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记忆心理学(通过实验揭秘记忆规律)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德)赫尔曼·艾宾浩斯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赫尔曼·艾宾浩斯著的《记忆心理学:通过实验揭秘记忆规律》是西方心理学界泰斗经典作品,揭秘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奥秘。

怎样提高记忆知识的可能?

学习内容与学习速度之间有哪些微妙的关系?

朗读次数越多,记忆就能保持得越久吗?

著名的记忆曲线和遗忘曲线是如何得来的?

这是历史上对于记忆的第一份实验研究报告,也是记忆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内容推荐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以自己作为被试潜心进行大量的实验,撰写了《记忆心理学(通过实验揭秘记忆规律)》这本对记忆的研究记录报告。他告诉世人,提高记忆知识的有效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轰动一时的记忆曲线和遗忘曲线是如何得来的。

目录

第一章 人类对记忆的了解

 第1节 记忆的效果

 第2节 记忆产生的条件

 第3节 未知的记忆奥秘

第二章 了解记忆的途径

 第1节 研究记忆的方法

 第2节 记忆是可以测量的吗

 第3节 研究记忆的实验条件

 第4节 记忆的恒定平均值

 第5节 测量中的误差定律

 第6节 小结

 第7节 概率误差

第三章 记忆的研究方法

 第1节 无意义音节组

 第2节 实验材料的优点

 第3节 最恒定实验条件的设置

 第4节 误差的产生

 第5节 必要的工作量测量

 第6节 实验进行阶段

第四章 所得平均数的应用

 第1节 实验结果的分配

 第2节 音节组实验结果的分配

第五章 音节组长度与识记速度的关系

 第1节 后期的实验

 第2节 初期的实验

 第3节 有意义学习材料与学习速度

第六章 记忆保持与诵读次数

 第1节 问题阐述

 第2节 实验与实验结果

 第3节 回忆的影响

 第4节 增加诵读带来的效果

第七章 保持和遗忘与时间的关系

 第1节 关于保持和遗忘的概念

 第2节 对现实的研究方法

 第3节 实验结果

 第4节 实验结果分析

 第5节 比较实验

第八章 复习的影响和记忆保持

 第1节 有关记忆的问题与实验

 第2节 音节组长度与记忆效果

 第3节 复习的影响

 第4节 间隔诵读与记忆保持

第九章 识记顺序和记忆保持

 第1节 时间顺序引发的联想及解释

 第2节 对实际行为的研究

 第3节 间接顺序的联系

 第4节 排除知悉结果的干扰

 第5节 结果的分析

 第6节 反向联想

 第7节 间接顺序联想和复习次数的关系

 第8节 不同联结的对比

试读章节

第1节 记忆的效果 

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一提到记忆,我们总会谈到下列的事实或解释:那些曾经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后来又从意识中消失了的各种心理状态,如感觉、观念、情感,等等。

其实,这些心理状态并不会因为暂时的消失而变得不存在。我们很难从内部观察到这些心理状态,可它们没有被完全破坏,或是彻底消失,而是以某一种方式继续存在着,或者说它们被储存在我们的记忆里。至于这些心理状态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无法直观地看到,可它们确实就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就好像地平线之下存在星体一样,毋庸置疑。

记忆的效果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类型。

第一类表现形式是,我们可以通过指向某个有目的的意志活动,把那些看起来似乎已经消失的心理状态唤回到意识中来。如果是直接的感知觉,可以直接唤回真实的记忆表象。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随时通过意志作用,让这些心理状态重现。在对此类回忆的努力中,通过唤起记忆中的各种表象,我们就能让那些心理状态随之回到意识中来。有时候,我们无法在回忆中找到需要的表象,但再现的事物能提供给我们需要的东西,且能帮助我们很快识别出过去经历的事物。我们的意志是可能平白无故地创造出新东西来,但凡能够回忆起来的东西,一定是以某种方式或在某一处存在着的,是我们的意志发现了这些表象,而后把它带给了我们。

在第二类表现形式中,记忆的留存会更加明显。很多时候,曾经在意识中存在的心理状态,会在经过多年后,不借助任何的意志活动,自发地回到意识中来。换而言之,这些心理状态的再现是无意识的。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即刻意识到,这种再现的心理状态是从前经历过的,我们对它有记忆。还有些时候,并没有这种伴随的意识,我们只是间接地知道,现在的经验和过去的经验相同,这样一来,我们也有可靠的证据,说明它在间隔的时间内是存在着的。通过更加严密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意识的再现并不是毫无规律的,也不是偶然的。恰好相反,它是以当时直接存在的心理的表象为中介引发出来的。而且,它们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被归于“联想规律”。

第三类表现形式,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一种情况。已经消逝的心理状态,尽管它们没有办法自行回到意识中来,至少在一定的时间内无法回来,但我们依然能够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些心理状态依然是存在的。比如,当我们运用某种领域内的思维模式时,虽然没有直接地运用这些思想的方法和结果,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却能促进相对领域内思想的运用。再如,无意中积累的经验发挥出来的广阔效果,也属于这一类。在任何情况下或过程中,出现的意识会存进同类过程的发生和进行,其中记忆产生的效果不会受到唤回意识的经验条件的限制。这样的情况的偶然性很大,不会大范围地发生,也不会规律性、经常性地出现,否则,当下进行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会受到干扰。

上述说的这些经验,多半都在意识之外隐藏着,但其所产生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证明了这些心理状态过去是存在的。 (P2-3)

序言

直至今天,在研究心理学现象的领域中,实验法和测量法主要被用于研究感知觉和心理过程的时间关系。然而,在这本书里你即将看到的是,我们要对人类的心理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且要把实验的、数量化的方法融入对记忆的研究中。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本书里谈到的“记忆”,指广义上的说法,包含资料的学习、保持、联想和再现。

可能会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怎么能用实验法和测量法对记忆进行研究呢?对此,我会在本书中进行详细的讨论,这也是我研究的课题之一。所以,我很希望,那些对我的实验努力和实验意图丝毫不存在怀疑的人,也先不要轻易地下结论。

由于研究的对象比较困难,实验本身也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所以我在实验的最初阶段发表的一些不太完善的研究成果,还恳请读者们谅解。希望读者不要把因为不完善而产生的缺点当作反对这些结果的证据。

实验全部是我个人完成的,既作为主试,也作为被试,原本只有个人的意义。但是,它们不仅仅只反映我一个人的心理结构,不仅仅只具有我一个人的特点。尽管绝对的数据是我个人的结果,但这些数字之间的彼此关系和各种关系,依然能够反映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关系。但在这些情况中,具体要如何区分,还需要从进一步的实验和比较中才能够断定。

艾宾浩斯·赫尔曼

书评(媒体评论)

艾宾浩斯的《记忆心理学:通过实验揭秘记忆规律》标志着心理学的一个转折点。这是第一次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进行的研究,而不是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完成之后再进行研究。此外,这种研究是实验性质的。

——美国心理学史家 赫根汉

《记忆心理学:通过实验揭秘记忆规律》是划时代的,不仅由于它所涉及的范围和文章风格的新颖,而且因为它是实验心理学发展到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里程碑。艾宾浩斯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

——美国心理学史家 E. G. 波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1:59:00