离去,陶媚儿方才轻轻舒了口气,看着自家后庭从门内露出的一抹春色,哑然失笑。 一块小小的田圃内,几朵木槿花盘小如葵,颜若紫荆,艳丽中带有少许的淡泊,在静谧的深庭中淹没了世间的浮躁。那株巨桑苍翠碧绿,既有小家碧玉的婉约,又不失浑厚之气。 浓密的树荫下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药罐和药杵,那是中途怠工的兄长陶重山的杰作。 只稍稍一皱眉之间,便看到百草堂学徒金正匆匆走到近前,递过一张藤纸,不远处还跟着一个人。这藤纸出自剡溪,以当地出产的野藤制成。只因这野藤到了用尽的边缘,因此这纸便显得尤为珍贵。 抬眼望去,果然不出所料。来者遍身绮罗,白须飘飘,一看便知是富贵中人。藤纸上极为潦草地写着一个方子,与这高贵的纸笺相比,那墨迹显得有几分不谐。 只是,那老者气势汹汹,怒视着金正,似乎有深仇大怨,大有不甘之势。 “你说,为什么不给我抓药?我出银钱,你们卖药。如此冥顽不灵,不怕砸了你们的招牌?” “您这方子不能用……不是我们不做您的生意……”金正偷偷看了一眼正在思索的陶媚儿,怯声说道。 “什么?”老者眉头紧锁,胡须随着混浊的喘息飘荡,“这是哪家道理?你管我买什么药!我走遍了京城大大小小十几家药堂,好不容易到了这百草堂,为何不做我的生意?那么请问,这百草堂的大门是为谁而开?” 金正拉了拉头上裹着的青色头巾,苦笑着说:“小姐,你怎么还不快来救命?我撑不住了……” 陶媚儿轻轻摇头,叹道:“请见谅,这位老伯,我们实在是不能按您这方子抓药……” “为什么?”那老者捋着胡须,有些气恼,“没听说过这药店放着现成的买卖不做,还把方子退回来的!” 陶媚儿轻笑,白皙的皮肤隐隐现出几丝红晕:“老伯,不是我们不做您的生意。身为药学世家,我百草堂自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百年声誉。” “什么?已有百年?”那老者顿时一愣,“我朝自开国到今,不过方四十七载,难道前朝这药堂就已经在了吗?” “一点儿不错……老伯,我用百草堂的声誉向您担保,来到这百草堂,您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绝对不会有害人之心。” “哦?”那老者又捋了一把胡须,怒气渐隐,不禁环顾四周。 在他不远处,凹嵌着一个巨大的葫芦药瓶,斑驳的表面光滑内敛,古旧的色彩昭显着百年的沧桑。葫芦药瓶表面赫然雕刻着一个远古人物赤松子的图像。传说此人为神农时人,善于识药炼神,能入土不腐,入火不焚,是历代医药世家所推崇之人。 “这百草堂经历了这么多战乱和纷争,居然能开到如今,看来果然有过人之处!” “老伯,您方子里的甘草和海藻本是药性相反之物,绝不能同用……若我冒失,只顾自己利益,就违背了救死扶伤的本意了。”陶媚儿清脆的声音宛如莺啼,拨开了清晨的宁静。 “还有这等说法?” P1-3 序言 仰慕传统中医药文化,还是在我做了母亲之后,生活的点点滴滴渗透着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目睹中医的针灸、推拿、药浴在病残儿童身上发生的奇迹。在北京西苑的一家康复医院,很多韩国友人慕名前来,为自己的孩子治疗。因为中医药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国粹,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无法替代的。 我一直想尝试写这样一个关于中医药的故事。思虑良久,终于决心动笔了。我选择的背景时代是南北朝的侯景之乱,这段历史是我熟悉且有“讲述”冲动的,所以写起来极为顺手。 南北朝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由于教育的发展,秦汉时期的医学理论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战争、瘟疫、流行病给医学家们提供了更多的临床机会。长足发展的医学理论、不断丰富的临床经验、比较完善的医务制度,构筑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学的三个特点,反映了此时医学方面取得的斐然成就。东汉时,张仲景曾撰《伤寒杂病论》,魏晋时王叔和将此书进行整理,进一步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他撰写的《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皇甫谧的《黄帝针灸甲乙经》,将祖国中医针灸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另外,还有葛洪的《金匮药方》、南朝人陶景弘的《本草经集注》,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医药著作。 还有《太平广记》里《医者》篇除了讲述魏晋南北朝医者的高超医术,居然还有妖鬼狐神的诡异病例。不得不说,医巫的分离使中医学更具有辩证性、科学性、实用性和理论性。但是在我看来,所谓玄巫不过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而已。有病治病,无病消灾,是当时每一个人心中的理想模型。从太医令、太医丞、药丞到庶民信奉的江湖郎中,都适应了不同社会阶层的需要。从远古至今天,中医领域似乎仍然有很多难解的谜,需要后人去追寻它们的答案。 本文的线索是结合南北朝出了七世十二位名医的徐氏家族,用徐陶两家在乱世中的爱恨离愁来诠释这种特殊文化背景。我想写的故事,是通过两代人爱的延续,通过婚姻的理念完成“医”和“药”的结合,在这条道路上,这两个概念是无法真正隔离开来的,它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融为一体,用它们无可比拟的优越特质和神奇魅力向读者敞开心扉。 书中的扶南国就是今天的越南、柬埔寨,史书记载,在梁武帝时期曾经遣史来献地方物产。这个细节被我加工成了一段没有结局的异域之恋,由此产生了下一代的爱情纠葛。我将南北朝的历史元素与中医药世家的纠缠、血雨腥风的战乱相融合,并在刀光剑影中提炼我们中华民族所具备的人性的光辉的一面。那就是,在任何困难下,我们都要坚持下去,保护我们的文化精髓。 我记得故乡有一位出自中医世家的医生,到现在仍然坚持用针刺、艾灸、药治、刮痧、推拿、药浴来治疗各种疑难病症。他告诉我,民间的中医之所以以家族的形式流传下来,是因为从诊疗、开方、配药到成药的制造甚至愈后随访,都是非常复杂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酿成大错,所以非自己人不能信任,所以先秦时就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说法。他很严谨,不仅吸收了家族的经验,还师从名医进行了钻研,用“平心”的概念来诠释中医与养生的内涵。 我想,正如书上所说,中国历史上曾遭遇无数次病役侵袭,却从来未像欧洲那样,一死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彰显了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上的独特优势。所以说,中医要在继承中创新,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伟大的中医药重新焕发生机。 当累了一天的人们,闲暇之余,可以翻开一本图文版的《本草纲目》或者《黄帝内经》,在那里,你会看到美丽的花草树木和难得一见的珍稀物品,甚至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看到大自然为我所用,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勇敢、坚韧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那里,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哲学观、美学观和价值观,感受出他们和大自然亲密而又矛盾的艰辛。这份艰辛的过程,正是提升我们的契机。 我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医师朋友王雪梅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真挚地感谢!本书中所有的古方都来自医学著作,其可用性有待斟酌,请不要轻易尝试。另,本人因水平有限,恐有众多不足,请各位读者和朋友批评指正。 后记 南北朝是我钟爱的朝代,它的清傲与绮丽弥漫在烟雨楼台中,渐渐消散,至今仍然能够闻得到红妆蝶舞的味道。 在那个纷乱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在铁骑的践踏下变成满目疮痍。 如果说在那香红藕腻、横波转盼的秦淮河的女子能够留下说不尽的脂粉艳情,又有谁能够知道晓风催战鼓、落红满地的凄凉秋风也曾经飘荡在烟波浩渺的氤氲水汽中?血与火的洗礼,更让人缅怀那不离不弃、缠绵不已的爱情故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动乱割据的状态,一方面不仅是一场场战役的频繁、一个个政权的覆灭,社会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众多珍贵的文化产品也遭到了可怕的毁灭;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医药方剂、伤科、针灸学,以及养生保健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古代医者在战乱中的救治实践中得到了更多的临床经验,用自己的坚韧和耐心创造出无数的医学奇迹,这也正是我们所骄傲的。 我相信,在那战火纷飞的时代,和陶媚儿一样机智勇敢、重情重义又医术高明的女子一定不在少数,那些古代女子用智慧与医术和男子一样救死扶伤、悬壶济世。也许,历史没有记录下她们的名字;也许,她们所经历的,和无数在厮杀掠夺中片片碎落的丝锦一样,染满了殷红的鲜血和离弃的泪水,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她们那百折不挠的气息,以及她们在来年一望无际的红蕖中悄悄退隐的淡薄之心。 历史上能够留下名姓的女医有汉代的义妁、晋代的鲍姑、唐代的胡惜、宋代名医郭敬仲的母亲冯氏、明代的谈允贤等,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婉,在那些特殊的历史时代,在医学领域中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这本书虽然是我以南北朝七世十二位名医的徐氏家族为蓝本虚构的一个故事,集中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医历史文化,涉及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伤科、中医理论、临床经验、草药药理、中医典故等内容,同时,以徐陶两家在乱世中的爱恨情仇来诠释中医阶段性的文化成就,展示中医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陶媚儿是我心目中最为理想的一个女性,她善良、宽容、睿智,在动乱的年代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更胜于男子的传奇,让风雨飘摇的历史如一片散发出浓烈药香的园圃,让人遍览之后依然怀念着它的余香。我想,她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确实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她在使用易容术之后,仍然让爱恋她的男子痴心不已,她所凭靠的正是那份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 关于溧阳公主,在写完《荷殇·半面妆》以后,就有读者告诉我,希望能够看到后续关于这个传奇中的公主的故事。但是历史上对她的记载仅仅就那样寥寥几笔,在南梁末年那一场毁灭性的浩劫之后,很多人发现,史书上再也没有她的踪迹。也许她在那刀光剑影之中难逃香消玉殒的噩运,也许她已经看破红尘,悄悄隐退,与青灯古佛共度一生。历史的空白给了我们无数的想象空问,我们甚至也可以相信,她得到了真爱,从此过上了范蠡和西施那般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本书中我对于她,尽我所能,继续丰满了她的形象。可以想象,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中,一个濒临国破家亡的公主是如何战胜内心的彷徨,去接受血淋淋的现实,去更大程度地挑战自我。不同的社会环境,确实能让一枝温室中的娇弱花朵化为一朵傲然的冰山雪莲。 扶南女医的素材是我对异国文化的特殊情结。古代南北文化和与异国文化的冲击中,我想,同样会产生更多的情感火花,也许这也是我的一种憧憬吧!我猜想,也许有的读者更喜欢看徐立康和扶南女医的爱情故事,但是也许你不曾想过,徐立康和徐夫人在漫长几十年的相依相守中就不曾有刻骨铭心的故事吗?徐夫人能够得到徐立康那样痴情和执着的男子一生的敬重,难道就仅仅是为着她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相夫教子吗?我们不难想象出在她温柔娴熟之后的个性魅力。她的美就在那默默寡言中悄悄隐藏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大概莫过于此了。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却改变不了一个人在心中扎下的根。不管多少年过后,只要有温暖的阳光和雨露,那根就会发芽。一个女人倘若相貌丑陋且也不温柔,但最后她却成为爱情和事业的双赢者,只因为她有强大而包容的内心。这种柔韧的力量足够赢得与之匹配的尊重和爱。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